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错过了阅读敏感期,就错过了……

故事:有一次,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起聚会,一位西方媒体记者问其中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对您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记者显然对科学家的回答感到诧异,但仍故作镇定地问:“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与小伙伴分享,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物品要摆放整齐,做错事情要道歉,仔细地观察大自然……”科学家认真地回答道。

结论:趁早培养孩子的习惯比一切都重要。

敏感期和关键期的理论的提出

1.敏感期理论的提出

敏感期是19世纪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首先提出的。所有的生物在幼年都有一段“敏感期”。

例如,毛毛虫在初生后第一阶段对光很敏感,为了得到强光,它爬上树梢。与此相关联的是树梢有最嫩的叶子,适于幼虫食用。当毛毛虫长为成虫后,可以吃较大的树叶,对光也就失去了敏锐的感受力。指所有生物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些与环境中某些因素息息相关的特殊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将驱使生物从事明确的活动。敏感期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内,主要目的是协助生物获得某些机能或特性,过了这个期间,特殊的感受性便会消失,并由其它不同的敏感性所取代。

2.关键期理论的提出

印刻现象由英国自然主义者斯波尔丁在刚孵出的鸡雏身上发现。后来,澳大利亚动物学家劳伦兹把动物的这种行为称作印刻,并曾用鸭子做实验,验证了这一事实。

印刻现象和一般的反应不同,它只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小鸡“母亲印刻”的发生是在出生后的10-16小时,小狗则是在出生后的3-7周。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作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形成的印刻行为是不可逆的,即一旦形成就不能修正和还原。倘若幼小动物的印刻过程遭到阻碍和中断,母亲与幼小动物就不会相互认识。

儿童,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少年期以前是第二语言(主要是语音方面)学习及音乐听觉训练的关键期。 

经过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自然界的所有动物,包括人,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在哪一个阶段哪些性能先发育,哪些性能后发育。如果家长抓住了这个大脑发育时间表,在孩子哪些大脑性能正在发育的高峰期,对孩子适时实施教育,则效果就要好的多。反之,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再对孩子实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许多。

玛利娅·蒙特梭利(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蒙特梭利指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这种能力与印刻现象十分相似,蒙氏将其称为敏感期。

蒙台梭利认为,敏感期跟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有关,这种敏感性是生物在其早期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获得的。它是一种暂时的倾向,限于获得一种特殊的品质。这种品质或特征一旦获得。这种特殊的敏感就消失了。

“儿童与环境谈恋爱”

儿童不断地在环境中寻找成长时所需要的东西,以至于全心投入而对周围的其它事物都视而不见。而且,儿童在敏感时期和环境接触的那股能量非常强烈,大人可能惊讶于儿童忘我地、不断地反复进行某些活动。

中国的“抓周”、“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是朴素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敏感期理论

儿童主要的九大敏感期

1.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儿童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2.秩序敏感期(2-4岁)

儿童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发现儿童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儿童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儿童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儿童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儿童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逐步建构。

3.感官敏感期(0-6岁)

儿童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儿童通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通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刺激儿童的的感官,引导儿童自已产生智慧。家长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儿童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儿童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儿童的要求。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儿童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儿童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我们培养儿童认真细致、明察秋毫习性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儿童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儿童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儿童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儿童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和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常常在墙壁、桌椅等地方写写画画,虽然可能还写不出什么正确的文字,但是这乱画一气的表现说明,儿童对书写开始了浓厚的兴趣,给了老师和家长一个信号: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教孩子练习书写了。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儿童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为日后成长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打好基础。

9.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期“儿童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重大意义

1.敏感期是儿童发展的最佳时期

儿童在他的敏感期内,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些东西,这就像从内部射出来的一束光,或者就像电池一样提供能量。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极其强烈的程度接触外部世界。此时这种敏感性使儿童轻松地学会任何一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2.敏感期的非重复性特征影响深远

敏感期具有“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特征。如果说敏感期是某种潜在能力爆发式的展示期和突飞猛进的进步期,那么,从人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随着人某种潜在的敏感因素逐渐变为现实,或者错过了转变为现实的大好时机,敏感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以至于永远消失。

处于敏感期的儿童,训练环境和条件得到满足了,他的某一方面素质和能力就会获得很好的发展,反之就会很差甚至完全缺失。所以,不论是对整体儿童,还是对个体儿童,敏感期的教育都是不容忽视的,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如何引领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

对教师和家长而言,要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一般敏感期,对儿童敏感期的发展有所准备,并善于抓住个体儿童某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促进其关键能力的发展,否则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教师不应该按照固定的大纲,将预定的内容在预定的时间内以同样的方式强塞给儿童,而是应该开发有效的、有趣的、适合儿童敏感期特点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师不应该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儿童,而是应该重视任何一个儿童的独特的品质,重视对儿童的个别指导,并据此为他提供适宜其成长的“有准备的环境”。

环境会影响处于“敏感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不适宜的环境刺激会阻碍处于敏感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如果儿童在他的敏感期里遇到障碍而不能工作,当某些障碍阻止儿童的内在功能的发挥时,他的心理就会紊乱,甚至变得乖戾。那时,儿童的敏感期可能在他的激烈反应中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把这看做是一种无意识的绝望,称之为“发脾气”。

“发脾气”本身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动的、无目的的行为。在心理水平上,儿童也会由于它特殊的敏感性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焦虑不安,而且还没有相应的外部原因。

儿童阅读敏感期的表现

阅读敏感期一般是在孩子4岁半到5岁半的时候来临,有些智力较好的孩子会提前,只要智力正常,一般不会超过6岁。6岁后的阅读相比于6岁前,孩子更难养成兴趣习惯,所以6岁前也称为儿童阅读的黄金期。

1.特别爱翻书,不管看得懂还是看不懂,总喜欢翻一翻,要是遇到能看懂的,或者好看的图片,会不停的,反复的翻看;

2.有书的地方就会表现的很有兴趣,比如图书馆、书店,会左翻翻,右翻翻;

3.经常吵着要你给他讲故事,而且有时候还会把听过的故事讲给你听,甚至还能自己编出故事;

4.喜欢指着书上面的字读,就算不懂,也会造一个看起来通顺的发音和句子。

阅读敏感期,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

父母是最好的榜样,每天在孩子面前读书。家里最好提供读书的条件,比如孩子有读书的地方,有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书,更有助于孩子养成兴趣。

经常带孩子去书店。

言教重于身教。诗书继世,书香传家。

2.陪孩子阅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小孩子的阅读最好需要家长陪同,能最大程度调动他的兴趣和积极性。亲子阅读包含的信息不仅仅是阅读,更多是声音、亲情,是一种温暖美好的体验,如果孩子将阅读和这种体验建立了联结,长大以后孩子会很喜欢阅读。

3.不要强迫孩子阅读,不要打断孩子读书,去掉功利性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想读的书籍,而非按照你的愿望而来。初期,不要太在意孩子的阅读量,重要的是他是否在阅读他喜欢的书。所以,用一本合适的书籍来成就孩子阅读的好契机吧!

4.选择合适类型的书

选书是门科学。出版社,版本,作者,译者等。不读盗版。

早期阅读的选书更侧重图画书,更侧重和孩子生活体验有关的书。跟兴趣有关。

绘本、童话、诗词、科普、生活习惯等。

5.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书,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孩子定制书单

孩子对喜欢的书会反复读。

而现在的书籍分类很好,比如故事、人文、自然、地理、科学、手工……那么在最开始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选择最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最适合孩子翻阅的,最适合孩子生活化的,才是最需要的!

6.给孩子买书,要确保总量,尽量兴趣广泛,不偏食。

也可以办借书卡,以保证孩子的阅读量。一个作者,一个系列的书,假如还不错,特别是公认的经典,孩子还喜欢,不妨陆续添齐全,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书,往往认同度很高,会反复看。

我的建议是多买,觉得好的就买。

 

7.寻找正确的阅读方式,父母要放下身段

读绘本力争做到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用声音来区别故事人物,用节奏来判断故事情节,用感情来表达故事喜恶。可以有一些小互动。读蒙学经典也是一样,接上下句的方法就很好。

配合音频和视频效果更好。

8.积极发挥父亲角色

一项针对0~9岁儿童的阅读调查中,亲子共读时92.84%由妈妈来主导,65%的家庭中父亲很少陪孩子读书。但70%以上的孩子喜欢爸爸给他们读书。低幼时期亲子共读的重点是父亲读书给孩子听,让书成为亲子之间的玩具,一直到孩子逐步有了阅读习惯。

9.每天固定时间读书,减少其他诱惑

现在诱惑太多,电视,手机,游戏机对孩子有天然吸引力,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享受一段美好的阅读时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家长们要为孩子规定阅读的时间。

比如,每天特定的时间是亲子阅读时间,督促孩子阅读一定的时间,10到20分钟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时间段,手机、电视一律不能开,要让孩子养成了雷打不动的阅读习惯。

9.给孩子买书,要确保总量

也可以办借书卡,以保证孩子的阅读量。一个作者,一个系列的书,假如还不错,特别是公认的经典,孩子还喜欢,不妨陆续添齐全,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书,往往认同度很高,会反复看。

我的建议是多买,觉得好的就买。

10.让孩子多读经典

让孩子读经典,可以从小给孩子奠定厚实的文化基础。文化不是学历,不是知识。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些,正是经典能够教给孩子们的。

 

大量研究证明,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会越笨。

重复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卢梭:如果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3岁儿童敏感期:形成中的心理
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 这是一位妈妈整理的孙瑞雪的公益讲座笔记 。
0到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敏感期
蒙台梭利教育:孩子感官敏感期,家长应该怎样进行感官训练?
【儿童敏感期】什么是儿童敏感期_儿童敏感期要注意什么_育儿百科_育儿网
领略蒙特梭利独特教学魅力,非凡小狮带你读懂世界著名儿童教育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