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麻衣味道
“选一件衣服是最难的事。”法国作家拉让在其小说《巴黎的味道》这样说。我理解拉让,虽说和他隔了大半个地球,我也有这种不可莫名的烦:老婆絮絮叨叨的总说我穿得土气,要我选件衣服,可我们第每次上街进店,要么她看不上,要么我不满意,最后大都两手空空回家,有时还免不了吵了起来,搞的你瞪我,我瞪我的。
静下心来细想,不是那些衣服不好,也不是我和老婆情感上有波折,而是我们对于衣服的看法和选择有分歧。这就带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一样衣服,也有普适性的价值?或者说,我们对于衣服的选择,有没有一个大多数人认可的标准?
不由想起小时候的一种衣服,那种母亲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穿在身上很贴的土布衣服。
原料是苎麻,一种在我们村里有着悠久历史的作物。村里山多田少,苎麻不栽在田里,就选一块菜地。多少也随各家心意定,没什么硬性的摊派和要求。父母以前不爱栽麻的,但发生了一件事,他们决心栽麻了。
那时候乡下人认为机制布珍贵,如的确凉、的解卡或好一点的呢子布,那家要是有几套,村里人都会很羡慕的。不过机制布都要凭票,各家区分大人和小孩,由政府发给一定的布票供给。当时乡里卖布的供销社,也就成了很受人尊敬的地方。那卖布的供销社工作人员,更是让人羡慕。有一年春节前二十来天吧,布票发下来了,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计划着买来请裁缝做了新年穿。父亲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思,翻了二座山,走了十来里路,去的供销社,到时里面已密密麻麻站满了人。父亲来得晚,排到门外面几十米远啦。天还下着小雨,他打着油伞随着队形慢慢向柜台靠拢着,看着不少人拿着布高兴着走出来。等到父亲靠到柜台前时,那布也只有一丈左右啦,父亲急切地递上布票和钱,没想到一双手从他旁边递上来,“雷供销,这块布我买了算哒。”那个脸上带痣的“雷供销”呢,闻声一看,立马堆了笑来,“哟,文干部呀。”回过头就对我父亲说,没布啦,过几天来吧。就这样,父亲眼看着漂亮的机制布从“雷供销”手中递到了“文干部”手中,心里有气,可又不知怎么发。回来后,闷闷地抽了几袋烟,对母亲和我们说:以后,我们栽麻。
麻和麻做的土布就这样走进了一个普通农家的生活。不过,那时候,我们只是觉得土布衣的慰贴和透气,它的粗犷和挺括,还根本没有体会到母亲在一块土布上的付出的劳累和深情。
先要种麻。常常一开春,母亲就张罗开了。在一块也算上好的地里铺上一层家肥,栽上苗。虽
说比起稻子,苎麻要好侍弄些,可它一年三道麻,收割都都要及时谨慎。《士农必用》中说:“割时须根旁小芽高五六分,大麻即可割。大麻即割,其小芽荣长,即二次麻也。若小芽过高,大麻不割,芽既不旺,又损大麻。”
所以割麻也有水稻双抢的滋味,一地的麻,就要赶在一天的时光割下,瘦弱的母亲,将有一人高的麻割了时,天色大都黑了,这时还得把麻去了叶,放进一个水池中泡了,泡上一夜后,开始批麻。
批麻是很辛苦的活。坐着,把麻放在大腿上,拿着一块竹做的批麻板,把麻皮和麻肉使劲一路硬挤拉出来,接连几次,最后只剩下白色透明的麻纤维,一根根又放到水里泡着。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有难度。你得用暗劲,也不能太猛,劲直了,麻杆易断,小了,批不出麻纤维来。你还得小心,手指水浸多了,皮薄而嫩,一个不小心,批断的麻杆也会刺坏手。而且得一根一根的弄,多了,手被麻汗泡的青溜溜的,也滑。
白天和父亲劳作在稻田里,母亲的麻事总是在晚上进行。那时候,在黄黄的煤油灯下,我就常常守候在母亲的身旁,看着一根根白色的麻纤维从母亲翻腾的双手间创造性地产生,不禁会想:一根青青的麻杆怎么就在母亲的手指里一刹那成了一条条白白的丝了呢?母亲的双手究竟有什么让人看不透的魔力呢?望着我疑惑的眼神,劳动着的母亲只是微微一笑,说:这是麻身上的魂,被娘捉出来了。
从春天到夏天,时光在村子的土地上不断催生着万物,这期间,田里,小小的秧苗出落成灌浆抽穗的禾稻;菜地,瓜架上爬满了粉嘟嘟的黄瓜,长长的豆角,青嫩嫩的丝瓜;山上,油茶的新叶返老,茶桃沉甸甸地结淀积油……我的母亲呢,美丽的麻“魂”则被她不断演绎着,更多的令我疑惑的美丽变化接连在时间的流变里发生:我看着那些麻纤维被母亲变成更小的丝,浸泡在水里,又被捞出来,晾在阳光下晒干,成了一丝线麻线;我又看着那些微黄的麻线被母亲在一架纺机上变成麻锤,它们细细地连在了一起;令我更为惊奇的是,这些麻纺锤最后都被集合起来,放在一架织机上,在母亲的双手里变成了一块块麻布……
时至今天,我都忘不了母亲手中的那架织机,和那织机织布时发出的声音。织机是老梨木和枣木做的,闲时可拆,用时可装。每次用的时候,母亲都在织机接榫处涂上桐油。然后,双脚一上一下踩织板,左手掌织梳,右手不时拨弄麻线,有节奏地织起布来,双眼随着织梭一左一右地转动。我则候在母亲的身边,一上一下跟着织布的节奏给她扇蒲扇。乡下的晚上很热,也有不少蚊虫,母亲时不时的伸手拭去脸上的汗水,忙不赢时,汗水就滴在麻布上,也就母亲织了进去。我一阵心急,于是扇的更急了,可扇着扇着,那手就酸痛得不听话地慢了下来,母亲一见,就疼爱着说:去歇一下吧,也不早啦,娘还织一会就停啦。年小的我那时怎读得懂做娘的心呢,就听话地去睡了,可半夜醒过来时,母亲的身影还晃动在织机上,于是,我又起床,拿着一把蒲扇站到了母亲的身边……
麻线织成了麻布,我们村子里称它为生布,这种布很硬,不流畅,要是只做一些其他用,诸如围裙、窗布等,这时就可以啦。不过,如要做衣服、被套之类的,就要经过浆洗,变成熟布,熟布柔软,飘逸,暖绵绵之中更兼一股通透味。
浆洗都用米汤。一大早,母亲在煮饭的同时,就把那些热热的米汤留了下来,放进屋前坪地上一口很大的搪缸里,搪缸下生着火,把麻布放进去,足足煮上一个来小时,把米汤中的柔和渗进了,才捞出来,迅速趁热铺进屋下面的池塘里。这时都是秋后啦,水开始转凉啦,田里的稻子都收割完了,山上的油茶也开始咧嘴等摘啦,坡地上的红薯也要挖啦。母亲把麻布由池塘的这一边铺到池塘的另一边,整整会要忙上一个上午,我们这些孩子都喜水,就一个猛子扎到塘里,帮着母亲铺,看着那些麻布一道道浮在水面上,满池子冒着汽,风吹来,它们也随着水波上下轻柔地起伏,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母亲呢,浆布的事情忙完啦,无心来欣赏这一难得的场景,就挑着箩,和父亲一起上山挖红薯去啦,农家人永远有着做不完的农事。
感应着土地上那些花朵的色彩,浆洗麻布时,母亲也讲究个性化的创造。姐姐说,衣服怎么老是单一的色调,不像土地上的那些花花草草一样,有白的,有红的,也有黄的,蓝的,绿的,紫的?母亲于是从山上采来一些染色的植物,捣碎了,分门别类放进搪缸里,于是,铺在池塘里的麻布又有了蓝的、紫的、绿的色调,倒映着蓝蓝天空的池塘里,我们这些戏水的孩子就如同嬉戏在盛开花朵的水中。乡村的时光,那时,就在母亲色彩多姿的麻布面前欢快地延伸。
整整在池塘里浸泡一天一夜,生硬的麻布变得温顺起来,它们如同一个个轻盈的女子,舒坦地躺在大地的水纹里,典雅而从容。第二天,暖暖的太阳从东边山头上探出脑时,母亲将它们打捞出来,掠在屋前竹竿上,看着那些五颜六色的熟麻布,正在阳光和秋风的吹拂中褪却水渍,母亲难得地笑了,如同父亲秋后看着一箩一箩的谷子进仓一样,这种笑容知足而实在,幸福而健康。那时候,乡村最美的一幕就在各家的屋坪上,又有谁家不因为那些在阳光中晃动的美丽麻布而喜悦呢?又有谁家不愿意将这种喜悦现于脸上和言语中呢?一些爱俏的姑娘家,甚至忍不住就拿布在身上比划着,思量着要用那款裁件什么衣裳。只有我们这些孩子,索性就在五颜六色的麻布中捉起迷藏来,从东家玩到西家,玩得晕头转向的,不亦乐乎。
母亲的笑容还会再一次在时光里绽放。每年腊月中上旬的一个日子里,要是母亲从暗红的抽屉里翻出传家的剪刀,将我们这些孩子郑重其事地叫到身边去,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在家里发生啦:做新衣,迎新年。父亲的尺寸母亲记在心里头,孩子们的身体一年一年在长,每年都得要量。我们于是一个个喜滋滋地站到母亲面前,看着母亲起皱的手细细在从我们身上量过,“长高一寸啦,布又得多一些啦。”母亲笑着敲着我的头说。我呢,一方面有些害羞,另一方面有些兴奋,挠着头,不好意思走开去,哥哥姐姐们于是哄地笑起来。母亲见状,故意把脸一板,说:“笑什么,没看见小猪跑,还没看见人在长呀。”他们于是不笑了,不过一双眼老往我身上转,似乎发现了我在长似的。
正式裁衣动剪刀,母亲显得很隆重:拆下门板,在堂屋里搭了一个台,铺上一层布,才从房里挑箱里取来布。找来一块粉石,按各人尺寸在布上画了样后,涮涮涮,三下五除二,就快速有力地剪出不开样子的布形来。那时候,我们全村就一台缝纫机,生意好的很,家境稍好的都争着请。我们家穷,请不起,母亲就就戴上老花镜,一手握布料,一手拿针,自已动手。虽说针路没有机制那么规则划一,但也差不了多远。缝好后,母亲拿一块在滚水里煮着的烙铁一路烫过去,麻布衣服也就平坦慰贴,挺括精神了。
穿上麻布新衣,那是件十分荣光的事:它粗犷、挺括、典雅、轻盈、凉爽、透气,敷在身上,冬天,温暖如阳光;夏天,通透如和风。软软的,贴在身上,没有束缚,你会感觉它如同一个轻灵的女子,流光溢彩,你又会觉得它是一团暖暖的气流,缭绕在心间。更为重要的,穿上它,行走在村里小路上,你会感觉自己同淳朴的乡村融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一丝的隔阂,整个的人,和衣,和自然的村庄,就是一体。人就是衣,衣就是人,衣就是村庄,村庄就是衣,人就是村庄,村庄就是人。
那种感觉,只有穿上母亲做的麻布衣服才有。多年以后,当我远离这种麻布衣服生活很久,我才恍然发觉,这种衣服的珍贵,那可是母亲揉合村庄土地里最自然物质捧出来的一颗心哟,用情作线,用自然作布料,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记忆。
回到前面谈及的那个问题,所以,如果说这世人硬要有一个服装上的普适性标准,恐怕就是它了——自然的,真性的,才是洒脱的。
这样的追求,其实不只是衣服,人也如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饶沙溪:织麻人,“中国草”变“富贵衣”
器与物(飞天)(李新立)
应可军 | 怀念宁海苎麻
母亲纳的老布鞋
苎 麻
母亲的手工织布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