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护险专题(三) | 太平洋寿险浙江分公司参与长护险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机制创新 资源整合 先行先试
背景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人社部于2016年6月27日下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文)》,确定15个试点城市和2个重点联系省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的实践探索。

在国家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的同时,浙江省作为老龄化程度更为突出的省份,老百姓对开展长护险试点的期盼更加迫切,更具内生动力。2017年末,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80.08万人,占总人口的21.77%,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共75.5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99%。为此,浙江省同步开始了长护险的省级试点。截至目前,浙江省已有桐庐县、嘉兴市、义乌市、温州市区、天台县、岱山县、宁波市等7个地区开展了长护险试点,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开展长护险试点过程中,保险业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指导意见指出,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控前提下,积极发挥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等各类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在政策引导下,截至2018年底,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试点工作的15个城市中,有13个城市是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其他非试点地区绝大多数的项目也是由保险机构经办。据不完全统计,商业保险机构共参与长护险试点项目约35个,覆盖人数约4647万,长护基金规模约47亿元。浙江省开展的长护险试点中,也全部由保险公司参与经办。经办社会化是大势所趋。







实践







保险公司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参与长护险试点,为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布局,各商业保险公司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以太平洋寿险浙江分公司经办的桐庐、嘉善、温州鹿城、岱山四个地区为例,保险公司在配合当地政府长护政策落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优势互补、形成体系”的长护险经办服务模式。

政府主导,即以政府为主导,探索制度和规则建立。作为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务,以政府为主导是必须的,这是符合我们国情的。由政府制定游戏规则,各方主体参与。

市场参与,即以市场化手段鼓励商业主体参与。长护险是为失能人员提供经办服务和服务保障,护理服务社会化不言自明,明确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也是一种公共管理市场化经办的大进步。

优势互补,即政府和市场主体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同,共同促进。政府发挥在政策引导、产业规划、标准制定、市场培育、资金筹集、监督管理方面的优势,搭建制度框架和市场环境。市场主体发挥市场优势,通过相互竞争,优胜劣汰,提升效率,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缓解失能压力,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

形成体系,即整个长护险涉及的环节很多,产业链长,长护险的落地和推进,必然是统筹规划、成体系推进,比如政策体系(实施意见、管理办法,评估办法,护理机构管理办法)、评估体系(评估标准、评估系统)、护理服务体系(护理服务项目、护理服务标准,护理服务人员)。以评估标准为核心,把好待遇享受入门关;以评估系统、经办系统为支撑,提供服务效率;以政策鼓励和引导,撬动护理、养老服务市场。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该长护经办服务模式在当地引起了积极反响,获得广泛好评。

长护险实施成为一项民生工程,均结合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此在具体政策落地过程中,在筹资方式、保障范围、待遇支付等方面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见表1、表2、表3)。






表1 浙江4个长护险试点地区筹资方式对比






表2 浙江4个长护险试点地区的保障范围对比






表3 浙江4个长护险试点地区的待遇享受对比

在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政府在长护险政策体系建立、资金筹集、市场培育、交付经办、监督管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政策方面包括筹资方式、保障对象、待遇方案、评估标准、服务清单等,这些必须由政府来完成。

其次,商业保险公司具体承接经办事务,配合政策宣传,提供受理评估和待遇支付,开展保障监督等,重点要关注评估、支付、服务三大环节。评估环节包括评估人员培训、申请受理、上门评估、评估结果生成和公示等。支付环节主要包括接收支付申请、调查待遇信息、审核支付金额、结算支付待遇等。服务环节主要包括考核服务机构、稽查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清单、组织服务培训等。

具体来说,商业保险公司通过整合资源、机制创新,提供了长护险经办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包括:

1.配合引进、推荐评估标准,并进行本地化改造。以国内先进评估标准为基础,如上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依托研究机构和开源的技术架构,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标准的本地化改造,从而形成适用于本地的失能评估鉴定标准。同时,还可提供咨询、培训等配套资源。

2.开发配套全流程信息系统。商业保险公司为配合政府实施长护险政策,经过探索、实践,总结、提炼、迭代,开发了一套全流程的智慧长护系统。系统涵盖所有业务环节,用户角色包括所有长护险参与主体,如政府部门、商业保险公司、护理机构、参保人员、评估人员、护理人员、稽查人员等。同时,为改善客户体验,配套开发了参保人员、评估人员、护理人员、稽核人员的移动APP,完全适应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

3.成立服务中心,组建服务队伍。承接长护险的具体经办工作,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支持队伍,离不开一支本地化的服务团队。商业保险在每个项目实施地,都组建了专业服务团队。承接具体经办事务,比如咨询受理、失能评估、待遇支付等。同时开展服务质量监控,保障客户服务满意度,开展保障对象例行调查、保障基金安全。在需要时,协助政府开展政策宣传和人员培训等。如桐庐服务团队的走村入户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政府部门的肯定。

4.辅助政府部门完善长护险制度建设。基于商业保险公司在长护险领域的实践和积累的经验,以及商业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采取社会协同、资源共享、专业基因移植等方式辅助长护险制度体系完善。商业保险公司可以配合评估标准的不断优化完善,提供专家库智囊,开展精算和大数据分析,辅助政府决策。开展资源整合理念下的生态圈合作,不断探索优化服务方式,构建合作联盟,拓展服务能力。截至目前,桐庐县待遇享受人数2460人,待遇享受金额超过1300万元;嘉善县待遇享受人数2020人,待遇享受金额超过1500万元。







思考







长护险试点在国家政策指引和政府推动下卓有成效,大大缓解了失能家庭的护理服务压力,老百姓的获得感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各个地方试点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服务供给能力存在各种不同和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影响了长护险的进一步推广。

(一)政府主导、社商合作的长护险经办服务模式适合我国国情

长护险制度明确政府主导、商业承办的原则和机制,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化市场化的优势,委托有资质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办,政府进行监督,并建立服务质量考评机制和退出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政商合作不断深入,保险公司参与经办信心倍增。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经办服务的模式清晰成熟,获得普遍认可。

(二)需进一步加快标准统一、数据管理、产业协同等政策指引

长护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商业保险公司在协助政府推动试点过程中,遇到标准不统一、数据管理待强化、产业政策不配套等问题,亟需在顶层设计层面加以明确和推动。在全国缺乏统一标准的现状下,先行考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下的制度标准体系,实现未来区域内的互通互认互结。

从评估标准入手,加快推动标准统一,亟需建立失能等级评估、照护需求认定和照护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失能评估标准最急迫。统一医保管理平台,完善数据管理,总结医保管理经验,提前规划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保障数据积累、提高数据质量,为推动制度体系不断深化提供有力支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保障护理服务供给。目前服务资源供给普遍不足,公办机构机关化、社区功能不健全、民办机构收费高,长护待遇低,亟需加速产业政策引导,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长护险政策具体落地实施的策略选择

筹资来源和保障对象:基于筹资压力和资金来源的考虑,试点地区多数以城镇职工作为试点保障对象。以参保对象的优先级考虑,现阶段下,从需求角度来看,居民或职工谁最需要长护保障?从政策角度来看,谁最容易筹资实施?

失能评估标准:试点阶段,普遍以日常活动能力为基础开展失能评估,而较少考虑失智。满足生活、医疗、精神三个层次护理需求的优先级,从最大需求满足角度如何考虑?从公共政策公平性角度如何考虑?

护理服务方式:鉴于现阶段的护理服务供给能力,提供居家、上门和机构护理服务的优先级考虑,从老百姓养老护理场所的选择上以居家为主,从失能康复的护理专业性上则机构护理更有优势。

从当地经济承受能力、养老护理市场供给能力、人文环境和老百姓的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筹资、待遇、对象、服务、评估等政策设计。







建议







长护险作为社保险种的试点,必须要确保能够可持续地运行,同时在保基本的基础上实现满足多层次、多样性的护理服务需求。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化权责对等的多元筹资机制

虽然目前长护险基金大量结余,但是未来的支付压力巨大。建议形成个人缴费、医保划拨、财政补助、福彩补贴的长护险多元筹资机制,其中职工个人缴费金额与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居民缴费金额在现有基本医保缴纳金额中上浮,而作为主要待遇保障主体的老年人,必须要缴费,甚至要高于年轻人群体,权利和责任对等。

二是统一长护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

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是长护险制度建设的基础,决定了谁可以享受待遇,也决定了基金安全。目前从全国来看,部分地区采用的是自定标准的模式,大部分使用的是巴氏量表,标准差异性较大,考虑到未来异地评估的需求增加和社会公平性,所以建议形成全国统一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至少形成指导性的文件,便于各地长护险政策的有效落地。统一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配套统一的评估人员标准体系,建议形成国家级别和地方级别的评估人员资格认定标准,人员分级,专业提升。

三是为商业保险补充保障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长护险试点的深入,更有利于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社保补充业务,一方面利用社会保险的庞大基数,减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影响,另一方面进一步培育老百姓对长护险的需求,积累数据,为开发纯商业长护险产品作更加充足的准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期护理险怎么操作
如何进行失能评定
开封市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7月1日起 成都试点长期照护险
重磅!《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最新!盘点长护险32项相关政策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8854万-2019.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