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引导孩子把做作业变成内在驱动的事情?

家长您好,孩子“做作业费劲”是每个家长的心病。

我理解,题中所述的“引导”,意在“先引而后导”最终实现自我驱动。

但“引导”终归是“外驱”之力,长期之道还在于“内在驱动”之力起作用。
哲学上讲“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动力”,就是要通过“外在驱动力”作为条件,培养“内在驱动”的种子,再经过持续强化,成为长久的“自我驱动力”,这样就能实现题中所说的“引导孩子把做作业变成内在驱动的事情”的目标。

为此,我给您的建议是:

首先,从剖析孩子“写作业无法自驱”的“病根”入手,以内驱力3大要素结合“病根”表象,形成可执行的“治病”药方,最后按照药方制定执行计划,强化激励约束,再通过氛围引导、家长示范,终能稳步培养出孩子做作业的内在驱动力。

希望这3方面建议可以为您助力,现详述于下文。

建议一:剖析“病根”。从作业、学科、教师、家长、学生等5个维度入手,分析孩子做作业内驱力不足的根源,以利对症下药。

一是从作业的角度分析。目前,学生作业从形式、数量到作业难度,都缺乏分层分类的针对性,孩子们往往被动接受,做作业意愿度不高。

比如:从形式上看,文科的抄写背诵类、理科的定理、规则计算类常是大头,缺乏启智类和拓展类形式的题目;从数量看,各个学科的做作业时间一般在30分钟到1个小时,各个学科加在一起就是2-3个小时;从难度看,老师留作业一般是按照中等水平安排,常常是优等生不爱做,学困生不易做。由此造成很多学生做作业直到晚间23点左右才能完成,孩子们疲于应付,只为了写完而写完,作业后的知识顿悟与能力内化不足,形成了极差的学习体验,直接演化为学生不爱做作业的主要原因,给开启内驱力带来最大的阻碍。

二是从学科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学科有自己的知识架构及逻辑主线,相应的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

比如:语文课,从教法讲,首先要解决字、词、句、段的理解,然后进行整篇文章的阅读,来感受文意、文风、作者的思想意图以及写作背景,以此增加语言文字的数量、情感、经验积累。课文之间相对独立,个别递进的知识也不是十分明显,学生掌握起来难度不大;而数学课则不同,知识体系严谨啮合、环环相扣,在教法上表现在每一次新课都要复习旧知开始进行导课,再进入新课。从学法上讲,由于知识衔接紧密,一次没弄懂,之后的课程也不容易掌握。由此可见,各个学科的教法与学法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用于知识巩固的作业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数学作业,如果前期基础掌握不够扎实,很难把当下的作业顺利完成;语文课前后衔接相对宽松,但是语文课程知识点繁杂,做起作业,也容易天马行空,不得要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做作业时要不断切换思维模式,这容易让很多学生,尤其是低学段学生产生不适应,易造成作业拖延,形成获得感不足的作业体验,为孩子的内驱力提高增添了障碍。

三是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因个人性格及所教科目不同,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形象也各有千秋,孩子多从主观喜好出发从情感上对某位老师产生不同的情感倾向。

比如:如果喜欢一个老师,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都十分积极;反之,则往往怀有成见,不愿接近老师。古人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可见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孩子知识掌握有着极大的影响,客观上要求老师的授课风格既要幽默风趣,还要重点有效,两者兼而有之,这也对孩子做作业时的内驱力提升,产生直接的影响。

四是从家长角度分析。成熟的家长有2个关键的能力,即:界限区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这2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内驱力的提高。

具体讲:

界限区隔能力是指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成熟度或者年龄阶段,适时地进入并得体地退出。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哪些应该孩子承担,直接大包大揽,容易造成孩子的自主感不足,责任担当不够,这对接下来孩子对作业的责任归属认知容易模糊不清,对内驱力提高构成障碍。
情绪管理能力则是指家长能够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用恰当的、不伤及别人的方式把情绪宣泄出来。比如:用音乐法、散步法等等。但现实生活中,家长恰恰不懂得识别情绪,有了情绪不知道合理地表达,尤其是在孩子课业辅导中情绪把控不力,对孩子、对家人暴跳如雷、大喊大叫,时间一长,孩子感觉做作业如同“上刑”一般,不仅毫无乐趣可言,还会心生恐惧,“谈作业色变”。这对孩子内驱力提高当然没有帮助。

五是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是做作业的主体,孩子本人对做作业的责任归属、在做作业中的情绪状态、在作业后的成就感体验,都对做作业的内驱力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比如: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做作业是学生的天职,没有任何理由不完成作业的话,这其实就已经成为内驱力的种子。怕就怕认识不清,理解不透,甚至把作业当成学校老师惩罚的手段,而心生抵触。在情绪层面,如果孩子在做作业前受到学校或者家长的批评,孩子容易情绪低落,自然产生抵触;如果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表扬,孩子的成就感比较高,做作业就比较容易完成。由此可见,孩子自身的认知、情绪状态、成就感认同都能构成孩子做作业内驱力的影响,这一点尤其需要重视。

小结:孩子做作业是否能够做到自我内驱,实际上跟作业、学科、教师、家长、学生等5个维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同时成为孩子做作业内驱力不足的”病根”,需要逐项考量,综合施治,才能取得成功的效果。这其中作业、学科、教师、家长4个维度可以作为外部驱动力的改进入口,孩子本身的内驱力则是需要培养的主体核心内容。因此,在制作药方的过程中,要着眼孩子自身的内驱力培养为本,以4个外部驱动力量为辅,才能对最终“引导孩子把做作业变成内在驱动的事情”真正做到实处。

建议二:确定“药方”。以内驱力三大要素为主药,以作业、学科、教师、家长等4个外驱条件为辅药,为培养孩子做作业的内驱力确定解决方案。

一、内驱力的概念及其内涵。所谓内驱力,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在有了内在需求后而产生的行为动力。当人的某种需要产生,没有达到满足时,相应的内驱力就会驱动行为加以满足;当这个需要被满足之后,相应的内驱力就会减弱,直到消失。

举个例子:当人口渴时,喝水这个愿望没有被满足,人就有到处找水喝的内驱力;当喝水这个需要被满足后,喝水的内动力也就随之消减,喝水的行为也就停止。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要想获得持续的内驱力,就必须不断保持并提升人的需求水平。

二、内驱力的构成要素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 Edward)和瑞恩(Ryan Richard)经过大量研究,发现人的内驱力可以分解为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3个基本的心理要素。具体讲:

1.胜任感。所谓胜任感,也称成就感,是人们对人、对工作可以完全掌握并因此体现价值。简单表达为:因为我努力,所以我有价值;因为我有价值,所以我更应该努力。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坐在餐桌上长辈一定给你加上很多菜,你吃了老人家很开心,你不吃,他会很生气。原因在于:年长者自知无力再帮儿女,能做的就是直接用夹菜来表达情感,你吃了,他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有价值,反之,会因为这份价值没有体现而伤感。孩子也一样,一定要让他经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代替把一道题解出来,他的高兴劲会超过家长给他的一个玩具或者别的奖赏。因此,最好的成就感培养,恰恰是“放手”,这是孩子拥有内驱力的首要元素,也是内驱力最初的种子培养路径:引导努力,获得优秀,拥有快乐,更加努力。如此进行良性的心理循环与自我强化。

2.自主感。所谓自主感,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界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在自主感的培养路径层面,家长要运用小步子快跑策略。

具体地说:先明确孩子的责任界限及家长辅助的程度,然后家长逐步退出,让孩子完全自主掌握、安排、支配。比如:从低学段的“自己的玩具自己收、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作业自己做”开始,逐步增加孩子的自主任务,在增加的过程中加入“奖赏”环节,这样,孩子从开始的“责任”意识萌芽,到完全自主负责,自驱力就会逐步强化。需要的注意的是,家长要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既要“舍得使唤孩子”,也要注意不要超过孩子的承受力,避免自我驱动过度,产生抗拒。

3.归属感。所谓归属感,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父母无条件的认可并接纳,从而建立内心的满足感。

具体地说,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归属感过程中,要从“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入手”,“规定动作”,就是孩子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玩、吃喝拉撒睡,到位不缺项,让孩子产生自信感,避免孩子的自卑感的产生;“自选动作”,主要是孩子的个性需求,只要“不出圈”,在经济承受与孩子成长阶段所需,比如:玩具、食品、娱乐等等,尽可能满足,让孩子有“满足”感。在学习的角度,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全面接纳,不是因为成绩好才接纳,成绩不好就不被接纳。避免让孩子误解:父母更在乎成绩而不是在乎他,让孩子心理失落,而降低内驱力。

小结:胜任感Competence、自主感Autonomy和归属Rrelatedness构成CAR内驱力模型,这就是家长提升孩子自我驱动力的主药,只要这3个心理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和提升,再辅以外部驱动为条件,孩子的内驱力就能够得到持续的增强。

三、根据“CAR内驱力模型”,为孩子量身定制“做作业内驱力药方”,实现对症下药。

一是强化做作业的胜任感,积极培养内驱力的种子。具体可以采取以下3个途径:

1.帮助孩子建立做作业过程的愉悦体验,夯实内驱力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家长要积极沟通任课老师或班主任对孩子当天作业的数量、难度和形式以及孩子的表现提前了解掌握,并预估孩子的完成强度,可能的话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对作业的数量、形式及难度提出建议,避免负担过重;其次,孩子到家后,通过借助表扬、小礼物、孩子爱吃的零食等策略做好孩子作业前心理的调整,避免孩子带着情绪做作业;其三对了解到的作业的数量、难度等信息告知孩子,协助孩子温习功课并对课程作业有序排序;其四,对于孩子作业中的难题,要一步步引导,但是最后的果实要交给孩子来采摘,让他感受到做作业解决难题的快意,并及时正向强化,比如:“就知道你没问题,看看,一只拦路虎,稍稍动动脑,带个小公式,就完全搞定,你真是太棒了!”通过积极正向心理暗示,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愉悦感受,这是孩子内驱力的核心种子。

2.帮助孩子建立做作业与学习成绩的效果归因,增强做作业的动力。

作为家长,要积极关注孩子的课堂表现以及平时作业、考试的成绩,利用家长签字等时机,帮助孩子分析上课的表扬与批评、考试成绩的优劣与平时做作业情况的关系,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做好作业,是取得好成绩、经常受表扬的前提条件”的认识,增加做作业的自觉性。

3.帮助孩子强化心理暗示,增强做作业的荣誉感。

一方面家长要对孩子做作业过程中的积极行为给予立即的、明确的表扬强化;另一方面,在家庭聚会、朋友交流、与老师沟通中,要有意识地把孩子的积极变化当众表扬鼓励,尤其当孩子在场时,可从孩子的行为细节、作业效果、近期成绩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在孩子心中建立积极的自我暗示“这个作业我完全能够搞定”。即便遇到难题时,也要肯定孩子已经做出来的步骤,经过多轮次肯定,逐步建立孩子做作业的信心。

二是强化做作业的自主感,培养孩子做作业的主体责任意识。具体可以采取以下3个途径:

1.帮助孩子明晰学生职责,建立按时做作业、交作业的自律。

作为家长和老师,要经常性地向孩子灌输学生做作业的重要作用,讲清楚做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巩固知识的手段,是学以致用的落实;做作业是学生的天职,没有任何借口,必须要遵守作业规定,直到孩子接受并认同,不能含糊。另外,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负面情绪,一旦发现孩子有对作业的抱怨,要立即进行疏导,做到防微杜渐。比如,当孩子遇到难题或者作业量很大时,会抱怨作业不好做,抱怨老师没讲清楚,如果任由负面情绪宣泄,时间长了会降低孩子对“没按时完成作业”的内疚感,导致做作业的主动性逐步消退。因此,家长注意孩子言行,要及时纠偏,防患于未然。

2.帮助孩子建立有效学习的意识,养成限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家长在每次做作业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一旦开始做作业就必须专心专注,坚决杜绝拖延症对孩子的侵蚀。首先,从孩子的意识上,要建立“作业完成后才能休息”的意识;其次,要认真做好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避免时不时起来拿这取那,耽误时间。比如:做作业前最好拿开手机、玩具等一切干扰物,然后先上厕所、喝水、取用学习用具等等;其三,一旦坐下来就开始计时,先温习功课,再做作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样,精神集中,比较专注,效率自然就会高起来。

3.帮助孩子建立作业复盘的习惯,保证作业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日做日清”,扎实地掌握每天的学习进度。

家长要有意识地每天提醒孩子做完作业后的及时检查;第二天回来后,要检查作业本,对老师的点评做到心里有数,这样,错题记录在《错题本》,了解错在何处,每次复习的时候,这个《错题本》就是宝贵的知识卡。

三是强化做作业的归属感,营造内驱力提高的良好氛围。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如果能够被完全被接纳,就会拥有较高的归属感,就能在自主做作业的过程中,保持较强的内驱力。具体的实现途径有3个:

1.帮助孩子建立日常的界限感,强化家庭归属感。

家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孩子的日常所需、学习用品及娱乐用具都要整齐码放,建立秩序。同时,要分配一部分任务,比如:刷碗、扫地、浇花等由孩子承担,一些如作息时间等家庭规则,也要按照要求让孩子遵守。这样,孩子就能够感受到,他在家中有明确的地位,安全感也会逐渐建立起来。

2.帮助孩子适应亲子关系,健全自信的心理特质。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可以用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以及家长对孩子需求的满足2个维度,分解为4个类型。分别是:高满足低要求的溺爱型关系、高满足高要求的积极型关系、高要求低满足的权威型关系以及低要求低满足的放任型关系。建议家长选择积极型关系,这个类型的亲子互动的成长性、情感链接性都很高。既有对孩子衣食住行的规定动作的满足,也有对孩子一些合理的生活、精神要求的满足,此外,对孩子思想、行为的高要求体现在生活的礼仪、技能的掌握和学习生活的督促,容易培养出自动自发、内驱力较强的孩子。

3.帮助孩子满足亲情需求和友情需求,培养健全的人格。

在亲情方面,要体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对孩子要秉持包容、关爱的态度,要利用各种时机陪孩子聊天、锻炼、游戏、阅读、逛街、看电影甚至一起打打游戏、划划小船、吃吃小吃,成为孩子生活里的知心朋友。在友情需要这方面,家长可以请班主任帮忙,有意识的在班级里倡导正常的同学交往状态,让孩子感受到被同学接纳、被班集体接纳的满足感。

小结:孩子内驱力的增强,需要自身胜任感、自主感及归属感共同发力,才会让孩子拥有热情,拥有自信,拥有积极的心态。这种内驱力的持续增强,也能够让孩子建立更加强烈的自信心与荣誉感,这对于提高孩子做作业的自动自发能力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三:药到病除。要通过制定计划,强化激励,家长示范,稳步实现孩子做作业的内在驱动力的形成与强化。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个命运。

作为孩子内驱力三要素的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的养成,都要体现在孩子日常做作业的流程之中。其中归属感体现在孩子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胜任感和自主感及外驱力要体现在做作业的全过程。具体讲,包括3个环节:

一、建立日常做作业的12步流程,确保孩子专注高效不拖拉。

第1步:作业情况收集。家长按照孩子的课程表提前沟通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建议用微信,对老师影响小一些,不得已再打电话)了解孩子作业情况及当天学习表现,预估孩子的承受力、情绪状态并进行孩子学习前的家庭氛围预设。

第2步:孩子情绪调整。孩子在学校学习中可能受到批评或者表扬,甚至回家的路上情绪都会因故受到影响,这对孩子做作业的状态都会产生波及。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通过跟孩子交流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老师的反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调整。如果低落就多表扬,如果高兴就适度平复,让孩子作业前平静地进入学习状态。

第3步:作业前准备。要求孩子除课本、作业本、笔记本和学习用具外,其他物品都要放到视线以外,家长的手机也要放到静音或震动,防止影响到孩子。然后要求孩子先吃饭(如果15:30放学回家可以先吃点点心、喝口水)、上过厕所,立即回到书桌前。

第4步:当天课程回顾。每天限定1个课时左右时间,让孩子首先温习一遍当天学习内容,磨刀不误砍柴工,做起作业来,反而效率比较高。

第5步:限时做作业。做作业的科目次序由孩子自主决定。做作业的时间按照每个科目45分钟为一个计时单元,跟平时在学校上自习课一样。在45分钟之内专心做作业、查资料,45分钟后休息10分钟,之后继续做作业。

第6步:定时晚餐。一般定在晚间18:30分晚餐,用餐30分钟,19点继续做作业。

第7步:作业问题集中讨论。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家长要全程陪伴,当孩子有需求时给予服务,当有问题时,简单的,家长可以协助分析,但是关键运算要让孩子亲自完成,以取得成就感和愉悦感。比较难的,家长可用微信联系老师或者自行研究,先让孩子做下面的作业。待孩子把作业全都完成并检查一遍无误后,再回过头来集中进行难题讨论。讨论时可以不用计时。

第8步:课程预习。作业结束后,要让孩子对第二天的学习内容按照学案提前预习,一般一个课时45分钟以内。

第9步:整理书包文具。对第二天要用到的学习用品重点清查,无误后,把书包扣好放到书桌上。

第10步:晚锻炼及洗漱时间。一般室内用跑步机,室外进行小步跑,时间20-30分钟;回来洗漱10分钟。

第11步:亲子晚读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选读相关书目,读书、讨论或者由孩子自由支配。

第12步:上床休息。最早不早于21点,最晚不超过23点。

第一次制定做作业的时间计划及流程,家长要跟孩子商量一下,体现对孩子自主感需求的尊重,协商一致后,家长要就上述安排跟孩子签一份“军令状”,贴到书桌上方醒目的位置,以便随时提醒,随时监督。

二、强化激励,保证做作业流程按时兑现。

1.每日做作业安排上墙之后,为保证孩子有效遵守,家长还要建立一套奖惩制度,强化孩子的执行意识。

奖惩制度分为3个部分:一是对12个做作业步骤分别确定分数等级,比如作业准备因为容易出问题,可以设置20分,其他项可以设置5-10分;二是对每一项的得分与扣分情况进行说明,越简单越好;三是所得积分如何兑现奖励。比如:每完成100分送一份小礼物,每完成200分奖励一次游戏等等。当孩子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后,他的成就感会越来越强烈。

2.规则制定与执行过程要把握2个环节:

其一是这个规则要跟孩子提前商定。只要孩子愿意接受,在分数权重、如何兑现等细目上家长不要纠缠,只要孩子愿意遵守规则,这个激励方式就成功了一半。
其二是制度执行中要注意抓好第一天和第一次。所谓第一天,就是12步安排启动的第一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长要精心设计好“仪式感”,让孩子带着新鲜感投入到做作业中去。比如:拍照、准备零食水果、送孩子小礼物等等,第一天就有愉悦感会对之后的制度执行带来很大助力。所谓第一次,是第一次犯错扣分。当第一次出现错误时,比如看到孩子作业没完成,就躲在客厅玩游戏,家长这时先不要批评,要实施“正向激励”。应该表达为:“通过你认真地玩游戏就能够看得出,只要你喜欢的事情就一定可以做到专注、有效果,我相信,你玩游戏能够做到,要是做作业也肯定没问题”。这样的激励往往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家长示范,营造氛围,形成“助燃剂”,推动孩子做作业的内驱力“长期保持”。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家长既要当好孩子日常生活的“监督员”,也要率先垂范,营造氛围,为孩子内驱力的长期持续做好“助燃剂”。

1.家长要以身作则。孩子在内驱力培养过程中,会有意向家长看齐。因此,家长要在言行上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当好示范。

比如,孩子做作业时,家长最好坐在旁边,看看书,或者为孩子服务,不要让孩子感觉家长是监工,这种家庭氛围对孩子内驱力的养成作用是巨大的。此外,家长要言行一致,对孩子说话算数,防止威信的降低。

2.情绪管理。所谓情绪管理,就是家长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化解的能力。比如:唱歌化解法、读书化解法、运动化解法等。孩子安全感最低的场景,就是家长冲自己大喊大叫,因此,家长要在孩子培养做作业自我驱动力期间,管理好情绪。

一旦有了情绪怎么办呢?建议采取“情绪化解3步法”第1步深呼吸2分钟;第2步到室外平复自己的情绪;第3步跟自己的孩子平静地讨论如何避免冲突。作为家长要认识到,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孩子归属感感的来源,也是保持自我身心健康的关键。

3.营造氛围。一要在家中努力营造读书氛围,比如挂一些条幅、设一些读书角、设定全家朗读时间等;二要营造民主氛围。家中的一些大事,比如装修、搬家、布置、活动等,都要在一家人的会上讨论,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有些无关大碍的事情,可以由孩子决定,增加孩子的参与感与成就感,这对于孩子做作业的内驱力的强化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要培养孩子做作业的内在驱动力,首先要找到病根,然后要确定药方,最后按照药方制定计划,强化激励约束,通过家长示范,稳步实现孩子做作业的内在驱动力的形成,直到药到病除。

最后,我把作家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送给您,我们共勉:

龙应台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希望可以给您一点启示。

我是@老白嘚吧嘚,分享教育干货,欢迎留言转发,谢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大学霸逼10岁女儿每天写4篇作文:教育的核心是这一点
唤醒孩子内驱力的黄金配方,不打不骂养出高自觉的娃,家长快收藏
女孩考砸才上清华,妈妈:全靠她自己!找到内驱力的娃都像开了挂
天使姐下午茶 |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一点都不难!
缺乏内驱力的孩子,父母怎么管都没用
内驱力,让孩子有活力地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