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诗人(泛指‘文学家’)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还记得苏轼曾写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雄健的身姿展现出无比的豪情;也读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衬出了断肠人落寞的身影;还有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彰显了文人孤傲的气质。这些人物、事物、景物形象,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媒介。


[题型1] 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前者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后者如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


[答题示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宋]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方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①〔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 ②〔儒先〕指叶天经。


题: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1.审题。题目明确指出是要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要求概括诗人形象的特点,且不必列举论据来证明,只要有观点就行。(如果不是用“概括”一词,而是用“赏析”等词,则必须用论据来印证观点。)


2.围绕“形象特点”细读全诗,从具体的诗句中体悟形象特点。如,从诗题中的“怀”“访”,诗中的“忆”等,可以概括出“珍惜友情”的特点。从“诗卷”“杏花”可见其情趣高雅,从“纶巾鹤氅”,可联想到“羽扇纶巾”对周瑜的刻画,给人风流飘逸之感。


3.形象的特点大多不是单一的。我们可以对诗中的一事一物作多角度的评论,对诗中的一事一物分别作评论再归纳概括。


4.组织答案,分条作答。概括的用语力求简而明。


参考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答题示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题:请鉴赏诗中陆鸿渐的形象。

1.审题。要求鉴赏的形象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陆鸿渐,是诗人心目中的陆鸿渐。该题用的“鉴赏”,而不是如前一题题干用“概括”,意味着既要有“观点”,也要有“论据”。另外,“鉴赏形象”的主要任务当然是要概括陆鸿渐的形象特点,但仅如此还不够。诗人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也是该题要考查的问题。这一点是考生容易忽略的。所以,千万不要在这一点上失分。


2.分析陆鸿渐的居住环境和行踪概括其形象特点。“菊”这一传统意象,象征“隐逸”的生活、归隐的追求。


3.分析诗人在刻画陆鸿渐这一形象时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梳理思路,并分条作答。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的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塑造陆鸿渐这一形象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


【解题指津】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描写的人、事、物、情、理、志等方面,去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说来,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志趣追求、精神品质等,同时辅以侧面描写,以景物烘托人物心理,以他人衬托主人公的特点。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标题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的特征和典型意义。


【答题规范】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先“盖帽”,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一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  书

[明]于 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自得其乐、高雅不俗的读书人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 江 仙

[宋]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被贬为信州(今江西上饶)酒税后所作。

词的上片塑造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的上片通过描述词人在松林捣药、到竹丛漫步、水源已到尽处而足犹未驻、云涛四起仍茫然远眺等场景,塑造了一个表面上淡泊超脱,内心却苦闷孤愤的沉郁者形象。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融上人兰若

[唐]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具有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散逸的高僧形象。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去;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4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及热点难点试题:古典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总动员:4.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导学案
如何解答古诗阅读人物形象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