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太阳一起出发 ——云南省永仁县第一中学建校70周年巡礼

金沙水拍,滚滚东流;方山巍巍,壁立千仞。在金沙江畔方山脚下广袤的绿水青山之间,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县城——永仁。

当霞光辉映,当旭日初升,永仁一中的校园里,朗朗书声随清风传送,和晨曦一起洒

落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和太阳一起出发,奔向明天,铸造辉煌。永仁一中,这所生机勃勃的学校,她,是莘莘学子求知的摇篮,她,是永仁各族儿女放飞梦想的家园。

文脉传承 源远流长

永仁古称苴却,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滇川交界,是昆明、攀枝花、楚雄交通大三角的交汇点,雄踞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通道,有“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民族风情园”之美誉。

永仁自古民风淳朴,人心向善,其兴教办学的历史久远。据文献记载,明万历丙辰年(公元1616年),于今永仁县城苴却,建文庙,兴儒学。到了清代,境内学馆、社学、书院数置,教正里义学馆、苴却社学、桂香书院名冠一时。闻名遐迩的苴却砚,至今还昭示着昔日的书香一脉。

在永仁,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普通中学教育,当以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创建的县立中学为开端。永仁县立中学,先办于仁和,后迁至大田,历时16年,省教育厅所发校钤为“云南省永仁县立初级中学”。“永仁中学”的习惯校名一直延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鉴于仁和、大田等地已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划归四川省攀枝花市管辖,不复在县境之内,所以确立了以今校址县立中学创建之1945年9月为校庆纪念时间。

1945年,伴随着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欢呼声,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永仁一中应运而生。永仁县立一中创办之初,校舍全无,与永定镇中心国民小学合校办学,实行中学部、小学部分部管理,统一一个校长。第一班学生72人,在由土主庙大殿改造而成的小学部大礼堂里上课。

先贤创业备艰苦,百年树人期望殷。从创办到永仁解放止,共招初中学生五个班及由大田中学并来的一个简师班,毕业学生计120余人。毕业生有到昆明等地继续求学深造的,有为永仁解放事业英勇战斗的,更有留在乡梓服务社会的,他们大部分成了永仁解放初期各行各业的知识型人才。

1950年1月永仁县人民政府成立,永仁中学遂改称为“永仁县第一人民中学”;同年4月,撤并县境内三所中学后又改校名为“云南省永仁中学”。 当时仅有初中三个班,学生77人,教职工10人。

朝阳初升,百废俱兴。人民政府对永仁中学的办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学校逐步完成了旧办学体制向新办学体制的转变,新中国建设的日新月异,激励着永中师生刻苦学习,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建国后17年,永仁中学共招初中35个班,毕业学生1600多人,为国家建设及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合格人才。

“文革”十年,学校在动乱中坚持办学,并于1970年招收了第一个高中班,由此发展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72年县内其它中学陆续开办,正式定名为“云南省永仁县第一中学”,沿用至今。

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永仁一中和全国一样,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在自己的育人史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社会各界人士、广大校友,对永仁一中的发展给予极大的支持。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新时期的永仁一中继承和发扬前辈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光荣传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激流勇进。

七十年风雨历程,七十年春华秋实,七十年桃李芬芳。经过历届师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两万二千多名学子从这里走出,涌现出了张志坚、王宗璠、夜佳升、纳世华、夜礼斌、刘辉、杨仕俊、吴莉华、何根源、王晓明、文淑琼、夭建国、何祖坤、杨德聪、陈子祥、起冰翠、倪方锷、陈兴章、蒋明炜、沈海梅、张志荣、李翠等各级政要、科学家、大学教授、企业明星、文化名流、英雄模范。而更多的校友则遍布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亲爱的祖国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无愧于学校的辛勤培育;他们,是母校的光荣与骄傲!

菁菁校园 书香点点

文庙因兴教而建,学校以育人而名。永中校园自古为文化教育发祥之地。位于县城东北凤山之麓,建校时即以黉学庙、桂香书院、文庙坐落之地为选址,以求书香一脉,庙学一体,教化育人。从昔日的茅廉陋舍到今天的高楼俊厦林立,从昔日的荒山野箐荆棘丛生到如今的规整开阔花香四季,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发展过程。

新世纪以来,学校着眼长远规划,科学布局,精心实施,如今的永仁一中,已是一所有高、初中42个班、在校生2100多人、教职工150人的云南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有设施完善的教学楼、各科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计算机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阶梯教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有高标准的食堂、宿舍、六块连片塑胶篮球场及300米塑胶跑道绿茵运动场等生活及体育设施 。校园内各式景点错落有致,风光绚丽多姿,四季绿树成荫,育人环境优雅。完善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漫步今天的永仁一中校园,迎面扑来的是一派清新怡人的气息。这气息不仅来自优美雅致而又开阔大气的“自然”环境,更来自书香浓郁而又朝气蓬勃的人文氛围。“美,在于和谐。”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掩映高大雄伟的建筑群,朗朗的读书声附和亭台水榭的婉约,小桥流水伴奏嘹亮的歌唱;花团锦簇,是运动场上集体拼搏的激情飞扬;香飘点点,是教室里探究思索的智慧火花。

杏坛耕耘  青蓝相继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人才的培养靠教师。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好的老师。 永仁一中的教师,秉承儒家先师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居陋室而不觉其苦,力行苦教而以之为乐。他们既有严谨勤奋的治学精神,又有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一代又一代的永中教师,怀揣理想与信念,高举起科学与文明的火把,任粉笔漂白了黑发,任岁月暗淡了青春,把小路走成了光明大道,把讲台站成了美丽风景。

近10年来,学校实施“强师工程”战略,通过组织外出跟班学习培训、实施教研组长工作室建设、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实行年级备课组教学质量捆绑制等措施,强化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学校现有教职工150 人。教师队伍年富力强, 学历合格率100%;在122 名专任教师中,省级学科带头人3 人,省级骨干教师5 人,享受政府津贴的学术技术带头人4 人,中学高级教师42 人,中学一级教师53 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业务素质硬,结构合理。

七十载杏坛耕耘,青蓝相继,薪火不息。涌现出李绍熙、杨仕祺、周镇国、梁达松、张朝勉、陈华科、夭建国,薛志云、自洪明、孙祥、白自成、杨加学、起学生、李翠、孙玉芬、文友等等许多优秀教师。

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形成了骨干教师群体,为永中的强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好雨当春乃发生,随风润物细无声。是他们,用凌云之笔描绘着学生灿烂的未来;是他们,为莘莘学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是他们,托起了明天辉煌的太阳!

凝心聚力  务实创新

凝心聚力谋发展,务实创新谱新篇。学校党组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引领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学校就有了教师党员,建立了团支部和少先队队组织。1961年5月,始建中共永仁中学党支部,有党员4人。1999年,成立了永仁一中党总支委员会,现在党员人数已发展到76名,他们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学校历届领导集体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树立“制度管人、行动感人”的理念,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通过思想教育、制度管理、竞争机制、人文关怀、情感激励等,引导全体教师静下心来钻研业务、俯下身来从事教学。培养学生遵章守纪,勤奋学习,刻苦锻炼,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壮志。使学校向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发展。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化校内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了校内人事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全面引进竞争机制,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聘任制度,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促进了办学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阳光雨露 立德树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永仁一中历来重视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除坚持抓好入校教育、军训活动、班会课等常规教育外,还通过组织开展经典诵读、道德讲坛、前途理想、爱国爱校爱家、文明礼仪、感恩等教育活动。通过强化行为规范,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职工自觉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逐步形成了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局面

学校两次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绿化校园“甲级学校”,被省人民政府授予“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先进集体”,被共青团中央、林业部、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 “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出队”称号。两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云南省文明学校”; 2001年以来四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省级文明单位,2012年获“云南省平安校园”、2014年获“云南省文明学校”和“云南省绿色校园”。

勤工俭学 艰苦砥砺

永仁一中长期坚持勤工俭学的办学特色。长期以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学校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师生一道深入农村、工厂开门办学,参加公社“双抢”劳动。在那段不平凡的岁月,校办农场和工厂车间都留下过师生的脚印,成为当年师生难忘的一页。

城南5公里处的莲池罗坝,学校有一百多亩土地的农场,城北小沟边,有近八亩的蔬菜基地。永中一届届莘莘学子都曾在这广阔的田野上挥洒过青春和汗水。一直到现在,永中学生仍传承着劳动建校的光荣传统,为学校的基本建设付出着艰辛的劳动。勤工俭学,锻炼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同学们吃苦耐劳精神。由此,学校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1983年至1992年,学校先后三次荣获云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称号,1988年,获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部联合颁发的“勤工俭学先进集体”。

教而得法  学有所仰

教有法,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学校历来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确立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战略,遵循“面向全体,培养特长,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常规细化管理为主线,以课改促质量提高为中心,“旗帜鲜明抓质量,大胆改革抓质量,方法科学抓质量,责任落实抓质量”。领导班子认真研究高考发展改革新动态,科学制定目标任务、工作计划和措施,层层落实责任,群策群力,常抓不懈。学校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改经验,积极推行高中“六步教学法”、初中“三三六教学法”,教育教学改革蔚然成风。结合国家教育招生改革发展趋势,在高三组建了体育艺术特长班和职高班,认真选配教师,想方设法开设适宜科目,一对一指导学生选报专业。职高班以及体育艺术特长班的成功,被州教育局当作典范在全州推广,州内许多学校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莫言此间山水小,竞起奇峰摩碧空。70年来,永仁一中的师生在艰难曲折中苦练苦学,在乐教乐学中不断前进,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共向大专院校输送六千多名学生。八十年代中期曾创下过高考升学全州第一的辉煌。近年来,全校师生发扬“团结求实、严苦巧创、励精图治、争创一流”的精神,大兴教育教改和科研之风,在县小、人口少、生源少、起点低、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高考上线率、升学率逐步攀升。2012年以来连续保持高考总上线率100%,连续三年获得“楚雄州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二等奖和进步一等奖”。

突出的办学效益,使学校获得了上级的肯定、社会的公认,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继往开来 放飞梦想

栉风沐雨七十载,上下求索万千重。永中奇葩千般秀,今朝我辈竞风流!

七十年风雨兼程,浸透着多少辛勤与汗水, 七十年春华秋实,记录着每一个成长的足迹。七十年来,永仁一中为党政建设、国防建设、科技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人才,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今日的永仁一中,广大师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着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机制,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高质量的教学业绩,培养高素质新世纪合格人才的目标昂首阔步。

迈入新时代,让我们和太阳一起出发,探索真理,寻求梦想,去创造新的辉煌!

这里,蕴育了永仁县莘莘学子美好的憧憬!

这里,寄予了永仁县各族人民殷切的期盼!

这里,赋予了永仁县基础教育领航的使命!

永行有道  仁爱无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沁桥:变学校内部组织结构 为教育教学产生效益
特色发展铸品牌 百年名校向辉煌——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特色办学巡礼
让一所新建校快速崛起的密码,校长你拿到了吗?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仁泽学校这下要在全国出名了~~!
扬起生命的风帆 让梦想远航
在教育家办学背景下,校长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