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建筑材料之石雕,看“须弥座”的发展史!

中国建筑材料中的石雕,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须弥座”的发展史。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

须弥座整体结构简单明了,分为三段式,中部稍微往里凹陷,上下端部突出。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石雕须弥座紧随其后,也来到了这块风水宝地。正因为中国古建筑本来就有着显著的台基,须弥座很快就被接受了,并开始在中国大放异彩,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

北魏时期

中国最早的须弥座出现于山西大同北魏孝文帝时期的云冈石窟。

这个时期的须弥座造型简单,只有一些简单的纹样装饰,具有明显的佛教艺术特征。随着当时佛教建筑的发展需要,须弥座渐渐演变成后来高级建筑物的基座。

隋唐时期

从隋唐起使用渐多,成为宫殿、寺观等尊贵建筑专用的基座,造型也逐渐复杂华丽,并出现了莲瓣、卷草等花饰和角柱、力神、间柱、门等。

北宋时期

宋《营造法式》中规定了须弥座的详细做法,北宋大匠李诫写的《营造法式》中明确说到须弥座垒砌制度。由上至下,各式各样的砖镶嵌其中,制作起来繁琐且复杂,然而它却在宋代风靡一时,虽然实际过程中可能会有略微不同,但总体一致。

唐宋时期

至唐宋止须弥座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须弥座使用明显增多,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物底座形式,尤其是在壁画中的建筑物下更为突出,它的造型和装饰构图开始变得复杂多样。这时,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

后来一些家具,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一种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的台基,由佛座逐渐演变而来。最早实例见于北魏石窟,形式比较简单,雕饰不多。

元朝时期

从元朝起须弥座束腰变矮,门、力神已不常用,莲瓣肥硕。此时,须弥座更多的应用到了柱子、壶门上,但在其形式中仍能看出宋代的影子。多以花草和几何纹样做装饰。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须弥座开始了多样化发展,造型和装饰不再像原来那样饱满丰富,形式更简单但装饰也更多且精美,但技巧手艺却达到一定的境界,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形制,须弥座的构成形式也渐渐地流传到民间,广泛地用来作为建筑及装饰构件,如牌坊、石狮、香炉等的基座。

须弥座是古典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匠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建筑装饰的元素,同时又成为烘托建筑物等级与气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建筑产业链企业提供服务,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建筑+文化+互联网产业生态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全古建筑须弥座知识总结 | 须弥座的形制、等级和历史
古建筑知识 | 台基
【营造学堂】苏州古建中的石雕艺术
建筑之美----知识汇总之台基、柱础与抱鼓石
唯石之美永不凋零
寺庙建筑基础须弥座在建筑中的用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