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在自治过程中增加居民的归属感
userphoto

2022.08.23 上海

关注

社区中的“人”是参与社区自治的主体,开展自治工作的第一步就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进而拉近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培养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和参与自治的意愿。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是社区自治的灵魂,有了归属感,自治便有了基础。

如何判定居民归属感的强弱呢?以下三个层面的归属感,由弱到强,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心态。

 “我住在这里”

“我需要这里”

 “我属于这里”

因为住在社区中,而对社区有了地理意义上的关注。这种归属感相对较弱,居民对社区不存在更深层次的认同。

在社区中有了一定的人际关系,开始参与社区事务,感受到社区的美好和便利。这种归属感相对较强,居民对社区有了明确的认同。

在心理上完全认同社区,认为自己是社区的一部分。这种归属感最强,居民对建立熟人社区、参与社区事务有很强的诉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那么,应该如何不断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呢?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四个方向

一是增加居民对社区的熟悉度

熟悉度是居民对社区了解程度以及居民之间关系亲密程度的总和。要让居民对社区产生归属感,首先得让居民真正了解社区,知晓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服务。熟悉社区后,居民之间更容易形成亲和力,产生归属感。

二是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参与度

参与度主要体现在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之中。社区事务是多种多样的,许多事可以由居民共同来决策。居民的参与度越高,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程度也越高,归属感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

三是提高社区信息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社区事务在设计、决策、实施乃至结项的整个过程的透明程度。例如,业委会是否公示维修基金的使用情况,居委会下设专业委员会是否让居民知晓,社区重大决策是否让居民了解等等。

四是加强社区事务的民主性

社区中的民主表现在居委会不应完全替居民拍板做决定,同时社区中少数居民也不应代表全体居民做决定。更好的做法是,居委会承担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居民充分参与事务的讨论,最后形成民主决议,促进社区发展。

社区自治是让社区的“内部人”治理社区的过程。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决定了大家有多大意愿参与自治,从而构建一个有温度的社区共同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工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城市社区自治如何更具活力
社区居委会的地位和作用
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思考
探讨 | 业委会和居委会是什么样的关系?
社区社会工作站与社区居委会的区别和权力平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