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汉

成汉(也称成、后蜀;304-3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十六国”之一。西晋末年,秦、雍二州连年荒旱,略阳、天水等六郡氐族和汉人等不得不流徙至梁、益地区就食。元康六年,氐首领李特率民入蜀。他们入蜀后,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还乡,流民领袖、略阳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301年在绵竹聚众起义。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后,特子李雄继领部众,攻下成都,据有益州,建立成汉。后李寿改国号为汉。李雄是巴氐族人。都成都,盛时有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的各一部分。347年,成汉为东晋实际统治者桓温所灭,历五主,共四十四年。

306年始建国号“成”,史书也有称“大成”,或以为“大”是尊称。国号“成”来自于成都这个地名,也有说是袭用公孙述的旧称(成家)。公元338年,汉王李寿发动政变,,改国号为“汉”,史书上又合称为“成汉”,以区别于其他的“汉”的政权。由于统治地区主要为蜀地,故又被少数史书称为“蜀”(如《十六国春秋·蜀录》)。《晋书》又称之为“后蜀”,以别于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政权出现之后,已基本不使用“后蜀”来指称“成汉”政权。

三国曹魏景元5年(即公元265年),晋王司马昭薨,子炎继父位,迫魏元帝曹奂退位,易国号为“晋”,改元泰始,都洛阳。永熙元年,晋帝司马炎薨。子衷立,是为惠帝。惠帝愚,其外家杨骏辅之。永宁元年,贾后杀骏,灭其族,废太后。贾后淫虐专政,引“八王之乱”。晋传国两代,渐衰。

李特(?~303年),字玄体,祖为宕渠人。父恭,为东羌猎将。时异身长八尺,雄伟善骑射,沈颜有大度。

永康元年,庭征益州刺史赵廞于京为大长秘,以都内史耿腾代之,廞遂反。后,特附廞。特弟庠,本东羌良将,廞以之为威寇将军,欲使其断北攻。庠通晓兵法,布阵肃然。廞妒之,欲除。

永宁元年,庠见廞,劝其顺民心。廞发难,长史杜淑等附言,廞灭其宗族三十余。特与弟流恨之,引兵归绵竹。廞派长史费远、犍为太守李苾,都护常俊领万余人北上,截入蜀之道,至绵竹石亭,特引七千人纵火夜袭。远军溃。攻成都,廞大败。携家眷乘舟于广都,被属将朱竺杀。后,诏以罗尚为益州刺史,尚令流民归故地,谕以七日。特兄辅察中原方乱,以实诉以特。特于人贿尚。又,诏至,拜特为宣威将军,特之弟为奋武将军。然广汉太守辛冉欲独占功,未以实报。故而引流民怨。辛冉性贪,杀流首,取其物。逼流民归。民迫,投特。十月。特分民为二营,特居北,弟流居南。缮甲砺兵,严阵以待。辛冉与犍为太守李苾议,遂遣广汉都尉曾元、牙门张显、刘并诸将领步骑三万击特,尚亦遣都护田佐助元。元军抵特营前。弈之,而战,元兵溃,特杀元、显、并诸将以头示尚。于是,众举特为镇北大将军,伐冉,冉屡败,奔德阳。特因此据广汉,攻成都。

永宁二年五月,晋河间王司马颙派衙博攻特,扎梓潼,庭以张微为广汉太守,军于德阳,尚派张龟驻繁城。特遣子荡袭博,自领军击龟。博、龟皆败。后在杀微,还骸于其子。大安二年正月,特击尚,平成都少城。入之大赦,建元建初。

庭令荆州刺史宗岱领水军三万,以建平太守孙阜为前锋,逼德阳以援尚,尚以任睿连横各村坞攻特。特败。尚军追至繁县官桑,斩李特、李辅、李远。

特既亡,弟流及其子荡、雄集余众。大安二年三月,尚遣督护何冲攻流,流破之,乘胜进抵成都,尚不出 ,自守。荡独追之,中矛而亡。至此孙阜与尚形为犄角之势。流惧。李含劝之以降,流从之,雄谏欲再战。流不允。五月,流遣子世、含子胡为质。胡兄离闻言,归营与雄议。以合力击阜,遂大破。流愧,为雄乃奇才,易权于雄。七月,流取郫城,遂进驻。时邑仓空,流军饥乏。青城山处士范长生,粮足,流拜请。于是,以粮援流。流病,乃亡。骧诈以欺尚,克成都。尚奔江阳。雄以长生有名德,众崇,欲迎为君,长生不允。诸将遂请雄登尊。十月,雄即王位。大赦,改元建兴,废晋制,另立法七章。以叔父骧为太傅,兄始为太保,离为太尉,云为司空,国为太宰,阎式为尚书令,杨褒为仆射,尊母为太后,追特为景王。十一月,尚移屯巴郡,派兵掠蜀中,俘骧妻昝氏与子寿。

光熙元年三月,长生至成都,雄迎于门,拜为丞相,尊为范贤。六月,雄称帝,改元晏平,国号“大成”。追父为景帝,庙号始祖,尊太后为皇太后。以长生为天地太师,复部曲,免税。十一月,晋惠帝被毒,弟炽继位,是为孝怀帝,太傅越专权。十二月,杀司马颙,独揽权。“八王之乱”没。

永嘉元年十二月,成尚书令杨褒卒。褒好直言,常谏于成主。永嘉三年十月,天水人訇琦等杀成太尉李离及尚书令阎式为尚书令,以城降于尚。成主令太傅骧、司徒云、司空璜伐。不克,云、璜皆战死。

永嘉四年二月,成太尉李国镇巴西,帐下将文石杀之,以巴西降尚。四月,成主雄以诺与将张宝:汝安能光复梓潼,朕以离之爵位予。张宝遂以苦肉计使之为訇琦心腹。适逢尚使欲归,訇琦等出城与别。张宝遂闭门。琦奔巴西。成主复梓潼,以宝位太尉。七月,尚率于巴郡,庭以长沙太守下邳人皮素未益州刺史。十月,成太傅骧攻以据涪城谯周之子登。尚子宇及参佐恶登,不给粮,皮素欲加罪。十二月,素至巴郡,宇令人杀之。建平都尉又杀宇。巴郡内乱。骧闻之,尽攻。时骧之子寿被囚于登处,登释其欲达骧攻之暂弱。后,庭以巴东监军南阳人韩松为益州刺史。

永嘉五年正月太傅骧克涪城,俘登,太保拔巴西,杀文石。成主愉,大赦,改元玉衡。登解于成都,成主欲宽宥,不屈,遂斩。二月,暴重领兵讨韩松,自领益州三府事。三月,益州将吏杀重,表以巴郡太守张罗行州事。罗与降晋氐人符成、隗文大战,被诛。符成、隗文驱民于成,雄厚待。又益州三府表以平西司马蜀郡人王异行州事,领巴郡太守。

永嘉六年十二月,江阳太守张启杀异,代之。庭又以涪陵太守向沈行西夷校尉,南保涪陵。

永嘉七年三月,向沈卒,举汶山太守兰维代其职。维欲攻巴东,成将李恭、费黑伏击于道,俘维。

建兴二年正月,杨虎率汉中吏民附成。于是,汉嘉、涪陵、汉中皆为成属。汉嘉(地名)的夷人(少数民族)王冲来附。朱提雷炤、建宁爨畺来附。

建兴四年五月,晋平夷太守雷炤、平乐太守董霸率三千家附成。十一月,汉将刘曜围晋都,晋愍帝因食尽,无援,而降于汉。西晋历四帝,共五十二而亡。

建兴五年三月,琅琊王司马睿于建康称晋王,建元建武,史称“东晋”。六月豫州刺史衤且逖入谯城,经营北伐。晋王檄文天下,命司马裒等九军,卒三万余,水陆四道,以衤且逖为指挥北伐。成巴郡向成主告急。主言:朕常忧琅琊王弱,将被石勒灭,乃至耿耿于怀,今其能举兵,使人振奋。

建武二年三月,睿称帝,都建康。是为中宗孝元帝,改元大兴。四月,成丞相长生卒,成主李雄以其子侍中范贲为相。长生博学,年近百岁,蜀人奉之如神。

永昌二年正月,成太傅李骧、将任回攻台登,晋将司马玖战死,晋越嶲太守李钊、汉嘉太守王载皆以郡降。

成皇后任氏无子,妾生十余,然其却立兄荡之子班为太子,以任后为其母。群臣请谏,雄言:朕兄荡,乃先帝嫡统,属奇才、大功之辈。成基业将成,而早逝。朕常伤怀。况班仁孝好学,必可承先帝之基业。太傅李骧、司徒王达劝谏道:先王立嗣必立亲子者,是明身份而防篡夺,从古而克言。雄不依。班谦恭下士,言行遵礼守法。雄每议,邀其至。

太宁二年正月,立班为太子。李骧泣言:祸从此至。

咸和八年六月,雄脑旧溃疡。随战而痕以全。子见状,皆恶而远之。唯太子班,昼夜侍奉,不退衣冠,且亲为雄汲脓。雄召大将军、建宁王李寿受诏辅政。遂崩。年六十一,在位三十年。

雄谦虚好贤,随才受任,命太傅养民于内,李凤等招怀于外。宽刑简政,狱无滞待。兴学,置史官,又轻赋役。男年交谷三斛,女予半之,疾病者又半之。户调绢不过丈,绵数两,事少役稀,民多富实。是时天下乱而蜀平,年谷屡熟,闾门不闭,道不拾遗。然,雄朝中无仪品,滥封爵位,吏无禄秩,取给于民。军无部队,号令不肃。此皆为其短也。

本雄遗诏,班继位,以建宁王李寿录尚书事,班居宫行丧,政事付于寿打点。

雄子车骑将军越屯江阳,闻父崩,奔丧。九月至都。以班非亲兄弟而不服。与弟安东将军期谋位。班弟玝劝其遣越回江阳,命期为梁州刺史,出镇葭萌。班以雄未葬,不忍遣之,并以心待之,无所疑问。

反遣玝出屯于涪。冬十月,越刺班于父灵前,杀班兄领军李都。假太后诏,言班获罪,故杀之。后,期继位。谥班为戾太子,以越为相国,封建宁王。加大将军李寿为大都督,封汉王,与越共录尚书事。以兄霸为中领军、镇南大将军,弟保为镇西大将军。汶山太守、叔始为征东大将军,代越镇江阳。葬雄于都陵,谥曰武帝,庙号太宗。是日,期遣寿攻涪,寿先以言李玝,玝遂降晋。晋以玝为巴郡太守。期以寿为梁州刺史,屯于涪。

咸和九年春正月,期立皇后阎氏,卫将军尹奉为右丞相,骠骑将军、尚书令王瑰伟司徒。九月班舅父罗演与寿、天水人上官谵谋杀期,欲立班子幽为帝。谋泄,期杀演、谵及班母亲罗氏,李琀子俨,李稚妻昝氏,期自以得志。从此成国纪纲卫紊乱,雄业始衰。

咸康二年十月,期诬从子武陵公李载,而杀之。十一月,晋诏建威将军马勋领兵集汉中,寿击之。

咸康四年,成主期骄心日甚,对下多诛,且没收其资,大臣多不安。其子霸、保、并皆不并而亡,众皆以期所杀。期偶有闻李寿欲反,杀其弟安北将军李悠。四月,寿诈以期欲除己,便率布、骑万余人马,以卒为前锋。自涪袭都。是日入都杀建宁王李越、征西将军李遐、将军李西及期近臣。寿矫称太后任氏令,废期为邛县公,追戾太子班为班为哀帝。

因称帝不定,故命卜筮,占之人言:可作数年天子。寿思之言:朝闻道,暮死可矣。遂即位。改国号为汉,大赦,改元建兴。寿改宗庙,追父骧为献帝,暮昝氏为皇太后。立妃阎氏为后,子势为太子。改旧宗庙为大成庙,各制皆有所易。以董皎为相,罗恒为尚书令,解思明为广汉太守,任调为镇北将军、梁州刺史,李弈为西夷校尉,从子李权为宁州刺史,公、卿、州、郡皆以僚佐替。邛都公期叹言:吾乃天下之主,今却为小县公,生不如死也!五月,自缢而亡。谥曰“幽公”以王礼葬。七月,以李恭子闳为荆州刺史、镇巴郡。九月,仆射任颜反,诛杀。颜乃太后之弟,因而寿尽诛旧成主雄诸子。

咸康五年三月,建宁太守孟彦执建宁刺史霍彪降晋,晋征西将军庾亮遣参军李松攻巴郡、江阳。四月,执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送往建康。寿以李弈为镇东将军,代闳职。寿病,罗恒、解思明复议附晋,寿不从。李演复上书言降晋之事。寿怒,杀演。十二月,汉李弈攻巴东,守将劳相败亡。

咸康三年六月,汉攻拔晋丹川,守将孟彦、刘齐、李秋皆死。

赵王石虎欲与汉连兵攻晋,中分江南。寿大喜,派散骑常侍王嘏,中常侍王广出使找。

秋九月,以尚书令马当为六军都督。征集率七万余人为舟师,大阅于都,鼓噪盈江,寿登城检阅。有吞噬江南之志。众臣皆劝谏,更以泣谏。寿遂止伐江南,士卒皆呼“万岁”。

燕王慕容皝派刘翔至建康向晋帝求大将军封号及帝玺。

咸康六年二月,晋帝下诏遣兼大鸿胪郭悕持节与刘翔同往,北棘城册封燕王。饯行时诸议赵、成汉之事。

十二月,寿以太子势领大将军录尚书事。先,成主雄以俭宽人心,及李闳、王嘏于邺还蜀。赞晋称赵,寿羡。大迁于都,大修宫室,置器玩,尚严刑,立峻法。左仆射蔡兴、右仆射李嶷皆因谏而亡。蜀民疲于赋役,吁嗟满道。

咸康八年八月,寿崩。年四十四,在位五年。子势立。谥寿昭文帝,庙号中宗,葬于安昌陵。

寿初为王,好学爱士。每读书,专注良将贤相之事迹,故征伐皆克,辟土千里。雄既重心于上,寿亦尽诚于天下,号为贤相。继位后,废旧臣,改旧制,诏于期、越为他族。崇尚奢侈,重赋敛,多劳役。不受劝谏,以血立威,致使朝廷日衰,民心思乱,才至亡国。呜呼!贤终止为相,明则未能称之。

建元二年正月,势改元太和,尊母阎氏为皇太后,立妻李氏为皇后。夏四月太史令韩皓上书请修宗庙。势命群臣议。相国董皎、侍中王嘏以为成与汉乃一家,遂成一庙。

八月势弟大将军李广,以势无子,请为皇太弟,势不许。马当、解思明谏。势疑其通,便斩马当、思明。并夷三族。派太保李弈至涪城击广,贬广为临邛侯,广自杀。

永和元年八月,晋帝因荆楚为国之西门,户口百万,地势险阻,得人者中原可定,失人则社稷可忧,遂命桓温为征西将军,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永和二年十月,汉太保李弈,于晋反势。围都,势登城以拒战。李弈单骑冲门,被射杀,众溃。势胜,大赦境内,改元嘉宁。势愈加骄淫,不恤民情。常淫乐宫中,少会公卿。且疏忌旧臣,重近宦。于是谗言并进,刑罚苛滥,以致内外离心。

晋安西将军桓温将伐成汉,将佐皆为不可。江夏相袁乔分析入深。

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帅益州刺史周抚等伐汉,拜表即行,使袁乔率二千人为前锋。

永和三年二月,桓温军寿衣,势方发兵,遣叔父右卫将军福,从兄镇南将军李权,前锋军昝坚等率领,自山阳趋合水。

三月桓温军至彭模。桓温从袁乔之意,留参军孙晟、周处领老弱守军辎重,自率步兵直指都。

汉李福攻彭模,孙晟等反击,福败走。桓军遇李权,三战三捷。汉兵散,归都。镇东将军李位以都降晋。

汉主势领众将兵出战于都之笮桥,桓温前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流箭射及桓温马首。士兵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军鼓。乔拔剑督战,遂大破势。桓温乘胜长趋至都,纵火烧门。汉兵惧,丧斗志。势于夜出东门,奔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处,自称“略阳李势叩首死罪”。后,抬棺木,缚己至晋军门以降,桓温解其缚,焚棺木。李氏政权“汉”亡,桓温遣令护势及宗室十余人至建康。晋穆帝封势为归义侯。

从李雄称帝,国号“成”,经李寿称帝,国号“汉”,至李势灭亡合为41年。史家统称“成汉”。

东晋永和二年(成汉嘉宁元年,346)十一月至三年三月,东晋安西将军桓温率军西征,克成都(今属四川),灭成汉的战争。

东晋建元元年(成汉汉兴六年,343)八月,李势继成汉主位,骄奢淫逸,不理政事,刑法苛滥,加以饥荒,国势更加衰落。永和二年十一月,东晋安西将军桓温用江夏相袁乔“宜先攻弱”之策,乘机率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司马无忌攻成汉,并使袁乔率2000人为前锋。次年二月,桓温水军至青衣(今四川青衣江)。李势命右卫将军李福、镇南将军李权、前将军昝坚率大军自山阳(今四川双流东南)赴合水(今彭山双江镇)阻拒晋军。诸将欲在江南(今双江镇以北、府河以西之牧马山区。古人以大江为东流,故以大江之西为“江南”)设伏以待晋军,但昝坚不听,率军从江北鸳鸯琦(今双流镇西北,岷江东北岸)渡江向犍为(今彭山西北,岷江之西)开进。桓温军避开犍为郡城及武阳城(今双江镇北),间道直指成都南面之白家场、石羊场。昝坚军正好与晋军异途。三月,桓温攻下彭模(今四川彭山东南,岷江东岸),以参军孙盛、周楚率老弱残兵留守辎重,自率步兵轻装向成都进军。李福、李权等回军,李福攻彭模,被孙盛等阻拒,李福败后退走。桓温进军途中与李权相遇,三战三胜,成汉军败退成都。昝坚军在犍为未遇晋军,便从沙头津(今新津南,彭山县北岷江边)渡江还军,待赶到晋军时,桓温已攻至成都南郊,昝坚军不战自溃。李势倾城中守军在成都笮桥(今成都西南南河上)同桓温军激战。桓温军前锋受挫,参军龚护战死,矢及桓温马首,众惧欲退时,鼓吏误鸣进鼓,袁乔乘势督士卒力战,大破成汉军。晋军乘胜直追,火烧城门,李势连夜逃走,至葭萌关(今四川广元西南),遣使向桓温请降。至此,成汉灭亡。桓温还军时,仍以周抚为益州刺史,镇彭模。周抚经两年扫除成汉残余势力,使蜀地全归东晋。

304年李雄称成都王,

306年改称皇帝,国号大成,都成都。

334年雄病死。兄子李班继位。同年雄子李期杀班自立。

338年特弟李骧之子李寿杀期自立,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

343年寿死,子李势继位。

347年东晋桓温伐蜀,李势兵败出降,成汉亡。

298年,略阳、天水等6郡流民数万家十余万口,过汉中转入益州就食。益州刺史罗尚逼迫在益流民限期出境,官吏趁机劫掠流民财物,激起流民反抗。流民拥賨人李特为首领,设立大营,聚集20,000余众。李特和弟李流自称大将军,部众皆各封以官号。302年李特克雒城,次年击破郫江防线,蜀郡太守举少城降。罗尚联络诸村堡攻流民军,李特阵亡。

李特死后,其子李雄领导流民军继续作战,控制了成都以北大片土地。30312月,李雄率军攻入成都大城。30410月,流民拥李雄称成都王。

306-6月,李雄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成汉开疆拓土,疆域东到建平(今湖北境),北到汉中、仇池(陕、甘南部),西到汉嘉(今天全)、沈黎(今汉源),南到宁州(今云南省境)。李雄在境内广设郡县,为政宽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经济有所发展,百姓富实,西蜀出现当时南、北方不曾有的太平局面。334年雄病死,兄子李班继位。同年雄子李期杀班自立。

335年,李雄死,子、侄争夺帝位,以兵戎相见。

338年,李寿夺取政权,改国号汉,年号汉兴。李寿死,李势继位。其时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加之僚人反抗和遭受天灾,成汉国势日蹙。343年寿死,子李势继位。

346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次年3月克成都,李势逃至晋寿(今广元市)而降,成汉由是灭亡。

李雄统治时,战事稀少,政刑宽和。赋税也较轻,男丁每年纳谷三斛,女丁半之,户调绢数丈,绵数两。这是成汉全盛时期。李雄死后,宗室间为争夺帝位不断发生内乱,安定局面破坏。李寿父子统治时务为奢侈,大兴土木,滥施淫威,致使上下离心,百姓不满,在东晋进攻下迅速灭亡。

在巴賨李氏和六郡大姓领导下,秦雍六郡流民起义演变成为外来大族与土著大族的斗争。外来大族一度势危,由于涪陵大族徐举和青城范长生的归附,才转危为安,建立起成汉政权。李雄称王后,拜范长生为丞相,尊称“范贤”;称帝后,加为天地大师,封西山侯。通过对范长生的优待尊重和对部曲制的承认,两类大族相互妥协,形成联合统治,同时,巴賨贵族间也推行了部曲制。

成汉始祖李特

李特,?年—304年,在位1年。性格雄武沉毅。父李慕,母无名。字玄休,巴西宕渠人,氐族。

与兄弟李庠、李流率流 民徙居巴蜀。301年因益州刺史罗尚的压迫起义,罗尚率三万人偷袭义军绵竹大营,被李特将计就计杀的大败。攻克广汉后,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罗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里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奋勇抵抗之后,战败牺牲。其弟李流继统余众,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义军败而复振,不久也病死。

成汉武帝李雄

274年—334年,在位31年。属马,性格勇烈有谋。父李特,母罗氏。字仲儁。李特第三子。李特率流民起义,以 雄为前将军。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击杀。继任者李流旋亦病故,雄以大都督名义继续领导流民作战,驱逐罗尚,攻占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以范长生为谋主。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李氏封建政权在流民反晋斗争中建立,史称“为国无威仪,官无禄秩,班序不别,君子小人服章不殊”。但李雄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并兴文教,立学官,简行约法,政治较为清明。注意发展生产,赋役较轻,男丁1岁谷3斛,女丁15斗,疾者减半;户调绢不过数丈,棉不过数两。多次遣使东晋朝贡,遣将开拓疆域。李雄征战多年,伤痕累累,344年头部伤口化脓,诸亲子无人真正关心,只有其兄之子李班日夜照料以口吸脓。李雄死后由李班继位,但不久就被李越杀死,李越立李期为主,李期猜忌功臣李寿,欲杀之,李寿先下手为强,将李期软禁后自己登基。

成汉哀帝李班

公元334年在位。氐族。是武帝李雄的侄子,李雄之兄李荡之子。李班深得李雄的信任,并被立为太子。李班为人谦逊,尊贤尚儒,十分节俭。李雄虽有10个儿子,但都不成气候。李雄去世后,李班即位。在此期间,李班鉴于富豪光占田地、贫民无法耕种的现象,劝李雄平分土地财产。李雄生病后,李班不顾污秽,昼夜精心照料。但李雄之子李越回成都奔丧时与李期一同杀掉了李班。时年47岁。

成汉幽公李期

313~338)谥号“幽公”,在位4年。李期是李雄的第四子。公元334年,李雄病死,太子李班即位。李雄之子李越回成都奔丧是与李期杀掉了李班。李期于是即皇帝位,改元玉恒,封李越为建宁王。李期称帝后,只重用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和田褒。这几个人仅是庸人而已,并无才能,政事都由这几个庸人决定,成国的形势很快便江河日下。汉王李寿的名气很大,却受到李期的猜忌。李期多次派人观察李寿的动向,并将李寿的养弟毒死,李寿感到十分害怕,便于公元338年率军进攻成都。李寿的儿子李势当时在成都当校尉,见李寿到来,马上打开城门,放李寿进城。李期做梦也没有想到李寿会这样迅速地来到成都,急忙派人安抚李寿,并按李寿要求杀掉建宁王李越、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和田褒等人。几天后,李期被废为邛都县公,软禁在别宫,不久自杀,时年25岁。

成汉昭文帝李寿

300年—343年,在位6年。属猴,性格善变嗜杀。父李骧,母昝氏。字武考,特季弟骧之少子,雄僣号,历任重职。李期嗣位,改封汉王,领梁州刺史,后废期自立,改国号为汉。初期尚能勤于政事,不久就穷奢极欲,更嗜杀成性,成汉在他统治下日趋没落,他死后长子李势即位,不久被东晋桓温所灭。

成汉末帝李势

?年—361年,在位5年国亡。性格贪婪怪异。父寿,母李氏。字子仁,李寿长子,为人贪婪,据说脖子奇长,举止怪异。后为桓温所灭,迁于建康,封归义侯,得善终。

叶落说:《晋书》说道:李特性格凶狡,一代枭雄,在剑门叹息蜀汉之失,有志于天下。趁着晋室顾不着他,率领流民,吞并蜀地,汉中,蚕食巴郡,梁州,没人抵挡他们。可以说是皇室无道,以至于末败至此!仲儁天资英武,终成霸业。追寻刘备的足迹,立足公孙述的故地,轻徭薄赋,忍辱负重,可称得上是孙权第二。如果他以亲子相继,国家定会很安定。但他缺乏远略,因爱传国给侄子。结果导致国家混乱,虽可说是天不佑己,但主要还是谋划不够。李班因宽厚博爱遭灾,李期以暴戾至祸,殊途同归,一个下场。李寿穷兵黩武,还能善终,真是运气!李势继位,不改乱政,敢于与大国抗衡。

李特(十六国时期成汉武帝李雄之父)

   李特(?―303年),字玄休,巴西宕渠(今江苏营山)人,十六国时期成汉建立者李雄之父,是成汉政权的奠基人。

李特性格雄武沉毅,与兄弟李庠、李流率流民徙居巴蜀。301年因益州刺史罗尚的压迫起义,罗尚率三万人偷袭义军绵竹大营,被李特将计就计杀的大败。攻克广汉后,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罗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里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奋勇抵抗之后,战败牺牲。其弟李流继统余众,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义军败而复振,不久亦病故。

李特年轻时在州郡做官,雄武善骑射,沈毅有大度。元康六年(296年),氐帅齐万年反叛,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饥,略阳、天水等6郡流民10余万人入汉中求食,李特也是流民之一。至汉中,求寄食巴蜀,朝廷不许,遣御史李苾督察,使流民不得入剑阁。李苾至剑阁,受流民贿赂,表奏朝廷。使得流民自汉中流入巴蜀。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政变,废皇后贾南风为庶人,赐死于金墉城。诏益州刺史赵廞入宫为大长秋,以成都内史耿腾代之。益州刺史赵廞本贾后亲戚,闻征召,心中恐惧,遂有割据之志。于是开仓放粮,接济流民,以收众望,并以李特兄弟为爪牙。后违诏拒征,击杀前来交接的成都内史耿腾。

永康二年(301年),李庠手握重兵,赵廞心中忌惮,故收而杀之。李特、李流遂屯绵竹,密筹七千余人,夜袭费远、李苾部,烧杀十之八九。乘势进攻成都,赵廞弃城而走,至广都,为随从所杀。

朝廷新任益州刺史罗尚率众七千入蜀,李特遣其弟李骧于路奉迎,并献珍玩。七月,罗尚遣人督促流民返乡,时流民大多分布梁、益充当劳力,闻讯皆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李特复请停留至冬,辛冉、李苾以为不可,并于归路设关卡,掠夺流民的财物。李特两次三番的为流民乞求宽限时日,流民多感恩归之。辛冉大怒,于大街小巷张贴公告,悬赏缉拿李特兄弟。李特遣其弟李骧暗改布告:“能斩获六郡首领李、任、阎、赵、上官及氐、叟酋长首级的,赏布一百匹。”流民人心惶惶,纷纷投靠李特,旬月间筹得两万人。冬十月,李特于绵竹将营寨一分为二,李特居北,李流居东。修缮甲胄,历练士卒,严阵以待。李苾、辛冉密谋,遣广汉都尉曾元、牙门将张显、刘并等率步骑三万,偷袭李特大营。罗尚得知,亦遣督护田佐相助。曾元军至,营寨中鸦雀无声,待军队进营过半,伏兵四起,死伤惨重,曾元、田佐、张显皆战死。六郡流民共推李特为镇北大将军,以皇帝的名义,封官拜爵。攻辛冉于广汉。战之屡胜,辛冉突围逃往德阳,遂得广汉,以李超为太守。进兵攻打成都罗尚。罗尚环城固守,求救于梁、宁二州。于是特自称大都督、镇北大将军,承制封拜皆依窦融在河西故事。兄李辅为骠骑将军,弟李骧为骁骑将军,长子李始为武威将军,次子李荡为镇军将军,少子李雄为前将军,李含为西夷校尉,李含子李国、李离、任回、李恭、上官晶、李攀、费佗等为将帅。时罗尚贪婪残暴,为百姓患,而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赈济,提拔贤才,军政肃然有序。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罗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缘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李特相距。

永宁二年(302年),河间王司马颙遣督护衙博讨李特,驻军梓潼;广汉太守张微驻军德阳;罗尚督护张龟,驻军繁城。李特遣子镇军将军李荡、李雄袭衙博,自攻张龟,破之。李荡等与衙博连战数日,斩杀敌军大半,追至汉德,衙博败逃葭萌。梓潼太守张演弃城逃走,巴西丞毛植以郡降。李荡进击衙博于葭萌,衙博弃城远遁,余众皆降。李特遂自称大将军、益州牧、都督粱、益二州诸军事。秋,八月。李特攻张微,不能克,张微乘胜攻李特营,李荡引兵救至,力战退敌。李特欲还涪,李荡及司马王幸劝李特乘势反攻。遂复攻张微,杀之。生擒张微子张存,尸首还之。李特攻张微的同时,使蹇硕守德阳,李骧等屯军毗桥,以备不虞。罗尚数遣兵出击,皆为李骧所破,遂乘机攻打成都,烧其门。李流驻军在成都北,罗尚使精兵万人攻李骧,李流与其合击,大破之,生还者十之一二。许雄屡攻李特,亦不能胜。

太安二年(303年)正月。李特暗引兵渡江,罗尚水军皆溃逃殆尽。少城徐俭降,李特入城,只征收马匹以供军用,余下一切,皆秋毫无犯。罗尚保太城,遣使与求和。时蜀民皆向李特归附,李特亦使人安抚。因军粮不足,分六郡流民就食于蜀民。李流以为蜀民未必真心归附,应使大姓豪族遣质入侍。李特怒,不纳其言。朝廷遣荆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孙阜帅水军三万救至。孙阜为前锋逼近德阳,李特使李荡及蜀郡太守李璜助德阳太守任臧拒之。时晋军甚众,蜀民首鼠两端。罗尚从事任睿诈降探听虚实,并煽动蜀民叛乱。二月,罗尚掩击李特大营,诸寨蜀民并起叛乱,军大溃,李特、李辅、李远皆阵亡军中。

李特亡后,其弟李流与子李雄等继统余众,败而复振。晏平元年(306年),成都王李雄称帝,追谥李特景皇帝,庙号始祖。

李特是賨人,并非巴氐,巴氐只是李氏父子起兵所凭借的主要民族而已,賨人属于西南夷系统,为巴人的后裔,而氐族起源于西北,与羌族有一定血缘关系,甚至于汉族的祖先也有极大的渊源。

李流(248年—303年),字玄通,西晋末年巴氐人(一说为賨人),十六国时期成汉国建立者李雄之叔父,成汉政权奠基者李特之四弟。李流祖籍为巴西郡宕渠县(今中国四川省渠县),其先祖后于曹魏时被迁至略阳(今中国甘肃省秦安县)。李特、李流及其兄弟都精于骑射,以武略闻名,乡里纷纷归附。西晋元康八年(298年),因齐万年之乱使得关中发生饥荒,李特、李流兄弟带领秦雍二州六郡流民至巴蜀(今中国四川省)谋生,沿途照顾贫病,颇得人心。

永康元年(300年)益州刺史赵廞眼见因八王之乱导致天下大乱,暗有割据巴蜀之意,遂厚待李特、李流兄弟,以为党羽。李特、李流等人亦依靠赵廞的势力,聚众为盗,蜀人视为大患。

然而赵廞对于李特、李流兄弟很受部众爱戴一事颇为恐惧,因此于次年(301年),找借口杀死骁勇善战的李流之三兄李庠以及其子侄宗族,李特、李流等兄弟深为怨恨,于是率众攻破成都(今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赵廞兵败被杀。朝廷另派罗尚入蜀任益州刺史。晋朝任命李流为奋威将军,封武阳侯。

同年,朝廷命秦雍二州召回流民,李特向罗尚请求延期而不获允许,又因观察到政府军打算洗劫流民,遂起事攻击政府军,并不断向成都进军。303年,李特率军攻入成都少城,但不久后战败被杀,李流收拾残兵败将,接管其兄部众,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稍后声势复振。

同年,李流即因病去世,遗命其侄即李特之子李雄续领部众,李雄后来称帝时,追谥李流为秦文王。

李流,字玄通,特第四弟也。少好学,便弓马,东羌校尉何攀称流有贲育之勇,举为东羌督。及避地益州,刺史赵廞器异之。廞之使庠合部众也,流亦招乡里子弟得数千人。庠为廞所杀,流从特安慰流人,破常俊于绵竹,平赵廞于成都。朝廷论功,拜奋威将军,封武阳侯。

特之承制也,以流为镇东将军,居东营,号为东督护。特常使流督锐众,与罗尚相持。特之陷成都小城,使六郡流人分口入城,壮勇督领村堡。流言于特曰:“殿下神武,已克小城,然山薮未集,粮仗不多,宜录州郡大姓子弟以为质任,送付广汉,絷之二营,收集猛锐,严为防卫。”又书与特司马上官惇,深陈纳降若待敌之义。特不纳。

特既死,蜀人多叛,流人大惧。流与兄子荡、雄收遗众,还赤祖,流保东营,荡、雄保北营。流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

时宋岱水军三万,次于垫江,前锋孙阜破德阳,获特所置守将骞硕,太守任臧等退屯涪陵县。罗尚遣督护常深军毗桥,牙门左氾、黄訇、何冲三道攻北营。流身率荡、雄攻深栅,克之,深士众星散。追至成都,尚闭门自守,荡驰马追击,触倚矛被伤死。流以特、荡并死,而岱、阜又至,甚惧。太守李含又劝流降,流将从之。雄与李骧迭谏,不纳,流遣子世及含子胡质于阜军。胡兄含子离闻父欲降,自梓潼驰还,欲谏不及,退与雄谋袭阜军,曰:“若功成事济,约与君三年迭为主。”雄曰:“今计可定,二翁不从,将若之何?”离曰:“今当制之,若不可制,便行大事。翁虽是君叔,势不得已,老父在君,夫复何言!”雄大喜,乃攻尚军。尚保大城。雄渡江害汶山太守陈图,遂入郫城,流移营据之。三蜀百姓并保险结坞,城邑皆空,流野无所略,士众饥困。涪陵人范长生率千余家依青城山,尚参军涪陵徐轝求为汶山太守,欲要结长生等,与尚掎角讨流。尚不许,轝怨之,求使江西,遂降于流,说长生等使资给流军粮。长生从之,故流军复振。

流素重雄有长者之德,每云:“兴吾家者,必此人也。”敕诸子尊奉之。流疾笃,谓诸将曰:“骁骑高明仁爱,识断多奇,固足以济大事,然前军英武,殆天所相,可共受事于前军,以为成都王。”遂死,时年五十六。诸将共立雄为主。雄僭号,追谥流秦文王。

李骧(十六国时期成汉大将军)

    李骧字元龙,西晋末年巴氐人(一说为賨人),其父为李慕,李特之弟,李寿之父。李特时为骁骑将军,李雄称帝后,封他为太傅。李骧生擒晋朝驻守涪城的将军焦登,使梓潼、巴西郡都成为成汉的国土,因功进封大将军,死后谥汉献王。李寿即位后,追谥为献皇帝。

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6年―334年在位。[1]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303年李特丧身沙场,秦文王李流收拾残兵败将,接管其部,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李雄带兵打败晋建平太守孙阜,大获全胜,声势复振。李流病死后,将军权交给侄子李雄。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不久,攻克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称帝,国号“大成”,改元晏平。314年汉中的杨虎和梁州的张咸也先后投奔了李雄,成国疆土达到最大。334年李雄头顶生疮而死,享年61岁,谥号武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

李雄身高八尺三寸,容貌俊美。少年时以刚烈气概闻名,常常在乡里间周旋,有见识的人士都很器重他。有个叫刘化的人,是道家术士,常对人说:“关、陇一带的士人都将往南去,李家儿子中只有仲俊有非凡的仪表,终归会成为人主的。”

李特在蜀地率流民起义,承皇帝旨意,任命李雄为前将军。太安二年(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击杀。继任者李流旋亦病故,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住在郫城。罗尚派部将攻打李雄,李雄将其击跑。李骧攻打犍为,切断罗尚运粮路钱,罗尚的军队非常缺粮,攻打得又很急,于是留下牙门罗特固守,罗尚弃城在夜晚逃走。罗特打开城门迎李雄进城,接着攻克成都。在当时李雄的军队非常饥饿,于是就率部众到郪地去就食,挖掘野芋头来吃。蜀人流亡逃散,往东下到江阳,往南进入七郡。李雄因为西山的范长生居住在山崖洞穴里,求道养志,想要迎他来立为君而自己做他的臣子。范长生执意推辞。李雄于是尽量避让,不敢称制,无论大小事情,都由李国、李离兄弟决断。李国等人事奉李雄更加恭谨。

永兴元年(304年),将领们执意请李雄即尊位,于是李雄自称成都王,赦免境内罪犯,建年号建兴,废除晋朝法律,约法七章。任命叔父李骧为太傅,兄长李始为太保,折冲将军李离为太尉,建威将军李云为司徒,翊军将军李璜为司空,材官李国为太宰,其余的人委任各自不同。追尊他的曾祖父李武为巴郡桓公,祖父李慕为陇西襄王,父亲李特为成都景王,母亲罗氏为王太后。范长生从西山乘坐素车来到成都,李雄在门前迎接,执版让坐,拜为丞相,尊称为范贤。建兴三年(306年),范长生劝李雄称帝,李雄于是即皇帝位,赦免境内罪犯,改年号为晏平,国号大成(成汉)。追尊父亲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母亲罗氏为太后。加授范长生为天地太师,封为西山侯,允许他的部下不参与军事征伐,租税全部归入他的家里。李雄当时建国初始,本来没有法纪礼仪,将军们仗着恩情,各自争夺班次位置。他的尚书令阎式上疏说:“凡是治理国家制定法纪,总是以遵循旧制度为好。汉、晋旧例,只有太尉、大司马执掌兵权,太傅、太保是父兄一样的官,讲论道义的职位,司徒、司空掌管五教九土的事情。秦代设置丞相,统掌各类政务。汉武末期,破例让大将军统掌政务。如今国家的基业刚刚建立,百事还没有周全,诸公大将们的班列位次有不同,随之竞相请求设置官职,和典章旧制不相符合,应该建立制度来作为楷模法式。”李雄听从了他的建议。

晏平五年(310年),李雄派李国、李云等率领徒众二万攻入汉中,梁州刺史张殷逃奔到长安。李国等人攻陷南郑,将汉中人全部迁到蜀地。在此之前,南方连年饥荒瘟疫,死者以十万计。南夷校尉李毅固守而不投降,李雄诱使建宁夷人去征讨李毅。李毅病死,城被攻陷,杀死壮士三千多人,送上千名妇女到成都。

当时李离占据梓潼,他的部将罗羕、张金苟等杀了李离和阎式,以梓潼归降罗尚。罗尚派他的部将向奋屯兵在安汉的宜福来威逼李雄,李雄率徒众攻打向奋,没打下来。当时李国镇守巴西,他帐下的文硕又杀死李国,以巴西投降罗尚。李雄于是率众退回,派他的部将张宝袭击梓潼,并攻陷了梓潼。正逢罗尚去世,巴郡混乱,李骧攻打涪城。玉衡元年(311年)正月,李骧攻陷涪城,擒获梓潼太守谯登,接着乘胜进军讨伐文硕,将文硕杀死。李雄很高兴,赦免境内罪犯,改年号为玉衡。

玉衡四年(314年),成汉南得汉嘉、涪陵二城,远方的人相继归附,李雄于是下了有关宽大的命令,对投降依附的人都宽免他们的徭役赋税。虚心而爱惜人才,授职任用都符合接受者的才能,益州于是安定下来。玉衡五年(315年),李雄立其妻任氏为皇后。时氐王杨难敌兄弟被前赵刘曜打败,逃奔葭萌,派儿子来成汉作人质。陇西贼人的统帅陈安又依附了李雄。

李雄派李骧征伐越巂郡,越巂太守李钊投降。李骧进兵从小会攻打宁州刺史王逊,王逊让他的部将姚岳率全部兵众迎战。李骧的军队失利,又遇上连日大雨,李骧领军队撤回,争着渡过泸水,士卒死了很多。李钊到了成都,李雄对待他非常优厚,朝廷的仪式,丧期的礼节,都由李钊决定。

杨难敌逃奔葭萌时,李雄的安北将军李稚优厚地抚慰他们,放他们兄弟回武都,杨难敌于是仗着天险干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李稚请求讨伐他。李雄派中领军李琀和将军乐次、费他、李乾等从白水桥进攻下辩,征东将军李寿督统李琀的弟弟李玝攻打阴平。杨难敌派军队抵御他们,李寿不能推进,可是李琀、李稚长驱直入到达武街。杨难敌派兵切断他们的后路,四面围攻,俘虏李琀、李稚,死了数千人。李琀和李稚都是李雄的兄长李荡的儿子。李雄深深痛悼他们,几天不吃饭,说起来就流泪,深深地责备自己。

玉衡十四年(324年),李雄打算立兄李荡之子李班为太子。李雄有十多个儿子,群臣都想立李雄亲生的。李雄说:“当初起兵,好比常人举手保护脑袋一样,本来不希求帝王的基业。适逢天下丧乱,晋氏皇室流离,群情举兵起义,志在拯救涂炭的生灵,而各位于是推举我,处在王公的地位之上。这一份基业的建立,功劳本来是先帝的。我兄长是嫡亲血统,大柞应归他继承,恢弘懿美明智聪睿,就像是上天赋予了他这一使命,大事垂成,死于战场。李班姿质性情仁厚孝顺,好学素有所成,必定会成为大器。”李骧和司徒王达谏阻说:“先王树立太子的原因,是用来防止篡位夺权的萌芽产生,不能不慎重。吴子舍弃他的儿子而立他的弟弟,所以会有专诸行刺的大祸;宋宣公不立与夷而立宋穆公,终于导致宋督的事变。说到像儿子的话,哪里比得上真儿子呢?恳请陛下深思。”李雄不听从,终于立了李班。李骧退下后流着泪说:“祸乱从此开始了!”

前凉文王张骏派遣使者给李雄一封信,劝他去掉皇帝尊号,向晋朝称藩做属臣。李雄回信说: “我以前被士大夫们推举,却原本无心做帝王,进一步说想成为晋室有大功的臣子,退一步说想和你一样同为守御边藩的将领,扫除乱氛尘埃,以使皇帝的天下安康太平。可是晋室衰微颓败,恩德声誉都没有,我引领东望,有些年月了。正好收到你的来信,在暗室独处时体会你的真情,感慨无限。知道你想要按照古时候楚汉的旧事,尊奉楚义帝,《春秋》的大义,在这方面没有人比得上你。”张骏很重视他的话,不断派使者来往。巴郡曾告急,说有东面来的军队。李雄说:“我曾忧虑石勒飞扬跋扈,侵犯威逼琅邪,为这点耿耿于怀。没想到竟然能够举兵,使人感到欣然。”李雄平时清谈,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话。

李雄因为中原地区丧亡祸乱,就频繁派遣使者朝贡,和晋穆帝分割天下。张骏统领秦梁二州,在这之前,派傅颖向成汉借道,以便向京师报送表章,李雄不答应。张骏又派治中从事张淳向成汉自称藩属,以此来借道。李雄很高兴,对张淳说:“贵主英名盖世,地形险要兵马强盛,为什么不自己在一方称帝?”张淳说:“寡君因为先祖世代是忠良,没能够为天下雪耻,解众人于倒悬,因而日头偏西还想不起吃饭,枕戈待旦。想凭借琅邪来中兴江东,所以远隔万里仍然翼戴朝廷,打算成就齐桓公、晋文公一样的事业,说什么自取天下呢!”李雄表情惭愧,说:“我的先祖先父也是晋朝臣民,从前和六郡人避难到此,被同盟的人推举,才有今天。琅邪如果能在中原使大晋中兴,我也会率众人助他一臂之力。”张淳回去后,向京师报送了表章,天子赞扬了他们。

当时李骧去世,李雄任命李骧的儿子李寿为大将军、西夷校尉。玉衡二十年(330年)十月,李寿督率征南将军费黑、征东将军任<石巳>攻陷巴东,太守杨谦退守建平。李寿另派费黑侵扰建平,晋朝的巴东监军毌丘奥退守宜都。

玉衡二十一年(331年)七月,李寿进攻阴平、武都,氐王杨难敌投降。玉衡二十三年(333年),李雄派李寿进攻朱提,任命费黑、仰攀为先锋,又派镇南将军任回征伐木落,分散宁州的援兵。宁州刺史尹奉投降,于是占有南中地区。李雄在这种情况下赦免境内罪犯,派李班讨伐平定宁州的夷人,任命李班为抚军。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头上生毒疮。六月二十五日,李雄去世[17],时年六十一岁,在位三十一年。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安都陵。

趣闻轶事

生必大贵

李雄的母亲罗氏,梦见两道彩虹从门口升向天空,其中一道虹中间断开,而后生下李荡。后来罗氏因为去打水,忽然间像是睡着了,又梦见大蛇绕在她的身上,于是有了身孕,十四个月之后才生下李雄。罗氏常常说我的两个儿子如果有先死的,活着的必定有大富贵。最终李荡死在李雄前面。

为母守丧

李雄的母亲罗氏去世时,李雄相信巫师的话,有很多忌讳,以至于想不入葬。他的司空赵肃谏阻他,李雄才听从了。李雄想行三年守丧之礼,群臣执意谏阻,李雄不听。李骧对司空上官惇说:“如今正有急难还没有消解,我想坚持谏阻,不让主上最终守居丧之礼,你认为怎么样?”上官惇说:“三年的丧制,从天子直到庶人,所以孔子说:'不一定是高宗,古时候的人都是这样。’但是汉魏以后,天下多难,宗庙是最重要的,不能长时间无人管理,所以不行线绖一类的礼,尽哀就罢了。”李骧说:“任回将要到来,这个人在处事方面很有决断,而且主上常常很难不听他的话,等他到了,就和他一起去请求。”任回抵达后,李骧和任回一同去见李雄。李骧脱去冠流着泪,一再请求因公除去丧服。李雄大哭不答应。任回跪着上前说:“如今王业刚刚开始建立,各种事情都在草创阶段,一天没有主上,天下人心惶惶。从前武王披着素甲检阅军队,晋襄公系着墨绖出征,难道是他们希望做的吗?是为了天下人而委屈自己的原故呀!希望陛下割舍亲情顺从权宜的方法,以使国运永远兴隆。”于是强行扶李雄起来,脱去丧服亲理政事。

李班(288年—334年),字世文,成汉武帝李雄的侄子,李雄之兄李荡第四子,十六国时期成汉国君主。334年在位。李班深得李雄的信任,并被立为太子。李雄死后,李班即位。不久,在殡宫被李雄之子李越所杀,时年四十七岁,谥号哀皇帝,共在位一年。

李班初任平南将军。李班的叔父李雄虽然有十个儿子,但都不成气候,所以李雄舍弃自己的儿子而立李班为太子。

李班为人谦虚能广泛采纳意见,尊敬爱护儒士贤人,从何点、李剑以下,李班皆以老师的礼节对待他们,又接纳名士王嘏和陇西人董融、天水人文夔等作为宾客朋友。常常对董融等人说:“看到周景王的太子晋、曹魏的太子曹丕、东吴的太子孙登,文章审察辨识的能力,超然出群,自己总是感到惭愧。怎么古代的贤人那样高明,而后人就是望尘莫及呀!”李班为人性情博爱,行为符合轨范法度。当时李氏的子弟都崇尚奢侈靡费,可是李班常常自省自勉。每当朝廷上有重大问题要讨论,叔父李雄总是让他参与。李班认为古时候开垦的田地平均分配,不论贫富可以一样获得土地,如今显贵人物占有大面积的荒田,贫苦人想耕种却没有土地,占地多的人将自己多余的土地出售给他们,这哪里是王者使天下均等的大义呀!李雄采纳了他的意见。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卧病不起,李班日夜侍奉在身边。李雄年轻时频频作战,受了很多伤,到这时病重,疤痕全部化脓溃烂,李雄的儿子李越等人都因厌恶而远远躲开。李班替他吸吮脓汁。毫无为难的表情,往往在尝药时流泪,不脱衣冠地服侍,他的孝心诚意大多如此。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六月二十五日,李雄去世,李班即位。[5]任命堂叔建宁王李寿为录尚书事,来辅佐朝政。李班在宫中依礼服丧,政事都委托给李寿和司徒何点、尚书令王瑰等人。

李班继位后,李越当时镇守江阳,因为李班不是父亲李雄的儿子,心中很是不满。玉衡二十四年(334年)九月,回到成都奔父丧,和他的弟弟安东将军李期密谋除掉他。李班的兄弟李玝劝李班遣送李越回江阳,任命李期为梁州刺史,镇守葭萌。李班认为李雄还未下葬,不忍心让他们走,推诚待人而心地仁厚,没有一点嫌隙。当时有两道白气出现在天空中,太史令韩豹奏道:“宫中有秘密阴谋的杀气,要对亲戚加以戒备。”李班没有明白。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十月,李班因为夜晚去哭灵,李越在殡宫杀了李班,时年四十七岁,李班共在位一年,于是群臣立李雄的儿子李期继位。

 

李期(313年―338年),字世运,成汉武帝李雄第四子,母任氏,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公元334年,李雄病死,太子李班即位。李雄之子李越回成都奔丧并与李期杀死李班。李期于是即皇帝位,改元玉恒,封李越为建宁王。李期称帝后,只重用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和田褒。这几个人仅是庸人而已,并无才能,政事都由这几个庸人决定,成汉的形势很快便江河日下。咸康四年(338年),李期被堂叔李寿废为邛都县公,幽禁别宫,不久李期自缢而死,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幽公。

李期聪慧好学,二十岁时就能作文章,轻财物而好施舍,虚心招纳人才。初任建威将军,李雄让儿子们和宗室的子弟们各自凭恩德信义聚集徒众,多的不到数百人,可是李期单单招到了上千人。他推荐的人,李雄多半任用,所以长史列署有不少出自他的门下。

咸和九年(334年),李期与其弟李越弑杀李班,想要立李越为帝,李越认为李期是李雄的妻子任氏所生,又很有才能,就让位给李期。于是李期即皇帝位,大赦境内罪犯,改年号为玉恒。诛杀李班的弟弟李都。派堂叔李寿到涪城讨伐李都之弟李玝,李玝弃城投降东晋。李期封李寿为汉王,拜为梁州刺史、东羌校尉、中护军、录尚书事;封兄长李越为建宁王,拜为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立妻子阎氏为皇后。任命其卫将军尹奉为右丞相、骠骑将军、尚书令,王瑰为司徒。李期自认为图谋大事已经成功,不重视各位旧臣,在外则信任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田褒。田褒没有别的才能,李雄在位时,曾劝其立李期为太子,所以李期非常宠幸厚待他。对内则相信宦官许涪等人。国家的刑狱政事,很少让卿相过问,奖赏和刑罚,都由几个人决定,于是国家的法纪紊乱。竟然诬陷其尚 书仆射、武陵公李载谋反,被关进牢狱而死。

在此之前,东晋建威将军司马勋屯兵汉中,李期派李寿攻陷汉中,于是设置守官,设防于南郑。

李雄的儿子李霸、李保都无病而死,都说是李期毒死了他们,于是大臣们心怀恐惧,人人不能心安。天上降雨有大鱼落到宫中,是黄颜色的。此外宫中的猪和狗相交配。李期诛杀夷灭了很多人家,抄没他们的妇女和财物来充实自己的后庭,宫内宫外人心惶惶,路上相见也只敢用目光打招呼,劝谏的人都定了罪,人人只想苟且免祸。李期又毒死安北将军李攸。李攸,是李寿的养弟。于是和李越以及景骞、田褒、姚华商议袭击李寿等人,打算烧毁市桥而发兵。李期又多次派中常侍许涪到李寿那儿去,察看他的动静。

等到杀了李攸,李寿非常害怕,又疑心许涪往来频繁的情况。于咸康四年(338年),率领一万步骑兵,从涪城出发前往成都,声称景骞、田褒扰乱朝政,所以发动晋阳之甲,以清除君主身边的恶人。任李奕为先锋。李寿到到达成都,李期、李越没料到他会来,一向不加防备,李寿于是占领成都,驻兵到宫门前。李期派侍中慰劳李寿,李寿上奏章说相国建宁王李越,尚书令、河南公景骞,尚书田褒、姚华,中常侍许涪,征西将军李遐和将军李西等人,都是心怀奸诈扰乱朝政,图谋倾覆社稷,大逆不道,罪该诛杀。李期顺从了他的意见,于是杀了李越、景骞等人。李寿假托太后任氏的名义下令,将李期废为邛都县公,幽禁在别宫里。

李期叹息说:“天下的君主竟然成了小小的县公,不如死呀!”,同年(338年)李期自缢而死,时年二十五岁,共在位五年。谥号幽公。下葬时,赐给他鸾辂和九旒,其余的按王的礼仪办理。李雄的儿子全被李寿诛杀。

 

李寿(300年-343年),字武考,李特之弟李骧的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338年―343年在位。

李寿聪敏好学,雅量大度,从小崇尚礼仪容止,异于李氏诸子。其堂兄李雄认为他才能不凡,足以担重任,拜前将军、督巴西军事、征东将军,时年十九岁。

其父李骧死后,升任大将军、大都督、侍中,封扶风公。征讨宁州、平定各郡有功,进封建宁王。李雄死后,受命辅佐朝政。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期弟李越杀哀帝李班,拥立李期为帝,李期继位改封李寿为汉王。

玉恒四年(338年),率军攻克成都,废李期自立,年元汉兴,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

汉兴六年(343年),李寿去世,时年四十四岁,谥号昭文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安昌陵。

李寿聪敏好学,雅量大度,从小崇尚礼仪容止,不同于李氏的其他孩子。其堂兄成汉武帝李雄认为他才能不凡,足以担负重任,拜为前将军、督巴西军事,升任征东将军。当时十九岁,聘请处士谯秀作宾客,完全听从他正直的话,在巴西威信惠政都很突出。父亲李骧死后,升任大将军、大都督、侍中,封爵扶风公,录尚书事。征讨宁州时,包围攻打了一百余日,将各郡全部平定,李雄非常高兴,封他为建宁王。

公元334年(玉衡二十四年)六月,李雄患病,征召李寿让他接受遗诏辅佐朝政。六月二十五日,李雄去世,太子李班即位,是为成汉哀帝。任命李寿为录尚书事,朝廷政事皆由李寿和司徒何点、尚书王瑰决断。

公元334年(玉衡二十四年)十月,李雄的儿子李越弑杀李班,拥立其兄李期为帝,李期继位后,改封李寿为汉王,食邑为梁州五郡,兼任梁州刺史。

李寿威名远扬,深受李越、景骞等人忌惮,李寿也很担忧。代替李玝屯守涪城,每当到了朝见的日期,常常托辞边疆军情紧急,不能没有人镇守,所以能够不去朝见。李寿又看到李期、李越兄弟十多人正当壮年,而且都拥有强兵,害怕自己难以保全,就多次以礼聘请巴西人龚壮。龚壮虽然没有应聘,但多次去见李寿。当时岷山山崩,江水枯竭,李寿认为不祥,往往问龚壮保全自己的办法。龚壮因李期的祖父李特杀了自己的父亲和叔父,想要借别人的手报仇,还没有合适的机会,于是劝说李寿道:“节下如果能够抛弃小节而顺从大业,把危险变成安全,那么开国割据,长久地做一个诸侯,声名要超过齐桓公、晋文公,功勋将流传百代了。”李寿听从了他的意见,私下和长史略阳人罗恒、巴西人解思明共同计议占据成都,向东晋称臣归顺。

公元338年(玉恒四年),李寿与文武官员盟誓,共有数千人,袭击成汉都城成都,并将成都攻克,纵容士兵抢掠,以至于强奸抢掠了李雄的女儿和李氏的妇女们,残害了很多人,好几天才安定下来。

攻克成都后,罗恒和解思明以及李奕、王利等人劝李寿自称为镇西将军、益州牧、成都王,向东晋称臣;而任调和司马蔡兴、侍中李艳以及张烈等劝李寿自立为帝。李寿下令占筮,占者说:“可以当数年的天子。”任调欣喜地说:“当一天尚且可以满足了,何况当数年呢!”解思明说:“当数年的天子,哪里比得上当百世的诸侯!”李寿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任侯的话,是上策。”同年李寿即皇帝位,赦免境内的罪罪,改年号为汉兴,改国号“成”为“汉”,史称成汉。任命董皎为相国,罗恒、马当为股肱,李奕、任调、李闳为爪牙,解思明为谋主。用安车和束帛聘请龚壮:担任太师,龚壮坚决推辞,特许他穿戴缟巾素带,处于师友的地位。提拔幽滞的人才,给他们显要的身份。追尊父亲李骧为献帝,母亲昝氏为太后;立妻阎氏为皇后,世子李势为太子。

公元338年(汉兴元年)七月,有人告发广汉太守李乾和大臣相通谋划,想要废掉李寿。李寿命令他的儿子李广和大臣在前殿盟誓,调任李乾为汉嘉太守。当时有大风暴雨,雷击其端门。李寿深深地悔恨自责,下令群臣极尽忠言,不要拘泥于忌讳。

公元338年(汉兴元年)八月,成汉国内阴雨连绵,百姓饥荒,疫病流行。李寿下令让群臣尽情陈述朝政的得失。

李寿继承了李雄宽和俭朴的作风,刚篡夺了帝位,因此遵行李雄的政策,还没有放纵自己的欲望。正逢李闳、王嘏从邺城回来,极力称道后赵石虎威武强盛,宫殿壮美华丽,邺地百姓殷实富裕。李寿又得知石虎肆虐地滥用刑法,王逊也凭杀罚驾驭部下,都能控制自己统治的邦域,李寿心中欣然仰慕,于是部下的人有了小小的过失,就杀掉他们来树立威势。又因为郊野地区人口不多,都市里没什么东西,工匠器械,各方面都缺乏,于是将附近郡中有三个壮丁以上的人家迁来充实成都,建立尚方御府,调各州郡的能工巧匠到那里,大规模修造宫室,引水进城,一味追求奢侈。又扩建太学,起造谠殿。百姓被驱使服役弄得疲于奔命,哭喊叹息声到处都可以听到,想要造反的人十家就有九家。他的左仆射蔡兴极力谏阻,李寿认为是诽谤,诛杀了他。右仆射李嶷屡次用率直的言辞反驳他的旨意,李寿多次感到不满,假托别的罪名,把他关进监狱杀了。

公元343年(汉兴六年)七月,李寿去世,时年四十四岁,共在位六年。死后谥号昭文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安昌陵。

李势(?―361年),字子仁,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母李氏,十六国时期成汉最后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公元343年,李寿去世,李势即位,改元太和。李势在位时,骄狂吝啬,贪财好色,杀人夺妻,不理国事,残害大臣,滥用刑法,当时人人自危。公元347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讨伐李势,李势兵败投降,成汉灭亡。桓温将李势及其亲族十多人迁往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封李势为归义侯。公元361年,李势去世。

当初,李寿的妻子阎氏无子,李寿的父亲李骧杀了李凤,给李寿娶了李凤的女儿作妾,生下李势。成汉幽公李期喜爱李势的姿质相貌,拜为翊军将军、汉王世子。李势身高七尺九寸,腰粗十四围,善于俯仰,时人都感到很奇怪。公元338年(汉兴元年),李寿继位,立李势为太子。

公元343年(汉兴六年),李寿去世,太子李势继位,赦免境内罪犯。公元344年(太和元年)正月,改年号为太和,尊奉嫡母阎氏为皇太后,册立妻子李氏为皇后。

公元344年(太和元年)秋天,太史令韩皓上书说:“火星在心宿,是对不修缮宗庙的谴责。”李势令群臣论议此事。相国董皎、侍中王嘏认为:“景皇帝李特、武皇帝李雄创定国家大业,献皇帝李骧、文皇帝李寿禀承国家政权,至亲的关系并不疏远,不应当疏远绝祀。”于是重新下令祭祀李特和李雄,都用汉王的称谓。

公元345年(太和二年)九月,李势的弟弟大将军、汉王李广,因为李势没有儿子,请求让自己当皇太弟,李势不同意。马当、解思明认为李势兄弟不多,如果再有所废免,将会更加孤弱危险,所以执意劝说李势答应李广的请求。李势怀疑他们和李广有预谋,命令董皎收捕马当和解思明并将他们斩杀,夷灭三族。又派太保李奕进攻在涪城的李广,将李广贬为临邛侯,李广自杀。解思明被捕时,叹息说:“国家之所以不灭亡,是因为有我们这几个人在,现在危险了!”谈笑自若赴死。解思明有智慧、谋略,敢于直言谏诤。马当素来得人心,他们死后,士民们无不哀悼。

公元346年(太和三年)冬天,太保李奕在晋寿起兵反叛,蜀人大多都跟从他,兵众多达数万。李势登上城墙抵御,李奕单身匹马冲击城门,守卫城门的人向他射击,射死了他,其兵众全都溃逃。李势诛杀李奕后,在境内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嘉宁。

公元347年(太和四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领水军讨伐李势。桓温驻扎在青衣,李势调大军抵御固守,又派李福和昝坚等数千人从山阳奔赴合水抵御桓温。认为桓温只能从步行的小路过来,将领们都想在江的南岸设置伏兵来对付晋军,昝坚不同意,率领各部从江的北岸的鸳鸯碕渡江往犍为去。可是桓温从山阳走了江南的路,昝坚到了犍为,才知道和桓温走岔了道,于是回头从沙头津往北渡江。昝坚到达时,桓温已经到了成都的十里陌,昝坚的部众不战自溃。桓温到达城下,纵火烧大城的各个门。李势的徒众惊惶恐惧,不再有坚守的打算,他的中书监王嘏、散骑常侍常璩等人劝李势投降。李势以此事询问侍中冯孚,冯孚说:“从前吴汉征伐蜀地,杀光了公孙氏。如今晋下书说,不赦免李家人,即使投降,恐怕也没有活命的机会。”

李势就在夜晚逃出东门,和昝坚逃到晋寿,然后送投降文书给桓温说:“伪嘉宁二年三月十七日,略阳人李势叩头死罪。伏惟大将军节下,先人遭难流亡,凭恃险要的地势而趁着局势的空子,窃据汶蜀。李势因为愚昧无知,又接掌了末期的统绪,偷安推移,没有能够改变主意。竟然麻烦了大驾,来到这险峻崎岖的地方。将士狂妄愚鲁,犯了天威。惭愧悔恨,精魂飞散,甘愿承受刀斧,来祭大军的战鼓。伏惟大晋,天网恢弘博大,恩泽遍及四海,超过太阳。紧迫匆忙,逃到草野。今天到白水城,谨派私自委任的散骑常侍王幼奉笺呈交,并命令州郡放下武器。枯池中的鱼,时刻等待着救命的消息。”李势不久就用车拉着棺木而捆绑起来到军营门前,桓温解开他的绑绳,焚烧他的棺木,将李势和他的弟弟李福(《十六国春秋》记载为李势叔父、从兄李权等亲族十多人迁到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封李势为归义侯,成汉自此灭亡。

公元361年(升平五年),李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去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汉(304-347年)
十六国(四):成汉国君列表,哪个最厉害,哪个最差劲?*
历史政权——成汉
五胡乱华系列七:成汉兴亡之四:李雄治蜀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84)成汉衰落(附音频)
桓温的崛起:抓住消灭成汉的绝佳时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