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写马诗词解析

杜甫写马的诗有十余首,有的是直接咏马,有的是为别人的画卷而题咏。杜甫不是画家,却又是一位画马的圣手。他所画的马的形态和气质,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眼有紫焰,天骨开张。锐耳批竹,蹄能削玉。满身五花,雪垂白肉。顾视清高,瘦骨锋棱。临阵无敌,与人能成大功,又能寄托死生。这些特点,也体现了杜甫的审美趣味;不仅仅使人从形态上获得快感,更重要的,还由于他在抽象概念上做出重要的贡献,也即善于写出马的精神品格。南宋陈模在《怀古录》卷上中,说到杜诗中的“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等句后云:“其笔力已造妙难及,然尚是写出实事。至若‘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此皆以无为有,描摹气象,脱落笔墨畦径外。此其独步千古也。”所谓“以无为有”,就是指咏马诗中抽象和具象的反复转化。判断一个画家艺术上的高下,就是看他在画自然界的生态时,能不能同时画出思想、画出情操。一只小虫,一片败叶,一道溪流,在高明的画家笔下,虽寥寥数笔,其中就含着喜怒哀乐的感情。有些遗民画家画的石头,就是一种有表情的石头。

马,在无限的天地里驰驱着,在有限的棚屋里低着头。体积在动物中不算最大,大街小巷却无法施展它的四蹄,性格不像虎豹那样凶猛,可是在一些不善于驾驭的人手里,倒也不容易驯服,就像杜甫在《画马赞》中说的,“愚夫乘骑,动必颠踬”,甚至连“长安壮儿不敢骑”(《高都护骢马行》)。在杜诗中,不但有年富力强,肌肉结实的壮马,也有已入暮年的瘦马。它在前一年还在奔波逐余寇,第二年却被官军遗弃道旁,因而皮干剥落,身杂泥滓(《瘦马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第二部第二十一章中,写到一头叫作佛洛—佛洛的马时,有这样几句话:“它是那样一种动物,仿佛它的不能说话,只是因为它的口的构造不允许它那样。”可是马所不能传达的思想感情,却由杜甫传达了:“见人惨淡若哀诉。”

这里试再以他的名篇《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为例。

这首诗和《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是姊妹篇,同作于代宗广德二年(764)。这时杜甫在成都,已经五十三岁,他所追随过的玄宗、肃宗都已去世。诗中以一马而叙数人。历代对此诗都有很高的评价,清代翁方纲曾称为“古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作”(《王文简古诗平仄论》)。但我们看看全诗,真正描写到马的形象的,不过一两句,可是读了之后,确感到绝大波澜,无穷感慨。人才的漂泊,功臣的凋谢,世俗的势利,政局的变幻,都概括在二百余字之中。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身历兴衰,感时抚事,唯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他这话是就《韦》诗说的,却也适用于《丹青引》。

曹霸的画,我们已经无法见到,但他当年画马时,总是力求将马的形象画得生动逼真,可是杜甫在写诗时,他所关心的,却不是马的外在形态,而是以马为契机,表达他的灵魂世界中一直想要倾泻的感慨,以及能够激发他的崇高感的历史事物,并把这些事物从具象中抽象出来,让它们以更高的存在形式出现于作品中。诗一开头举出曹操,不但因为与曹霸同姓,也因为曹操是一个文才武功震耀一世的英雄。褒公段志玄、鄂公尉迟敬德,都是百战沙场的健将,也是凌烟阁上的功臣,死后陪葬昭陵。他们固然是曹霸画中原来就有的,却也是为杜甫所尊敬的,他们当年跃马沙场,帮李渊父子于马上得天下的故事,都唤起人的崇高庄严的感觉。卫夫人、王右军都是书法艺术上有最高成就的代表,以此配下文的曹、韩。但王优于其师,曹则师贤于弟子。杜甫不爱肥马,在《李鄠县丈人胡马行》中曾说:“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所以《丹青引》中对韩干的画肉不画骨表示遗憾。在《房兵曹胡马诗》中又说:“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因为瘦马象征筋骨强健,行动轻快,比肥马更能表现出力的美,一种起支持作用的力量。观李贺《马诗》的“向前敲瘦马,犹自带铜声”和“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句,可见他也是崇尚瘦马的。金圣叹选批杜诗,于此有云:“然画肉不画骨,针砭世人多少。”又云:“从来佳士,必不以肉重也。”都解得很精到,也使人联想到脑满肠肥之流。前人评杜甫咏马诗,也多是强调气质方面,黄彻《【上巩下石】溪诗话》卷二,曾举杜集中屡以马与鹰相对,如“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骥病思偏秣,鹰愁怕苦笼”等。接着说:“盖其致远壮心,未甘伏枥,嫉恶刚肠,尤思排击。”确中杜诗原意,但黄氏说得尤为语妙。要之,杜甫这两首诗的最大价值,还在于抽象因素大于形象因素。

其次,曹霸的画是以真马为模特儿的,杜诗中的马是根据曹画写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杜甫的诗,那又是经过创造性的转化的一种艺术作品。艺术允许把真实东西一再改变,从现实变为理想。这中间,作为画家和诗人的思维活动的核心是他们的想象力。例如曹霸由马而想到功臣的姿态,玄宗和圉人的表情,杜甫由画想到书法。不仅画家和诗人在构思时需要想象力,就是读者,真要从作品中领会奥妙,取得快感也何尝不需要透过想象力进入自己的感情。就《丹青引》这首诗说,杜甫是一个作者;就杜甫对于曹画的关系来说,他最先也是一个读者。他是通过双重的想象力才达到这样高度成就的。读者在阅读杜诗时,眼中看到的虽只是一堆堆死的词句,然而贯穿整篇的是一团活力,读者的心灵也随着长上翅膀,于是想象力起飞了。古人所谓掩卷冥思,多半是指这样一个精神状态。历代有不少杜诗的评论者,他们同时也是杜甫的忠实读者。凡是评论到杜诗中精彩作品,这些评语也往往神采飞扬,表现出他们高超的欣赏能力,一看到杜诗中的“死不休”的名句,他们的审美敏感就一触即发,和诗人一样表现出他们的能动性。即使是寥寥数十字,也不失为杜甫的钟子期。在杜甫这两首咏马诗中,就可以找到例子。这种水乳关系,在杜甫等这些大家身上,尤其表现得明显,因为读者在阅读他们某些杰作前,本来怀着一种虔诚的期待,等到开卷细读,果然又是期待中的话,却被诗人说了出来,自然紧紧抱住了。

杜甫等大家的作品,优点、缺点都是客观存在,可是如果没有历代一批具慧眼的评论者也即读者,杜诗的光芒就要差些。杜甫没有辜负读者,但这些知音也值得他感激。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杜甫的如椽大笔,使《丹青引》、《韦》诗中的“真龙”一出,就“一洗万古凡马空”。如果说,伯乐是马的功能上最有眼力的鉴定者,那么,杜甫就是马的艺术上的伯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诗词漫话】杜甫心影录------曹霸画马
杜甫的“题画诗”
古诗佳作赏析: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ZT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八十六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赏析名家艺术,郭赋林草书《丹青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