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收节 这些丰收民俗你一定要看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夕雨红榴拆  新秋绿芋肥 

  金秋

  赤橙黄绿青蓝紫

  都是丰收的颜色

  丰收让人忙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唐·白居易《观刈麦》

  也让人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收获的季节

田野林间、江河湖泊

奉献出最丰厚的礼物

  收获的人们

  满心欢喜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

  各地流传着形式各异的庆丰收民俗

  唱歌、跳舞、品美食……

  你想象中PART的样子

  这里都有

  谷神节

  正月初八

  祭星、祭五谷神、祭八仙

  中国民间习惯祭祀五谷神

  或是到后土庙祭祖拜神

  太阳出山时

  取五谷杂粮各一份

  在田间地头,迎日扬洒,意喻五谷丰收

  摆手节

  酉水流域的土家族

  每年在秋收之后或正月十五之前

  为了庆祝丰收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要到摆手堂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办篝火晚会,跳摆手舞

  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三位祖先

  于是民间便流行秋收后跳摆手舞的习俗

  祭山会(转山会)

  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

  分别于春秋两季举行

  春季祈祷风调雨顺

  秋后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 

  土地会

  在江苏一些地方

  农户在中秋节前后举行“土地会”

  土地会由大家集资举办

  每年轮流做东道主

  大家燃起香烛,献上酒菜

  恭恭敬敬地祭拜土地菩萨

  祭拜完毕,农民们一起会餐,庆贺丰收

  五谷节

  在陕西一带,民间有腊月过“五谷节”的习俗

  家家以五谷米面煮粥

  杂以萝卜、青菜、豆腐、猪羊肉等

  以表示对当年五谷丰收的庆祝

  并祈求来年仍会有好收成

  烧鱼节

  在黔东南州苗、侗村寨有传统的烧鱼习俗

  每年秋收后,放养在稻田里的鲤鱼大而肥

  民众邀请亲朋好友聚集在田间地头

  开田放水捉鱼,用柴火烧烤稻田鲤鱼

  祭祀鱼神,祈求鱼粮丰收,年年有余

  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庆祝丰收的盛大集会

  每年夏、秋季节举行

  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

  成群结队汇集于大会广场

  摔跤、赛马、射箭

  并在会场周围的绿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

  抢头鸭

  原为正月初五举行

  流传于广西凌云县

  寄托了百姓在新年祈求财源茂盛的美好愿景

  而在每年农历十月

  当地群众还要举行水上抢头鸭庆丰收民俗活动

  以此来犒劳自己,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这项活动已延续了数百年

  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新米节

  农历八月十四日为佤族的“新米节”

  是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

  这一天会举行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仪式

  以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还举行传统的剽牛祭祀、迎新谷、吃新米等活动

  尝青米

  桂西北一带的壮族每年秋收之前

  提前收割一两把稻穗

  通过脱粒、煮熟、炒干,然后反复舂或磨

  再加上簸净等工序

  最后制成香甜的尝青米

庆祝丰收

啦奥门

  起源于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黎族村落

  一直延续至今

  其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内涵深厚

  包含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生活习俗等丰富内容

  “啦奥门”在黎语中是庆丰收、吃新米的意思

  这一天

  当地百姓会举行祭祀仪式

  邀请贵客吃新米,庆祝丰收

  ……

  农耕文化代代传

  传统民俗庆丰收

图|网络

文|网络

编辑|校办室

我在这里等你哟!

 砥砺求索廿一载  桃李不言贺芳华 

石家庄市卓达学校是1999年开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九年制民办中小学,现有2100余名学生和150名教职工。我们贯彻“品格好、性格好、体格好”的新三好育人理念,推行素质教育与优质教育,开设多门校本特色课,创办“规范+特色”学校;以“平安和谐校园,快乐健康成长”为管理目标,形成“守护花开”四大改革体系:安全精细化管理体系, “3+3+N” 高效、快乐、收获的课堂体系,特色课精细化管理体系,文明校园德育体系。学校荣获“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学校”“全国语文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及市级、区级“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区级“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安全文明示范校”“中高考贡献奖”等荣誉,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捷报频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选编】古代民俗·春社
黄梅民俗:吃新
中国古代丰收节的发展变迁
农民丰收节:古时的秋社日
古代也有'农民丰收节' 他们这样'说丰年'
“秋暮夕月”与中秋节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