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京深度游第一课,从一日江户人开始


杉浦向日子作品《百日红》


题头的动画,是今天要介绍的作者杉浦日向子的漫画作品《百日红》,一个关于江户大画师葛饰北斋与他厉害的女儿,擅长描绘女子的葛饰应为的生活故事。


如何,江户风满满么?


但我今天想说的,是日向子阿姨的另一部,更耐读的的作品,《一日江户人》。





推荐指数:五颗星



这本书其实在我的豆瓣购物单上已久(大概两年?),奈何台版叫价200RMB,简体中文版又长期缺货,好容易赶上加印,终入手,网购20RMB搞定。


每次比较台版价与大陆版价,就会觉着——在中国做个“读书人'真是幸福。


日向子阿姨以漫画家的身份于1980年”出道“,却以”江户风俗研究家“的身份于2005年离世,留下十本漫画的同时,到有三十本谈论江户历史风俗的图书出版。


《一日江户人》也是发挥了漫画家的特长,一半文字介绍,一半手绘插图。


表达轻松,考据严谨,虽然是一翻开后半天就可以读完了的书,然而每次重新打开,又能发现新奇的东西,杉浦日向子就是有这样的本事。


每一页都都喜欢的话,向人介绍的时候可就为难了,索性还是以出版商选定的”将军的一天“,作为“试读”推荐。




将 军 的 一 天



早上6点-6点半,起床;装扮收拾半小时,拜佛半小时;


7点半,穿越多房间,步行700米以上的距离,去跟夫人问早安;


8点吃早饭(梅干,煮豆子,烧酱,两菜一汤),顺便剃头,剃胡子,之后拜神;


9点开始学习3小时;


中午12点午餐(内容跟早餐一样),若有紧急政务就不吃了;


下午理政3小时,然后练习武艺2小时。


晚上6点洗澡晚餐,然后继续理政加班,一直到当天的活干完;但无论这天几点睡觉,第二天还得6点起来。


这么看来,作为江户城的主人,将军大人的时间表,意外的跟天天准点上学的中小学生一样。


而且,没有双休日。


更意外的是将军的三餐,从餐食准备出来到轮到将军开吃,要花费漫长了2个小时那么久。



考虑到早午餐,都是梅干、煮豆子、烧酱,感觉这已经都清淡得出个鸟来。


结果,晚餐好容易有顿鱼肉了吧,居然还是水洗后去脂的淡味鱼。


而且,将军代代血缘相传,忌日很多,一个月大半逢着忌日都要吃素,能吃上这没味道的鱼的日子么……


嘛,总之,看完这么“猎奇”的段子后,我真的觉着,还是做中国皇帝,吃得好。


其他逗趣内容,从江户男儿如何追女孩,到百年前的澡堂风情,还有时尚风的——那个时代的潮男潮女介绍,都是些其他地方很难看到的内容。


不一一介绍了,各位网络自购就好;唯一想好好聊一聊的,当然是主业——旅行攻略。


锵锵,正戏开场




江 户 观 光


像?江户人?那样?游江户



江户么,指得当然就是东京了。加入一个“江户子”,忽然被家长分配了个任务——带你从枥木乡下远道而来,喜爱旧江户风土的大伯,来一次“一日江户观光”,你猜会怎么逛?


天空树?江户那个时代怎么会有哪种东西呢?


嘛,且听我用正宗当地老地头——日向子阿姨规划的路线,慢慢道来。



 接人@千住的大桥



恩,这就是江户时代歌川広重浮世绘中的“千住の大はし”(千住大桥)——江户时代东边的“高速马路'——日光街道的出入口。


作为德川家康入主江户后,隅田川上第一座大桥,一座长约200米的木造大桥,这该是那个时代多么令人惊异的景象。


在江东区还不存在的时代,从千住大桥上极目远眺,桥那一侧的海岸也还清晰可见。


江户时期千住的大桥远景


当然,穿越止在脑洞,在21世纪东京的实地,你看到的千住大桥接景,当然是下面这样的。


今天的千住大桥



 接风@羽二重团子


从千住的大桥沿昭和大道南下,往谷中墓地方向,旧王子街道有一段坡道(芋坂)缓缓通向上野的山。就在这芋坂的拐弯处,善性寺门口,有文政二年(1819年)开业的羽二重团子(原名,藤木茶屋)。



在金贵的东京,这家目前可以同时供应100多人享有茶点的老铺内,还能留有一方漂亮的内庭,养着名贵的锦鲤,也是这家经营团子已承继六世的”庄五郎“家族的能量显示。



庄,这个姓根据WIKI百科说明,主要有两支,一是江户附近武藏国的武士集团”儿玉党“;另一个则是关西山阳道备中太守(冈山/松山一带)后人,不知这团子当家是哪一边的?


但无论如何,跟山下,田中这类一看就是老百姓的姓氏不同,百年老店的庄姓当家来历还真是颇能令人遐想一二。



老店不卖别的,喏,就靠这一红一白两串糯米团子配热茶,发家致富,稳守家业。


白的是糯米米粉搓实心团子,开水煮熟捞出,涂上酱油再烤过的,烤团子;红的则是包了红豆馅的馅糯米团;为了让客人入口方便些,都压得扁了些。


至于团子的名字”羽二重“,据说是从一种传统日本蚕丝编织物而来,形容吃起来的口感,如同丝线相互交错所编织的丝织品那样轻柔,细腻。


这团子作为江户时代代表(江户时期才出现),又是老店的招牌,在开始正式观光之旅前,用它来'接风”了,最适合不过。


吃完这盘团子,接下来,就是一天十七公里的步行参访之路。


什么?电车?


游江户,那有这种方便的东西。


走!



 第一站@上野


羽二重团子向南不远处,便是上野宽永寺,宽永这个名字得自“宽永”这一年号,用年号做寺名的创寺大僧正天海自不是普通人。


关原之战时,以谋臣身份辅佐德川家第一代将军家康左右后,天海这位来历神秘的僧人已是德川家最重要的幕僚之一。


为创造一个新的宗教中心,仿造镇守京都的比叡山,而建造的宽永寺号称东叡山,今天的上野公园全境三十万五千坪,包括不忍池(相当于长1千米,宽1千米,1平方公里的空间,类似江户城大小)全部归属宽永寺境内。



从歌川广众的绘画中,还得窥见当年的风光。



宽永寺锦绘



清水堂不忍池




今天的宽永寺


越过宽永寺,绕过不忍池边的汤岛天神宫(因合祀学问之神菅原道真,而成为日本的“孔庙”),再往南不远的神田川附近,是守护江户1300年的,江户子的氏神——神田明神的神社。



 天下祭@神田


这个神社的神田祭,可是与京都的祇园祭以及大阪的天神祭一样,是代表江户这座城的重要祭祀活动。


德川家康入住江户第一件事,就是整治泛滥的河道,让湿地变为良田,而镇守这一方水土的神田明神,也在江户一开幕时候,就被家康从江户城附近的大手町一带,移到了作为疏通荒川的神田川一带。


浮世绘@神田神社境内


从此以后,神田在江户幕府时代,决定性的继续稳做地方镇守神一位;神田的祭祀也成了将军庇护的活动,游行队伍被允许进入将军居住的江户城中,因此也有了“天下祭”(“天下”意指“将军”)的之称。


考虑到节庆活动过于豪华铺张,神田祭只在每个奇数的年份举行。


祭祀时,会有36台以上的华丽的拖车颜面不断地进入江户城,从将军开始,及还有将军家的众多的女眷,全部会出席观看。


现代的神田祭于奇数年份的5月15日

前后的周六日举行



 歇歇脚,再买买买


既然到了神田明神,索性就去参道附近的“天野屋”歇歇脚,喝一杯,这里的明神甘酒可是历经战火,再传六代人之手,活化着160年前的酿酒法——在地窖里制造曲霉,而制成的“古法甜米酒”(这名头好长,一口气真报不完,汗)。



地窖据说是曲霉的最佳“温床”。在蒸熟的米中掺入曲霉菌后,将其放置在面积为30平方米、深约6米的地窖里使其发酵四天,就成为质量上乘的曲霉了。


泥土有调节作用,它能保持最适于曲霉的湿度,同时,用火加热到摄氏30度后,这个温度能一直保持下去。——BY 天野屋六代目,天野弥一


如今,利用地窖培育曲霉的,仅「天野屋」一家;而「天野屋」的明神甘酒则被江户人誉为”活着的自然甜味“。



 让人瞬间出戏的“牛王丸”


「天野屋」喝一杯后,东南方向昌平桥边,创始于1682年(天和2年)的,「紀伊國屋漢薬局」(中药老铺)也不要错过了,这家铺据说三百年来一直以来都炮制家传秘方——包治百病的“牛黄丸”(现在叫牛王丸),以及……




等等,牛黄丸?嗯?跟同仁堂那丸赛过黄金贵的”安宫牛黄丸“有啥亲戚关系吗?


据网络数据,市价400RMB一丸的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为3克一丸,内含牛黄(20%)(就是牛的胆结石,我汗)、犀牛角(20%)(现用水牛角代替)、郁金(15%)(姜科植物)、麝香(5%)(鹿科动物林麝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黄连、珍珠,并辅以黄芩、栀子、冰片(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朱砂(矿物,炼汞的主要原料)、雄黄(砷的硫化矿物)。以上诸药,研极细末,并以蜂蜜(占总重量15%)炼之成丸,以金箔为衣,外以白蜡保护。


这款建立在上千年中国古中医对牛黄经验应用上的”安宫牛黄丸”,相传是《温病条辨》的作者,乾隆时期的贡生吴瑭(字鞠通)在京城大疫病时期制成,用于拯救危重病人


而现代中国人,则以此药为偏热中风患者的“保命”丸药之用,有病无病,都要收上几丸,给家里老人备着(建议不要随便用,用药还要对症)。


1990年前含犀牛角的丸药,更是一度被热炒到5000RMB一丸(建议不要随便买,多数假药,即使为真,失效概率颇高)。


反观「紀伊國屋漢薬局」的牛王丸,售价7000円(约合460RMB)的牛王丸,一袋为840丸(总计2.856克),大人1日量为60丸,可使用14天。


其中,内含14.7%牛黄,14.7%羚羊角粉末,14.7%的沉香(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10%熊胆,3.96%麝香,以及20.93%的胡萝卜。材料差别不大的牛王丸,用途则普通的多——主治:气喘乏力,腹泻,消化不良,肠胃虚弱,小儿夜啼,抽风等。


居家改善体质,旅行外出常备无患。


同样是牛黄丸,一个救命,一个居家,定价相仿,然市场规模全然不同,日本漢薬的市场能力,果然独步天下。





看尽江户风云变幻的“日本桥”


让药房先生看了体质,抓了药;接着往南一过神田川上的筋违桥(现在叫万世桥),就是江户经济的主心骨——须田町大街(现在的中央大道),就这么一路向南,走路不出十五分钟,就是江户五大街道的起点,日本桥。



江户时,冬日里,背衬着雪顶富士的木造日本桥,是浮世绘画师们的固定取材之一;而作为江户城的城下町,四百年来,这里已是日本全国商业最繁荣之重镇。


帝国时期,象征着明治时期开化进步的日本桥,则换成了砖瓦,用上了青铜立柱的路灯,跟青铜狮像的桥头装饰。




伴随现代商贸繁荣而来的新型金融业,也在这里建立了'桥头堡“——東京株式取引所(1878年设立,现改为东京证券交易所——平日 9:00-16:30可自由参观)。


日本知名近代建筑大师,辰野金吾设计的日本中央银行本馆(提前一周,可预约参观),也于1896年于此竣工。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当时,还是现代都无法绕开的日本第一大财阀,三井家,发迹的源头”越后屋“,也是在此开业。(现在的三越百货,对面就是三井纪念美术馆;此外,三越百货本馆内尚存昭和时期的"三越剧场”,本体建筑也是昭和遗产)。


然而,当终战后,日本财阀被解体,全新的美国东亚盟国——日本,沿着GHQ(盟军总司令部)的指导,在战后重建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这座明治时代的百年建筑,却为了战后复兴的新日本,于1964年首次东京奥运会时,担上一片”巨大的阴影“——首都高速的建设,直接建筑在日本桥头顶。


江户以来的重要历史商业文化老城区——日本桥地区,也便在此后悄然衰弱。



现在论贵气没法跟邻近的银座相比,论时尚当让位与六本木青山表参道,当真要说怀古思幽,在明治时代走在时髦最前列的日本桥,原不如浅草。


这么一个极容易被旅行者忽略掉的东京老商业区,到底有哪些跟“江户”脱不了干系的遗韵,值得花费篇幅大书一番?


当然是,作为江户以来,元初历史商业街的老铺集群了。


到这儿才是真正“买买买”模式启动!



江户的“老铺门”


1590年(天正10年)创业的团扇老铺伊場仙 最擅用浮世绘做扇面;1659年(萬治2年)创业的艾灸老铺「釜屋」; 祖上给将军家制印的,创立于1725年(享保9年)的「佐々木印店」;天明3年(1783年)创业以来,专业销售并修理各类,镊子,剪刀,刀具等“刃物”的「うぶけや」,以及同时代的刃具店木屋从享保3年(1718年)就坚持制作销售各类毛刷的 「江戸屋」;天保元年(1830年)开始买手持扫帚的白木屋傳兵衛」;


而相传于延宝元年(1673)的京都创立,一传九代人的古董店「海老屋」无论店铺内景还是店主肖像,都有一种特异的华美感。



此外,日本桥还有卖了三百年漆器的黑江屋,以及同样创业三百年,从京都开过来的熏香老铺「松栄堂」,卖了两百年和纸的「榛原」,从幕末时期经营到现在的浴衣店铺 竺仙」;还有专营風呂敷(包裹布)的老店唐草屋,大正时期开业的书画用品专门店「有便堂」。


而在这所有的日用商品店铺中,最值得一提的,到底还是祖上就一直是京都御所御用制镜师,于江户开幕时就同期存在了得日本眼镜元祖老铺「村田眼鏡舗」。


不仅店内还保留着昭和天皇同款眼镜,更是日本历史名人伊藤博文、夏目漱石、島崎藤村所仰赖的老铺。


就是这样噱头十足的店铺,到只在官网上用普通字体淡淡的写着:“到今天为止,一直受理着皇家的委托。”


这就是日本桥这个地方,商家老铺的形象。



三百年的的“味道”


有了日用品的商店街,自然也不少了食肆。但在探访日本桥的传统吃食之前,还得先来点这里公认的土特产——海苔。


寿司,饭团用海苔包着吃;拉面,盖饭上搁海苔;大阪烧,章鱼小丸子之类的小吃自然也少不了海苔。除了正经烤肉,海苔简直是充斥了整个日本日常饮食生活。


所以,到了日本桥,怎么能不从这里的海苔名铺,1690年元禄3年)创业的老铺山本山」买些海苔回去呢?


但其实山本山」是一家日本茶的老铺,卖海苔的历史只能追溯到二战后。


不过,伊豆原产,镰仓时只作为配茶点心的海藻(海苔原料),也是到了江户后期养殖业兴盛,昭和时期技术改进得以便宜量产后,才能得以成为日本家庭饮食的固定佐料。


所以山本山」进入海苔业的时机也可以说恰到好处。


而从老茶铺买海苔的另一个便利,自然就是跟上海人的开水泡饭有的比的,日式茶泡饭了——隔夜剩菜(通常是烤鱼或者天妇罗)弄碎铺在剩下的米饭上,倒少许酱油,放上海苔,讲究的再加上新鲜山葵泥少许,用上好煎茶一冲,配上佐餐酱菜两片,就是一顿上好早餐,或者居酒屋晚餐了。




嗯,其实什么都没有的话,“有时候只给米饭撒上盐,浇上茶水就感到非常好吃,但茶如果不好,也没有做茶泡饭的意义了“——by 日本知名吃货,北大路鲁山人。


所以,茶还是重点就是了。




从海苔扯完茶。


再说说,日本料理另一位”君佐料”的老铺——木鱼鲣节,一卖三百年,终成巨商的「にんべん」。


木鱼这货的历史比较海苔可是久多了,据日本平安时代,公元927年醍醐天皇下令编纂的“延喜式”中,就有记载骏河国烧津浦地区以“坚鱼”、“煮坚鱼”、“坚鱼煎汁”当做贡租的记录。


而现代干制鲣鱼的始祖,则是传说18世纪初,四国土佐持续盛产鲣鱼,纪伊(今和歌山县)的一位渔夫想出了“熏干法”来处理过剩的鲣鱼,成为今日鲣节的起源。


而同时代,出生在纪伊半岛的另一头,今三重县的「にんべん」初代高津伊兵衛,已在新开幕的江户闯荡世界。


1720年(享保5年),就在今天「にんべん」本社的位置,开始了三百年的鰹節销售。


这一家人,从第三代高津伊兵衛开始,就已经是江户大名加贺前田家的专职鰹節供应商加贺前田家与幕府将军御三家通婚,是原丰臣五大老之一)。


到幕末第八代人,已成了可以有名有姓,允许带刀的将军家御用人。


在明治时期的日俄战争时期,更是一手承包了鰹節军需,整个家族也可谓是第一等的商家豪门了。


当然,要尝到正宗原味淡雅的日式高汤,除了在店内购买“本枯鰹節”,鰹節用的“り節器”,也得捎带上哈,不然回家只能用菜刀刨了。




其他的老味道,还有日本橋鮒佐的佃煮——据说是江户佃岛渔民再天气恶劣时,备来下饭用的酱烧小鱼干;出售鱼糕,鱼丸的老铺「神茂」;以铜锣烧为主营的明治老铺「清寿轩」。


还有二战后从甲州开过来的豆腐老铺「双葉」,从京都开过来的明治京渍酱菜老铺「近為」。


但要说到夏季的古早味,还得是1837年(天保八年)的「甘味処 初音」,店内的招牌「あんみつ」是昭和初期,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销售的爷爷级产品。




这样一看,体味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古早味,在东京,倒恐怕没有比日本桥更合适的地方呢。



日本传统食肆


想到日本传统美食,你会想到啥?寿司?天妇罗?拉面?寿喜烧?割烹?怀石?


很可惜,其中除了怀石属于京料理中的一种,算是传统,其余在东京这里流行的,无一跟传统搭界。


首先,通常我们理解上的日本寿司,也就是握寿司的历史非常短暂,历史记载上也就是幕末的产物,但一直到明治时期,使用上制冰器能够更长时间冷藏食材后,握寿司才得以普及。




天妇罗不用说,是从长崎一地,作为南蛮料理传入,因为用油炸一下鱼还能保鲜的实用性,所以天妇罗做法从江户早期就已进入江户庶民生活,这倒使得天妇罗这项来源清楚的外族食品,更像江户传统美食。


拉面作为中华面,在日本出现的记载大约也是江户早期,但真正在日本民众中以日常饮食的面貌出现,也只能追溯到明治时期的横滨中华街,而真正普及则要到了大正(中国民国时期)。


东京茅场町目前还存有1914年开张,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一家拉面馆,招牌还是一家中华面馆。




使用牛肉的寿司烧,那更是单纯得等到明治开港后,居留地的外国人先吃够了以后,才成为日本人餐桌上的一道家常美食。


而“割亨”两汉字,应语源于中国,语出《周礼·天官·外饔》:“掌外祭祀之割亨”,泛指烹饪。 在江户时期,指上方(京都)的会席,怀石,精进三种精致料理,用于区别于市井江户料理,后来也用于指东京的高级日本料理店。


顺便说说怀石吧,原本是茶席前用于垫肚子的简餐,一汁三菜,分别为味噌或其他汤汁一份,拌菜一份(通常是野菜),煮菜一份(一般是加酱汁的蔬菜以及肉类),以及烤菜一份(通常是烤鱼),配上白米饭跟渍物(酱菜),就是茶席前的标准料理了。





当然在现代日本,怀石老铺用来招待客人的所谓怀石则是在用料,食材与摆盘上讲求当季,菜量则等同会席(郑重招待客人,宴会正餐)的高级日式料理的代名词。


跟怀石对应的精进料理,主要以日本禅宗为发端,大量使用豆腐,魔芋等素食品制作,然而摆盘造型不输于会席,怀石的一种素食日式正餐。京都寺院众多,且水质利于制作优质豆腐,所以一般精进料理以京都为优。


嗯,大家熟悉的,美味日料,这基本就说完了。


作为一个中国人,忽然还是很想在本文中插播一句:尽管被誉为和食天才的北大路鲁山人,在《日本味道》一书中虽然大赞中国料理之发达,但又因恰逢清末明国初逗留中国期间,兵荒马乱没吃上什么好馆子,就断言中国料理发达仅在古时。


这显然是很不正确的!




每想至此,我就不由得替他扼腕叹息,若是逢着20世纪30年代的黄金时期,在上海亦或北平,有唐鲁孙这样的满清世家子弟出身,又在部里办事,吃遍大江南北的中国大吃货相陪,大约这日本吃货也会真的甘拜下风。


定不会再以为中国料理之发达只是在古时,或只是是因为食物不足——例如日本人不怎么稀罕的鳜鱼,在中国却有多种料理的方法。进而推导,得出日本料理之简朴是源于食物丰沛,不需要费心料理,就可以很美味的奇妙结论。


插播结束,暂且不提我大中华料理之博大精深,有兴趣的同学自可去读“唐鲁孙”。


还是说回日本桥的料理铺,到底幕末,明治的老铺在这里,依旧选择丰富。


譬如正统当场手捏生鲜鱼贝的,明治握寿司老铺「吉野鮨本店 」;譬如从幕末开始流行,淋上酱油为主的酸甜酱料,而后烧烤的“蒲烧鳗鱼”为主打的,1800年(江戸寛政年間)开张的「うなぎ割烹 大江戸」;



此外,还有以黑毛和牛寿喜烧(和牛すき焼き)为主打,历经百五十年的明治老铺「伊勢重」;创业于1872年(明治5年),专卖鸭子料理的「あひ鴨一品 鳥安」;从外在到内里,都满满风的天妇罗老铺「てん茂」。这些老铺不仅历史悠久,就是在现代日本大众点评TABELOG上,评分都不低呢。




噢,对了,这里还有一家,1882年开张,真正的庶民吃食——荞麦面店「籔伊豆总本店」。


说起荞麦面汤面,就会想起少的可怜的浇头,以及为了让汤头看上去多一点油水而撒上去的天妇罗碎渣。这简直就是中国人民的葱油拌面。


所以真要说庶民风情,求简首推荞麦面,富贵则食蒲烧鳗;這两样,从原料到做法,基本没有什么外来元素,一等一的江户风,日本原产。




若是实在赶路匆忙,不如去传说中,快餐便当的创始店铺「日本桥 弁松総本店」带上一份。


这家老铺包裹便当的盒子,至今依然与江户时一样,使用松木薄片制作,餐毕后,木盒洗净打碎,还可作为冰箱除臭或花木添肥之用。


相较之下,便利店使用塑料为包装材料的便当,实在过于现代了。




磨磨蹭蹭,留恋往返的逛过日本桥所在的兜町,脚下的路往右边大手町这里一转,终于能看到了,绿意盎然的皇居——江户城。



武士们的“江户城”


已经被烧掉了。


而且,烧掉,很彻底。


原本,从1590年,德川家康进入太田道灌于1457年修筑的江户城,于1606年,1607年,分别完成江户幕府时代的城内本丸,5重天守的修筑;由3代将军德川家光,在1623年完成了天守櫓天守台的修筑;第6代将軍徳川家宣完成了吹上苑庭園建设后。


江户城,将军家用的办公住宅赏玩用的建筑&庭院量,从示意图上来看,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手机屏幕太小看不清楚是吧,那来个本丸建筑示意图吧。




嗯,手机只能大概看看,反正建筑量不小。


本丸分为幕府办公用的表,将军自用办公&独居的中奥,以及是非流言多的后宫大奥。


退位上皇隐居的西之丸御所,差不多也要这么多建筑量(稍小一号而已)。还有西之丸之后红叶山(今皇居内天皇居住的吹上御所南边)附近的德川家灵庙。


以及红叶山北面修筑的吹上苑庭園,里面的茶屋,可以边坐着看瀑布造景,边喝茶哦,见下图(瀧見御茶屋)。




还是浮世绘看着有味道,那再来一张江户城浮世绘全境。



放大看,果然城内都是武士呢。



看入城的人,除了利索的商人扮相的,其余也都是带刀武士。



嗯,本来嘛,武士当政的江户幕府对江户城的规划,就是将军以及武士大名居住的城池,给服务武士们的商人与手艺人居住的“下町”,当然在江户城外——今天东京站以东,江户时的低洼地区。


下图中蓝色勾出的地界为江户时代的城区范围,而红色的部分就是平民(町人)的主要居住区域范围了,大约北起秋叶原,南至新桥的海边地区。



红色以外的,全是武士头领将军,跟臣属武士,及这些武士贵族供奉的神社寺院的用地了。


数据上来说,以现代研究对幕末天保年间江户总人口的估算,推算约在130万人口(当时真算是特大城市了),其中,町人(平民)大约63万,大名及旗本(德川直属家臣)62万人,还有5万神官僧侣等人。


而在56平方公里的土地使用上,武家占68.6%,人口密度约16800人/平方公里;寺院神社占15.6%人口密度为5682人/平方公里(为了活的地方更大点,还是当和尚好,真心的),町人(平民)仅占15.8%,每平方公里人口为67317人。


这虾米概念呢?江户平民的活动面积,比较现代东京让人感觉拥挤的新宿区(18296人/平方公里,2016年数据),还要拥挤三倍。


况且,那个时候,只有木结构的一层平房哦!


木造房屋,人口众多是非也多,时有放火犯出现;加上江户冬季干燥的西北强风,有名号的江户大火,200年间,就有了14场(每次都是死亡几千人,烧掉无数建筑的特大火灾)。


幕末前的1829年,1834年,1845年,1855年,更是频繁出了4场大火,尤其1855年的安政2年,刚为了黑船来航之际,正逢将军德川家庆过世,承继的子嗣——家定,又是个体弱多病的主,一众家老为将军继嗣问题忙乱不已时候。


这又地震又火灾的,仿如正为了新时代的开启,开了头炮。


又扯远了,总之,江户是老起火了,而江户内的江户城,也是这样反复重建,反复被烧的命运。


1634年,1639年,西之丸御殿与本丸,还没用过二十年,就分别被烧毁过一次;重建没多久,在之后1657年,几乎烧掉江户大半的振袖火事(明暦の大火)中,天守,本丸,二之丸(本丸不够用后,用来接待臣下用的别馆;有建筑庭院,将军偶尔来玩),三之丸(别馆的别馆),所有宫殿楼宇几乎全部被烧毁。


考虑到天守很高容易引火,在和平年代,也不怎么用的上,至此,江户城天守就永远没了。


此后的日子里,由于吸取明历大火的教训,江户城内做了很多防火措施——例如把城内大名的住宅外迁到城外啊,把经常用火容易引起火灾的寺庙集中搬得更远,更郊外空旷的地方啊。


这样一来,至少将军用的'御城'的火烧率确实大大降低了,这就一直太平了90来年,到了1747年,二之丸御殿才又被烧掉了一次(当时三之丸用途少了,已经不用了)。


然后,就到了幕末,江户城作为幕府权力的象征,也就又开始不停失火,本丸分别在1844年,1859年烧毁过两次,退休将军用的西之丸也在1852年烧掉过一次。


然后就到了文久3年的1863年(间隔上次本丸被烧,才4年),本丸,二之丸?西之丸的御殿,又全部被烧掉了(烧的那么彻底,简直像自己人动的手),此后德川将军家的本丸,也就永远的没有了,再无重建。


1867年,将军家正式“大政奉還”,这年二之丸又一次被烧毁,至此,二之丸也就湮没历史(现存二之丸庭院)。


1868年,江户城无血开城,被胜海舟,西乡隆盛这帮维新义士架过来的明治天皇,估计是没钱,也没想法重建德川家的本丸,到了城中就住了还没烧毁的西之丸宫殿。


那晓得没住几年,1873年这将军家最后的宫殿也保不住,烧了,这下江户时代的德川家的房子算全部烧了个干净。




(猜测是,明治时期的,江户城相片)


于是,1888年,在烧掉的旧西之丸的原址上,盖了明治皇宫,标志这片地正式换了主人。


那知道,1945年二战时期,盟军空袭,整个宫城又被烧了一遍。



游人们的”江户城”


现代的皇居,是战后重建的,位置还是选在原先明治天皇用过的西之丸所在的地块(目前,宫内厅及宫殿所在)。


本丸西北面的御城(江户城外郭),江户时代德川家直系大贵族住宅用过的地块,明治时的近卫军营地,做了”北之丸“公园,战后就直接对市民开放了。


本丸南边另一块外郭,原先各大名用的地块(后皇苑一部分),战后就成了”皇居外苑“(皇居前广场)——市民用绿地,对外开放。


至于江户城内郭,原先本丸(表,中奥,大奥),二之丸,三之丸用地所在,就是于1968年10月1日开始对一般民众开放的——皇居東御苑(除了周一,周五,平日9:00-16:30开放)。


内里,当然除了庭院,以及少量极其幸运没有被烧掉的遗迹建筑(例如:富士見櫓),就是各种湮没在黄土中,就是竖个牌子也实在很难想象原貌的,各种“迹'了。


譬如这个——松の廊下跡




但这里就是历史舞台啊,是江户幕府费了劲要宣传的忠君故事——忠臣藏中,赤穗藩藩主浅野长矩因自觉受高家旗本吉良义央的刁难与侮辱,愤而在将军居城江户城的大廊上拔刀伤人的地方。




浮世绘中,两位都穿着当时仪礼要求的,长的要命的裤裙。


而图中的大走廊,以及周围的建筑物,而今就只化为这一方碑石。


在这一方碑文之后,三百年前,因这事件而引发浅野长矩被切腹,所属赤穗藩废藩,藩属流亡浪人潜伏多年后,终为主人报仇,然后集体切腹的事情,就这样被印证了存在。


这些被一代又一代人的考证,记录,标记,记忆,并传承的地标,大约是所有在这一方土地生活,拥有共同历史记忆的人们,最重要的”穿越“纪念了。


但倘若时光真在此倒转到两百,三百年前的江户城,一介平民别说是瞬间出现在江户城内郭的大走廊下,就是有因缘入城的御用吴服商人,渡个“呉服橋”(位置大约在今“东京站”南面),入得城内大名住宅的外郭,恐怕也得格外谨慎。




万一不小心冲撞了那位带刀大人,那只有一条路——立马趴在地上,请求原谅。


要知道江户时代的武士有“切舍御免”的特权——当武士的名誉受到无礼行为的伤害时(例如被冲撞身体,而后得不到道歉),武士可以通过武力手段保护自己的名誉,即使斩杀对方也不需要负刑事责任。



一日江户,终点


当然,江户城的西之丸(现在的宫内厅与三宫殿),以及今上天皇居住的吹上御所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入内的了。但每年总还有这个几段时光,能够无限接近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


例如,每年樱花季,可以跟着汹涌人潮通过皇居内的“乾通”。


或者天皇生日,元旦新年这类,天皇家”集体接见“民众的日子,可以跟着人潮汹涌,远远的看一眼皇族。


此外,就是一般参观了,从今年宫内厅的告示来看,除周日或周一以外,民众可通过宫内厅网络提前申请”一般参观'(很难定,基本定不上),进入“禁城”走马观房一番。


当然了,一般参观路线,也就是跟着300-500人的大部队,绕着宫内厅,长和殿,走一圈,约耗时75分钟,中间不能停,不能上厕所。




想要进入建筑内部,嗯,那个,做国宾,或者获得日本皇室特别嘉奖的颁奖礼时候,就可以。


好吧,我也就是说说而已,一日江户人,行程到这里,天都快黑了,还是不要做白日梦了,继续赶路罢……


这一大早从江户北入口的千住大桥出发,途经'镇守“江户地方的”神田明神“;在江户商业中心的日本桥,经过了无数目不暇接的老城老铺;于江户城旧迹,像模像样的感受了一把”历史沧桑“。


现在,我们就从明治维新的主舞台“樱田门之变”的门,“退离'皇居范围。


沿樱田大道一路到“芝”(日语中“草地”的意思,估摸着原本就是片荒郊野外吧),这里差不多就是江户的最南头了。


再往南,则是江户东海道(往京都去的大道)的第一个宿场——品川宿(旅馆街,作用相当于高速上的休息站)。




虽然江户时代,在芝这个地方,最有权势的莫过于“增上寺(点击,可查看相关故事),但今日我们还是先去参拜江户子更热爱的——“芝明神”。




一看这简洁古朴的白色鸟居,内里神殿屋脊上平行的横木,这古朴,跟浅草寺猩红的雷门形成的决然的反差。


嗯,这就是供奉日本人的祖先神——天照大神的,伊势信仰“关东根据地'。


与神田名神一样,在江户还不成为江户时,这座神社就在此地,受民众供奉了。


所以,去不了伊势,就在这里跟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天皇家的祖灵,也是所有日本人的祖先,报个到,打个招呼,也算是种便利的参拜方法。


顺便求个芝明神庇佑,流行的“千木筥”,回去送给女性朋友,那可是上好的旅行纪念礼。




据说吧,就这三个叠在一起,用稻草一绑的小木盒,放在衣柜里,衣服就变多;放在梳妆台上,人就变美貌……呃,好吧,这是现代东京都市女性中的谣传。


实际上,这个护身符,最早起源于神社建造时用剩下的木材做的,盛年糕的容器。


伊势信仰中,除了祖灵信仰外,还供奉了掌管稻谷的女神——丰受大神。这个护身符,在江户时代,至少应有丰产的寓意,而为当世人喜爱吧。


好,太阳也快落山了,赶紧往日出栈桥赶,坐上晚6点后最后一班,去浅草的船。


40分钟后,这就到了浅草,刚好可以看见从平安时代开始供奉观音菩萨的浅草寺,华灯初上,最为带感的那一面。



去居酒屋喝个小酒,PIU~~得放松一下,待到夜深,再来看


空寂无人的浅草寺



完美!


什么?要求私人定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般人不准进入的日本皇宫核心区【组图】
年度历史图书选摘|东京百年史:从江户到昭和 1867—1989
日本古都——江户城和江户幕府
日本历史各朝代完全年表
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二):安政大狱
明治维新:15岁的明治天皇何以打败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