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学—古九针

    让我们以一颗至诚,恭敬,感恩的心向中医祖师爷行三鞠躬礼。感恩他们为中医的奉献,希望圣贤加持我们学好中医,做好人。

《黄帝内经  素问》“脉要经微论篇第十七”。 

读经须知:读经之时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方可以业消智朗,增长福慧。

请出经书:

以拇指与食指翻开经书:

           上星期学习完骨度分寸与穴位定位以后这周我们来学习古九针。

           《素问》分为《黄帝内经》和《灵枢经》两部分,而九针来于《灵枢经》第一篇《九针十二原》。

本节课主要分为四点:

一、古九针概论

二、古九针针具和操作方法

三、古九针临床应用

四、古九针发展规划

一、古九针概论

九针的历史渊源 

 ☺九针的名称 ☺九针的形状 ☺九针的功用 

 ☺九针的刺法 ☺九针的来源 

古九针的问世 

 ☺古九针的来历 ☺古九针的改制

 ☺古九针的发展 ☺古九针的特征与学术思想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名称

       我国医学家早在两千年前就创造了“九针”,传说中有“伏羲制九针”一说,现存较早的古籍如《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了有关九针的论述。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以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合称“九针”。 

     《素问·针解篇》记载“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 

     《灵枢·九针论》进一步记载“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 

     《素问·针解篇》记载“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 

     九针的名称是法于阴阳,和于数术,从一起始到九而终,这是一切事物由少到多的普遍自然发展规律,是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在针灸、针具方面的一个体现。 

      有研究者考之古籍,认为“九”之本义大凡有三:一则言其多;二则言其极;三则言其变;其有以多种治疗方法,多种治疗手段,最大限度最佳效果医治多种疾病之义。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形状

《灵枢·九针论》记载:

一曰镵针,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

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

三曰鍉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

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锋其末,长三寸六分,……

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

六曰员利针,取法于牦,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

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三寸六分,……

八曰长针,取法于綦针,长七寸,……

九曰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圆,长四寸,……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功用

     《素问·针解篇》记载:“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

     《灵枢·官针》进一步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弗能移”。 

       镵针“头大末锐,去泻阳气”,故“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

       员针“针如卵圆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故“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于病所”。

       鍉针“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故“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 以鍉针于井荥分输”。

       锋针“刃三隅,以发痼疾”,故“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 

       铍针“末如剑锋,以取大脓”,故“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

       员利针“尖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故“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 利针”。

      毫针“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以取痛痹”,故“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

      长针“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故“病在中者,取以长针”。

大针“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故“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 

古九针的问世 ——九针的来源

       关于九针的起源地问题,文献记载和实物考证互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性反映出九针不可能源出于一个地方,其起源是多极的。

       九针的起源地并不局限在某一地域,形成了多极化态势,不断地完善而形成了九针的定制。 

     《内经》对此仅做了总结,这种形态各异、作用分明的针具对于当时的针刺方法、针刺手法及针灸临床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为了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九针的宝贵遗产,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教授带领全所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将两千年前就广为临床使用、种类丰富、治疗病种多样的九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证及研究

      九针针具包括了镵针、铍针、锋钩针、三棱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鍉针、员利针、毫针,并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创制了独特的九针针法。 

古九针的问世 ——古九针的改制

      师老结合临床体会对《内经》时代九针的外形特点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并使之更适应现代疾病的治疗。 

      镵针、铍针针体由耐高温金属制作,便于高温烧灼,并且在高温下针体不变形,不退火,针头部锋刃可随时修磨,保持锋利。 

      员利针与古员利针“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不同,针尖部分与毫针相同,为尖而圆的松针形,针体通粗,并且比古员利针的长度长。 

      根据《内经》记载的古代员针以及近代梅花针,并参照中国古代有关磁石治病的记载和现代磁疗原理,发明创制的新型针具——磁园梅针。

      鍉针发展为大小鍉针、长鍉针及弹簧鍉针,更加适应了疾病的治疗。

      锋勾针是参照古九针之锋针和流传于民间的勾针二者的结构特点,经过数十年的研制改革而发明的新型针具,把流传于民间的传统疗法纳入新九针体系。

古九针的问世 ——古九针的发展

1983年,新九针通过了山西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

1990年,祁越主编《九针新义》出版 

1993年,古九针及其针具申请了发明专利

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古九针的临床应用”列为国家继续教育项目

2002年,《中医临床古九针疗法》出版, 2007年田文海撰写的《古九针火针疗法》和王世峰撰写的《古九针疗法》出版。 

2007年,冀来喜教授的“古九针针具系列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资助。 

2008年底,由周然教授任总主编冀来喜教授主编的适宜技术推广系列丛书之一《古九针实用技术》出版。

一、概论

一、古九针疗法概论

古九针的问世 ——新九针的特征与学术思想

古九针第一大特征是创新性,针具改制和针刺手法。

古九针第二大特征是实用性,古九针对施治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古九针针具价格低廉,并且施治费用低廉,操作较为简便。

“辨证施针,针分主辅,合理配伍,系统治疗”,形成了新九针的独特学术思想。

“特异性”就是各种不同针具及其针法都有适应于自身独特的针刺方法与治疗范围。

“整体性”就是各种不同针具及其针法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配合进行治疗。 

二、古九针针具和操作方法

针体耐高温金属制作,便于烧灼,不变形,不退火,长4cm 末端0.5cm 菱形锋利针头,针头部锋刃可随时修磨,保持锋利

镵针操作 

持针法:使用时,右手拇指、中指、食指三指持笔势捏持针柄。

操作方法:在选定部位划割,以微出血为度,常用划割部位和方法如下:

(1)口腔粘膜划割法 

(2)耳壳划割法

(3)背部俞穴划割

磁 圆 梅 针 针 具

针柄分两节,节间由螺丝口衔接,前节较细长 12cm,后节较粗长10cm

磁圆梅针操作

持针法:右手拇指、食指握持针柄中部,中指、无名指轻握针柄后部,小指轻托针柄末端,针柄垂直。 

操作方法

(1)经脉叩刺法 

(2)穴位叩刺法 

(3)循经取穴叩刺 

(4)磁梅针局部叩刺法 

(5)穴位按压法、磁感应法

三、古九针针具

鍉  针—小 鍉 针

针体长13cm,耐高温金属材料制作,针柄长9cm,优质木材或现代绝热材料制成 

鍉  针—大 鍉 针

长19cm,两端呈圆柱形,长度分别为5.5 cm,3.5cm。大、小两头,直径分别为1.2cm ,1cm,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鍉  针—弹簧 鍉 针

形状、长度与小鍉针相似,只是针体与针柄间加有微型弹簧,使针体部可根据需要伸缩 

鍉  针—长 鍉 针

针长20cm ,前端有直径为0.3cm的圆头,不锈钢制成。

鍉  针

鍉针操作

持针法:以刺手拇、食、中三指持钢笔姿势,紧握针柄。持拿方法是以刺手横握针柄,拇食指用力捏持针柄前部。

冷鍉针刺法: (1)治疗刺法: (2)穴位标记法:(3)用于寻找压痛点。

火鍉针刺法 :单纯火鍉针刺法、火铍针-火鍉针联合刺法、火鍉针隔药膏温灸法 

弹簧鍉针刺法:医者左手持压舌板压患者的舌根部,右手持针,用拇指按压针尾端,使鍉针头部伸出,然后在酒精灯上将针头烧针,松开拇指,然后迅速伸进口腔,进行烙灼,然后再放松拇指,使针头缩迸针套,退出口腔。 

长鍉针刺法:用时先将针伸入瘘管,探明管的深度、内口或盲端的位置,然后在酒精上将针烧至80℃左右,伸入瘘管烙烫。 

锋勾针——双头

     中部六角柱体,两端延伸为有一定锥度的圆锥体,针身末端勾尖部分,与针身呈45度角,面有刃的锋利勾尖部分,长0.3cm。

锋勾针——单头

针体延伸为有一定锥度的圆锥体,末端变为勾尖部分,与针身呈45度角。

锋勾针——双头(见下图)

锋勾针操作

持针法: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捏针柄,呈持笔式

操作方法:左手食指、中指或拇指绷紧所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将针头刺入皮下,针尖与皮肤呈75度角。刺入后,将针体扭正与皮肤垂直,挑刺、勾割皮下纤维。上下提动针柄,勾割皮下纤维,可听到喀嚓声,勾割完毕,将针体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出针,针尖部分顺孔而出,减轻皮损,出针后棉球按压。

三棱针——美容针

一头是锋针,点刺疖疮暗头

一头是环形,套出疮内容物

铍 针 针 具 

针头为宝剑形状的长方矩形,长2cm,宽0.5cm,尖端与两边均为锋利刃。耐高温金属制作,烧灼时不退火,不易折,保持施治时所需的钢度与韧性,并可彻底消毒。

铍 针 针 具

铍  针  操  作

持针: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横持针柄,针锋朝内,柄朝外。施术时,针具与施术部位常规消毒 

操作方法

(1)治疗皮肤疣赘、瘤痣 

(2)治疗脓肿痈疡 

(3)治疗粉渣瘤、腱鞘囊肿 

(4)治疗肛裂 

员利针针具 

针体长6cm,可分为针身与针尖两部分。针身直径1.5mm,针尖为尖而圆的松针形。针柄由金属丝缠绕而成,长4cm。

圆利针操作

持针法: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2-3分,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刺手捻动针柄,双手协同施力,将针刺入腧穴。

操作方法

(1)破皮:将针先迅速刺入皮下;

(2)入深:然后将针刺至所需深度;

(3)得气:运用手法寻找针感;

(4)出针:迅速出针,不留针;

(5)按压:出针后立即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 

火  针

不锈钢制成,耐热,防锈,耐腐蚀,强度高,韧性好,针体挺直滑利,长短粗细各异,型号各有不同。

针体由耐高温材料制成,保证不退火,不断裂,不弯曲,不变形,保持施针时所需的钢度与韧性。

梅 花 针

七枚不锈钢针嵌于针座内,针尖由传统的尖锐改为钝尖,避免了扣刺时皮肤产生刺痛。

梅花针操作

持针法:右手食指指腹伸压在针柄上,其余四指以适当力量握住针柄,针尾端止于腕横纹前一横指。 

操作方法:基本手法“弹刺法”。

具体叩刺方法和部位

(1)循经叩刺

(2)穴位叩刺法

(3)循经叩刺与穴位叩刺相结合

二、古九针针具和操作方法

九针包

三、古九针临床应用-----配伍原则

♦古九针的施针原则和针具配伍 : 辨证施针,针分主辅,合理配伍,系统治疗。

♦古九针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措施。

♦古九针治病的辨证,还有一层含意是不同针具的辨证使用,就是针分主辅,合理配伍。 

♦ 《内经》中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弗能移”。这就说明了九针的两大特点是特异性和整体性。 

三、古九针临床应用-----适应症

(1)镵针:治疗胃肠道疾患、面神经麻痹、黄褐斑、痤疮、湿疹等。

(2)磁圆梅针:治疗内科疾病如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结肠炎、泻泄、呃逆、胃脘痛、便秘、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等。外科疾病如软组织损伤、跌打损伤所致淤血肿痛、肩周炎、颈椎病、静脉曲张、静脉炎、脱肛等。皮肤病如鹅掌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及其他不明原因的皮肤病。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崩漏、更年期、子宫脱垂等。儿科疾病如小儿腹泻、遗尿等。耳鼻喉科疾病如耳聋耳鸣等。五官科疾病如颞颌功能紊乱等。

(3)鍉针:常用于一般外科病症如小血管瘤、疣赘、色素痣、老年斑、外痔、久不愈合溃疡面、肛裂、瘘管等。弹簧鍉针主要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化脓性扁桃腺炎、慢性咽炎、咽后壁滤泡异常等。长鍉针主要用于肛瘘的治疗。

(4)三棱针:多用于头痛、风湿热、红肿、痛经、静脉炎、红眼病、皮肤病、中风、四肢麻木等。

锋勾针:治疗急性炎症,实证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急性,痉挛性或慢性局部功能障碍,或久而不愈的顽固性疼痛,如肩周炎、腰背肌劳损、腱鞘炎等疾病。此外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支气管炎、哮喘、胃痉挛、神经性头痛等也可应用。

(5)员利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腰腿痛暴痹等重症、急症、顽症、痛症等。

(6)铍针:主要用于外科病症,如疣赘、肛肠息肉、皮肤瘤、新鲜或陈旧性肛裂、松皮外痔、痦子等。

(7)火针:适用于慢性结肠炎、结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患,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瘫痪、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脊柱结核等运动系统疾患,外阴白斑、阳痿、痛经、慢性盆腔炎等生殖系统疾患,皮下囊肿、滑囊炎、关节积液、疖痈化脓、脂肪瘤、腱鞘囊肿、瘰疬、鸡眼等外科疾患。。

(8)梅花针:治疗头痛、头晕、失眠、脑外伤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面瘫、脑动脉硬化、脑炎及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患。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急慢性过敏性鼻炎、百日咳等呼吸系统疾患。急慢性胃炎、腹泻、痢疾、胃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等消化系统疾患。近视眼、结膜炎、脱发、青光眼等五官科疾患,软组织损伤、肋软骨炎、阑尾炎等外科疾患,宫血等妇科疾患。

(9)毫针: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便秘,斜视,耳聋耳鸣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九针的主要针法知识:镵针、磁圆梅针、鍉针、锋勾针
针家精要丨新九针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转)滞针手法
火针及其临床治验
素问九针论
耳穴定位(141)外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