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舟十三号计划4月回家,东风着陆场2万km²,如何快速找到航天员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公布的消息,目前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在轨运行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有望在4月返回地面

神舟十三号共搭载了三名航天员,分别是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于2021年10月16日发射升空,按照4月顺利返回的时间表,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持续停留的时间达到了6个月

关于神舟十三号返回任务,已经开始进行紧锣密鼓地准备工作,而返回区域,则选定在东风着陆场。

东风着陆场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着陆区域,快速搜索并找到返回舱,是神舟十三号返回任务成功的关键。

地面人员如何快速锁定返回舱的着陆位置、着陆时间,并快速抵达着陆点的,我们不妨从返回舱的结构开始分析。

1、返回舱的结构设计严谨,是航天员返回的庇护所

空间站位于距地约400公里的太空,当返回舱返回地面时,需要经历高速、高温、高压等多种复杂环境,如何确保航天员返回时的安全,成为返回舱结构设计时考虑的重心。

密闭性好、防烧蚀、易散热是返回舱结构设计上的三个特点。

良好的密闭性,让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能与外界环境更好地隔绝,确保舱内的温度、湿度、气压、氧含量等保持正常水平。

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会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产生高温,如果不能将这些热量尽快散发,就有让返回舱烧毁的风险。

为了提高返回舱的散热效率,在返回舱的表层,会涂有近500公斤的烧蚀材料。这些由石棉、玻璃等组成的复合材料,能在高温下快速融化、热解,从而带走返回舱表面产生的热量。

在多重保护措施下,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内外是“冰火两重天”,这对材料、设计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

不过,即便如此,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航天员在进入返回舱后,还是会穿上航天服,为航天员增加一个保护屏障。

2、返回舱着陆的过程,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当地面的工作人员和空间站中的航天员准备就绪之后,地面人员会下达返回舱返回的指令,而接下来的每个过程,都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返回舱从与空间站分离,到平安降落在地面,会经历制动离轨段、自由下降段、再入段、着陆段,共四个阶段

返回舱在返回地面前,与空间站是一个组合体,因此返回舱在执行返回任务时,首先要实现与空间站的顺利分离

返回舱从原有的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的过程,就被称为制动离轨段。为了保证返回舱顺利到达返回轨道,同时不影响空间站继续在轨飞行,这个过程往往要经历多次姿态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返回舱与空间站分离时,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推进舱和返回舱形成的组合体。

当返回舱和推进舱的组合体与空间站分离后,组合体会在推进舱的带领下,逐渐进入返回轨道

推进舱此时除了提供动力,还会不断地进行角度修正,为返回舱建立正确的再入姿态角

这个角度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如果角度太大,返回舱返回时的速度会很快,很可能会在大气层中完全烧毁;如果角度太小,返回舱将无法被地球的引力捕捉,会从大气层的边缘擦过,冲进太空,无法返回。

当推进舱帮助返回舱完成姿态调整后,会与返回舱完成分离,此时返回舱将在惯性和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从真空环境,进入大气层,这个阶段被称为再入段

大气层的高度约为80-100千米,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空气会变得越来越稠密,返回舱的外表会与空气摩擦,并产生大量的热。

高温、高压、过载等复杂的环境,让返回舱此时会经历最为复杂的环境。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返回舱底部的温度,甚至能达到数千摄氏度。

更让人担心的是,返回舱在下降到一定高度时,返回舱将进入无线电“黑障区”,暂时性的与地面失去联系

此时可以通过雷达和定位系统,锁定返回舱的大致位置。

当返回舱进入离地面约10公里时,大气层环境基本稳定,返回舱会先后拉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让返回舱下降的速度逐渐降低

当返回舱距离地面约1米左右时,返回舱上的反推发动机会启动,从而实现返回舱的软着陆。

不难发现,返回舱从空间站,到返回地面,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地面、空间站和航天员的高度配合

你以为返回舱顺利降落地面就结束了?其实还没有,接下来地面人员需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找到返回舱,并将航天员从返回舱中迎接出来。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找到返回舱应该很容易,其实不然,在2万平方公里的着陆场,找到一个返回舱,无异于大海捞针

3、返回舱的搜索,是对技术和管理的综合考验

按理来说,返回舱降落的位置,可以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得到。但是,由于返回舱本身没有动力,几乎是依靠惯性和地球引力完成降落,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

例如,当降落伞打开后,在风的作用下,返回舱的移动方向就会发生变化。返回舱打开降落伞时,距离地面10公里,在高空轻微的方向偏移,就会对准确的着陆点产生很大影响。

为了保证返回舱着陆后,能尽快锁定准确地点,地面人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就以东风着陆场为例,虽然面积很大,但地面的搜救人员,需要提前对每个地方进行勘探和记录,熟悉现场环境和坐标参数,确保执行任务时,能快速识别。

除此以外,地面工作人员还会进行专门的搜救训练,做到指挥有序、搜救有方,提高搜索返回舱的效率。

当返回舱的降落伞打开之后,在雷达和北斗定位系统的帮助下,能基本确定降落的大致区域。

此时地面的工作人员,会根据设备定位的指引,向可能降落的区域靠近。

由于东风着陆场荒无人员、风沙较多,如果遇到大风天气,能见度会比较差。除了地面人员的跟进,空中也会安排直升机,进行位置锁定和跟踪

当直升机发现返回舱后,会报告准确位置,确认返回舱的姿态,同时向地面人员发出信号。

在卫星定位、空中搜索和地面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返回舱降落的过程中,其位置会被提前锁定,此时返回舱返回任务的主要工作基本完成。

当返回舱平稳降落地面后,相关人员在确定了返回舱的整体姿态和航天员的状况后,会帮助航天员离开返回舱。

结语

不得不说,返回舱返回地面任务的整个过程,充满惊心动魄,每个过程,科研人员都需要提前进行精准的计算和演练,确保执行任务时万无一失。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将是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一个“决胜之年”,除了神舟十三号返回,还将顺次发射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将首次出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停留空间站的壮观景象,实现实现6名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任务。

按照计划,2022年还会组织实施空间站问天舱、梦天舱、货运补给等多次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也将进入关键期。

最后,我们预祝3位航天员能顺利平安返回地球,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

当然,我们也应该向所有航天科技工作者致敬,航天科技探索充满挑战,真心地向他们说一声:辛苦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舟13号飞船即将返回,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为何中国越被封锁,反而会越强?
神舟十三号即将返航!5大关键步骤,确保平安返航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还要用降落伞着陆呢?
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返回,过程一切顺利!但有些阶段其实惊心动魄
神舟13号回家倒计时!将降落东风着陆场,但2万km²如何找到航天员
载人宇宙飞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