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辨药组方(一)

《辨药.组方》???读史明智 鉴往知来;辨药之秋毫,组方之经典---辨药组方,与您相约????????????????????

第三期

猜猜看,我是谁???

答案揭晓?? A-柴胡 B-黄芩 C-半夏 D-炙甘草 E-人参 F-生姜 G-大枣 ??组方?? 《小柴胡汤》【处方】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4枚【功能主治】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用法用量】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备注】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黄欢医生:学好小柴胡汤,打遍天下都不怕!??????邓小兰医生:小柴胡汤加减可用于治疗:1??感冒,小柴胡汤常用于风热感冒;而通过辨证更用于风寒感冒具有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身痛、头痛、作呕;适当加上通宣理肺及如穿心莲等,通过和解少阳使邪毒从营卫发散,获效甚佳;2??利用小柴胡汤调理肝胆气机、疏肝和胃的“横开”之效,辨证用于治疗肝郁胃痛、肝炎、肝脾肿大及由于肝郁血虚所致抑郁等精神疾患;3??用于治疗皮肤病湿疹等,如以小柴胡汤加玉屏风散治疗荨麻疹风团等;4??预防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孙洪波医生整理) 《伤寒论》少阳病的辨证纲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太阳病伤寒或中风经过五六日,若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证,是为邪传少阳。少阳病治疗,当以和解法,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组成。柴胡配黄芩,以清少阳经腑之热,并疏泄肝胆之气郁;半夏配生姜,能散能降,外散其结,内降其呕;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补脾,助正祛邪,以防邪传太阴。此方能升能降,能开能合,祛邪而又扶正。因其不经汗下手段,而以清透疏通作用,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故称“和解法”。若其人心胸发烦而不呕,为痰热蕴于胸,当去人参之补,半夏之燥,加瓜蒌实清热去痰开结;口渴者,为邪热损伤津气,故去半夏之燥,加用人参的剂量,协同瓜蒌根以滋气液之不足;腹中痛,是肝脾不和,木郁乘脾,血脉不利,故去黄芩之苦寒,加芍药以平肝、和血脉而止腹痛;胁下痞硬,为邪气结聚而坚凝,故去大枣之甘缓,加牡蛎咸寒以软坚消痞;心下悸、小便不利,为水邪内停,气化不行,故去黄芩之寒凝,加茯苓淡渗以利水;外有微热而口不渴,为表邪未解,故去人参之补,加桂枝以解表邪;咳者,是寒邪客肺为病,当去人参、大枣之滞气,易生姜为干姜,再加五味子以温肺散寒。 由于小柴胡汤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故它还能治疗阳微结的病证。“阳微结”是指阳热之邪微结,其证候表现是既有头汗出,微恶寒的表证,又有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脉沉细而大便硬的里证。大便硬为阳结,主邪热传于里,然以外带表邪,则邪结犹浅,故谓阳微结。“纯阴结”是指少阴阴寒的凝结,纯属里证,不见表证。若服小柴胡汤后,表邪解而里气未和,其病尚不了了的,可微通大便,使之“得屎而解”。伤寒脉弦,为邪传少阳之征。若脉浮取涩滞,沉取弦劲,是脾虚而肝胆气郁的表现。脾虚肝郁,以致气血不能流畅,故见腹中急痛。根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疗法则,可先以小建中汤,缓中补虚以止痛;如果服药后,而腹痛仍不见好的,则仍要以小柴胡汤疏利肝胆,其病可愈。 少阳病治疗禁忌 邪在表,当发汗以祛邪;邪在里,当泻下以去实;邪在少阳,非表非里,属于半表半里,只能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而汗、下之法皆在所禁忌。邪在上者,“因而越之”,当用吐法,而少阳之邪在表里之间,故吐法亦不能用。再者,少阳病无论经证还是腑证,都应治以和解之法,用小柴胡汤,这和阳明经证可汗、腑证可下的治法亦不相同。 如少阳病见耳聋、目赤、胸满而烦等证,是属邪热客于少阳经脉为病。少阳胆经起于头目,环绕于耳前后,入胸中。邪热循经上扰,经气不利,故见耳聋、目赤、胸满而烦等证,当治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在经之邪,不能用吐、下的方法治疗。若误治以吐下,必耗伤气血,导致心虚而悸,胆虚而惊。 头痛发热见浮脉,是病在太阳,为表证未解,当发汗解表;若脉不见浮而见弦细,说明病已转属少阳,因“少阳不可发汗”,故不能再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应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病,内有邪热,若解表发汗不仅无益于少阳,而且会助热伤津,津伤化燥,邪陷于胃可发生谵语。如果其人津液能自然恢复,使胃中阴阳自和的,则谵语亦可不治自愈;如果胃中津液不能自和,燥热邪气不解,不但谵语不愈,而且要导致邪实正虚,更见心烦、心悸等证。 以上为少阳病禁汗、禁吐、禁下,以及汗、吐、下后引起的变证。根据临床观察,凡少阳病误治后,若其人能食而胃气不败的,预后多好;若水浆不入,胃气已败,预后多不良。

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网页链接

黄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干燥综合症网页链接

经方大师传教录:江尔逊运用小柴胡汤四法网页链接

小柴胡汤如何治血证?晚清名医唐宗海为您解密网页链接

张会永:半夏网页链接

关于柴胡的几缕遐想网页链接

中药小故事?????? 北京西山上有一座最高的山峰,人们管它叫“羊山”。当地有句谚语:“羊山戴帽儿,大雨来到说的是每当阴天时,羊山顶一被云雾笼罩,大雨就要来了。羊山很高、很陡,大概因为只有一条被羊群踩出的羊肠小道可通山顶的缘故,所以,人们才管它叫做羊山吧! 羊山上生长着一种有名的中草药叫黄芩。它的根儿可用来入药,它的茎杆和叶子可制作茶叶,所以,当地人也管它叫“山茶”。用黄芩蒸成山茶叶沏水,人若喝了甘清爽口、明目败火。因此,京西的“山茶”也算是当地有名的土特产了。 说来也怪,羊山上的黄芩与别的地方生长的黄芩不一样,它的根儿里是“黑心儿”,就为这,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羊山黄芩与长白山人参的一段有趣的传说哩! 相传在很久以前人参和黄芩是对最要好的朋友,它们祖祖辈辈生长在南方。那时南方不像现在这样热,他们都是喜冷怕热的。后来,日月改道、天地翻,南方就变得越来越热起来。这下子人参和黄芩可遭了罪,它们整天象在火炉里一祥煎熬。这夭,黄芩热得实在受不了了,便对人参说:“哎呀!天太热了,这可怎么办呢?” 人参说:“是呵!都快把我热死了!” 黄芩说:“咱俩赶快搬家,找个凉爽的地方去住吧,在这儿我实在没法活了!” 人参想了想说:“看来这里确实没法住下去了。听说北方有座长白山,那里整天冰天雪地的,很是凉快!” 黄芩忙说:“是吗?那太好啦!咱俩赶快走吧!” 听到黄芩的催促,人参忽然想起:黄芩它平时最懒,最怕吃苦受累;况且长白山离此千山万水,路途遥远;若走到那里,要付出多少汗水、多少艰辛呀!怕苦怕累的黄芩它能受得住吗?能坚持下来吗?想到这儿,人参便又沉默了下来。 黄芩见人参不言语,便又催促说:“哎呀,你赶快拿主意吧!在这儿我是一天也不想再住下去啦!” 人参想了想,终于开口了:“北方的长白山,虽说是个好地方,但离此太遥远,相隔迢迢万里要想到达那里,就要用两只跸跨千山、涉万水、吃大苦、出大力、流大汗, 黄芩早听得不耐烦了,它打断人参的话:“哎呀,那有什么了不起的?!只要赶快离开这个热火坑就是有天大的困难,我也不怕!” 人参对黄芩的此类大话早已听惯了,这回听了,仍不以为然。 黄芩见人参对它不相信,便说“你怎么还不相信我的话?干脆咱们一道起个誓吧,你看怎么样?” 人参见黄芩真有决心,便说:“好吧!你起誓吧!” 黄芩望了望人参,狡黯地说:“还是你先起吧!” 人参望着黄芩,用手指着心口窝,对天盟誓道;“如果我人参走不到长白山,我的心将变黑!” 黄芩也学着人参的样子,笑嚷嘻地说“我黄芩若走不到长白山,也变成黑心儿”! 人参和黄芩对天盟完誓后,便动身起程了!它们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水,一直朝北方走去!越往北走,天气就越凉快,人参和黄芩都很高兴。它们走哇走哇走了好多天,这天终于走过了黄河。可是这时它们俩也都已累得精疲力尽了。 黄芩对人参说:“哎呀,太累了!咱们住下来歇些日子再走吧!反正这边也不热了。” 人参见黄芩有些泄气儿,便忙鼓劲说:“不行啊一歇下来就会不想走了,那咱们何时才能到达长白山呢?快走吧黄芩无奈,只好咬住牙,踉着人参继续朝前走去。走呀走,它们的两只脚都起了血泡,疼痛难忍。黄芩这时又渐渐受不了了,它不耐烦地问人参:“咱们离长白山还有多远?快到了吧?” 人参笑了笑说;“还早着呢?咱们刚刚走了一半的路途,还有几千里地呢!” 黄芩一听,顿时吓慌了,身子象凉了半截:“哎呀,太远了!咱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呢?我都快累死了!” 人参忙安慰说:“别着急,只要咱们下定决心,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总有一天会走到的!” 它们俩又朝前走去。人参走在前面,黄芩慢慢腾腾落在后面。人参信心十足,黄芩却因为怕苦怕累的老毛病又犯了,所以决心逐渐动揺起来。这时,高高的山横在面前,它们好不容易爬上了这座大山。这会儿,黄芩像只泄了气的皮球,一步也不想动了,它的决心动摇了,信心也没了!只听它对人参说:“你看,这山多高、多大呀,这儿的天气也多凉爽呀,这地方有多好呀!咱们就在这儿安家住下吧!千嘛非得再走几千里去长白山呢?” 人参见黄芩说出这种话,不觉很生气:“不行!你忘了咱们当初定下的目标?你忘了咱们对天起的誓啦?咱们怎能不信守诺言、半途而废呢?”说着,它拉起黄芩又朝前走去。 黄芩在人参的拉扯下,走到了山清水秀,风光明媚的北京西山。望着苍翠的山峰,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黄芩再也不想走下去了!它的决心和意志完全、彻底地动摇了!什么当初定的“目标”啦,对天发的“盟誓”啦等等,倾刻间都统统拋到九霄云外去啦!当它们爬上遍布着奇花异草的西山主峰羊山顶上的时候,黄芩就一屁股坐下去,再也不肯起来了!任凭人参苦口婆心地劝告着,拉扯着,它就是不肯走了!无奈何,人参只好非常伤心地独自一人,按照当初定下的目标,朝前走去。……走啊走,经过艰难的跋涉,它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长白山!从此,人参便在长白山安家落户、生根开花了。…… 黄芩呢?它也在北京西山的羊山顶上,安了家、落了户、生了根、开了花。只不过它没信守当初和人参一起对天盟的誓言,所以它的心果然变黑了!直到如今,羊山上的黄芩,它的心儿还是黑的呢!谁若不信,请到羊山上来挖一棵,用刀切开它的根看一看,它的根儿里不是黑心儿才怪呢!

第二期

猜猜看,我是谁???

答案揭晓?? A-桂枝 B-芍药 C-甘草 D-生姜 E-大枣 ??组方?? 《桂枝汤》【处方】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用法】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多物。【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邪,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桂枝汤证主要是对中风,也就是风邪中肌肉,使得腠里淤住了,如果从整个角度考虑,是否赤芍更好点呢???在伤寒中,当指用白芍了,因为太阳之表是在皮肤之间,皮是肺之属,色白入之,如用赤色,赤入里之血分,不能走表,又在桂枝中用白芍只要是酸收阴中之液以固真阴,然赤芍偏向行血,所以在桂枝汤中的芍药是指白芍。 【鉴别用药】 白芍与赤芍《神农本草经》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二者虽同出一物而性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在应用方面,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的病证。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白芍

赤芍

桂枝与肉桂,本是同根生 相同点 二者均有辛、甘味,归心、脾、肝及肾经。均能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可治寒凝血瘀证及风寒湿痹证等里寒证。还能助心、肾、脾之阳气,常用于以上三脏的阳虚证。二者的辛温之性较强,易入营动血,故不宜多用或久服;实热内盛、阴虚阳亢、血热妄行者应忌用,孕妇应慎用;用时不宜久煎而宜后下。  不同点 肉桂辛甘大热,长于温里寒,常用治里寒证;还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原,又可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软弱、夜尿频多、阳痿宫寒、滑精早泄及虚阳上浮之虚喘、心悸等。相比肉桂,桂枝辛温之性较小,桂枝还入肺经,而开腠发汗,温阳于卫分,使营血畅旺于肌表,故长于散表寒,用于风寒表证和上肢肩臂疼痛证;还有助阳化气、利水退肿之效,可治肾与膀胱阳虚寒凝、气化不行之小便不利、水肿及痰饮证。  肉桂与桂枝同出于桂树,一为其树皮,一为其嫩枝。都有温营血、助气化、散寒凝的作用。但肉桂善温里祛寒,入下焦而补肾阳;桂枝长于发表散寒,主上行而通经脉

桂枝

肉桂

(孙洪波整理) 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故要了解桂枝汤证,首先要从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谈起。 风为阳邪,风阳袭卫,卫阳与风邪相搏,故发热,发热证的出现既迅速又较突出。《伤寒论》对太阳中风的脉证与病变机制的描述:脉“阳浮而阴弱”,即浮取有余,重按不足的浮而缓弱的脉象,“翕翕发热”、“淅淅恶风”、“啬啬恶寒”形容像多着衣服那样的发热,像冷水淋在身上一样的怕风,而怕冷又表现处一种畏缩的样子。同时,由于风邪外袭,影响了肺气的宣发和胃气的下降,肺气不利则鼻鸣,胃气上逆则干呕。太阳中风的病理,《伤寒论》概括之为“荣弱卫强”。“荣弱”是指营阴失去卫阳的固护而外泄,反映了正气不足的表现;“卫强”是指风邪犯于卫分,反映了邪气盛实的一面。故风邪外袭而致营卫不和是太阳中风最基本的病变特点。 太阳中风证,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治法当解肌驱风、调和营卫,宜桂枝汤。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生姜组成。方中桂枝温通卫阳,配生姜之辛,以解卫分之风邪;芍药味酸能敛阴和营,配大枣之甘,可滋养营阴之弱;甘草和中扶虚。以上诸药内含辛、酸、甘味,由于辛甘化阳,可助卫;酸甘化阴,能以和营,故桂枝汤有调和营卫之功效。本方服法要求服药后喝热稀粥,其目的是使谷气内充,既可借以资汗源,又可强营卫以助抗邪之力。 桂枝汤除治疗太阳中风证,仍可治疗本属太阳伤寒证,经汗下后表邪未解;或虽经汗解,但又复感风寒病在表者,均应以桂枝汤再行解表。其原因是因病原属伤寒,但已经汗下,尽管表证仍在,也不宜再用峻汗法,用桂枝汤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故发汗以祛邪,但不损伤正气。正如《伤寒论》:“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还有一种情况,即有的患者内脏并没有什么毛病,只是不时的自汗,或伴以发热,其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卫气不和”,“卫气不共荣谐和故尔”。即虽患者营气和顺,但卫气不和,不能与营气密切协作,以致营卫各行其是,卫气不能外固,荣阴不能内守,故而“常自汗出”或“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此种既非太阳中风,又“脏无他病”的荣卫不和证,也要用桂枝汤,在未发病前服药取汗,使营卫调和则愈。 柯琴评价桂枝汤说:“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即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柯氏告诉我们不可拘泥,要灵活运用;但灵活也不能失掉原则,要坚持辨证论治,要始终以客观脉证为施用方药的依据。太阳中风,当用桂枝汤。一般情况下,太阳中风患者服用桂枝汤,均可汗出而解。但若“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并非桂枝汤无用,而是由于在经之邪太盛,服汤不能骤解,以致阳郁而增烦。遇此情况应先针刺风池、风府二穴,以疏散在经之风邪,然后再服用桂枝汤如法取汗,就能把病治好。

关于桂枝汤,黄欢老师说: 桂枝汤乃天下第一方。调和营卫,振奋中阳,平冲降逆。桂枝汤煎后辛甘微酸,味道可口,多为病人接受。桂枝汤是内科杂病很好的调理方。临床上常见病人气虚头晕无力,用桂枝汤合四君子汤,疗效很好。肝气乘脾而泻,桂枝汤加味也是效方,以桂枝舒达,白芍柔和,姜枣草健中,常建奇功。桂枝汤是治疗体虚咳嗽妙方,咳嗽气逆,痰多而白,略加二陈,归地平和又灵验。桂枝汤是妇科杂病的极佳方剂,宫寒不孕,桂枝汤略加肉桂,相当贴切。孕妇恶阻胃寒逆,桂枝汤加春砂仁为首选。上边只是略举一些例子。精通桂枝汤的组方原理,临床上可灵活运用变化无穷。

杨琳病例:??这对夫妇是越南人,女的35 岁,男的36 岁,从未怀过孕,后来他们去Stanford 医学院做试管婴儿失败,一共做了三次,双方摧残很大,医生跟他们说这辈子不能有孩子了;??男的精子数不夠,女的是促卵泡激素很高,但卵子都是空泡,没有正常卵子;??男的,我给一些中药但很少,开始用桂枝汤加些 川断 骨碎? 桑枝之类养血,配合女人要排卵了,就加籽一类的东西,比如车前籽,覆盆子,桑椹子,决明子之类的,枸杞子,看人气血阴阳下菜单了另外配合食疗,如平常吃豆类食物;??女人手脚冰冷,但脸上一脸脓胞疮,来看我之前已经落下一脸凹凹洼洼的,我用桂枝汤加一些活血去瘀的,象当归,川芎,郁金,赤芍,合欢皮调理。再配合去检查精子和卵子的情况,方子原则不变但中药加减常常会变。??????两年以后生了一很漂亮的女孩子,全家人抱着我哭。后来又治了几个但情况不一样的,有些是基因的问题,但也都生下了健康的男宝宝、也有吃中药和打针炙以后去做试管婴儿的,但如果沒有中药和针炙帮助,他们是很难有下一代!

张会永:桂枝网页链接

漫谈桂枝网页链接

胡希恕、郝万山:桂枝汤治定时发汗的故事网页链接

裴永清老师谈桂枝汤的临床应用网页链接

黄煌教授解析仲景原文---桂枝汤网页链接

陆渊雷桂枝汤新解网页链接

桂枝汤方证整理网页链接

中药小故事?????? 芍药 华佗喜爱栽草药作为标本,以辨别药之真伪,防止用错药。他在自家房前屋后栽满了草药。一天,有个外地商人看华佗爱种草药,便从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给华佗,并对华佗说:“这芍花本是野生,人家都说它可以治病,不知真假,我给你一棵,你试种一下。”华佗就把这棵芍花栽到了窗外。来年春天,芍花开放,华佗就先尝花,后尝叶。由于华佗对芍花的采药季节还没掌握,对春天的芍花不能入药更不了解,只感觉它没有什么药味,也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就把它放那儿不管了,一直放了数年没理睬它。 一天夜晚,夜深人静,秋风凉爽,月对窗户,华佗正在灯下精心地撰写医书,把某药治某病一条一条地记录着。正写之间,只听窗外有一女子的哭声,他抬头往窗外一看,迎着月光有位身穿绿衣、头戴红花的美貌女子。“啊!这是谁家的孩子,深更半夜的在外啼哭,难道受了什么委屈?”华佗便出去看看,可东瞅西望,却未有半个人影,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正是那棵青枝绿叶的芍花。华佗心想:难道是它吗?他看了看芍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既是你有灵验,现在已是初秋,早已花谢叶老,也用处不大了,况且你身无奇处也无法入药呀!”说罢转身回屋里去了。刚到屋里坐下又听到那女子啼哭,抬头一看还是她。他又出来看,还是没人。那女子站的地方仍是那棵芍花。一连几次都是这样。 华佗觉得非常奇怪,就叫醒夫人,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说:“这家房前屋后的花草,都是你亲手种的,在你手里都成了良药,治了不少病,救了不少人,只有这棵芍花在那儿冷冷清清地无用。我想:可能是你没把它放在心上,你不了解它,它委屈地哭了。”华佗说:“我早已尝过多次了,花叶梗都没有什么用处,可怎么入药呀。”夫人说:“花叶梗你都尝过了,你尝过根吗?”华佗又说:“花叶梗都没有用,根还有啥尝的。”华夫人看他有些不耐烦,也不往下说了,就说:“好啦,天已经不早了,你休息吧。”华佗觉得很累,便倒下睡着了。 华夫人越想越睡不着,越想越觉得奇怪,总觉得芍花啼哭是委屈了它,可能它的用处还未被发现。不行,我得想法成全它。早晨起来,华夫人拿了一把菜刀去切菜,一不小心手被菜刀划了一下,血立刻冒了出来。夫人忙把华佗叫起来。华佗一看,赶忙拿刀伤药敷在伤口上。但血还是止不住,一个劲地往外流。华佗可没办法了。夫人便说:“不妨你把芍花根挖点来敷上试一试。”华佗便挖了一点芍花根,捣成泥状敷在伤口上。嗬,可灵验啦,血立刻止住了。过了几天,伤口愈合,好了之后连个痕迹也没有。 华佗说:“夫人多亏你提醒我,你还为它流了血,要不是你,就把一味好药给埋没了。”后来华佗对芍花做了细致地试验,发现它不单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便将它记在《青囊经》里,给加了一个“药”字叫“芍药花”。由于华佗的栽培试验,芍药便在谯陵(今亳州)大力发展起来,后来又发展到四川、杭州、陕西等地,但以产在谯陵的个大、色白、粉性足,被称之为白芍。

第一期

猜猜看,我是谁???

答案揭晓??A-细辛 B-半夏 C-五味子 D-桂枝E-炙甘草 F-干姜 H-麻黄 I-白芍 ??组方?? 《小青龙汤》【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三两(6g) 甘草三两炙(6g) 桂枝去皮三两(9g) 半夏半升洗(9g) 五味子半升(6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歌】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草夏味加,外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嘉

(邓小兰) 看了图片中的五味子,是比较逊色的一种,是南五味子(注:原图片在制作美篇时已更换为邓老师提供的北五味子图片),北五味子色深一些,肉厚汁多,疗效好。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为南、北二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能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失眠,对一年四季特别是秋冬风饮内停的慢性咳嗽和哮喘等,用方辨证治人很好用。

(孙洪波整理) 小青龙汤证 属伤寒又兼挟水饮的一种病证,简单地说属于外寒内饮证。《伤寒论》概况其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伤寒表不解”,是说有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等太阳伤寒的表证存在;“心下有水气”,是指素有水饮内停犯胃,胃气不降则上逆作呕;外寒内饮,上射于肺,肺失宣降则咳喘。由于水邪变动不居,可随气机升降到处为患,故小青龙汤证的或见证特别多。如水饮走于肠道则下利;蓄于膀胱,气化失职,则小便不利、少腹满;水寒壅滞于上,阻碍气机则噎;水饮内停,气不化津,则口渴等。因属寒饮为病,故脉弦、苔白而滑、咳吐清稀泡沫样痰。治疗用小青龙汤,外解风寒,内散水饮。 小青龙汤,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半夏、炙甘草、五味子组成。方中用麻黄发散风寒,平喘利水;配桂枝,可增强通阳宣散的功能;干姜、细辛,可散寒化饮;半夏祛痰降逆;甘草扶正和中;恐辛散太过,耗伤正气,故用五味子酸收,以保肺肾之气,助以芍药酸收微寒,敛荣阴而防动血,如此配伍,可使邪去而正不伤。方中干姜、细辛、五味子三药配合使用,以温散肺饮,止咳平喘,也是张仲景治咳喘药物配伍的一个特点。 小青龙汤证,有寒饮内扰,故一般情况下患者口不渴;若服小青龙汤后,患者口渴欲饮,是“寒去欲解”的反映,也是寒饮散去而胃阳得以恢复的好现象。本方临床上并不限于治疗表寒内饮证,即使没有表证,但只要属于寒饮咳喘,即可使用。《金匮要略》就用小青龙汤治疗“溢饮”及咳逆倚息木得卧等证。 若寒饮有化热趋势表现,有烦躁证者,可在本方中加生石膏。但不宜久服:因其不仅能发散阳气,且又能伤阴动血,故对某些心脏病引起的咳喘以及肺结核等,应当慎用。

(邓小兰) 在临床上小青龙汤有很好的祛风散寒涤饮治疗寒咳的功效,还可以治疗春夏内风外邪所致的花粉过敏鼻炎症等,对一年四季特别是秋冬风饮内停的慢性咳嗽和哮喘等,用方辨证治人很好用。

刘渡舟:怎样正确使用“小青龙汤”网页链接

李可老中医:小青龙汤破解世界医学难题网页链接

黄煌经方-小青龙汤网页链接

中药小故事?????? 麻黄茎与根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失败中寻教训
2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8.上吐下泻,心下急,大柴汤证。上吐下泻,上腹痛,黄连汤证。上吐下泻,腹痛,或发热,黄芩加生姜汤证。上吐下泻,手足冷、腹凉,理中丸证。上吐下泻,口渴小便不利,五芩散证。上吐下泻,头痛吐涎沫,吴茱萸汤
伤寒论应该背诵下来的398条(101
薯蓣丸
小柴胡汤(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