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门系——女皇秘书

  ※名门系——女皇秘书※

  有头脑的女性都不简单,下面出场的这位更是复杂。

  首先在归类上我就犯难。说她出自名门,却没沾上先辈一点点光,因为她出生不久家里便惨遭族灭之祸——我可不便单设个“灭门系”。说她与家族关系不大,却又是她光大了祖宗的门楣,把家族的政治和学术地位都拔高了一大截。

  她孤身一人,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闯荡,用智慧和权谋掌控自身命运,乃至管理江山社稷。

  她才学超凡,挥洒间称量无数骚人墨客,推动唐代崇尚文艺之风,为盛唐诗歌的高潮埋下伏笔。

  她落拓放荡,需索床第之欢却视男人为玩物、为工具,长女儿志气,可无人知晓她真情归何处。

  她就是一生传奇又充满争议的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的一生与武则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断难割裂开来叙述,因此我拟根据她和武则天关系的变化,将她的故事作三段分析。(女皇武则天将有专门的文字述及)

  一、童年的艰难岁月

  婉儿出生在一个高贵的家族。

  她的祖父上官仪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不仅身居当朝宰相之位,而且诗写得非常好,讲求格律,词藻华丽,其诗体风靡一时,人人争相仿效,江湖人称“上官体”。

  “官三代”上官婉儿的传奇故事在娘胎便开始了。据说她母亲郑氏怀孕时,曾梦见一个巨人送给她一杆很大的秤,告诉她:“拿这杆秤去称量天下吧!”

  在迷信时代,这梦是个预兆,说明肚里这孩子可不是个寻常人物。后来婉儿出生,刚刚满月,郑夫人便逗她:“小家伙,难道那个秤量天下的人就是你不成?”小女婴婉儿竟哑哑学语似乎在回答曰“是”!

  可以想见婉儿给他们家带来的快乐,然而没等婉儿学会说话,上官家族便惨遭剧变。

  这一年,武则天女士正处于事业上升的关键时期。话说唐太宗李世民英雄一世,他的接班人李治却甚是窝囊,因为智商过低,被武则天牢牢控制弄若婴儿。武则天先以李世民小老婆身份(才人)改嫁李治,接着又封为昭仪、宸妃,接着用计谋使李治废掉王皇后,自己晋位为皇后。

  李治身体不好,也不是治国的料,武则天便老实不客气地说:“我能!”于是“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武则天成了帝国的实际掌控者。
看似一条坦途,但武则天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别人是一步一个脚印,她却几乎是一步一个血脚印。因此对于路上的绊脚石,别人可能绕道,可能踢开,她却必须砸碎才罢。

  不幸的是,这次出现在路上的绊脚石就是上官仪。

  话说李治同志虽然还是皇帝,但事事不能作主,加上武则天又比较霸道,作威作福且不给商量余地。李治忍无可忍,便找来上官仪商量,要把武后废为庶人。上官仪大概原本就不待见武氏,听见领导表态,便顺水推舟说道:“皇后的确太专权了,天下人都很失望,还是废掉她以安人心才好。”(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安人心)

  李治巴不得他这样说,忙道:“好啊!好啊!那你赶快来起草诏书吧。”

  吉尼斯的“最乐观”世界纪录就是这样创造的!李治和上官仪商谈着细节,没注意到身旁早有两个人脸色一变,飞快地跑了出去。不一会,武则天气势汹汹地赶来,一把扯过那张诏书,接着一通哭诉加怒斥。

  李治的软蛋本色此时显露无遗,他指着上官仪说:“这都是他教我的!”上官仪一家的命运就此注定。

  整人也要讲方法,盲目乐观只能坏事。武则天的报复便充分体现了她拐弯抹角旁敲侧击的整人艺术,她并不直接下手,而是唆使上官仪的对头许敬宗告发他和废太子李忠勾结谋反。谋逆是无以复加的大罪,上官仪和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被杀,全家籍没。而武氏索性借机走到台前,李治每次上朝,她就在御座后垂帘听政,宫内宫外都称之为“二圣”。

  在这次灭门惨祸中,婉儿和母亲郑氏幸存下来,被收入专门管理罪犯家属的掖庭为奴。

  地位和待遇从天上陡然掉到地下,婉儿还根本没有意识。但婉儿无疑是幸运的,她的母亲,一个容易被历史忽略的人物,实际上是一位堪与李密的祖母相提并论的伟大女性。

  由于资料缺乏,我无法考证郑夫人的生平,只约略知道,她原本也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有一个担任“太常少卿”的弟弟叫郑休远。

  在掖庭宫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她忍辱负重,坚持教婉儿识字念书。虽然当时并无“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但她仍然坚持着,希望婉儿能继承祖上的诗文荣光,也希望她能有出头之日用得上这些本事。婉儿显然遗传了上官家族的优良基因,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小小年纪,就已熟读诗书,且能著文写诗——后来许多事能够证明,她少年时的大脑发育不会亚于武则天的水平。

  郑夫人还有着清晰的判断力。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在婉儿的成长过程中,她并未向女儿详解上官家族的灭族惨剧,也并未向女儿灌输对武则天的仇恨。如果那样做,婉儿极有可能做出以卵击石之举。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段岁月中,婉儿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有利化”、“无害化”地处理人际关系。

  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待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二、在女皇身边的岁月

  机会终于到来。

  管理国家是个累活,处理了十几年政事,每天日理万机,武则天很辛苦,于是在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时,她决定给自己找个帮手。

  这个帮手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女性。武则天这时还是皇后,皇帝虽不中用,面子还是要给,成天随身带着个男的不好看。何况对武氏来说,男人是拿来玩的、拿来用的,只要处理好政事,以后有的是机会。

  第二,有文字功底。协助处理政事,说白了就是批阅奏章,草拟诏令,“治大国如烹小鲜”,这点文字的阅读和写作功夫关系着天下万民,不能轻忽。

  第三,有超强领悟力。能力强的领导最烦心的是部下领悟力差,跟不上自己的节奏,作为史上第一女强人,武则天当然希望这个帮手能跟自己步调一致,能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

  能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在任何时候可都是紧缺人才。上官婉儿很幸运,她母亲对她的教育没有白费,她的才名辗转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要说武则天那气魄也真不一般,根本不管她是不是仇家的后代,便给她安排了一次面试。

  这是史上极为罕见的面试,考官是武则天本人,考生只有婉儿一人,考题就是武则天当面出的命题作文。这阵势,像极了上世纪末那次“新概念作文”的补赛场景。

  婉儿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超强的才能在这次考试中得到完美展现,在武则天的注视下,她运笔如飞,写出的文章史书评价是“有若素构”,意即就像经过反复思考早已记在胸中一样。

  看到这么难得一见的“笔杆子”,武则天大起爱才之心,当即下令免去婉儿的奴婢身份,把她留在自己身边,干贴身秘书的工作。

  这一年,上官婉儿十四岁。这是个微妙的年龄,武则天入宫那年,正是十四岁。

  这是婉儿生命的重大转折,也是武则天为实现终极目标所作的一项准备,从此婉儿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武则天的强烈影响,终其一生,婉儿也没能摆脱这种影响。

  为了叙述的简洁和读者阅读的方便,下面把婉儿在女皇身边的活动再做个细分。
A、婉儿的政治活动

  作为武则天的贴身秘书,婉儿的起点那是相当滴高。婉儿以她的过人才能——“天性韶警,善文章”(《新唐书》语),“有文词,明习吏事”(《旧唐书》语),很快就取得了武则天的信任,协助她处理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等工作。

  由此,婉儿近距离地观摩了武则天从皇后成为一代女皇的全过程,充分领略了她坚韧冷酷的性格和果决强硬的行事作风。

  她见证了太子李贤被废、被贬居巴州再被谋害至死。

  她见证了高宗李治去世,新太子李显作傀儡皇帝。

  她见证了武则天废掉李显,颠覆几千年传统,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

  她也见证了武则天排斥异己时的专断杀伐——与杀戮上官家族别无二致。

  女皇无意中成了婉儿的老师,那些在残酷战斗中磨砥出来的经验,让婉儿在旁边受益匪浅。随着女皇的权力不断巩固,婉儿的待遇也日益提高。可就在她春风得意的时候,武则天又给她上了一堂教训深刻的课。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婉儿伴的可是古往今来最冷酷无情的“母老虎”,丝毫轻忽都将遭到严厉的惩罚。婉儿就因为一次轻忽,犯了死罪,不过这时武则天已经离不开她,死罪免去,活罪难逃,给她脸上黥上印以示惩罚。(婉儿犯罪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幸而武则天并未对她失去信任,反而愈加重用婉儿,群臣的奏议都让她参与处理。(自圣历后,百官表奏,多令参决。)甚至军国大事和事关生死的案件都由她决断(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渐渐地,婉儿那“巾帼宰相”的名头越来越响。

  对于脸上这个黥印,婉儿运用巧思“变废为宝”,把它给整成个桃花形,结果使她更增娇艳,这个化妆的办法也成为被人争相效仿的“桃花妆”。

  更大的变化还在心理层面。这次黥面事件至少使婉儿明白了两件事:第一,只要自己要跟着武则天一天,那就要赔上一天的小心。第二,是时候为自己的将来铺点路子了……

  于是,她一面“全心全意”地为女皇服务,把自己的才干展现得淋漓尽致。另一面,她与许多人都有不一般的关系,李显、李显他老婆韦氏、太平公主、武三思……她还作了一次“多赢”的政治投资,即劝说武则天把已废的李显召回,重新立为太子,这于武则天是母子情的慰藉,于李显则是莫大的恩德。

  就这样,婉儿隐忍着,投资着,直到积累下充足的政治资本,然后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出现。

  B、婉儿的文学活动

  作为大名鼎鼎的一代才女,婉儿的才学那可不是盖的。

  话说软蛋皇帝李治曾搞了一次文学沙龙,在与群臣的宴会中以“双头牡丹”为题让大家作诗,写来写去,只有一联被诸人认为是“绝丽”,其内容是“势如连璧友,情若臭兰人”,正是上官婉儿所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啥事情只要领导重视就好办。武则天本人就爱好文学,以前也经常写点字出点书,当皇帝后太忙,不过文学活动还是要搞的。她曾经带着群臣搞过一次即兴作诗比赛,谁最快把诗写好,就赐锦袍一件,有个家伙最先写好,刚刚接过锦袍正在得意,不一会宋之问也写好了,而且诗要比那家伙好了许多,结果武则天下令把锦袍硬拿回来赐给了宋之问。这就是有名的“夺袍赐宋”故事。

  这种活动谁来主持呢?当然是婉儿。

  严格说来,婉儿的生存空间限制了她,让她偏于创作宫庭应制的、记游的口水诗,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窥见她的才华。举一首《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为例。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本来不过是些纸花,却被婉儿的“因裁吐”、“逐翦舒”说的似乎人们给了它生命,而与真正的花儿相比,它竟然还有了“秋还未肯疏”的历久不谢的优越感。

  文学源于生活,不得不说婉儿这首诗无意中透露了她的人生——因太多刻意而失去天真,看似美丽高贵,但已与自由无缘……
C、婉儿的床上活动

  你没看错,我们要严肃讨论的下一个话题,正是婉儿的私生活。

  虽然武则天把婉儿当成了一件趁手的工具,巴不得她毫无感情。然而,婉儿终究是个女人,还是个颇有姿色的妙龄女郎,她,也会分沁荷尔蒙。

  成为女皇后,武则天正在为千百年来受屈的女性作报复,具体方式是,玩男人。既已成为女皇的贴身秘书,那武则天的私生活婉儿是想不看都不行的。从体格强壮的薛怀义,到容貌俊美的张昌宗、张易之,武则天的性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且都被婉儿近距离观摩了。

  都知道高干的秘书是“有领导,没老婆”,忙的有家难回。婉儿当然也知道自己不会有正式嫁人的那一天,直接接受刺激这么强烈的性启蒙,她怎么能耐住寂寞?

  星爷电影那句经典台词叫啥来着?上天啊!请赐给我一个精壮的男人吧!
  婉儿应该跟精壮男人薛怀义有一腿——没办法,能接触的男人少啊!

  后来薛怀义因为触怒女皇被杀,张昌宗、张易之两个小白脸来到女皇身边。补充一句,薛怀义可是太平公主玩了之后,敬献给女皇的“精品”。啥叫“臭汉脏唐”?读了赵氏姐妹那一段文字,你如果还没嗅到汉朝的臭味,那你现在无论如何也该看到唐朝的肮脏了吧?

  婉儿还想接着玩,然后就玩出了火。

  还记得“黥面事件”吧?那其实是正史中官方的说法,而官方说法的最大特征就是让老百姓不明白原因。据说,那正是婉儿偷偷跟张昌宗亲热,被武则天撞个正着,女皇岂能当面戴绿帽?一怒之下拿起刀就朝婉儿刺去,结果正中额头。

  还好武则天确实需要婉儿,没再把她怎样,就安排了个官方说辞。至于你信不信,他们反正信了。

  婉儿是聪明的,她知道女皇的东西不能再乱碰,于是干脆把床上活动也变成投资。她的投资对象,是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拉拢了武则天宠爱的这个内侄,婉儿的地位又多了点保障。以后的故事还将证明,这真是笔可以使用的投资。

  在各方面,婉儿几乎都学到了武则天的精髓。没学到女皇本人的精髓,怎么可能奈何伟大的武则天?

  @银露梅 2012-04-09 10:27:36
  更大的变化还在心理层面。这次黥面事件至少使婉儿明白了两件事:第一,只要自己要跟着武则天一天,那就要赔上一天的小心。第二,是时候为自己的将来铺点路子了…
  ----------------------------------------
  看来天下第一才女,婉儿也多了个心眼儿。
  支持文子!欣赏好文!
  -----------------------------
  谢谢露梅一直支持,呵呵,不过天下第一才妇写到现在还没出现呢!!
三、离开女皇的岁月

  公元705年,武则天传奇的一生行将结束。那年正月,女皇生了场大病,张柬之、崔玄纬等五个大臣率兵进人宫中,杀掉了张昌宗、张易之两个小白脸,逼迫武则天把帝位传给太子李显,武则天被迁到上阳宫居住。这一重要事变,史称“神龙政变”。从此,李家又坐上江山,国号又成为大唐,武则天则在当年十一月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这次政变为何会这么顺利?

  守护在女皇身边的侍卫宫人怎么没有一个人通报信息?

  这些大臣多年来被武则天积威所劫,凭什么敢做出这么大胆的决策?

  官方没有说辞,但我们应该知道,谁才有这个本事。

  婉儿没白干,李显既要报答她的恩惠,同时也要仰仗她的才能,甫登大位,便给了她“昭容”的小老婆称号——其实仍要她做政务秘书。脱却女皇的束缚,婉儿更能一展身手,她的故事,我们继续细分来说。

  A、婉儿的政治活动

  唐朝不幸,李治已经窝囊透顶,到李显这,仍是个不折不扣的“软蛋二代”。本来混着天过日子,突然要管理国家,干不了。

  干不了就找帮手吧!谁熟悉国家事务?谁有治国经验?谁能处理军国大事奏折文书?反着拳头都能数得过来吧。于是,婉儿成了日理万机的帝国实际管理者,史书记载是“上官昭容独当书诏之任”——即她一个人在主持大唐工作,“称量天下”的预言终究成为现实。而且婉儿的管理水平很高,很容易地胜任了这个工作,毕竟是女皇身边锻炼过的人啊!照张说的说法那是“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

  手里有了权,也是时候给家族平反了。伟大善良的母亲郑夫人为封为沛国夫人;爷爷上官仪追赠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父亲上官庭芝追封为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并终得以举行正式的葬礼。

  高水平的秘书是很择领导的。很快,婉儿就发现软蛋李显不靠谱,而他背后那个皇后韦氏才是个厉害角色。

  她决定拉拢韦氏。用的方法也很别致,就是把自己的床伴武三思推荐给韦皇后。韦氏果然不简单,一声不吭就“笑纳”了。武则天坏事后,武三思正是过街的老鼠,急于找棵大树遮荫,婉儿此举既不损害自己地位,又能收买韦氏和武三思,正是一举数得,水平尽显。

  也许是太怀念在女皇身边的岁月,婉儿竟然从韦皇后身上看到又一个武则天的潜质。她力劝韦氏“行武后故事”,即再像武则天那样干一次,把韦氏说得心花怒放,蠢蠢欲动。

  婉儿这次显然判断失误了,韦氏空有野心,却完全没有武则天的才干和秉国多年的经验,失败没得商量。

  此后发生了一件使婉儿警醒的事。

  由于武三思的床上功夫干得好,韦后和婉儿把他提拔到“司空”的高位。在起草诏书时,婉儿也经常有意贬斥李唐皇族而褒扬武家。更有甚者,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和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亲上加亲”作了夫妻,两个半眼子气焰嚣张无敌,竟把当时的太子李重俊狠狠地作贱了一把。

  李重俊本不是韦后所生,眼看继位无望,便起兵造反。先到武三思家,把武家父子砍杀,又趁势冲进宫内,高喊要捉拿婉儿。

  婉儿还是有应对能力的,她对李显和韦后说:“太子杀了我,马上就轮到皇后和陛下了!”(我死,当次索皇后、大家矣。)一句话就把帝后二人与自己绑到一根绳上。李显和韦氏当即带着婉儿登上玄武门以躲避刀兵。好在反军人数不多,一会就平定下来,李重俊在这次事变中被诛。

  事件虽然平息,婉儿却已认识到,李唐皇族并非无人,江山迟早还得归他们掌控。她开始加强同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的联系,为今后铺好道路。

  但她不能掌控的是,韦氏那颗被权力欲挑动得无法自已的心。
 B、婉儿的文学活动

  天下都能称量,何况写诗作文这点雕虫小技。

  这时的婉儿,在文学上已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写得好没用,重要的是你写得好不好得由我说了算!所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是眼下婉儿的真实状态。

  在软蛋皇帝李显的文学沙龙上,婉儿简直是绝对的主角。遇到要做诗的时候,皇帝李显为难,皇后韦氏为难,太平公主为难,安乐公主也为难,咋办?婉儿全包了!

  大臣们做的诗要品评高下,要说得出优劣,谁来?婉儿也包了!

  最有名的是有一天,李显带着大臣们到昆明池边游玩赋诗,准备选一篇最好的配上曲作为宫廷御用歌曲。这一次,轮到婉儿当主考官。

  话说当时场面那是相当滴大,婉儿在一个高高的彩楼上坐定,几百首诗呈交上去,大臣们在下面翘首期盼。不一会,一张张纸刷刷从楼上飞下,大臣们找见自己的名字,羞得忙藏到怀里去。最后只剩下沈佺期和宋之问(又是他)两首,再过一会,终于又飞下一纸,大伙一看,是沈佺期的诗。婉儿在上面高声评判道:“这两首诗功力都差不多,但仔细看最后一句,沈诗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显得词气已竭;宋诗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健举”的确切意思难考,但积极向上的气势应该是有的。

  听了这一评语,沈佺期很服气,不敢再争。

  啥叫优秀的考官?那得以才力辨人,而非以权力压人。

  仅说创作和鉴赏,远远不够概括婉儿在文学上的贡献。她最大的贡献在哪?

  一曰设立文学机构,二曰选拔文艺人才。婉儿向李显建议,扩大修文馆,增加学士名额,以国家的力量向天下搜罗文学人才。这个成就相当之大,“至幽求英俊,郁兴辞藻,国有好文之士,朝无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因她的主张,带动了全国尚文好学的风气,对盛唐诗歌的兴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之所以不再讲婉儿的作品,因为这就是她最有价值的贡献,这一点,李白和杜甫也比不了。

  C、婉儿的床上活动

  这部分内容很少,但也很重要。

  把武三思让给韦后,婉儿也并没让床闲着。她现在无须再用这个活动来投资,就纯玩玩吧,让男人也取悦下自己。那个崔湜的诗写的还不赖嘛,来来来,让我“潜规则”一下,给你提拔提拔。

  丝毫没有夸张,事实就是这样。史料的记载还要过分些——“婉儿与近嬖至皆营外宅,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因以求剧职要官”
  我都不好意思翻译。那大概是说,在婉儿的门外,有好多男人等着“献身”,以求得一官半职。

  女士们,终于发现一个给大家长脸的了是不?让那些玩“潜规则”的男人别得意,把婉儿的故事讲给他听听。

  D、婉儿不能再动

  婉儿的才华和智计都已炉火纯青,不过,人算终究比不过天算。

  那个空有野心的韦后,没有经过执政锻炼,没有精心谋划,竟一时兴起把李显毒杀了。

  烂摊子只能由婉儿来收拾,韦后想独掌大权,让婉儿起草一份遗诏,一份让她走上武则天道路的文件。内容有二:一,让太子李重茂接班当皇帝;二,韦后垂帘听政,像当年的武则天一样,裁决军国大事。

  婉儿早已知道韦后的斤两,反正她是左右逢源的,为了控制事态,便立即联络太平公主,连夜起草了一份遗诏。内容却变成了三点:一,立李重茂;二,韦后总领政事;三,相王李旦参谋政事。

  韦氏被权力欲冲昏了头,否决了这个建议,完全效法武则天当年垂帘听政的作派,把军政大权全交给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掌管。

  李唐皇族岂能坐视,于是太平公主与李旦的儿子李隆基率先动手,李隆基引兵杀入内宫,声称“韦氏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皇家卫队全体倒戈,韦氏一党尽数被杀。这一事件,史称“唐隆政变”。

  决定婉儿命运的时刻到了,她虽然跟韦氏走得很近,但却有维护李唐皇族利益的证据,那就是与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那份遗诏——这遗诏现在正在她手里,她把它当作救命符亮了出来。

  很遗憾,对已完全掌控局势的李隆基来说,那张空头支票啥也不值。叫你跟着武则天威风?叫你跟着韦氏作恶?砍了!

  一个对文学史有巨大贡献的才女,就这样成为政治牺牲品。

  记得李敖曾说过句话,叫“政治是暂时的,文化是永恒的”。

  这句话到现在为止应该还是成立的,因为,那个王朝,那些复杂的权力斗争都已远去,而上官婉儿的音容却仍如在我们眼前。

  婉儿是个女强人。做人难,做女强人更难,做天下第一女强人身旁的女强人——那叫天下第一难!如果用我们通俗的道德来衡量,上官婉儿身上无疑充满了缺点,但许许多多研究历史的人们说,评价历史人物,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站在人物所处的特定条件下来进行,用句俗话叫“到哪座山唱哪首歌”。

  武则天可以立个无字碑任后人评说,婉儿勿须立碑,清者见其清,浊者见其浊,又何加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官婉儿千算万算,偏偏没算到一件事:李隆基并不只是想除掉韦后
上官婉儿:活着
韦皇后:一个有武则天的野心,却没有武则天智慧的悲情人物!
武则天到韦皇后,安乐公主到太平公主, 女权运动是如何寂灭的
“巾帼首相”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
武则天的儿子为何甘心戴绿帽子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