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公元37184日—公元409116日),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大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公元410年(永兴二年)谥拓跋圭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庙号为太祖。

拓跋珪,是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嫡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母献明皇后贺氏。公元376年,前秦灭代国,拓跋珪将要被强迁至秦都长安,但代王左长史燕凤以拓跋珪年幼,力劝前秦天王苻坚让拓跋珪留在部中,称待拓跋珪长大后为首领,会念及苻坚施恩给代国。苻坚同意,拓跋珪得以留下。当时,代国旧部由刘库仁及刘卫辰分掌,拓跋珪母贺氏带拓跋珪、拓跋仪及拓跋觚从贺兰部迁至独孤部,与南部大人长孙嵩等人同属刘库仁统领。刘库仁本也为南部大人,拓跋珪等人到后仍尽忠侍奉他们,并没有因代国灭亡、自己改受前秦官位而变节,又招抚接纳离散的部人,甚有恩信。

公元383年,苻坚于淝水之战中战败,其后国中大乱,刘库仁助秦军对抗后燕,但于次遭慕舆文夜袭杀害,其弟刘头眷代领其众。公元385年,刘库仁之子刘显杀头眷自立,又想要杀拓跋珪。刘显弟刘亢埿的妻子是拓跋珪的姑姑,并将刘显的意图告诉贺氏。刘显谋主梁六眷是拓跋什翼犍的甥子,也派部人穆崇、奚牧将此事密报拓跋珪。贺氏于是约刘显饮酒,将其灌醉,让拓跋珪与旧臣长孙犍、元他等人乘夜逃至贺兰部。不久,刘显部中内乱,贺氏得以到贺兰部与拓跋珪等会合。但其时贺氏弟贺染干忌惮拓跋珪得人心,曾试图杀害他,但都因尉古真告密及贺氏出面而失败。而拓跋珪的堂曾祖父拓跋纥罗及拓跋建就劝贺兰部首领贺讷推拓跋珪为主。

公元386220日(登国元年正月六日),拓跋珪得到以贺兰部为首的诸部支持在牛川大会诸部,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为代王,年号登国。拓跋珪任用贤能,励精图治,重兴代国。即位不久,便移都代国原都盛乐,并推动农业,让人民休养生息。同年四月,改称魏王,称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五月,拓跋珪车驾游幸陵石。护佛侯部帅侯辰、乙弗部帅代题叛走。诸将前往追赶,拓跋珪说:“侯辰等世修职役,虽有小愆,宜且忍之。当今草创,人情未一,愚近者固应趑趄,不足追也。”

北魏建立时四周有强敌环伺,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边在河套一带有匈奴铁弗部、阴山以北为柔然部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为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及以西的慕容永统治的西燕。因为叔父拓跋窟咄为了争位与刘显勾结,企图取拓跋珪而代之形成内部不稳,于桓等人意图杀害拓跋珪以响应窟咄,莫题等人亦与窟咄通讯。拓跋珪杀死于桓等五人,赦免莫题等七姓,但都因恐惧内乱而往依贺兰部,借阴山作屏障防守,又派人向后燕求援。

公元386年十月,拓跋窟咄逼近,部众惶恐不安。慕容垂之子慕容麟带领的后燕援军此时仍未到,于是先让北魏使者安同先回去,让魏人知燕军已在附近,稳定人心。拓跋珪于是领兵会合后燕援军,在高柳大败拓跋窟咄。窟咄带领残兵败将西逃,依附铁弗部,被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杀死,拓跋珪接收其部众。十二月,后燕任命拓跋珪为西单于,封上谷王,但拓跋珪不受。

公元387年,拓跋珪与后燕联手击败刘显,逼刘显出奔西燕。六月,拓跋珪又于弱落水大败库莫奚部;八月在马邑南亲征刘显,追至弥泽,大败其军,显向南投奔慕容永。秋八月,拓跋珪再次亲征刘显。公元388年(登国四年),拓跋珪大破高车诸部。公元389年(登国五年),拓跋珪又西征高车袁纥部,并在鹿浑海大败对方,俘获人口及牲畜共计二十多万。不久更联同慕容麟所率的后燕军进攻贺兰部、纥突邻部及纥奚部,后两者向北魏请降。七月,贺兰部遭铁弗部攻击,贺讷于是向北魏投降求援,拓跋珪于是领兵去救援,击退铁弗,并将贺讷等人迁至东界。

拓跋珪进击高车诸部,唯独柔然不肯降魏,遂于登国七年(391年)进攻柔然。柔然当时率众退避,拓跋珪追击,军粮用尽后以备乘战马作军粮,终在南床山追及,并俘获其一半部众。接着拓跋珪继续派兵追击余部,逼令首领缊纥提投降。同年,拓跋珪进攻铁弗,直攻代来城,擒获直力鞮,卫辰被部下杀害。拓跋珪更尽诛刘卫辰宗族共五千多人,将尸体丢在黄河中。此战后,黄河以南诸部都向北魏投降。北魏至此亦已击败大部份强邻,国力亦大增。

北魏与后燕皆是公元386年建立,后燕强而北魏弱,拓跋珪与后燕结好,而北魏开国之初的内乱,后燕亦曾出兵支援拓跋珪,每年两回亦派使者往来。公元391年(登国六年),贺兰部内乱,贺染干和贺讷互相攻击,拓跋珪亦自请为响导,请后燕出兵讨伐。但同年,后燕将来使拓跋觚扣留,以向北魏求名马。拓跋珪拒绝,拓跋觚亦一直遭扣留,此后两国关系僵化。北魏转而联结西燕对付后燕。但,后燕帝慕容垂于公元394年(登国九年)六月出兵进攻西燕,围攻长子,西燕帝慕容永曾向北魏求援,拓跋珪遂派陈留公拓跋虔及庾岳救援西燕,可是援军尚未赶到,长子就失陷。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三十多人都被诛杀。华北一带就剩下北魏与后燕两国互相对峙。

公元395年( 登国十年)北魏侵逼后燕附塞诸部,慕容垂就于同年五月派其太子慕容宝伐魏。拓跋珪知大军前来,率众到河西避战。燕军于七月到五原后收降魏别部三万多家人,又征收谷物及造船打算渡河进攻。拓跋珪亦进军河边,与燕军对峙。北魏一方面派许谦向后秦请求援兵,一面却派兵堵截燕军与后燕都城中山的道路,并抓住取道去前线的燕国使者。因着慕容垂在出兵时已经患病,而堵截道路令慕容宝久久都不知道国内消息,拓跋珪于是逼令抓到的使者向燕军谎称慕容垂的死讯,成功动摇燕军将士的军心。燕魏两军自九月起隔河对峙至十月,燕军终因内乱而被逼烧船撤退。其时黄河河水未结,魏军未能及时渡河追击。但次月大风令河面结冰后,拓跋珪即下令渡河并派二万多精骑追击燕军。魏军在参合陂打败燕军,俘获大量燕军将士及官员,拓跋珪除了选用有才的如贾闰、贾彝等人留下外,将其他官员都送回后燕,但同时将燕兵都坑杀。史称参合陂之战。

公元396年(登国十一年)三月,慕容垂率军再度伐魏,攻陷平城,留守平城的拓跋虔战死,守城的三万余家部落皆被俘。接着慕容垂更派慕容宝等进逼拓跋珪。拓跋珪此时十分惊惧,打算离开盛乐避兵,而诸部因骁勇善战的拓跋虔战死,亦有异心,令拓跋珪不知所措。可是慕容垂因见参合陂堆积如山的燕兵尸体而发病,被逼退兵,并病逝于上谷。同年七月,拓跋珪建天子旌旗,并改元皇始,并正式图取后燕所占的中原土地。

公元396年八月,拓跋厓就大举伐燕,亲率四十多万大军南出马邑,越过句注南攻燕并州,同时又命封真率偏师进攻燕幽州。至九月,魏军进至晋阳,守城的慕容农出战但大败,晋阳城守将此时叛燕逼使慕容农率众东走。长孙肥率众追击,在潞川追上,慕容农妻儿被掳,只能与三骑逃回中山。拓跋珪于是夺取并州地,并置官员治理当地。

随后,拓跋珪命于栗磾及公孙兰等暗中开通昔日韩信在井陉用过的路,并在十月率军取道该路进攻中山城。其时燕军决意婴城自守,打持久战,于是拓跋珪在攻下常山后,其东各郡县的官员不是弃城就是投降,北魏于是轻易地得到中原大部分郡县归附,仅余中山、邺及信都三城仍然拒守。拓跋珪于是兵分三路分攻三城:自攻中山,拓跋仪攻邺及王建、李栗攻信都。然而,拓跋珪在攻中山城时遭燕军力拒,于是暂时放弃中山,改而南取其余二城。

公元397年(皇始二年)正月,拓跋珪加入进攻信都,终于逼得守将慕容凤弃城出走,但其时慕容德却成功离间进攻邺城的拓跋仪及贺赖卢,令他们退兵,并乘机从后追击,大破魏军。

三月,慕容宝向拓跋珪求和,并说要送还拓跋觚,并割让常山以西土地。拓跋珪已答允,但慕容宝却反悔,拓跋珪于是进围中山。最终慕容宝等人弃中山城出走,拓跋珪原本打算在该晚入城,王建则以士兵会乘夜盗取城中财宝为由劝阻,拓跋珪于是等到日出才入城。可是慕容详却趁机自立为主,闭门拒守,拓跋珪试图强攻但攻了几日都不果,于是试图劝降,可是城中军民却表示担心会有昔日在参合陂被杀的燕降卒一样的下场,所以坚守到最后。拓跋珪想起当日劝他杀俘的正是王建,导致难取中山,于是向其吐口水。至五月,拓跋珪撤围,到河间补充军粮。在围攻中山的同时,拓跋珪派庾岳率兵讨平国内叛变的贺兰部、纥邻部及纥奚部,成功解决内乱。

九月,时据中山的慕容麟因饥荒而出据新市,拓跋珪于是主动进攻,并在次月于义台大破慕容麟。慕容麟出走后,拓跋珪入据中山。次年,邺城也因慕容德弃守而落入魏军手中,拓跋珪于邺置行台后回到中山,并打算回盛乐,于是修治由望都至代的直道,设中山行台以防变乱,又下令强迁山东六郡官民和外族人士到代郡充实人口。

公元398年(皇始三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营建宫殿、宗庙、社稷。同年十二月二日(公元399124日),改元天兴,即皇帝位。

拓跋珪曾派贺狄干向后秦献马一千匹并请结婚姻,不过其时拓跋珪已立慕容氏为皇后,故此后秦君主姚兴拒绝了婚姻要求并强留贺狄干。魏军又攻击后秦高平公没弈干、属部黜弗及素古延,两国嫌隙于是愈来愈大,拓跋珪于是在公元402年(天兴七年)阅兵,又命并州各郡送谷物到平阳郡的干壁储存以防备秦军进攻。但随后魏平阳太守貮尘进攻秦河东之地,震动长安,关中各城白天都闭着城门,这令后秦准备讨伐北魏。

公元402年六月,后秦派军进攻北魏,攻陷了干壁。拓跋珪则派毗陵王拓跋顺及豫州刺史长孙肥为前锋迎击,自率大军在后。八月,拓跋珪至永安(今山西霍县东北),秦将姚平派二百精骑视察魏军但尽数被擒,于是撤走,但在柴壁遭拓跋珪追上,于是据守柴壁。拓跋珪围困柴壁,而姚兴则率军来救援姚平,并要据天渡运粮给姚平。

拓跋珪接着增厚包围圈,防止姚平突围或姚兴强攻,另又听从安同所言,筑浮桥渡汾河,并在西岸筑围拒秦军,引秦军走汾东的蒙坑。姚兴到后果走蒙坑,遭拓跋珪击败。拓跋珪又派兵各据险要,阻止秦军接近柴壁。至十月,姚平粮尽突围但失败,于是率部投水自杀,拓跋珪更派擅长游泳的人下水打捞自杀者,又生擒狄伯支等四十多名后秦官员,二万多名士兵亦束手就擒。姚兴虽然能够与姚平遥相呼应,但无力救援,柴壁败后多次派人请和,但拓跋珪不准,反而要进攻蒲阪,只是当时姚绪坚守不战,且早于394年背魏再兴的柔然汗国要攻魏,逼使拓跋珪撤兵。

拓跋珪晚年因服食寒食散,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更常因想起昔日一点不满就要诛杀大臣。大臣们大都惶恐度日,影响办事能力,以至偷窃等行为十分猖獗。

公元407年(天赐四年)至公元409年(天赐六年)间,拓跋珪先后诛杀了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往日曾与穆崇共谋刺杀拓跋珪的拓跋仪虽然因拓跋珪念其功勋而没被追究,但眼见拓跋珪杀害大臣,于是自疑逃亡,但还是被追兵抓住,并被赐死。

公元409116日(天赐六年十月十三日),次子拓跋绍母贺夫人有过失,拓跋珪幽禁她于宫中,准备处死。到黄昏时仍未决。贺氏秘密向拓跋绍求救。拓跋绍与宫中守兵及宦官串通,当晚带人翻墙入宫,刺杀拓跋珪。拓跋珪在拓跋绍来到时惊醒,试图找武器反击但不果,终为其所杀,享年三十九岁。葬于云中金陵,具体地点不详。

其子拓跋嗣即位后,于公元410年(永兴二年)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庙号为太祖。

 

 遇刺身亡,北魏开国皇帝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人物生平

  魏道武帝拓跋珪(360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什翼圭、翼圭、开,字涉珪,后魏开国皇帝(386—409年),鲜卑族人。魏昭成帝拓跋什翼键的孙子,魏献明帝拓跋寔和贺兰氏的儿子。

  大事年表

  登国元年(386年),鲜卑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东山再起,在牛川(今呼和浩特市西南)大会诸部,复即代王位,建元登国,国号代。二月,迁都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北土城子古城),四月,改称魏王,国号大魏。是为北魏建国之始。

  登国初年,拓跋珪在其统治地区的腹地(今内蒙古西部地区)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政策。

  登国二年(387年),北魏打败独孤部刘库仁之子刘显和刘卫辰。登国三年(公元388年),拓跋珪进攻库莫奚(驻牧于今赤峰北部地区),获杂畜10余万。

  登国六年(390年),拓跋觚奉命出使后燕,被后燕扣留,以求名马。此后两国关系僵化。北魏开始联合西燕对付后燕。同年北魏征服了占据阴山北麓的贺兰部。

  登国七年(391年),又征服了占据河套以西的匈奴铁弗部。随后又兼并库莫奚、高车等部落,实力大大增强。

  登国九年(394年)六月,慕容垂出兵灭西燕,攻陷长子,杀死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三十多人,西燕亡。华北一带只剩下北魏与后燕两国。
登国十年(395年)七月,后燕帝慕容垂伐魏。魏军在参合陂打败燕军,史称参合陂之战。

  登国十一年(396年)三月,慕容垂率军再度伐魏。四月,慕容垂病逝于上谷。后燕退兵。同年七月,拓跋圭在盛乐即皇帝位、改元皇始。

  至皇始二年(397年),北魏已占有山西、河北大部,并将后燕分隔为南北两部。

  天兴元年(398年),魏王拓跋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改元天兴。

  天赐四年(407年)至天赐六年(409年)间,拓跋圭两位堂兄弟及大将常山王拓跋遵因为酒后失礼于太原公主而被赐死、卫王拓跋仪以谋叛罪被赐死,又诛杀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

  天赐六年(409年)次子拓跋绍母贺夫人有过失,拓跋珪幽禁她于宫中,准备处死。到黄昏时仍未决。贺氏秘密向拓跋绍求救。拓跋绍当晚带人翻墙入宫,杀掉拓跋圭。

 

  历史功绩

  拓跋珪在位期间,对外遏制了柔然等族的袭扰,稳固了北魏的边疆;对内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建国,仿中原封建制度营建宫室,制定各类典章制度、礼仪等。拓跋珪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文化水平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拓跋鲜卑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部族制度进行改革,“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使各个民族都成为北魏的编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拓跋鲜卑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很快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方面,在继续注重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务农息民”、“劝课农桑”、“计口授田”,在黄河以北、五原、云中、代郡等地(今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省部分地区)大兴农业,开立屯田,而且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稳固了北魏的经济基础,加速了拓跋鲜卑封建化的进程,为日后北魏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十六国历史事件( 公元304~439年)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24---南北朝——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和姚苌建立后燕和后秦,但笑到最后的是拓跋珪
鲜卑的故事(六十二)叔侄争位 强敌环伺
慕容垂百忍成金,拓跋氏悄然崛起
有才无德慕容麟!有着经天纬地的才华,毁掉自己的国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