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北魏的汉化与迁都

晋人附者稍众。桓帝嘉之,以为辅相,任以国事。

任何一件历史大事的发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这也包括北魏一步步汉化的过程以及至孝文帝迁都洛阳。

早期拓跋推寅带领着鲜卑部落与匈奴开始通婚,慢慢走出了落后的局面拥有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后来又与其它部落不断通婚,可见早期的鲜卑有着极大的开放性。

这样一种开放性或许是拓跋鲜开放的代名词,可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鲜卑一步步强大起来,并且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部落政权,成为了草原上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拓跋鲜卑的祖先又与汉人政权不断取得联系,慢慢从游牧民族变成了被“汉化”后的中原政权,所以才有了北魏孝文帝诸多汉化的决策。

一、拓跋鲜卑的汉化

时间来到拓跋鲜卑的力微时代,他们与南方的曹魏政权不断和亲,而且还派遣了“质子”去洛阳,以表示自己对曹魏政权的忠诚,这一时期拓跋鲜卑是以臣子的身份与曹魏相处。

在这期间拓跋鲜卑受到了汉人极大的影响,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拓跋鲜卑内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甚至还发生了军事政变导致后来鲜卑分为了三个联盟。

这一时期的来能能有着独立的主权意识,与中原政权交流的姿态也不再是臣子而是同等地位,这是一个极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有一部分汉人投靠了鲜卑部落,为鲜卑后续的变法埋下了基础。

在魏晋时期有一个名叫卫操的人曾投靠拓跋鲜卑,而且还加入了鲜卑的上升政治,他带去的先进中原文明极大地改变了鲜卑政权的发展方向。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少数民族政权一般都是松散的部落联盟根本就没有官僚体系制度,但卫操的的加入便促进鲜卑“始置百官,分掌职众”,这是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体现。

道武帝名为拓跋珪,鲜卑政权发生动乱时他曾随着母亲在中原生活了近十年,在这十年里深受汉文化的熏陶,回到北方草原后继位称帝并建立了北魏政权,开始实行汉礼制。

拓跋珪的许多汉文化制度并没有得到实施,但这一举措却改变了鲜卑的生活方式,比如离散部落开始分土定居,“定居”是鲜卑部落一步步向汉文化靠近的标志之一,与此同时还吸收了大量的汉人。

随后的多年里北魏的疆域不断扩大,汉文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鲜卑统治范围内的汉人越来越多,慢慢地鲜卑与汉人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比如,北魏皇帝开始大量任用汉人为官,甚至于鲜卑族开始与汉人大量通婚,这一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的那个还是影响很大,甚至于引发了贵族的反抗和军事政变。

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和很简单,北魏皇帝想要借助汉朝官僚体制加强中央集权,而贵族的利益遭到巨大破坏自然不愿妥协,战争也是为了将汉人排除在体制外巩固贵族自身的权力。

民族融合是北魏时期的一个历史大趋势,而历史大势不会因为一个人、一个群体而发生改变,即使贵族和北魏多代皇帝发生冲突并两败俱伤,但依然没有改变北魏汉化的决心。

北魏孝文帝执政时期,旧贵族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皇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这也促进了孝文帝关于推进“汉化”的多项改革措施与行动。

不过,旧贵族的势力虽然被削弱了很多,但依然可以影响皇权的运行,以至于北魏孝文帝的种种举措备受阻挠,而离开祖地平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因为离开旧贵族的聚集地改革的阻力将会大幅度减弱。

纵览北魏前期发展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化是在一步步加深的,比如部落分权意识在减弱而皇权则在不断加强,服务于皇权的官僚体制慢慢被完善。

除此之外,北魏前期所谓通婚现象中,与鲜卑内部、少数民族通婚要高于汉人,但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与汉人的比例早已超过其它少数民族的总和。

更甚至北魏后宫中的妃嫔、皇后和太后,他们都是汉人的身份,可见汉化的程度有多深。在官制和礼仪中,北魏的汉化也在不断加深,基于此也就有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这一跨时代行为。

二、拓跋鲜卑早期的迁徙历史

对于鲜卑一族迁徙之事,北魏孝文帝曾这么说过:“昔平文皇帝弃背率土,昭成营居盛乐;太祖道武皇帝神武应天,迁居平城……”也就是说鲜卑一族迁徙是早就发生过的事情,亦或者说是一种习惯。

根据《魏书·序纪》的记载,力微时代之前拓跋鲜卑就有过大规模迁徙的历史,而这两次迁徙不仅改变了拓跋鲜卑的习俗,而且还为孝文帝迁都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鲜卑一族最早是从大兴安岭北麓的原始森林中向外部迁徙的,一直迁徙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从原始部落向游牧民族习俗一点点开始蜕变,并且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开始联姻。

第二次迁徙是从呼伦贝尔湖附近向匈奴原来占据的地方迁徙,多年后便以盛乐为都城建立了鲜卑一族的政权。

当然,这个时候的盛乐还不具备都城的性质,直至多年后鲜卑在平成修筑新城这才有了一个正式的都城。

穆皇帝、惠皇帝、烈皇帝、昭成皇帝等让你统治鲜卑一族期间,北魏都发生这相应的迁徙变化,总体来看迁徙的趋势是由北不断向南部移动。

直至拓跋珪登基称帝后,才以平城为都城建立北魏国,但即使如此不断汉化的鲜卑一族也有着继续南迁的想法,想要从游牧民族区域不断迁徙到农耕区域。

由此观之,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成迁徙到洛阳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从北魏建国之前北魏的祖先就一点点向这个方向努力,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进程比较缓慢而已。

总的来说,从鲜卑迁徙出原始森林开始,“迁徙”似乎成为了注入他们血液里的传统,截止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拓跋鲜卑一族一直在向南部移动。

三、迁都洛阳后,拓跋鲜卑的影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北魏孝文帝迁都对鲜卑一族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首先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离开了旧贵族势力错综复杂的平城,新政权建立在政权空白的洛阳有利于加强皇权统治,维护了北魏的统治。

如上述所言,鲜卑一族早就有南下迁都的想法,但因为旧势力的影响使得多为君王不得不妥协,以维持北魏拓跋鲜卑政权的稳定,此次迁都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其次孝文帝迁都也有利于促进鲜卑一族和汉民族文化的融合,后期孝文帝进行的多方面汉化改革,究其根本都是建立在此次迁都,加深鲜卑一族汉化程度的基础上。

除了在政治、经济和制度上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孝文帝还在风俗文化上进行了改变,这些改变涉及到穿汉服、学汉语等,直到后期鲜卑族与汉民族几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南北朝之后的隋朝、唐朝两大政权,杨氏一族和李氏一族的体内都有鲜卑血脉,他们能够如此顺利掌控汉人的天下,与鲜卑一族的早起融合多少有些关系。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军事制度上也有一定的革新,比如脱离鲜卑一族的限制从全天下招募军队,组成羽林、虎贲军以充宿卫,此次招募的军队足足达到了十五万之多,彻底改变了旧贵族在军队中的影响。

后续的日子里孝文帝又继续深化对军队的革新,频频把汉人冲入北魏的军队中,甚至于让汉人子弟取代上层的鲜卑贵族,最终把鲜卑的军事大权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如何来形容迁都后鲜卑一族的贵族呢?当初的贵族因为权力一点点被剥夺,宗族和贵族的身份名存实亡,慢慢变成了行政体制下的一员,与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了什么区别。

纵览孝文帝迁都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在军事上的影响,孝文帝执政中后期北魏的叛乱基本都集中的旧都平城,由此可见鲜卑旧贵族的势力有多大,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举措是多么明智。

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不断重用汉人以取代鲜卑贵族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后期即使贵族频频发动叛乱对孝文帝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汉人将领甚至可以带兵北上进行平叛。

平城是鲜卑旧贵族的立足之地,离开了那个地方他们在政治、军事上的影响力都会无限衰弱,多以频频组织北魏皇族迁都的决策,但孝文帝力排众议完成了这一壮举,在鲜卑一族、华夏一族的历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既保障了皇权对天下的统治,也促进了鲜卑与汉民族的碰撞与融合。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晋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0位中国历史人物(42)——孝文帝
北朝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看西魏北周胡化运动的前世今生
为何强大的北魏能够统一北方,却不能统一天下?说出来别不信
北魏改拓拔姓为元姓的内幕?
学习的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