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典故大全·伦类·亲眷

  【三时孝养】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竭尽孝忱奉养父母。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一:“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

  【负米】 谓外出求取俸禄钱财等以孝养父母。《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于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昔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负米晚为身,每食脸必泫。”唐王维《送李员外贤郎》:“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宋司马光《送伯淳监汝州酒》诗:“惟知负米乐,不觉抱关卑。”另参见人事部·贫贱“百里负米”、器用部·饮食“负米”。

  【冰鲤】 谓王祥卧冰事。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故友仍同里,常僚每合堂。渊龙过许劭,冰鲤吊王祥。”唐黄滔《祭钱塘秦国太夫人》:“食则万钱调膳,禄则三世及亲。见彩衣则衣锦之姿,见冰鲤则和羹之味。”参见动物部·鳞介“王祥鲤”。

  【孝笋】 《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孟仁(孟宗)卒”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后因以“孝笋”为称颂孝子之典。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君亲惟一,臣子惟宁。忠泉出井,孝笋生庭。”清宋琬《为白仲调母夫人寿代党大司农》:“孝笋偏生砌,贞筠不避霜。”参见植物部·木本“孟笋”。

  【苏耽井】 神话传说中苏仙公院子里的井。用这口井的水加橘叶可以治病。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母曰:‘汝去(指苏仙公成仙)之后,使我如何存活?’先生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母疗之。皆以水及橘叶,无不愈者。”唐杜甫《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参见地理部·水流“橘井”。

  【怀橘】 《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后以“怀橘”为思亲、孝亲的典故。唐骆宾王《畴昔篇》:“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清方文《题韩孟小母氏卷》诗:“椎牛勿复言,怀橘将安遗。”参见植物部·木本“陆绩橘”。

  【斑衣奉亲】 《艺文类聚》引《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咏孝亲。宋黄庭坚《还家呈伯氏》:“斑衣奉亲伯与侬,四方上下相依从。”另参见器用部·衣冠“老莱衣”、文明部·歌舞“斑衣舞”。

  【温席】 《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王先谦集解:“惠栋曰:《东观记》云:父况,举孝廉,为郡五官,贫无奴仆。香躬勤左右,尽心供养。冬无被袴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另干宝《搜神记》卷十一:“罗威,字德仁,八岁丧父,事母性至孝,母年七十,天大寒,常以身自温席而后授其处。”《晋书·孝友传·王延》:“延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后即以“温席”为克尽孝道之典。唐孟浩然《送洗然弟进士举》:“昏定须温席,寒多未授衣。”另参见器用部·日用“江夏枕”、器用部·日用“黄香扇”。

  【捧檄心】 东汉人毛义有孝名。张奉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毛义去任守令,毛义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张奉因此看不起他。后来毛义母死,毛义终于不再出去做官,张奉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亲屈,感叹自己知他不深。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后以“捧檄心”为为母出仕的典故。明吴廷翰《送陈邦直教临海》:“韦氏传经业,毛生捧檄心。”另参见器用部·其他“毛子檄”、人物部·官吏“捧檄毛公”。

  【投杼】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曾参者,与曾子同名族,杀人。人告曾子之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也。’织自若。有顷,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子之贤,与母之信,而三人疑之,虽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投杼”比喻谣言众多,动摇了对最亲近者的信心。《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北齐书·文襄帝纪》:“当是不逞之人,曲为无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唐李白《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二:“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参见人事部·冤怨“谗言三及”。

  【冷灰画荻】 宋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母郑氏以荻管画地写字,教其读书。见《宋史·欧阳修传》。后以“冷灰画荻”为称颂母教之典。清赵翼《蔡寡妇诗》:“冷灰画荻孤儿字,宿火鸣机寡女丝。”亦简作“画荻”。宋刘克庄《挽刘母王宜人》诗:“分灯照邻女,画荻训贤郎。”参见文明部·学识“荻字”。

  【封鲊】 《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陶)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喻母教贤明。清袁枚《沐阳杂兴八首》之一:“廉吏不须封鲊去,冯讙久已食无鱼。”另参见器用部·饮食“陶公鲊”。

  【剪髻】 《世说新语·贤媛》:“陶公(侃)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髦,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喻贤母教子有方,或喻诚心待客。宋黄庭坚《乐寿县君吕氏挽词二首》之一:“剪髻宾筵盛,齐眉妇礼闲。”另参见伦类部·宾主“截发留客”、人体部·头面“断发”、人事部·贫贱“剪髻鬟”。

  【邓家无子】 《晋书·邓攸传》:“(邓)攸弃子之后,妻不复孕。过江,纳妾,甚宠之,讯其家属,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攸素有德行,闻之感恨,遂不复畜妾,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指没有子嗣。唐白居易《老来生计》:“陶令有田唯种黍,邓家无子不留金。”

  【过庭】 《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献杜仆射相公》:“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参见器用部·宫室“鲤庭”。

  【投璧负婴】 子桑户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见《庄子·山木》。后喻轻财利重亲情。宋黄庭坚《答德甫弟》:“何况极天无以报,林回投璧负婴儿。”参见人事部·其他“投璧负婴儿”。

  【慈亲倚门】 《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日:‘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尚何归?’”咏长辈对子女之牵挂。唐许浑《王可封临终》:“今朝埋骨寒山下,为报慈亲休倚门。”另参见器用部·宫室“倚门”、人事部·情感“倚门愁”。

  【掇蜂】 《太平御览》卷九五○引汉刘向《列女传》:“尹吉甫子伯奇至孝事后母。母取蜂去毒,系于衣上,伯奇前欲去之,母便大呼曰:‘伯奇牵我。’吉甫见疑之,伯奇自死。”后因以“掇蜂”为离间骨肉之典。晋陆机《君子行》:“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唐白居易《新乐府·天可度》“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参见动物部·虫豸“伯奇掇蜂”。

  【慈母择邻】 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此为孟母三迁择邻事,后世喻为子女选择好的环境,或喻迁居不定。宋苏轼《崔文学甲携文见过赋一篇示志举》诗:“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另参见人物部·其他“孟邻”。

  【麒麟儿】 《拾遗记·周灵王》:“周灵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于鲁襄公之世。……夫子未生时,有以吐玉书于阙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微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鳞角,信宿而顾去。”用以美称他人之子。唐杜甫《徐卿两子歌》:“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另参见动物部·走兽“麒麟”、人物部·圣贤“天上麒麟’。

  【工倾荀奉倩】 】《世说新语·惑溺》:“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喻指夫妻恩爱,或用以悼亡。南朝梁刘缓《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参见人事部·情感“荀奉倩”。

  【太常妻】 后汉周泽为太常,虔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其老病,窥问疾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收送诏狱,时人讥之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言泽不近人情,难为其妻。见《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后用为夫妻不同居的典实,或用作夫妻间调侃。唐李白《赠内》诗:“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宁调元《用东坡狱中遗子由韵寄约真长沙》:“短气共怜元佑党,长斋偏有太常妻。”另参见器用部·饮食“太常斋”

  【牛女】 牵牛、织女两星或“牛郎织女”的省称。晋潘岳《西征赋》:“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唐元稹《新秋》诗:“殷勤寄牛女,河汉正相望。”宋黄庭坚《鹊桥仙》词:“年年牛女恨风波,拚此事、人间天上。”明唐寅《江南四季歌》:“梧桐忽报秋风起,鹊桥牛女渡银河。”周实《金缕曲·七夕伤逝》词:“尝尽人天离别恨,我亦银河牛女。”参见天文部·时令“七夕”。

  【分鸾】 喻指分离的夫妻。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镜想分鸾,琴悲别鹤,心如膏火,独夜自煎。”唐杨衡《夷陵郡内叙别》诗:“分鸾岂遐阻,别剑念相寻。”参见动物部·飞禽“镜中鸾”。

  【示山妻】 《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后用来励志之典故。唐李白《赠范金卿二首》之一:“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参见人体部·头面“仪舌”。

  【石望夫】 即望夫石,各地多有,均属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初学记》卷五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辽宁省兴城市西南望夫山之望夫石,则传为孟姜女望夫所化。其它如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西南、江西省分宜县昌山峡水中、贵州省贵阳市北谷顶埧、广东省清远市均有望夫石。参阅《嘉庆一统志·锦州府》、《平凉府》、《袁州府》、《贵阳府》及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望夫石》。后用以喻女子怀念丈夫的坚贞。宋黄庭坚《次韵杨明叔四首》之四:“窃观今日事,君与古人俱。气类莺求友,精诚石望夫。”参见地理部·土石“望夫石”。

  【老莱藉嘉耦】 春秋楚老莱子之妻,曾劝阻老莱子出仕,相偕隐于江南。见汉刘向《列女传》。后多指妻子贤明。唐王绩《山中叙志》:“张奉娉贤妻,老莱藉嘉耦。”参见人物部·妇女“莱妻”。

  【伯鸾妻】 《东观汉记·梁鸿传》:“鸿字伯鸾,与妻孟光(字德曜)隐居避患,适吴,依大家庑下,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常齐眉。”清赵翼《题蒋心徐归舟安稳图》:“难得全家总高致,介之推母伯鸾妻。”参见人物部·妇女“齐眉”。

  【庄击缶】 《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成玄英疏:“盆,瓦缶也。庄子知生死之不二,达哀乐之为一,是以妻亡不哭,鼓盆而歌。”后用以指丧妻。晋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参见文明部·歌舞“漆园歌”。

  【刘伶妇】 】《世说新语·任诞》:“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喻劝戒酒之人。宋苏轼《小儿》:“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参见人事部·狂放“刘伶病酲”。

  【阮郎妻】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望山上有一桃树,遂采桃充饥。”后遇二女子,姿质妙绝,见刘、阮,“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问‘来何晚邪’?因邀还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其地草木气候常如春时。二人停半年还乡,子孙已历七世。唐秦系《题女道土居》:“共知仙女丽,莫是阮郎妻。”参见人物部·其他“刘郎”。

  【杞妻】 春秋齐大夫杞梁之妻。或云即孟姜。杞梁,名殖(一作植)。齐庄公四年,齐袭莒,杞梁战死,其妻迎丧于郊,哭甚哀,遇者挥涕,城为之崩。后演为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礼记·檀弓下》:“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对曰:君之臣不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孟子·告子下》:“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孙奭疏:“或云齐庄公袭莒,逐而死,其妻孟姜向城而哭,城为之崩。”汉刘向《列女传·齐杞梁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唐李白《东海有勇妇》:“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参见人物部·妇女“杞梁妻”。

  【穷士妻贤】 据汉刘向《列女传·鲁黔娄妻》载:黔娄死,曾子往吊,见以布被覆尸,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曾子曰:“斜引其被则敛矣。”黔妻曰:“斜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后以指安贫乐道的贤德之妻。唐白居易《赠内》:“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参见器用都·日用“黔娄被”、人物部·妇女“黔娄妻”。

  【画眉夫婿】 《汉书·张敞传》:“敞无威仪……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喻夫妻风流情好。唐李频《春闺怨》:“红妆女儿灯下羞,画眉夫婿陇西头。”另参见人体部·头面“双眉妩”、人物部·官吏“京兆画蛾眉”、人事部·情感“京兆画”。

  【周妻】 《南齐书·周颙传》:“[颙]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虽有妻子,独处山舍……时何胤亦精信佛法,无妻妾。太子又问颙:‘卿精进何如何胤?’颙曰:‘三涂八难,共所未免。然各有其累。’太子曰:‘所累伊何?’对曰:‘周妻何肉。’”明汤显祖《正觉院箨龙轩饮帅大仪得七字》:“何肉等荒淫,周妻谢灵匹。”参见九流部·宗教“何肉周妻”。

  【泣牛衣】 汉代王章在出仕前家里很穷,没有被子盖,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着与妻子诀别。妻子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见《汉书·王章传》。后以“泣牛衣”、“牛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宋苏轼《追和戊寅岁上元》:“合浦卖珠无复有,当年笑我泣牛衣。”参见人事部·贫贱“卧牛衣”。

  【细君】 古称诸侯之妻,后为妻子的通称。《汉书·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东方)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妻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壹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饷。”宋苏轼《上元侍饮》:“归来一点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另参见器用部·饮食“割肉”、人事部·行止“怀肉”。

  【荆妇】 对人称己妻的谦词。宋陈亮《乙巳春与朱元晦秘书》书:“男子不敢犯分以求,而荆妇心欲其夫转以为请,此于理宜可许也,愿便得之为祷。”元王祯《蚕连》诗:“丁宁语荆妇,依时勤洒沐。”清赵翼《移寓椿树胡同》诗:“赁舂尚未偕荆妇,祭灶仍先请比邻。”参见人物部·妇女“荆钗布裙”。

  【故剑】 汉宣帝即位前,曾娶许广汉之女君平,及即位,封为倢伃。时公卿议立霍光之女为皇后,宣帝乃“诏求微时故剑”。群臣知其意,乃议立许氏为皇后。见《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后因以“故剑”指元配之妻。南朝齐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空悲故剑,徒嗟金穴。”唐长孙佐辅《相和歌辞·宫怨》:“莫道新缣长绝比,犹逢故剑会相追。”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倒提新缣成慊慊,翻将故剑作平平。”另参见武备部·兵器“故剑”、人事部·情感“思故剑”。

  【破镜重寻】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陈亡,公主没入越国公杨素家。德言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德言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即召德言,以公主还之,偕归江南终老。后因以喻夫妻离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或和好。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五十八:“红儿若向隋朝见,破镜无因更重寻。”参见器用部·日用“半镜”。

  【射雉】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贾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指因才艺而博得妻室欢心。宋黄庭坚《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持赠小君聊一笑,不须射雉彀黄间。”另参见武备部·兵器“如皋一箭”、九流部·杂技“如皋射雉”。

  【卿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王安丰(王戎)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指夫妇或情人间的昵称。唐韩偓《偶见》:“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

  【韩侯妇】 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唐邵谒《金谷国怀古》:“不学韩侯妇,衔冤报宋王。”参见人事部·情感“相思树”。

  【窦家妻】 晋窦滔妻苏蕙,字若兰。滔于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蕙因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诗顺逆回环皆成文,结构巧妙而词情凄惋。事见《晋书·列女传》。后以“竇滔妇”指文思巧妙的才女。隋薛道衡《昔昔盐》:“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参见文明部·诗词“织锦回文”。

  【二龙】 誉称同时著名的二人。一般多指兄弟。《世说新语·赏誉》:“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南朝梁刘孝标注:“《汝南先贤传》曰:谢甄字子微,汝南邵陵人。明识人伦,虽郭林宗不及甄之鉴也。见许子将兄弟弱冠时,则曰:‘平舆之渊有二龙。’……许虔字子政,平舆人。体尚高洁,雅正宽亮,谢子微见虔兄弟叹曰:‘若许子政者,干国之器也。’虔弟劭,声未发时,时人以谓不如虔。虔恒抚髀称劭,自以为不及也。释褐为郡功曹,黜奸废恶,一郡肃然,年三十五岁卒。”(并有才名的两兄弟。唐李白《送二季之江东》:“多惭一日长,不及二龙贤。”李白《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另参见动物部·鳞介“二龙”。

  【三荆】 一株三枝的荆树。《艺文类聚》卷八九引周景式《孝子传》:“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聚,况我而殊哉!’还为雍和。”诗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唐杨炯《从弟去盈墓志铭》:“三荆摇落,五都悲凉,痛门户之无主,悼人琴之两亡。”另参见植物部·木本“紫荆树”。

  【子敬】 《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喻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唐窦蒙《题弟臮〈述书赋〉后》:“季江留被在,子敬与琴亡。”参见人事部·病死“人琴两亡”。

  【白眉人】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喻兄弟或侪辈中的杰出者。唐陈子昂《合州津口别舍弟》诗:“思积芳庭树,心断白眉人。”参见人体部·头面“白眉”。

  【汉谣】 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汉文帝刘恒之弟淮南厉王刘长谋反失败,被押解去蜀郡严道县,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唐李白《箜篌谣》:“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参见植物部·草本“斗粟”。

  【对床夜雨】 宋苏辙《逍遥堂会宿》诗序:“辙幼从子瞻(苏轼)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应物)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喻好友、兄弟欢聚。宋苏轼《送刘寺丞赴余姚》:“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另参见天文部·气象“联床雨”、伦类部·师友“风雨对床”、器用部·日用“对床”、人事部·睡眠“夜雨对床眠”。

  【阿大中郎】 《世说新语·贤媛》:“王凝之谢夫人(道韫)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谢安)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一作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美称兄弟。宋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参军新妇贤相敌,阿大中郎喜有余。”

  【阿连】 指兄弟。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为报阿连寒食下,与吾酿酒扫柴扉。”参见人事部·睡梦“梦惠连”。

  【封胡羯末】 见上“阿大中郎”注释。宋苏轼《蜜酒歌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参见伦类部·兄弟“阿大中郎”。

  【难弟难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刘孝标注:“一作‘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意谓元方卓尔不群,他人难为其兄;季方也俊异出众,他人难为其弟。后遂以“难弟难兄”指兄弟两人才德俱佳,难分高下。或喻两物并美,各有千秋。亦用于讥讽两者同样低劣。清魏源《二室行》:“太室之胜山内藏,少室之奇山外仰。难弟难兄孰相让?”参见伦类部·师友“二难”。

  【萁燃】 喻兄弟相逼,或喻内部不和。清黄蜜来《寄怀昌大风》:“屐虽齿折诚何碍,吟到萁燃未免猜。”参见文明部·诗词“七步咏”。

  【棠棣】 .《诗·小雅·常棣》篇,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中咏《棠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唐张九龄《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兴属蒹葭变,文因棠棣飞。人伦用忠厚,帝德已光辉。”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唐另参见植物部·花卉“棣萼”。

  【卫玠】 《世说新语·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用于称美外甥。唐李端《酬丘拱外甥览余旧文见寄》:“舅乏郤鉴爱,君如卫玠贤。”另参见人物部·人杰“卫叔美”。

  【宅相】 《晋书·魏舒传》:“魏舒……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称美外甥。唐李白《赠别从甥高五》:“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另参见九流部·杂技“相宅”、器用部·宫室“弊宅因之”。

  【二疏】 《汉书·疏广传》:汉宣帝时,疏广为太傅,其兄之子疏受为少傅。后两人同时告老,还乡之日,“送者车数百辆,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喻叔侄并贤,又咏功成身退。唐权德舆《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四皓本违难,二疏犹待年。”另参见人物部·官吏“疏太傅”、人物部·圣贤“汉二疏”、人事部·雅逸“疏受杜门”。

  【乞墅】 给予别墅。语出《晋书·谢安传》:“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参见人事部·情感“喜折屐”、九流部·杂技“赌墅”。

  【东床客】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郤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壻。丞相语郤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郤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郤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按,《晋书·王羲之传》述此事,作“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后因以“东床客”代指女婿。唐刘长卿《登迁仁楼酬子婿李穆》:“赖有东床客,池塘免寂寥。”参见人体部·肢体“坦腹”。

  【求凰】 亦作“求皇”。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相传相如歌此向卓文君求爱。后因称男子求偶为“求凰”。唐岑参《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求凰应不远,去马剩须鞭。”另参见参见人事部·情感“求凰”、动物部·飞禽“凤求凰”、文明部·礼乐“卓家琴”、人物部·妇女“卓氏”、人物部·其他“凤客”。

  【吹萧伴】 喻情郎或佳偶。唐刘禹锡《赠东岳张炼师》:“云衢不要吹萧伴,只拟乘鸾独自飞。”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鸾”。

  【子平嫁娶】 《后汉书·逸民列传·向长传》:“(向长)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建武中,男女娶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指儿女婚嫁。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寄舍弟》:“子平嫁娶贫中毕,元亮田园醉里归。”另参见人事部·志趣“向平愿”。

  【白云行处】 唐刘肃《大唐新语·举贤》:“(阎立本)特荐(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仁立久之,候云移乃行。”宋黄庭坚《次韵寅庵四首》之二:“白云行处应垂泪,黄大归时早寄书。”参见天文部·气象“亲合云”。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典故大全19
中國典故 倫類卷 WORD
吴地书香门第那些事儿
谢道韫:柳絮风起
文化常识集萃
声律启蒙|四支(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