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期待有你,跟我一起读合川 | 教育救国梦(总第44期)

八读合川:民族实业不能忘记的人
(第8读第3期  总第44期)

      教育救国梦  



1914年夏,为寻求救国之路,卢作孚独自一人出游上海。他先到重庆,乘“蜀通”轮顺江而下。在上海,他结识了职业教育家黄炎培等人,与他们成了“忘年交”。在他们的介绍下,卢作孚有机会考察了上海的学校和民众教育设施。这次上海之行使卢作孚认识到,振兴国家的首要大事是培养人,由此萌发了从事教育以启迪民智的想法,从而开启了他教育救国理想的航船。

传奇的从教经历。

卢作孚虽然只是小学毕业,却收教过补习生,当过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和师范学校老师,教学经历丰富。1909年,卢作孚在成都求学时,一边自学一边开办补习班收教中学补习生。1913年,他到川南担任县立江安中学国文教员。1916年,他回合川任福音堂小学数学教师。1917年,他转到合川县立中学当数学老师兼监学。1923年,他出任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并兼校副董事长。


▲今日四川江安中学

卢作孚的教学方法十分独特。在教国文时,他“让学生自己选文读,自己讲”,他只是听和问。他自称这是把教师、学生的关系“颠倒过来了”。他认为学生真比先生讲得好,因为先生是马马虎虎的,而学生则是用过一番功夫的。

更出人意料的是,卢作孚教学生写作文从来不出题目,而是让学生按自己的心意将作文写好了交给他,他最后才给加上题目。他的道理是:“富有天才的好文章,就是一个人把自己想说的话,恰如其分地写出来”,“必须自己有想说的话,自己有深刻的体会或感动,然后才能写得出很深刻、很生动的文章”。他的体会是,最好的教师,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是帮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卢作孚先生关于教育手迹

他曾教过中学的算术,用的却是学生自学的方式去教,最初教得很慢,整整一个学期,才教完“基本四法”。不过因为学得扎实、灵活,那个班的学生拿他们学的问题去考高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却回答不出来。在卢作孚看来,“唯一的施教方法,就是教学生如何去思想,并且如何把思想活用到数学上去。”

川南新教育试验。

1921年初,卢作孚应川军九师师长兼永宁道尹杨森之邀,出任教育科长,帮助杨森在川南泸州推行新政,建设“新川南”。

卢作孚到泸州拜会杨森时提出,要打破几千年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需要着手在泸州办两件事:一是以开展民众教育为中心,创办通俗教育会,以继续推进五四运动开始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二是以整顿川南师范学堂为中心,进行新教育试验。


川南师范学堂旧址
 

卢作孚首先在城中的白塔寺创办了通俗教育会,以之为中心,在泸州地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众教育活动。由于杨森的支持,很快便建起了图书馆、阅览室,吸引城内外有志青年前来读书学习。与此同时,他还邀请北大教授陈启修和《小说月报》编辑茅盾等前来演讲,并定期组织各种时事讨论与辩论,以此传播改造社会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思想,使泸州成为了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的前沿阵地。

通过通俗教育会,卢作孚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活动,特别是要破除妇女所受的封建束缚,宣传放脚、剪短发、实行男女同校读书等。此外,还大力开展了卫生运动,为中小学生普种牛痘等。

1921年10月,在卢作孚的操持下,恽代英来到泸州川南师范学堂任教务主任。他对教材进行改革,将国文课改为语体文,选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文章作教材。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式,由教员提出问题,学生开展讨论,教员再加以总结,使教学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泸州白塔寺

恽代英在川南师范学堂成立了马克思主义读书小组,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寒假期间组成演讲团,到10多个县巡回讲演,在川南播下革命火种。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刘慧庵等一批学者成为了通俗讲习所、平民夜校的老师。卢作孚还在《川南师范月刊》《教育月刊》以及新创办的《新川南日报》上发表文章,探讨教育和社会的改造问题。一时间,其影响远达成都、重庆两地,新川南、新教育、新风尚的叫好声,传播了整个四川。

创办成都通俗教育馆。

1924年,杨森占领成都,被北洋政府委任为四川军务督理兼摄民政。一直怀存“教育救国”理想的卢作孚,在拒绝了杨森委任他作教育厅长后,向他提出在成都创办一个通俗教育馆的请求,得到了杨森的支持。

卢作孚将成都通俗教育馆选址在当时已损毁破败的少城公园(今成都市人民公园)内。通俗教育馆包括六个部分:一个博物馆,其中分自然、历史、农业、工业、教育、卫生、武器、金石等8个陈列室;一个图书馆,其中分成人、儿童两个分馆;一个讲演厅,其中有中西音乐及京剧、川剧演唱组;一个动物园;一个游艺场。此外,还辟有一个公共体育场,设有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田径等竞赛场地。这里既是市民参观、学习、休闲和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相关团体单位召开会议和组织集会的场所。


成都通俗教育馆旧址

通俗教育馆是卢作孚社会改革三大试验之一,目的在于推进民众教育,是建立新的集团生活的一次重要尝试。他把通俗教育馆办成了一个活跃的、生机勃勃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和游览中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长了人们的知识,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可以说,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通俗教育馆在名副其实地完成自己的宗旨方面,比他做得更好。在这一年里,卢作孚还在成都西较场亲自主持了四川省第一个大型运动会,开了历史之先河。

推动大规模办学。

随着实业的开启和发展,卢作孚开始了他的大规模办学实践。1925年,他创办了北碚实用小学。1927年,他接办合川瑞山小学(后来发展为瑞山中学),出任校董事长。1929年,他是新成立的重庆大学校董。1930年,他又创办了兼善中学。1933年,他作为巴蜀学校开办校董,亲自出面找黄炎培为学校推荐校长。


▲今日合川瑞山中学(新校区)

据资料记载,卢作孚在北碚从事乡村建设的短时期内,就使该地区的普及教育形成规模。其中,小学由18所发展到70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21%提高到80%。

同时他还办起了形式不一、为数众多的“民众学校”,进而形成“挨户教育”,如在茶馆办“力夫教育”,在囤船上办“船夫教育”等。当时从民教班毕业的人数累计达30144人,占失学民众的60%。

在教育救国理想的指引下,卢作孚倡导和躬行的教育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强调教育的普及性。他对传统教育作了深刻的批判,指出:“人人皆有天赋之本能,即人人应有受教育的机会。”“在今天以前,读书是种专业,只需有一小部份读书。今天以后,农人、工人、商人和一切有职业的人,都须有知识,有能力,读书便须普及。”他十分重视初级教育和教育运动,以此做为唤醒民众的前提。


▲今日重庆兼善中学

二是强调教育的时代性。在国家处于积贫积弱的情况下,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够担当建设富强国家责任的人。他办兼善中学时,把学校的宗旨确定为:从农村建立一个符合时代的中学,训练出来的学生是生产的而不是享受的,是平民的而不是特殊的,是前进的而不是保守的,是强有力的而不是懦弱的。换言之,就是要为教育寻求一条正确的道路,为国家训练无数的建设人才。

三是强调教育的实践性。他指出,“教育的意义,是在教人学习,教人从实际生活中去学习。我们知道学骑马,要在马上学;学游泳,要在水上学;学机器,要在机器前面学。

▲卢作孚对青年会的题词

四是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他说,“中国缺乏技术人才,尤其缺乏管理人才,如果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则所有社会的一切问题都不能解决。”企业即学校,且是最实际的学校。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须放到企业中去。

五是强调爱国和民主的原则。他指出,“学校培育人才,不是培养他个人成功,而是培养他做社会运动,使社会成功。”“中国没有出路、社会没有出路、青年哪有出路?”他所创办的学校始终充满着爱国、民主、团结、活泼的新风气。

话题:教育始终承载着卢作孚的救国理想。及至后来,卢作孚办实业,按他的话说,“我是办实业的,但实际是一个办教育的”,“办实业,也等于是在办教育。”可以看出,他始终坚守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因为在他看来,要达到救国的目的,必须使广大民众觉醒;要使民众觉醒,就必须兴办教育;要兴办教育,就必须有实业作支撑。简而言之,就是实业兴教,教育救国。这与其他知识分子所提的教育救国思想有什么不同呢?欢迎讨论。


▲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作孚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作孚[代表作《卢思数学全解》]
行走丨十皆院子
一代船王卢作孚:航运巨子,国士无双
纪念卢作孚诞辰130周年 重庆合川将举行“作孚周”系列活动
重庆游(26):北碚
抗日功臣一代船王 卢作孚为何会自杀身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