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好母亲,我最心疼的人(亲情之三)










先请大家看看此照-----1982年于母亲合影。




 

    每当我看到这张早已保存了34年、发黄的老照片,一种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这张照片是我当时对母亲不理解,而母亲正心情十分压抑、几乎绝望的情况下三番五次催我照、催我取,而我又十分不愿意照、不愿意取的情形下照的、取的、保存的!

     往事历历在目---



     1982年,16虚岁的姐姐初中念完后辍学,正是村里找对象的年龄。有一天,妈妈带着姐姐去二姨家“暗中”相亲。因事先没给奶奶请示,结果奶奶很不高兴,就责怪起妈妈来。

     家中主要矛盾---婆媳关系“逐日升级”,以至于最后,奶奶给我诉苦说,我妈妈不孝顺她了,光景没法过下去了,问我“分家”是跟妈妈呢,还是跟她过?

    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让一个12、3岁的毛头孩子回答,能有啥答案呢?我随口告诉一手溺爱、从小亲我的奶奶说,:“当然跟您过了!”



    虽是一句无心的话,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却留下“妈妈不孝顺奶奶,我就不孝顺她”的逆反心里,时时处处与妈妈“为敌”,专门惹她生气----叫我到地里帮她干活,我不愿去;勉强去了,干不了一会儿,闹着要回家;不让我回家,我就拔玉米苗,要么就拿起锄头刨棉花苗……总之,非得把妈妈气“毛”,惹得她拿起锄头,朝我屁股打来……,我呢,顺势“逃之夭夭”、“溜之大吉”!回到家中,还向“做饭”的奶奶“告状”……

      当然,妈妈想和我照张相片的心愿,更别想“轻易实现”了。

      那一天,妈妈又去学校(栲栳中学)给我送饃送菜,专门等我课外活动时间,又一次提出说,和我照张相片,“将来”给我留个“念想”!

    我一听这话,感到“事态严重”了。说实在的,大人们在家“闹别扭”,小孩们在学校学习也是“不安生”的。那段时间,我就曾做梦梦到过好多次姐姐、妈妈、奶奶在家吵架,“寻死觅活”的场景……




    每逢周末,我回到家里(平时住校),第一件事是,先偷偷看看姐姐、妈妈、奶奶是否还好好的,只要她们“平安无事”,我心中的担心就减轻一些,生怕家里发生什么“意外”……

    终于,我答应妈妈的“请求',勉强照了这张像。接下来,每周回家,妈妈又接连“催问我取没取照片”的事。一开始,我总是找种种借口搪塞,实在推不过去了,就撒谎说,“取了又弄丢了”。态度还极不耐烦,弄得妈妈也就不再过问,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这只是个序幕。----小时候不懂事,惹妈妈生气,让妈妈伤心。而妈妈又忍辱负重、大人不计小人过的“小插曲”!

    到了1986年8月6日---4年后,由于这个“小疙瘩”没有及时化解,慢慢地就发展成“大疙瘩”!

    家人长时间的不沟通,没有建立三代人之间有效的“沟通机制”,一场“家史”上最大的“灾难”,由我“引爆”----这是让妈妈真正心庝、难过、不省心的“事件”!

    表面看,是由于我和妈妈暑假期间----浇地。我家的水被村里俩“妯娌偷水截流”后,导致次日两家先是在巷里“吵架”,后是对方用砖头把我头部砸伤,最后我气愤不过,拿起铁锹一锹下去,把对方家人头部劈伤(所幸人活过来了)……酿成“大祸”,几近“灭顶之灾”,给家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我年少的心灵上造成了终生难以弥合的“阴影”……

    实质上,是整个家庭内部不和睦、不沟通、不交流,每个家庭成员心里压抑太久,有气憋在心中,平时不疏导,遇事就不冷静、“突然爆发”的结果。(恕不详细讲述事件过程,30年都过去了,两家还是“世交”)

    总之,“祸”是“创”下了。我被拘留在乡派出所、后关进县公安局看守所,两家协商“善后事宜”。

    记得妈妈和我大舅、老姨夫等亲戚看我时,给我买了我最爱吃的“饼子夹肉”,我吃的很香、很香……

     妈妈安慰我说, “孩子,别怕!咱平时不惹事,出事不怕事!有妈在,一切都会好起来……”这句话,是我一生的支柱和靠山!

     在看守所的日子里,除了我一口气给警察写了18页的“事件经过和反思”外,我想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除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鲁莽”外,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愧疚和无奈。特别是给爷奶父母造成的伤害……我是多么不让父母亲省心的孩子啊!

     那年我十七岁(虚岁)……




     因为此事,我耽误了一个多月上学;因为此事,我下决心要考上大学!然而,一年后的1987年7月,我还是落榜了!11月17日,我毅然入伍从军,还是想考上军校,给家里争口气!

     这一离开老家,一晃快30年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是思念亲人的时候;思念亲人的时候,是内心愧疚的时候;内心愧疚的时候,是精忠报国的时候;精忠报国的时候,是亏欠父母的时候;亏欠父母的时候,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又是想家的时候……




     记忆中的母亲是最善良的母亲----她17岁嫁到吕家,当了53年的“儿媳妇”(至今还在工作岗位上),从来没有顶过婆婆的嘴,即使婆婆用“封建式”的思想管教这个家,甚至是“欺压”她,“误解”她,但她从来没有“反抗”过,辩解过,申诉过,更没有对自己亲生的儿女“倾诉”过。而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恪守孝道,任劳任怨,默默无为,无私奉献。……用她那柔弱的身躯支撑起当时八口人、现在里里外外20个人的大家庭。“孝老爱幼”,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一样,只知奉献,不图索取。对待乡邻,与人为善,从来没和乡邻们吵过架,说过粗话。对我们的同学战友来家里时,总是热情招待,亲自下厨,把家里最好的饭菜拿出来,招待我们的朋友;家里自己种的蔬菜和她亲手篜的馒头等,时不时的让我带给来家里的友人……




      记忆中的母亲是最能干的母亲-----尤其是在大集体时代,靠工分吃饭的岁月,母亲起早贪黑,白天忙地里农活。一年到头,妈妈能挣3500多工分,比有的男劳力挣得还多!我印象中,那时,一个男劳力一天记10分,一个女劳力一天记8分,母亲这3500分是怎么挣来的呢?妈妈告诉我,“除了平时日工分外,还有包工活、晚上加班活、突击活、定额活、全勤奖等等 ”---如果工分不够,年底不光分不上红,还不给分粮、分油、分菜……

    晚上忙家里活。好多个夜晚,她在昏暗的油灯下不眠不休的为全家人纺线、织布、纳鞋底、缝衣裳,……那双长满老茧的双手经常沾满洗不掉的、五颜六色的“颜料”,像榆树皮一样粗糙的手,把我们姊妹4人(注:原本还有一个大哥,出生不久夭折了。这也是吕老三从排行上的来历)一个个养大成人,娶妻成家……




     记忆中的母亲是最会讲故事的母亲-----小时候,我多数时间是和爷爷奶奶晚上睡一屋,但只要妈妈说,“今天晚上讲故事”,我便让妈妈背上我去她屋里,躺在被窝里听妈妈讲那些闻所未闻的神话传奇故事----“神笔马良”、“牛郎织女”、“八仙过海”、“大闹天宫'……好多个夜晚,妈妈讲得都瞌睡了,我还在“磨着”妈妈继续讲、讲、讲……有一首儿歌到现在我还在给我4岁半的小儿子时常念道-----

     “读的书多胜打秋,

       不需耕种自然生。

       白天不怕人来借,

       晚上不怕贼来偷。

       刮风下雨无耗损,

       荒灾之年有余生。

       不懂诗书求人写,

       此时方知无知羞!

        ……     ……




     有一年,全军在青年官兵中开展“读书与成才”征文活动。我想起了儿时妈妈教我的这首儿歌。于是,写了篇《妈妈,儿歌和我》的文章。总政主办的《军营文化》杂志不光发表了全文,还荣获了征文一等奖呢!

     记忆中的母亲,有好多好多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每每想起妈妈养育我的故事,我都会禁不住热泪盈眶……特别是这30年在外游子的生活,每当看见这张老照片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妈妈!想起她一生的辛勤劳作、想起她日日夜夜的牵挂、想起她为我操心、担心,而我又不让她老人家省心、放心的许多往事,我的心就更加寝食不安、心庝母亲!




     今年春节来太原前,给母亲抓的中药还未吃完,不知吃完后,效果如何?前几天,问姐姐母亲的咽喉咳嗽病好了没有?腰椎间盘现在还痛吗?姐姐说好多了,我的心里稍微放松了许多。……

      3月29日(农历2月21日)是母亲70岁的生日,远在太原的我又不能回家为母亲庆贺,心里很不是滋味!只能以在这里创办《吕老三记》自媒体,追述记忆中的往事的形式,把对母亲和家人、师长、同学、战友的这份思念化作文字,倾诉给我的母亲!我的朋友!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本来此文是打算当天专门写给母亲的生日礼物,但是,我实在提不起笔,也不敢去碰有关母亲的文章。我曾给我最要好的朋友说过,我不敢写我的母亲。因为,只要一提起母亲,我就觉得亏欠、愧疚母亲的太多,太多,我就心庝母亲,我就有股流不完的热泪……




(这一期,就此搁笔。下一期,写写我的父亲,周日见。2016-4-12 夜于龙城感恩斋)





后记——


    今天周二,不发新稿;前天视频,家中修房;想到亲人,心中忧伤;三位老人,年事已高;还在修建,何其感想?

    前年春节,父亲就说;家中下水,不太通畅;开春之后,欲请工匠;修缮一新,心事一桩;当时我劝,不要修缮;这大年纪,颐养天年;吃好喝好,顺其自然;房屋虽旧,不需费事;身体保养,才是最先。

    去年春节,又谈此事;我又劝说,方才作罢;前天一看,此情此景;想起往事,心中不安;虽说请人,不免麻烦;操心费神,为了那般?

    想起母亲,我更心酸;去年买个,三轮小车;出门上街,自驾快乐;带上父亲,一道出行;已经七十,还在劳作;与时俱进,学会开车;这种心态,何其天真?这种精神,振奋我辈!

     五一快到,决定回家;面见老人,我心放下;再去坟头,看看奶奶;再听爷爷,讲述老家;再与父亲,推心对话;再让母亲,少些牵挂……

(2016-4-26 晨于发稿前加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房子
那些年的记忆 | 作者:原维法
【云峰故事会】罗碧英 | 父亲的故事
你有重视过,对孩子的仁爱教育吗?
催人泪下思念天堂母亲伤感文章10篇
六十岁女人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