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腹部胀满厉害烦躁不得眠经方(合方)一剂显效

经方辩证问诊单:

患者:女,34岁

发病时的典型症状:

        最初发病是15岁左右,开始是每日早上干呕,饮食正常。后

        牙龈红肿萎缩,导致牙齿松动,每年两次洗牙,也没用。

        前年自推腹后,好些,不是天天干呕了。

        不舒服是从去年开始厉害。空腹时,左侧腹部有声音,说不清楚是水还是气,烦躁,须放屁后,才好点。吃饱后也放屁,舒服些。

        大便溏稀一天一次,少。

        .晚上9点后腹胀厉害,不得卧,用手压腹部全是水声,烦躁,睡不着,有时也吐(干呕),吃往下降的药,放出长屁来,才能睡觉。时好时坏,自前十天咳嗽以来,腹部胀满厉害,感觉水很多的样子。

        咳嗽吃过小青龙,不太管用。也用过麻黄加石膏类的,也无效,有痰,稀,白,早上有点稠,不太想吃饭。

        用手推腹时,膻中下和左脐旁有硬结。

        身高1米55,体重不到40公斤,面黄暗,月经提前,少,稀。

        现在目胀,有点肿。

        晚上因腹胀睡不着时,小便数。

        右胳膊和右腿上有白色块状皮肤病,痒。

        平时怕冷不怕热。

        不爱出汗。

        大便,一日一次,便溏。前几天,三天解了一次,就一点。

现正在服用的药:

        昨天服的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厚直、枳实、半夏、陈皮、干姜、细辛、五味、当归、白芍,服后无效。

        又服中成药清肺的,好像也不太管用,后经咳嗽,放出长屁来,才能睡觉。 

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

        15岁左右

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

        去年夏天

发病的时辰:

        晚上

饮:

        不爱喝水,喜热饮。  

食:

        少,喜粥,厌油腻 

睡眠:

        不易入睡  

大便:

        湿,粘,腻,溏泻,便出不爽 

小便:

        晚上睡不着时,小便次数多

月经:

        少,提前,黯暗,清稀   

白带:

        少,白,黄


处方:大承气汤+小泻肺汤


用药反馈:

患者:

        先生,昨天吃后,感觉腹部胀感减少,水声也少了。

        9:30分躺下,大约9:50左右就睡着了。

        咳嗽醒一回,目眩了会,早上咳嗽会,痰好咳出。 

        以前四逆和泻心类得也吃过,没这么好的效果 。

        唉,同是学伤寒的,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学了挺长时间的,连个咳嗽都没治好,弄得老公笑,自己也没信心了 。


水中火:

        其中一个方子是大承气汤

        仲景云: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王叔和注: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责,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为什么现在的《伤寒论》语言读不通?哪些是张仲景的原话,哪些是王叔和的批语,现在的伤寒论版本已经把他们混在一起了。

        好在《古版康平伤寒论》条文中凡是王叔和的批语部分均是以小字部分说明的。

        知道了哪些是王叔和的批语,哪些是张仲景的原话,我想这样更有利于理解《伤寒论》的原意。

        仲景云: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仲景云: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治的是阳明,而肺属阳明,好好想一下,辅行诀中的方应该用哪一首?

        "咳嗽吃过小青龙,不太管用。也用过麻黄加石膏类的,也无效.有痰,稀.白.早上有点稠.不太想吃饭。"

        仲景云: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王叔和注: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责,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仲景云:下利不欲食者,此为有宿食也。

        各位注意到病人说不太想吃饭了吗?

《伤寒论》云:

        问曰:阳明宿食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其有宿食也,大承气汤主之。

患者用的是大承气汤+小泻肺汤

小泻肺汤:

        治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方。
        葶苈子熬黑,捣如泥,大黄,芍药各三两

        对于下利表现为大承气汤的,仲景是反复论述。

        目前中医临床其误诊率之高,令人咂舌,更有人说无阳明承气一证。

        《伤寒论》中之阳明病占全书篇幅的四分之一,于承气汤尤反复推论,其详备明确远出三阴诸方之上,然则芒硝大黄之用,复有何疑者?

        大匠示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全在人临证变通,知常达变。


大承气汤

1,原文《伤寒论208条》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大承气汤方
        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半斤)。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酒洗,四两),厚朴(去皮,炙,二两),枳实(大者,炙,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2,原文《伤寒论209条》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小承气汤。方三。(用前第二方。) 

3,原文《伤寒论212条》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一云顺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方四。(用前第二方。) 

4,原文《伤寒论215条》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方七。(用前第二方。) 

5,原文《伤寒论217条》
        汗(汗,一作卧)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方八。(用前第二方,一云大柴胡汤。) 

6,原文《伤寒论 220条》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方十。(用前第二方。) 

7,原文《伤寒论238条》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方二十五。(用前第二方。) 

8,原文《伤寒论239条》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9,原文《伤寒论240条》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方二十六。(大承气汤用前第二方,桂枝汤用前第二十一方。) 

10,原文《伤寒论241条》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方二十七。(用前第二方。) 

11,原文《伤寒论 242条》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方二十八。(用前第二方。) 

12,原文《伤寒论251条》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一云不大便)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五。(用前第二方。) 

13,原文《伤寒论252条》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六。(用前第二方。) 

14,原文《伤寒论253条》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七。(用前第二方,一云大柴胡汤。) 

15,原文《伤寒论254条》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八。(用前第二方。) 

16,原文《伤寒论255条》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三十九。(用前第二方。) 

17,原文《伤寒论256条》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四十。(用前第二方。) 

18,原文《伤寒论320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十九。 

19,原文《伤寒论321条》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二十。(用前第十九方,一法用大柴胡。) 

20,原文《伤寒论 322条》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二十一。(用前第十九方。) 

21,原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
        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可与大承气汤。(十三) 

22,原文《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

        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二十一)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二十二)

        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二十三)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23,原文《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七)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八)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三十九)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四十)大承气汤方:[见痉病中。] 

24,原文《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痉病中。(三)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方见痉病中。](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腹满(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 赤丸方,附子粳米汤方)
与才叔死磕《金匮要略》41
小承气汤经典医案、方论
卷五、六 121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太阴病篇
[转载]经方精密辨证之腹胀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