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到今天这个份上,还能打败你的也就你的家人了。

这两天,我们家过于热闹了。

起因是这样的:我搬了新家,出于三分得瑟七分想念,便极力邀请我妈我爸来北京小住。我爸有事来不了,我妈答应了。我在老家有一个姨婆从没来过北京,听说我妈要来看我,便问能不能一起来玩。一个年近80岁的老人,这一辈子的心愿就是来一趟北京——你不同意、不招待,你还是人么?

姨婆要来,姨婆的一儿一女自然也得来,表姨照顾姨婆起居,能干的叔叔帮忙烧饭。我妈一想姨婆一家要来,那我的老外公也得来,否则说不过去。(此处出现第一个代际偏差:我的理解是外公来过四次了,又90多岁行动不便,不来也正常,因为只是姨婆想来,外公自己提出想来的时候随时可以再来;我妈的理解则是自己来北京不带自家老父亲、而带隔了一房的姨婆,外公也许会生气,外人看来也不理解。)

外公要来,一直照顾外公的小舅就得来。小舅来了,我妈来了,那他们的姊妹——我大姨也得来。否则大姨也许会觉得谁都请来了就没请她来。大姨来了,大姨正在放暑假的孙女正好也就跟着来。

在我妈如此考虑周全、谁也不得罪的组织思路下,从我老家,浩浩荡荡一共来了八个人。

我新搬的家虽然大了些,但并没有四个以上的卧室可以睡下这么多人——谁没事儿在家里弄那么多客房啊?于是,问题才真正出现了:我首先对我妈提议,既然你们是来北京旅游,我家离各个景点都很远,要不要我出钱安排所有人住离景点近的酒店,方便你们玩?

我妈否了,说:大家觉得住家里方便,还能做饭。那么多人住酒店费钱,吃饭也不方便。

我继续问:那么,我可以去住酒店么?

我妈说:不行,大家来了,你去住酒店,显得你不欢迎大家。必须住一起。

好嘛,来的全是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老辈子,必须安排他们睡好。于是,把我家仅有的两间卧室连同沙发全分配以后,我,这个家的主人,铺了床薄被,在书房的地上一睡就是十来天。

十年前,睡地上也就睡地上了,年轻小伙睡凉炕全靠火力壮。可我现在也是一个30多岁、每天需要长时间伏案写作的大叔,在冰冰凉的地板上睡完第一晚我就全身僵直了。再和我妈商量睡酒店,又再被我妈央求按下,逼得我偷偷买了个简易床垫铺着继续睡地上。

等我浑身难受地睡在地上第三天,我终于意识到:年纪越大,有些事情真的是没办法妥协了。挣钱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制造安全、舒适的距离,让自己不必与尴尬和不便短兵相接么?我妈还是个知识分子,但生于40到60年间的上一代人,依然无法理解我们这一代对于合理隐私与独处的刚需,当你要求隐私和独处时,长辈就会理解成嫌弃、疏离、做作、叛逆,尤其她们中的大部分还坚持一个强硬的原则:一定要先让别人高兴,自己人受点苦和吃点亏没关系。

所以,我妈劝我忍耐时,最爱说这句话:你别花了钱、费了精力最后还不落个好。

亲戚嘴里落没落好我是不知道,反正天天睡地上我是落枕了。

《Hello,树先生》这张剧照最能说明:热闹都是亲戚的。

这样的例子不止我,也许你也能说上三天三夜——

试问,当你的爹妈催你结婚、生孩子时,说没说过这样的话:你这么大了,还不结婚生孩子,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我们考虑啊。别人会说我们闲话的啊!

又或者,当你的家人来你的城市和你同住时,尽管你无数次提醒自己不要苛责和计较,但很多时候,你还是不得不提醒他们:别乱用食物喂家里的宠物、别让小朋友看乱七八糟的电视、剩饭剩菜吃不完就别吃了不用来回加热……你不想让自己显得事儿逼,所以菜咸了家里乱了作息时间不一样这些统统无所谓,只是,有些根本性的原则及习惯,你没办法忍。

还有,家里的亲戚要结婚要买房要一次性缴足保险要职工入股……通过你父母来向你借钱,这些在你看来是亲戚应该自己解决的问题,在你父母看来则是人家都开口求你了,不帮会显得不近人情。但你真的很想反问:生老病死这种大难肯定要帮,但结婚没房要么不结要么租房结婚,有什么大不了的?只听说过结婚啃老的,没听说过啃亲戚的呀!

《双面胶》是一部现实到不忍再重看的亲情关系剧。东北婆婆逼迫儿子向上海媳妇的娘家借钱,给在东北老家的姐姐投资开厂,最后鸡飞蛋打,上海丈母娘气病,东北婆婆还是觉得亲戚就该相互帮。

城乡、代际、价值观的差异,是压在远离家乡打拼在大城市的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我们80后、90后是幸运的,可以凭借自己的埋头苦读一步步走出乡镇小城,来到北上广,甚至走进国际大都市。我们的成长背景与父母一代完全不一样,他们出生在50、60年代大跃进大团结大锅饭大饥荒的时代,在我懂事后询问他们课本上写的吃泥土啃树叶的故事是否经历过,我一位亲戚肯定地告诉我他们童年时十几口人靠着一碗粥要过一天,饿得前胸贴后背的记忆到了今天都挥之不去,在他们稍微能吃饱肚子,却赶上了兵荒马乱的动乱,他们的青春,却在国家的大洪流中被无情抛弃。这一切,待到改革开放时,老一辈的日子才稍稍改善,体会到现代社会的福利,不再为一日三餐皱眉头,但即使如今手里有了不少余粮,老一辈骨子还有少年时代的“创伤”、感觉一切都紧缺一切都要抢一切都得早做打算,无法走出来。

所以,对于出生在90年之前的人,恐怕都会觉得:小时候所谓的旅游,就是换一个城市睡在当地亲戚家的地板上。

或者,至今还有老人出门旅游时大包小包必带家里的咸菜、辣椒、腊肉、腌鱼,到了景区找一家饭馆,点一碗汤,两个素菜,十个人齐刷刷拿出瓶瓶罐罐,解决掉自己的午饭。

还有那种一个房间挤了八个人的情况:两对老人各一张床,地铺上睡着女儿女婿,外甥女外甥。宾馆抗议每个房间只能加一床被子,他们就换着人换着说法去前台争,最后还真要来了——中国人办法多得很。

按他们的说法:不就一个晚上吗?挤挤就过去了。

可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不就多花点钱吗?花了也就过去了——钱赚来不就是花的吗?

这些习惯影响着我们,也被我们嫌弃着。毕竟你一旦经济独立、又生活在了大城市,眼界和思维就完全不同了。一个人是被金钱驱使着生活,还是驱使着金钱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价值观。我们可以挤地下室吃方便面,早起挤公交摸黑加班至深夜,但这一切的坚忍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没有尽头的现在。如果20年后出游还是自带咸菜转三趟廉价航空住青年旅社,那你到底在蹦跶啥?

我们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敢说敢做,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重视生活质量和自我感受,与父辈是两路人。

包括回到本文的开头,十几口人挤在一套房子里对年轻人而言简直是人间地狱,来之前只是老人们关起门一商量就定了:“大家挤着住、热闹、省钱,还能做饭”,并象征性地知会你一声,没意见最好,有意见请保留。

联想到现在老人替年轻人带孙子,两代人教育理念不一样吵得不可开交;爸妈为大龄男女青年操碎了心还被嫌弃管得太多云云,最后老人都会说这一句话:我这么辛苦付出都是为你好啊!

可关键是:妈,从来没有人要求过你这样做啊,你做之前也没问我是不是需要你这样付出啊?我重视亲情、但更需要保证休息才能好好的工作,你凡事以省钱为最高准则、但我觉得能花钱解决的事都不是事,住酒店不是嫌弃亲人不让进家门啊、而是我诚意地掏钱希望你们来旅游时每天睡好精力充足不用自己收拾轻轻松松出门玩儿啊,你们恨不得24小时开着灶头做饭吃完这顿做下顿,但吃口热饭现在真的没这么难啊,有外卖有餐馆有钟点工,不需要你这么辛苦的。

《我爱我家》的经典一集,老何同志住到女儿一家,管这管那,热心肠,好打听,事儿多,美其名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姆们姆们姆们”,实际上是走到哪里,都要反客为主给人立规矩。

是有不便,但我们不是想撕叉,只是求理解。

毕竟,我们出生在不同的年代,所受的教育和所经历的故事也截然不同,今天我们一刻离不开手机,被60后70后批评“肤浅”和“浮躁”;但我们同样对95后00后的二次元世界嗤之以鼻,弄不明白到底他们脑子里在想什么。

事实上,几乎每一代人都会看不惯上一代也看不上下一代,正是这种互相瞧不上,但又彼此继承和传承,才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突破和发展。唯一希望多一点尊重和包容,接受这种差异,不要再生硬地打着亲情、血缘、爱、长者的名义,软硬皆施,一边强势决断,一边弱势讨巧,最终目的就是把自己的好恶、习惯、想法硬加到别人头上。

亲情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在亲情中感受到舒适。而不是一味地无视尴尬、忍受不便,每个人都可以打出亲情牌要求另一个人接受盘问、妥协与牺牲,但家庭观念在这个时代的越来越崩塌,正是基于这种行为——这不是一家人的亲密,是道德绑架。

所以,最终,我选择了出差,把家留给了家人们。

《亲家过年》就是双方亲戚一起到北京过年,然后小两口大冬天在阳台上扎帐篷睡睡袋。

如果你有同样的感受,请转发

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你与家庭的痛并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家有不靠谱的亲戚吗
走亲戚作文
大姨:小姨文学的背面
“你家那么穷,这30万的宝马是偷来的吧?”
【中州作家】李不白:母亲的娘家人之大舅(一)
人到中年才真正发现,亲情越来越没意思!大姨今年56岁,我妈今年53岁,人家大姨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