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熊庆来:一代宗师的数学人生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之人,发现并扶持他的熊庆来却不如弟子出名,而熊庆来也是中国数学界的一代宗师,其函数论研究成果被誉为“熊氏无穷极”, 并被载入世界数学史册。

熊庆来

熊庆来(1893—1969)字迪之,云南弥勒人,1893年10月23日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朋普镇息宰村,熊庆来祖上是江西金溪人,熊氏家族在很早以前就随清军镇守西南边疆而在此安家落户。

熊庆来七岁时入私塾读书,开始系统接受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为了培养熊庆来,父亲熊国栋为其聘请了两位先生,一位传授国学,一位教授西学。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深受法国等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得风气之先”的环境下,对熊庆来的早期教育和成长都有一定影响。

1907年,熊庆来随父亲来到昆明,考入云南高等学堂预科学习,其课程主要包括国文、数学、格致,外语等,而外语所占比重较大。

尚在求学之中的熊庆来就遵循父母之命,在其16岁那年与家乡一位教师女儿姜菊缘成婚,并与之相守一生。

熊庆来与夫人姜菊缘

武昌起义那一年,熊庆来考入云南省外文专修班攻读法语,并于1913年以第三名成绩考取了赴比利时留学的官费生,当年云南省向海外派遣的官费留学生只有13人,受当时实业救国的影响,也因为云南矿产资源丰富,熊庆来选择去比利时包芒学院学习采矿专业。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比利时被德国占领,熊庆来绕道荷兰、英国来到法国,但法国的许多矿业学校也都被迫关闭,熊庆来只好改学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并先后在格伦诺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耶大学、马赛大学学习。

熊庆来在法国时留影

1920年熊庆来获得马赛大学理科硕士学位,他用法文撰写并发表的《无穷极之函数问题》等多篇学术论文,以其独特精辟严谨的论证而获得法国数学界的好评。

1921年春,熊庆来应云南都督唐继尧之邀,回云南创办私立东陆大学,以改变云南没有大学的历史,但恰逢云南政坛发生政变,唐继尧被迫流亡香港,熊庆来只好在云南甲种工业学校、云南路政学校担任教员。

1921年9月,国立东南大学在南京正式挂牌成立,熊庆来应国立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之邀,携妻子和儿子前往南京,出任教授并主持筹建创办算学系。

熊庆来夫妇与父亲、子女合影

熊庆来之所以能被国立东南大学聘请并委以重任,完全是因为何鲁教授举荐的结果,何鲁教授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也是第一个取得法国科学博士的中国人,尽管年龄比熊庆来小一岁,但却比熊庆来早两年回国。

熊庆来到国立东南大学执教后,却惊讶地发现,国内数学领域还没有成熟的讲义和教材,因此先后主持编写了《平面几何》、《球面三角》、《方程式论》、《解析函数》、《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动学》、《力学》、《偏微分方程》等十几种讲义,有些还成为大学的通用教材。

1926年秋,熊庆来由南京北上清华执教,当时清华刚成立大学部不久,急需大批师资力量,在叶企孙的举荐之下,时任清华校长曹云祥向熊庆来发出了聘书。

清华算学系第一任主任是郑桐荪教授,熊庆来在算学系开设了微积分、微分方程、分析函数等高难度的数学课程,并于1928年接替郑桐荪出任算学系主任。

熊庆来(前排右二)与学生合影

1930年,熊庆来接替叶企孙代理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熊庆来编写了若干种讲义和教材,其中以《高等算学分析》为最佳教材,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后,被国民政府教育部列入第一批《大学丛书》中。

熊庆来在清华大学创办了数学研究部,并开始招收数学专业研究生,陈省身、吴大任成为国内最早培养的数学研究生,在熊庆来的指导和影响下,先后出国深造数学专业的有江泽涵、陈省身、华罗庚、许宝騄等人,这些人学成归国之后,都成为国内数学界的后起之秀。

清华大学数学系合影

陈省身是中国大学培养的第一个数学专业研究生,其从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之后,即慕名投考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时数学系教授有熊庆来、郑桐荪、孙光远、杨武之等知名教授,陈省身还给熊庆来当了一年助教,后来又师从孙光远教授研究微分几何。

被后世所津津乐道的是熊庆来慧眼识华罗庚的故事,1931年寒假期间,熊庆来在《科学》杂志上看到一篇数学论文,即华罗庚所撰写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熊庆来觉得文章层次清晰、论证周密、语言简练,不禁为文章叫好,他以为华罗庚是哪个大学的数学教授,当他得知华罗庚只是一名数学爱好者,数学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而来,随即联络叶企孙一起向校方推荐了华罗庚,毫无学历背景的华罗庚最终被清华录用,而熊庆来伯乐相马的故事也由此流传开来。

华罗庚

1932年,熊庆来赴瑞士苏黎世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他利用清华五年一次的例假,并又请假一年,在巴黎从事函数论的研究工作,经过两年的学术研究,熊庆来撰写了《关于无穷极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学术论文,并以此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熊庆来的这一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誉为“熊氏无穷极”。

1935年7月25日,中国数学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刚从国外回国的熊庆来出席了这次中国数学界的盛会,胡敦复教授出任中国数学会董事会主席,董事会主要成员有熊庆来、冯祖荀、周美权、姜立夫、陈建功、苏步青、江泽涵、钱宝宗、傅种孙等人,熊庆来还参与创办了学术期刊《中国数学会学报》和普及性刊物《数学杂志》。

熊庆来(前排右二)与同仁欢迎物理大师狄拉克

“七.七事变”之前,华北地区在日本人的觊觎之下,局势变得岌岌可危,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邀请熊庆来出任省立云南大学校长一职, 1936年6月熊庆来赴南京,与教育部协商办学经费问题,随后又经由上海、香港、海防、河内等地抵达昆明。

熊庆来在拜谒龙云时,提出了五项办学条件:一是将云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二是将教师工资提高到国立大学水平;三是省政府不能干预学校事务;四是校长有招聘和解聘教职员的权力;五是学生入学需经考试录取,不得凭条子介绍。

1937年9月16日,熊庆来正式出任省立云南大学校长并主持了当年秋季的开学典礼,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宗旨:1.慎选师资,以提高学校地位;2.严格考试,以提高学生素质;3.整饬校纪,以维护学校风气;4.充实设备,以培养研究之能力。

熊庆来出任校长时的标准照

当时昆明成为许多文化机构首选之地,也云集了众多优秀的知识分子,这也为云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1938年省立云南大学正式改组为国立云南大学,成为继西南联合大学之后,昆明又一颗璀璨的明星。

熊庆来以“厚德载物、会泽百家”的精神,先后聘请了顾颉刚、罗隆基、吕叔湘、汤用彤、刘文典、胡小石、钱穆、吴文藻、林同济、费孝通、施蛰存、白寿彝、尚钺、楚图南、华岗、吴晗等文史学家到校执教,自然科学家中则有陈省身、华罗庚、庄圻泰、严济慈、王世魁、赵忠尧、曾昭抡、赵雁来、陈植、秦仁昌等人,熊庆来还聘请张奚若、潘光旦、冯友兰等西南联大教授到云南大学兼课。

云南大学校歌

1946年,国立云南大学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这时的云南大学设有5个学院、18个系、3个专修班、3个研究室。

但是随着众多优秀教授复员,国立云南大学昔日风光不再,这也再一次证明,支撑一所优秀的大学,应该是其雄厚的师资力量,缺少优质教授的支撑,大学也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大学了。

1948年初,国立中央研究院评选第一届院士时,熊庆来曾进入150人的候选名单之中,但1948年4月公布的81名当选院士名单中,却没有熊庆来的名字,当选数学领域院士的是姜立夫、许宝騄、陈省身、华罗庚和苏步青等5人,其中许宝騄、陈省身、华罗庚都曾得到熊庆来的指导、帮助和提携。

1949年3月熊庆来奉教育部之命,前往法国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届大会,期间因突患脑溢血而导致右半身瘫痪,他在医院治疗期间,适逢云南大学政权易主,新政权不再承认熊庆来这个原校长,没有了薪酬来源,致使熊庆来在巴黎的日常生活陷入困境。

熊庆来与儿子熊秉明在巴黎

熊庆来并没有向病魔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锻炼用左手写字,艰难地投入到函数论的研究中,并于1956年撰写了《关于亚纯函数及代数体函数,奈望利纳的一个定理的推广》学术专著,此书被法国列为数学丛书之一。

滞留巴黎的熊庆来成为国共两党极力争取的统战对象,陈立夫亲自到熊庆来寓所看望老朋友,游说熊庆来到台湾工作,被熊庆来断然回绝。

周恩来也委托华罗庚邀请熊庆来回国,熊庆来接受了邀请,因为他当年去巴黎开会时,并没有携夫人姜菊缘同行。

1957年6月,去国八年的熊庆来回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而华罗庚是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熊庆来在当年的弟子手下从事函数论的研究,这对当年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同事,又能在数学的王国里一起遨游。

熊庆来在家中

熊庆来回国之时,正是国内“反右运动”处于尾声之时,熊庆来目睹了许多当年老朋友被打成右派,其内心也处于惶惶然之中,由于其刚刚回国,也由于统战的需要,熊庆来除了在精神上处于恐惧中,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

已过花甲之年的熊庆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数学研究中,撰写并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还指导研究生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并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青年数学家。

五十年代末,熊庆来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这既是一种政治荣誉,也是一种政治待遇,1964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这已经是享受副部长级的政治待遇了。

熊庆来

“文革”开始之后,熊庆来却未能幸免,他很快就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而受到冲击和批斗,在狂热的政治鼓噪之下,没有人敢于挺身而出,为这位中国数学界泰斗进行辩护或提供保护。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如果不积极的揭发和批斗,哪怕态度上不积极,就会被认定为革命立场不坚定,有人为了自保而落井下石,面对这样一种境遇,熊庆来可谓是寒心彻骨,他以赤子之心回到祖国,却遭遇这般凌辱,实在是令人想不通啊。

1969年2月3日,中国一代数学宗师熊庆来,在乍暖还寒的冬夜中死去,其死因至今不明,或者是春秋写法,以“被迫害致死”作为结论,而细节永远成为被遮蔽的秘密。

熊庆来故居

有这样一个细节,可以看出熊庆来之死的端倪,当华罗庚闻讯赶到火葬场时,在一大堆尸体中寻找到了熊庆来的遗体,熊庆来在去往另一个世界之时,是那样的凄惨和悲凉,既没有送别的花圈,也没有召开追悼会。

后来华罗庚在《哭迪师》一诗中,以“恶莫恶于除根计,痛莫痛于不敢啼,尸体已入焚化间,谁是?翻遍盖面布,方得见遗容一面,骨架一层皮。”的词句,来表达自己当时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但他也只是在敢于发声之时,以诗词表达其对恩师熊庆来的悼念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南联大数学家的科学贡献与学会活动​——探寻北大、南开、清华到联大的数学历程​——探寻北大、南开、清...
抗战时期云大校长熊庆来
他是云南大学校长,也是国际一流数学家,可女儿上学想坐车都不行
云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六)
简时光 | 华罗庚:来自民间的真正科学家
他曾是云南大学校长,却瘫痪,被殴打,被污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