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人体与病邪的第四战场:肾与膀胱系统。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在人出生之前,胎儿就是靠肾提供的养分来生存,所以中医有“未有此身,先有两肾”之说。五脏六腑中最先形成的器官是肾。肾主水,水生木,于是,水生木形成肝,木生火形成心,火生土形成脾,土生金形成肺;五脏形成之后,六腑随之形成,又由内而外逐渐形成了四肢百骸,一个完整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出生以后先天之精很快就会消耗掉,肾的主要功能又变成了储存后天之精,消化产生的水谷精微一部分上达于肺,经由肺送至全身保持生命需要,另一部分则藏于肾,转化为肾精储存起来。人在七八岁的时候肾精最旺盛,肾又主骨,所以七八岁正是小孩长得最快的时候,也是换牙齿的时候,发育到青春期,肾气充盛,产生了一种叫作“天癸”的物质,于是男子就能产生精子,女子开始排卵,出现月经,性功能也逐渐成熟而有了生殖能力。到了晚年,肾精衰竭,生殖能力就开始减弱甚至消失。

肾主水,维持全身水液平衡:

       肾主水是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来自水谷精微、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作用的津液输布全身;二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后的浊液排出体外。
        水往低处流,肾就是五脏的最低处,那么怎样让水能够流通到全身各处呢?就要依赖肾的“气化”功能,水变成气,自然就能往上走了。
        肾有司开阖的作用。开,则水液得以排出;阖,则机体需要的水液得以在体内潴留。如果肾的气化正常,则开阖有度,尿液排泄也就正常。如果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开阖失度,就会引起水液代谢紊乱。如阖多开少,可见尿少、水肿;开多阖少,则尿多、尿频
        肾主纳气。纳即收纳、摄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的呼吸深度。故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如肾虚不能纳气,可出现呼多吸少,吸气困难,动则喘甚等症,称为“督不纳气”。

肾与膀胱相表里:
       肾是作强之官,肾精充盛则身体强壮,精力旺盛;膀胱是州都之官,负责贮藏水液和排尿。它们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影响。
       有旬俗语叫“屁滚尿流”,为什么受到惊吓就会小便失禁?《黄帝内经》中说,恐伤肾,巨大的恐惧对内会伤害肾脏,肾脏受到了伤害就会通过膀胱表现出来,于是便有了屁滚尿流。
       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膀胱的气化有赖于肾气的蒸腾。所以,肾的病变常常会导致膀胱的气化失司,引起尿量、排尿次数及排尿时间的改变。膀胱的病变有实有虚,虚证常常是由肾虚引起的。
       同样,膀胱经的病变也常常会转入肾经。“风厥”多是由于膀胱经的病症转入了肾经所致。《内经》中说:“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足太阳膀胱经统领人体阳气,为~身之表,外界的风射瞄先侵袭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与肾相表里,膀胱经的热邪影响到肾经,肾经的气机逆而上冲便形成了风厥。

      人体与病邪的第五战场:脾与胃系统。

       中医总把脾和胃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脾胃主管五味,消化和吸收都归它管,《内经》中也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的物质基础: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脾胃主管的是食物的运化,是整个人体运行的物质基础,脾胃属土,有脾土、胃土之称,它们就是人体内的土地,是人的后天之本。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里面讲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作仓廪,可以摄入食物,并输出精微营养物质以供全身之用。人以水谷为本,而脾胃又是受纳水谷,运化精微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可见脾胃在人体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肾为先天之本,人在出生之前,是由先天的肾精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出生后开始吃东西,靠食物来活下去,称为后天,而脾胃正是主管后天吃食物的运化的,所以称为后天之本。

       先天再怎么好,出生以后,后天就会开始起主导作用,中医认为,人的先天之气,在出生后很短的时间就会消耗掉,所以后天的调养是非常重要的。先天不足的,可以通过后天调养补足,同样可以延年益寿;但就算是先天非常好,如果不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那就会多病减寿。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是当之无愧的生命之源。

       脾管泄,胃管吐。脾胃并非单指器官

       中医上的五脏,并非单纯解剖学上的脏腑器官,而是泛指其功能。在中医主食物运化的这个系统当中,脾主泄,凡是和泄相关的,都归脾管,哪怕是胃、小肠、大肠等任何一个器官的原因导致的腹泻,在中医上都属于脾范畴,有的人脾脏摘除了,并不意味着中医概念上的“脾”就不存在了,照样会有脾胃失调、脾湿等问题。同样,胃主吐,凡是和吐有关的,在中医上都归为胃管,而不是单纯的胃这个器官。可以说,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中医仅以脾胃来全部概括了。

       “四季脾旺不受邪”,'“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亡”,脾胃一起,构筑了人体抵御外邪的一道坚实防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与防病秘法(1)
为什么我们说“肾为先天之本”。它是否有科学依据?
《脉诀汇辨》 > 卷一 冲阳太二脉论
什么是后天之本?什么又是先天之根?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用
贫血不单要考虑脾胃后天之本,还要考虑肾先天之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