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举进士”是进士吗(组图)

编者按
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是谁?陈孚,还是符确?苏东坡的学生姜唐佐是不是进士?这些一直都是海南文史界悬而未决的话题。
海南文史专家林冠群先生,从我国大量的科举史料中,寻找佐证,围绕“举进士”和“习进士业”这些关键字眼,论述了什么样的“进士”,才是参加会试后取得的进士功名,而并非所有被称作“进士”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士。
这也让编者想起在一些史料中看到的例子。如明代的海瑞被称为“乡进士”,其实他并没有考中进士,只是个举人出身,“乡进士”不过是举人的别称;又如,“岁进士”也不是进士,而只是贡生。
林冠群先生在考证中立场客观,有理有据,不但自圆其说,成其为一家之言,也是普及我国科举历史常识的一个过程,对琼州后学不能说没有帮助。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与科举考试自隋代至清末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下诏,自次年(1906年)起全国废除科举考试制度。由此,中国人至今已有110年时间远离科举了,对科举制度与科举考试自然有生疏之感。由生疏而不了解其中的一些具体情况也属常见。
“举进士”不是中进士
明代唐胄的正德《琼台志》如斯记载:“陈孚,琼山人,尝从郡守建阳宋贯之(守)学,得官以归。由是乡人慕之,始喜习进士业。琼人举进士,本孚始。”有人据此断定陈孚为“海南第一名进士”,可是《琼台志》所胪列的进士名录中,却没有陈孚的名字;有人认为唐胄没有把陈孚当作“海南第一进士”是错误的。
其实,唐胄并没有错,陈孚并不是进士。有人之所以把陈孚当成进士,在于“琼人举进士,本孚始”一句。“举进士”并非在进士考试中被录取成为进士,而是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的意思。在科举考试的年代,一个读书人要参加科举考试是要经过层层选拔推荐的。
请看《宋史·选举一》:“凡诸州长吏举送,必先稽其版籍,察其行为。乡里所推,每十人相保,内有缺行,则连坐不得举。”这里就非常严格地规定,凡是地方上有读书人请求参加科举考试搏取功名时,地方行政长官负有核查的责任,不但要弄清楚他的户籍来源,还要考察他的行为举止。而属于乡村推荐出来的士子,还须有十人以上作为担保人,保证他的德行没有亏缺,符合荐举的条件,不然的话,荐举失实,让坏人或行为不端的人混进考生行列,荐举的人都要受到处罚(连坐)并取消考生的考试资格。这个阶段还属于考举人的乡试阶段,到了考试合格被录取为举人之后,进入考进士阶段,也就是“举进士”阶段。
对此,《宋史·选举一》又云:“凡命士应举,谓之锁厅试。所属先以名闻,得旨而后解。既集,什伍相保,不许有大逆人缌麻以上亲,及诸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这又是士子考中举人之后,欲参加进士考试的又一严格的荐举规定。所谓“命士应举”,就是举人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因为封建时代,凡考中举人都有官当,成为朝廷“命官”,所以称“命士”。这一级考试称为“锁厅试”,由礼部主持,亦即院试、会试。考前,须由全国各地将“举进士”的名单报到朝廷,经过审核批准,防止大逆不道者的亲属、不孝不悌、瞒报商人身份者以及还俗的僧人道士之类混入举人之列参加进士考试。得到皇帝的圣旨之后,才允许将各路举人解送到京(即“得旨而后解”)。
所以,考中举人第一名的俗称“解元”。宋代一般情况下,考举人的乡试都在秋天举行,称为“秋闱”,第二年春天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称“春闱”。如康熙《儋州志·人物志》所记载的,符确“大观二年发镇州解,三年登赐同进士”,并非中举、中进士都在同一年。以上就是“举进士”的过程。
“举进士”并非考中进士,在古代文献及前人的文字中都有诸多例证。如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一生并未考中进士,所以《宋史·文苑传》中称他:“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这就是说地方上因他发愤读书,有学问,两次分两科推荐他参加进士考试都没有考中。又如唐代的著名诗人孟浩然也是一生未曾考中进士,所以《旧唐书·文苑传》称他:“应进士不第。”应进士亦即“应举进士”之意。那么唐胄所述陈孚“尝从郡守建阳宋贯(守)之学,得官以归”,又是什么意思?难道没有考中进士也有官当?
在宋代的科举制度中,这是很寻常的现象。上面说到,科举制度中,考中举人即可当官,陈孚师从郡守,由郡守推荐参加进士考试,说明他已经中举,或者有了举人的资格,所以虽没中进士也“得官以归”。因为得官,食皇粮俸禄,乡亲们看着羡慕,这才纷纷劝子弟读书求功名。这种情况,就是“习进士业”,即以读书求仕进的“举业”。亦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读书事业”。在宋代,凡以这种读书求功名为事业的读书人,社会上都给予他们一种尊称,曰“进士”,而不管他是否真的考中了进士。
如东坡居儋期间,在其所著《书药方赠民某君》一文中有句:“此人与进士黎先觉有亲,乃书以授之,使多植此药以救人命。”这句话中所指的黎先觉,据《儋州志》所载,为儋州布衣黎子云的兄弟,只是一个秀才,并非进士。
又如东坡在《记唐允从论青苗》一文中,开头便称:“儋耳进士黎子云言,城北十五里许有唐村。”黎子云并非进士,这也是一种尊称。又在《记处子再生》一文中有句:“予与进士何旻往见其父。”这里提及的何旻,也不是进士。类似的例子还有,恕不赘述。
东坡在琼期间无人中进士
其实,东坡居儋时,不要说儋耳,即便整个海南也没有人考中过进士,所以他赠给琼州士人姜唐佐的联语中有:“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破天荒是一个典故,意谓地方上从来没人考中过进士,而偶有人考中了,即称“破天荒”。但像黎子云等辈被尊为“进士”的读书人,若有志于科举,准备参加进士考试,当然也就可以进入“举进士”之列。所以“琼人举进士,本孚始”,是说他是读书中举求功名的海南第一人,不是考中进士的第一人。如果陈孚真的考中进士,就应该指出是哪一年,谁为榜首(即状元)。
如唐胄所述“进士”时所表述的:“陈应元,绍定二年,黄朴榜。”陈孚没有考中进士,自然没法这样表述。所以该文也“无法考证”他中进士的时间。然而,查阅史料,北宋庆历年间只有两科进士考试。一科是庆历二年杨置榜,共录取进士432人;一科是庆历六年贾黯榜,共录取进士537人。如果陈孚真的考中进士,是不难查考的。唐胄也不会轻易漏记。
顺便再提一下,苏东坡谪琼贬儋时间为绍圣四年(1097年),居儋整3年后,于元符三年(1100年)遇赦北归。符确于大观三年(1109年)考中进士,唐胄修志时限于资料不足,没有将符确收入《琼台志》,只能说是历史的遗憾。
作者:文\本刊特约撰稿 林冠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分别能当什么官,考中难度有多大?
【古今中外】谈一谈范进中举与清代科举的那些事
科举制与古代国家治理及其启示
论科举制度对明清时期的社会作用!“科举”成了寒门逆袭的出路
连中三元>独占鳌头>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中国科举的多重功能及现代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