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冠状静脉窦起源的室性早搏



部分特发性心外膜室性心律失常(VAs)可起源于冠状静脉窦系统(CVS)。但有关这类心律失常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最近发表在《Heart Rhythm》上的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就对这种CVS起源VAs的患病率及其标测/消融策略的有效性作了评估,结果值得我们学习。

该研究在试消融放电前分别完成右室、左室、冠状静脉窦及主动脉窦详细的激动标测及起搏标测。结果显示,入选研究的511例非疤痕相关室早患者中有47例(男性21例,年龄55±15岁)在CVS标测到最早激动点,局部V波提前体表QRS波39±18ms。其中25例(53%)位于心大静脉,19例(40%)位于前室间静脉,3例(7%)位于心中静脉。之后对32例(68%)患者在CVS内的最早激动点进行消融,对18例在CVS靶点附近消融。另有14例患者不能完成消融:4例导管不能进入冠状静脉窦,2例不能达到有效功率,8例离冠状动脉距离过近考虑安全因素而未消融。另外有15例患者(32%)靶点靠近冠状静脉窦,未在窦内消融而选择他处消融,包括左冠窦、右室/左室心内膜或左室心外膜。18例在CVS内最早激动点消融的患者中成功17例(94%),29例在CVS附近或非CVS部位消融的患者中成功16例(55%)。

可见,特发性室性早搏有一定比例(9%)与CVS有关。尽管在CVS内最早激动部位进行消融是有效的,但仍有部分患者(62%)因起源部位邻近冠状动脉而无法消融。对那些解剖位置具有挑战的病例,55%可以在CVS附近和非CVS消融成功,其总体消融成功率达70%。

Heart Rhythm, 2015;12:1145-53 Edited by Dr. Feng, Dr. Fang and Dr. Du


图1 冠状静脉窦系统,冠状静脉分支通常在右前斜体位下划分。心大静脉走行于房室沟内。前室间静脉是冠状静脉分支,离开房室沟走行于室间隔心外膜前壁。心中静脉开口于冠状窦口附近或者独立开口沿室间沟后壁走行。

图2 起源于前室间静脉的室性早搏。图A代表12导联体表心电图形态 (VPD) (100 mm/s). 提示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右偏、胸前导联V3移形;图B代表右前斜体位下消融导管定位于前室间静脉最早激动点。第二根导管定位于成功消融区域相对的心内膜面;图C代表三维图像和CT图像的融合。 黄色标志点提示前室间静脉的走行。

图3 起源于心大静脉的室性早搏。图A代表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换瓣术后患者的12导体表心电图(100mm/s),室性心动过速最早激动点位于心大静脉远端;图B代表最早激动点和最佳起搏位点位于4F导管头端,但7F的消融导管难以进入心大静脉远端到达最早激动点。图C代表从冠状静脉窦远端和左冠窦底同时消融放电终止心动过速。


图4 起源于心中静脉的室性心动过速。图A代表12导联体表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特征(100 mm/s)。心动过速时左束支形态、胸前导联V2移形伴电轴左偏;图B代表右前斜体位下消融导管定位于心动过速最早激动点,箭头所示为心中静脉位置;图C代表电解剖标测下消融位点处于冠状静脉窦和心中静脉附近。

表1 入选研究患者的临床基线特点。

图5 起源于毗邻冠状动脉分支的前室间静脉的室性早搏(VPD)。图A代表VPD的12导体表心电图(100mm/s),可见在右下额面轴q波呈LBBB,心前区导联在V3移形。右冠(图B)及左冠(图C)的动脉造影可证实的确毗邻冠状动脉对角支;图D代表后前位下的附近区域激动标测图,可明确这一间隔部起源右室流出道(RVOT)室早的最早激动点。并最终在RVOT成功消融。

表2 手术数据特点。

图6 CVS起源VAs不同部位的即刻消融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冠状静脉窦——电生理医生必经之道
特殊部位室性心律失常|邻近左心室穹顶部起源特发性室性早搏:标测与消融
牛国栋教授:冠状静脉系统起源心律失常的标测与导管消融
【热点文章】周法光:不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脏电生理】四、心脏电生理检查基本原理及应用
【热点文章】屈百鸣: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