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讲人纪—《伤寒论》38

 那,《阳明篇》呢,就是胃中有,讲到胃,不单单是胃,阳明包含了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都在内。哈。不单单是指胃。里面有干燥的大便。是实证。哈。大便难。这就是所谓的阳明证

       (附:《伤寒论(讲义)》(193):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阴也。又脉来数,而止更来,及小数中止能自还者,名曰“促”,阳也。脉来缓,而中止不能自还,因为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注:此条辨倪师未讲。)

       (194):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 答曰:太阳阳明者,发汗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利小便,胃中燥实,大便难是也。)

192、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所以,一百九十五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哈,实证。那我们前面《伤寒论》,前面的《太阳篇》下篇,我们有介绍过,如果你是肠子下利,哈,肚子痛,黄芩汤。是真正的胃痛,黄连汤。对不对? 那胃炎,发炎。它不是实。它是

条辨194-195


       阳明呢,一再讲,是实,实,实。实有没有? 它没有讲热,没有讲热啊,讲的是热。证。我们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那像黄芩汤、黄连汤,都是去热的。发炎的病证的药哈。这样子,它是这个实。胃家实。实就是有东西堵在里面。哈,堵在里面。那,我们后面会开始介绍如何诊断,如何判断它是实证,而且实在哪个位置上,处方才不会错嘛。哈,这都是《阳明篇》要介绍的。

       所以,我们后面介绍这个一百四十七页,有没有? 像,有几种实证。比如说,印堂的痛。哈,舌苔呢,看起来黄,很,很,那个大渴欲饮,口很渴哈,一直喝冷水,一直想喝冷水。那,当肚子里面有实证的时候,病人一定是拒按。你按他的肚子,他因为会按到更痛,因为里面燥实堵在里面,按他会更痛。

       我们头痛,分三个。如果是前额痛,就是印堂痛,就是,胃家,阳明头痛,这叫做胃,阳明头痛。那,如果是两侧偏头痛,偏头痛出现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少阳头痛。哈。如果是后头痛,后脑痛,就是我们的太阳头痛。如果是头顶痛,正头顶痛呢,百会的地方痛,也是属于阳明,也是说阳明头痛。所以说,我们也可以由头痛区分开来他的病在哪个地方。

       (附:《伤寒论(讲义)》(195):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胃家实证:(1)舌苔黄燥:舌苔伸出来又黄又干燥。(2)大渴饮冷:猛灌冷水。(3)中脘痛而拒按:肚子痛,天枢穴压了很痛,代表大便堵到了。(4)阙上痛:因为肠子里面有干燥大便堵到的话,燥气往上跑,燥气正好跑到头上,就是印堂痛,正头顶痛也是阳明,侧边痛是少阳,后面项痛是太阳。)

193、问曰:何缘转阳明病?

       再来呢,一百九十六,问曰,他说,何缘转阳明病? 他说,为什么会有转变成阳明病? 哈。病在太阳,或者是少阳,病在表啊,你如果发汗,或者是和解利尿,如果小便利与亡津液,你发汗了以后,津液散失太多,汗发得太多,小便太多,造成胃中干燥,因而转属阳明。阳明病是因为津液被伤到造成的,哈。津液被伤到。那不更衣。更衣就是便秘。过去人上厕所,就要换个衣服,不晓得为什么要换个衣服,哪那么讲究的? 不更衣就是不用上厕所啊。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条辨196-197


       所以,古人呢,上厕所要换衣服的。换衣服的。哈。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古人那么讲究,对不对? 随便就坐上去了。这是阳明证的来因。所以,诸位可以知道,当肠胃里面的津液受到伤害,不足的时候,产生的燥实,一律称之为阳明证。哈,阳明证。

       (附:《伤寒论(讲义)》(196):问曰:何缘转阳明病? 答曰:太阳、少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小便利与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194、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

       问曰,阳明病外证怎么样呢? 外面看起来长什么样子呢? 他说,有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这个条辨就是,阳明是纯热证,看不到寒证的意思。哈,看不到寒证的意思。那你从外面也听起来,病人,我常常问,“你怕不怕冷?”“怕不怕冷,全身冷的。全身热的,然后流汗。口渴。”哈。然后脚是热的,手脚都是热的。很标准,阳明证。哈,阳明证。

      (附:《伤寒论(讲义)》(197):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 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95、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

       这个,一百和十八,一百九十八条呢,他说,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为什么呢? 虽然刚开始得到,得之一日,一日,就是一候哈,六天左右。又不发热恶寒者。他虽然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他意思就是告诉诸位,得了一天以后,有的人呢,不发热而恶寒还有。意思已经过了一候,病要传经。一种是完全好了,不然就是要传经。

条辨198-200


      传经的话,如果说,你传经,自汗出而恶热的话,代表说,病从太阳已经传到阳明去了,会有这种现象。所以,这里一日,并不是一天。是一候。是六天到七天。你如果是从白天开始,那个,这个,白天开始算的话,就是六天,晚上开始算,隔夜的话,刚好就是七天。日子上写的,实际上六,整个六足天。就这样讲,哈。这是病会传经的。

       (附:《伤寒论(讲义)》(198):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 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196、恶寒何故自罢?

        一百九十九条,恶寒何故自罢? 哈,为什么? 为什么是本来有表证啦,一进了阳明以后表证就没了。他回答,阳明呢,是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两周以后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阳明病呢,你看,无所复传。因为万物所归。所以我们的脾土呢,脾胃的土,肠胃的功能非常地强大。它能够消化任何的东西,就好像大自然的脾土一样,土一样哈。土能够承载万物。听过土在那边抱怨? 没有嘛哈。它还是在不断地默默承载人类的垃圾。它还是,对不对? 万物所归。所以,到这边来,无所复传。这个条辨大家可以,就可以了解到,病到阳明,就停住了。停住,不代表说,你不要去治疗它。希望诸位在有便秘的时候就去治疗它。

       你如果有便秘的时候治疗它,你就不需要什么XK-2(注:音。)啊,那个面膜就不需要。大便很好,皮肤就会非常地润泽。你皮肤有黑色的出来,那就是大便不好。肠胃不好。所以,我们脸上的,阳明经承泣、四白、巨髎,是不是到眼睛下方,对不对? 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髎,脸颊的部位,是属于阳明经。所以,你阳明经如果很好的话,脸上的皮肤就很好。所以,你看看脸上皮肤就知道,这个人是便秘,是下利,还是很正常。那,到这里就可以看到,不会传经了哈。

       (附:《伤寒论(讲义)》(199):问曰:恶寒何故自罢? 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197、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

        太阳病,刚得病时其发,你就给他发汗啊,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

       所以,意思是,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你要发汗,就要把这个病治好。如果你没有把这个病治好,并不是说汗不透彻,而是说过了六天了,过了一候了,对不对? 他并没有,他的病呢,太阳病,并没有因为你的汤剂而把它治好。这个时候,你的病,就算你不给汤剂,还是会转阳明啊,对不对? 其实他还是会转阳明的哈。还是会有这种情形。

       所以,这里,诸位就会知道,处方的时候,我们在太阳病呢,你发汗,汗出不彻,六天以后,还是会转阳明。“老师,我怎么知道他感冒好了?”我前面讲过了啊。当你用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的时候,处方下去的时候,你看他第二天。第二天中午的时候,胃口恢复了,这是《伤寒论》讲的嘛,中午的时候,胃气呀,从巳时到未时,对不对? 胃气恢复,就正常了

       所以,当你处方下去以后,隔天胃口好起来,代表他好了。就代表他不会汗出不彻了。已经透彻了,他也不会传阳明了。那胃口恢复了,你说“这个药真好啊,第二碗还没喝,再给他喝下去。”你发汗太过了,阳明病是被你制造出来的。所以说,第二碗,第三碗就不要喝了。哈。

       你如果开了经方,开得很熟,我们会预备,我常常会开预备药,六碗煮两碗。一看他这样开,六碗煮两碗,我们不需要日三服,哈。两服就够了。第一服下去就好了。第二服就预备。如果他好了,我就跟他说,“如果你第二天胃口没有开,还是,中午还是没有胃口的话,第二碗再喝下去。”喝下第二碗,隔天还没有恢复,来找我,我们再开。平常一碗就恢复了。这是判断,如何知道他好了。如何知道他汗已经彻了,还是没有彻。这是判断的方式。哈。

      (附:《伤寒论(讲义)》(200):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198、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

        二百零一条,伤寒,发热,无汗,“哎,老师,伤寒,我知道了,发热,无汗,麻黄汤证。”对不对? 应该开麻黄汤。结果这个病人呢,,恶心呢,不能食,糟糕,病已经进入呕不能食了,看起来,是少阳证,对不对? 照理说,应该进入少阳。这个传经中间呢,突然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不是转属少阳。所以,病机,如果在这个时候转,算不错的。它本来想进入阳明,想进入少阳,到脾脏,少阴,太阴啊。结果,病人身体很好,肠胃功能很好,这个病跑到阳明去了。还是转到阳明。看起来,本来要转少阳,结果呢,变到阳明去了哈。所以,诸位,一个主证,当你有一个主证,就可以用方子,不要怕,一个主证就够了。

条辨201-203


       (附:《伤寒论(讲义)》(201):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199、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意思就是说,有的人伤寒呢,过了三个候,有的人过三候,不是一候。有三候,二十一天啰。虚天的话,二十一天,实天,十八个足天哈。阳明脉大。阳明证出现的时候,一定会有宏脉,脉宏大的现象伤寒是浮紧哈,浮脉,紧脉。阳明,是脉大。脉形就变得很大哈。

       (附:《伤寒论(讲义)》(202):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200、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

        伤寒,脉浮而缓。照理说,伤寒,是浮而且紧,现在是缓脉,手脚自温。缓脉是胃的脉。脾胃的脉是缓脉哈。代表手脚呢,四肢末梢,手脚的温度呢,也是胃气在管哈。手脚自温。这是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如果病进入太阴,我们还没有介绍,会,病人会看到,病人发黄哈。身黄的现象。如果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鞭者,为阳明病也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就是有中湿之人。湿很盛的人呢,你一看,这个,发表。一发表下去以后,这个湿很盛啦。我们没有排湿的药在里面。没有加在里面。你就直接发表。结果表汗透出来了,里面湿还有,还停在身体里面。那如果这个湿,太阴呢,是主在腹部,主腹。应该是发黄

       为什么是发黄? 我们身上的汗液呢,从胃到肠子里面,肠胃的津液呢,往,四散,经过三焦,三焦呢,上、中、下三焦,三焦是油网哈。三焦的油网呢,再到皮肤表面。再到我们皮表,我们的毛孔,汗就排出来。所以,汗的源头呢,是从肠胃的津液,过三焦以后,到皮肤毛孔,排出去。那你如果是,平常中焦就有湿热的人,湿很盛的人,你湿跟水不一样啊。湿很黏稠。一般来说,我们去湿的方法,我们没有湿的,是用发汗的方法,一般都是利尿。比如我们前面介绍的,风湿关节炎,我们怎么治,痛风,怎么治,对不对? 有没有看到,痛风的时候,他用发表的药,没有嘛。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诸如此类的。不会用那个麻黄,对不对? 他没有。

       所以,湿在身上的时候,你发汗的时候,湿并没有办法把它发掉。所以,水,我们身上水分呢,是经过三焦的网,跑到皮肤上面去。三焦的网,三焦里面是油。这个油就是黄油。你会看到身上是鲜黄的。鲜黄的颜色。因为三焦呢,一直管理,我们身上内脏之间的往来,脏腑之间的往来。我们食物吃进去,哈,脾胃的消化系统,我们的能量,这个三焦是一个传达的系统。所以,三焦是无所不在。

       那,你如果津液,正常的津液,三焦里面一定要有点油,所以,我们水在跑的时候,地上有油,跑得很快呀。对不对? 你地上没有油,你跑不动啊。所以,三焦会有油网在里面。那我上堂课跟诸位介绍,人快要走之前的时候,不但不是汗出哦,是油跑出来,三焦的油跑出来。一摸,黏答答,完了!就知道这个人差不多了。

       那,如果汗发掉以后,湿还在里面的时候,没有汗了,三焦的油就会跑到皮肤表面上。这个时候,你身会发黄。如果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

       什么叫小便自利? 小便自利,就是说,哎,他小便还很好。你就汗解,你发汗的时候,并没有伤到他的津液。他的津液自己会回头。所以,我们常常看,这个发汗,“老师,这个人吃了麻黄汤,我不晓得他汗有没有发得很过。”问他,打电话问他,“你小便好不好?”“小便不好。不利了。”“口渴不渴?”“渴啊。”汗出了,一直不能止。小便也不利。完了,津液伤到了。“啊,那你吃点人参。吃点人参,甘草啊,生姜,大枣。去补补津液。”如果你有气无力地,讲不出话来,你就开茯苓四逆汤啊,我们有很多四逆汤嘛,哈。这样子,哈。一般不会有到这种阶段的,发个汗就这样子哈。太差了,身体也太差了。那真的是病夫。

       小便自利者,不会发黄,因为津液会回头,所以,你就看不到鲜黄的三焦的津液哈,三焦的油脂。七八日,大便鞭,为阳明。鞭,就是硬。大便排出来很硬,你不要把它想成鞭哈。鞭就是很硬的,排出来,病人有形容我听啦,他排出来的大便,像个棒球,“呯”,撞到那个马桶里面,还有“卟嗵”,还有石头撞击的声音一样哈。然后呢,冲水冲不下去啊,拿棍子去戳,你看,硬到这种程度。他在形容的时候,问我,“为什么我的大便是这样子?”我就在心里想,大承气汤。他在讲的时候,我就在想嘛,我不会想到那么恶心。他还跟我讲,“给我女儿大承气。”他不知道跟我讲“给我女儿大承气。”我听到就是大承气嘛。就是大便鞭,非常地硬。

       (附:《伤寒论(讲义)》(203):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鞭者,为阳明病也。)

201、伤寒转系阳明者

        二百零四条呢,介绍的就是,如果是伤寒,太阳表证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很多伤寒的人,就会转成阳明证。因为伤寒的人是无汗的,我们发表的时候,一下去,有时候发太过,哈。发太过,就转阳明证。

条辨204-206


       那,阳明证的时候,我们怎么知道他是阳明证,就是容易出汗,非常容易出汗,动一下就出汗了。哈,阳明证

       (附:《伤寒论(讲义)》(204):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202、阳明中风

       二百零五,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胃中空虚,客气动膈

       这里是什么意思? 就是,很多人呢,他不晓得,张仲景,我们在《阳明篇》的时候,张仲景一再要强调,我们要攻下的时候,一定要确诊他是纯阳明证。你一定要看清楚,他是纯阳明。遇到他是纯阳明实证的时候,你再攻下。如果他有其他的症状,像你口苦,是少阳证,哈,少阳证。那个胆哈,胆汁往上逆,是少阳证。小柴胡汤口苦,有口苦的症状,胸胁苦满,哈。这个,你不能,这个腹满,看起来,咽干,看起来,好像是阳明证,因为腹满嘛。所以,我们腹满有虚证啦。像我们厚朴生姜半夏甘草汤证是腹满,也会有,里面有一肚子气在里面。排气的,哈,肚子。

       那,微喘,看起来好像阳明证,发热,但是病人有恶寒,有没有? 所以说,你不能确定他是正阳明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攻下。一定要确定他是有阳明证的时候,你如果攻下,你不知道啊,还有一些表证,结果你攻下胃中空虚。这个胃不单单是胃,指的小肠、大肠,肠子,小肠中间空虚掉了。这是客气动膈。因为你一攻下以后,已经虚掉了。你虚掉以后呢,你的下焦,我刚刚才跟诸位介绍。心肺呢,是阳。用身体来说。中间有横膈,到肚脐。横膈到肚脐呢,我们是中焦。下面呢,是下焦。

客气动膈


       如果说,上面心肺是阳哈,如果我们把中间分成一半,分成一半,上半身呢,是阳。下半身呢,就是阴。所以,中焦呢,在半阴半阳。膈中间。当你把下焦一攻下以后,那个,那个,一攻下,阴气往下走。这个阳气就会往下陷。阳气往下陷的时候,阳气不应该待在那边,要回头吧。就在这里面振动。造成病人会有喘满的现象。哈,喘满的现象。这个就叫做客气动膈,动在这个膈的地方。

       所以说,你没有确定他有,虽然他有便秘,或者怎么样子,但是,还有一些伤寒表证的时候,或者一些中风表证的时候,这就是阳明中风,就不要攻下。一定要先把表去掉,确定他需要,里面是实热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再攻下。

       (附:《伤寒论(讲义)》(205):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胃中空虚,客气动膈。

203、中风与中寒

        二百零六条,诸位看,阳明病,若能食,名为中风。不能食,名为中寒。这讲的就是胃。

        阳明病肠胃。如果你能够吃东西,就是中风。哈,胃热。胃热还在那边。不能吃东西,名曰中寒,胃太冷掉了,胃寒掉了,不能吃东西。哈,这阳明病。分成,要看能不能吃东西来决定是中风,还是中寒。哈。

       (附:《伤寒论(讲义)》(206):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204、中寒

       这个,二百零七呢,阳明病,接着刚刚那一条。如果是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濈然汗出者,此欲作固瘕,这是瘕。必大便初鞭,后溏,所以然,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胃中冷,水谷不化

条辨207-209


       我们这个《阳明篇》哈,二百零七,水谷不能消化掉。你喝下去的,我们这样子讲哈,我们正常人呢,当你水喝下去的时候,水停在胃里面。胃如果胃的温度是正常,常态的时候,喝进去的水,到了胃里面,就气化掉了。当你吃的食物到胃里面去以后,食物会胃里面咀嚼,咀嚼以后,食物才进到小肠里面去哈。消化。然后,小肠火啊,很大的火在里面消化,然后再到大肠里去。然后,大肠的水再回头,两个不同的管道。

水谷不别


       这个条辨讲的就是,阳明病,中寒,本来你的胃是冷到的,吃东西吃不下去啊,小便不利。里寒。这个“固瘕”,意思就是水和食物通通混杂在一起。混杂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水和食物混杂在一起的时候,你会水谷没有办法分开来。水谷不别了。大便会初鞭后溏。这就是会溏泻。为什么? 就是胃中太冷。所以,胃里面冷的时候,我们马上就要出手,像甘草干姜汤、吴茱萸汤,都是治疗胃寒的时候,胃寒的时候。那,我们要知道胃寒,很简单,就是不能食,吃不下东西。胃就寒了。

       好,我们休息一下。

      那,这种中寒的时候,胃家寒证的时候,喝进去的水,没有办法跟食物分开来,混在一起的时候,水谷不别。这种下利呢,比较顽固。我们要从胃的寒开始治疗。我们要水谷能够分别,才能够把利治好。下利治好。这是他这个两百零七条。阳明病一般都是热,他有寒的现象的话,就会出现这种症状。这个,手足汗出呢,一种是阳明热,会手足汗出。还有呢,胃寒,也会手脚出汗。所以,手足的寒,肠胃在管。还有一种是一般出现就是,考试哈,一考试的时候,手都很紧张,一紧张,一握笔,那个汗水就滴下去,考卷就湿掉了,考卷啊,当场就湿掉了。那你用,也不是胃寒,也不是,你用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桂枝汤能够健脾胃,龙骨牡蛎能够镇静嘛,哈,那个很紧张,焦虑,对不对? 龙骨牡蛎能够让他镇静,镇静剂一样,能够让他停下来,这就可以把汗去掉。所以,这个是一个手脚汗的。所以,我们手脚常常看,手脚,一直在讲手足,这是胃气能够到的地方。

       (附:《伤寒论(讲义)》(207):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鞭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205、阳明病,欲食

       两百零八条,哈,这个人呢,阳明病,欲食,可以吃东西。这是不能吃东西哈(注:中寒。)。大便自调,小便反不利。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烦,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那,这个二百零八条跟二百零七条,有,哈,很相近,很相近,一样。这个是二百零七条,唯一不能吃。(二百零八条)可以吃,但是这个病人呢,有骨节烦疼哈。有热的现象。这个,我们胃呢,基本上,诸位要知道一个常态。常态就是,胃里面的热,这个热,除了能够把水气化掉以外,同时能把食物咀嚼,消化掉。哈。把它弄碎,然后到小肠里去消化。所以,这个是正常的胃。

       那你如果说,这个,这个小便不利哈,这个骨节疼,我刚刚跟诸位介绍过,我们人身上有津,有液。这个液呢,就是食物吃到胃里面去以后,产生,消化掉,到小肠里面产生的液。这个液充足的时候,就是营养剂,骨节可以屈伸,可以,它可以把骨髓补得很好。补脑,补髓益脑。

       这个人呢,吃了以后,小便不利。他这个津液,这个肠胃的功能,还是不是很正常。所以,没有办法把食物化成液,能够补到骨髓、骨节上面去,所以,才会有,骨节有烦疼的现象。这个呢,这种症状,还是肠胃功能还是没有正常。这个时候,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哈。那跟这个条辨  (注:二百零七条。)是一样,水和谷,食物呢,还是会混杂在一起,没有办法完全区分开来。那,这种,他放在《阳明篇》里面,也是阳明,因为阳明是一种,一个讲肠胃的问题。

      那,这种呢,你不用,不要攻它。这两个都不要去攻它。这个,大便说,“哎呀,我是硬的啊。”大便要从头到尾都是硬的,才是正阳明。这种先开始硬,后面是溏泻的,并不是纯的正阳明。所以,不可以攻。他的意思就在这里面。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两条放在这边来。

       还有一个就是这边。这种人呢,这个,这个,小便不利哈,大便会自调哈。有吃东西,大便可能有下,有点这个,不是,我们正常人每天早上起来解次大便,那他可能是吃完饭以后就有大便。排大便的现象。因为水不胜谷气,水跟谷是混在一起的哈。这种现象,都不要攻它。都不是纯正阳明。

       那,这是这两条,把这两条放在一起。这两条,从这两条,我们得到的最主要的结果就是,要攻下的时候,一定要确定它是正阳明。哈,阳明实证,才会去攻它。

       (附:《伤寒论(讲义)》(208):阳明病,欲食,大便自调,小便反不利,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烦,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206、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二百零九,阳明病,欲解时,从申时到戌时。就是我一开始讲《伤寒论》的时候,我就讲了,酉呢,卯和酉,卯和酉,就是阳明的时候。如果阳明病,便秘好了,或者是燥热,好了,阳明病好了的时候,应该是在这段时间。所以,反过来就是,阳明病还在的时候,这段时间一定特别难过。这段时间刚好黄昏的时候,一定燥热,烦热哈。就发生在这段时间。哈,所以,如果病人跟你说,“奇怪啦,我什么时候,一天都很好,就是每次黄昏的时候,难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杂病论会通》阳明病提纲 二】
《经方直解》导读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笔记15
(1)中医原本
《伤寒论集注 第2部分》 清·张志聪
倪海厦黄帝内经之“阳明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