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环岛68公里,探访幽深南澳
看碧波荡漾望渔船穿梭,赏幽静古刹品鲜美海鲜
环岛68公里,探访幽深南澳
 汕头特区晚报记者 陈史、黄鸿华 摄影报道
  ▲南澳海域上的蓝色牧场
盐民们在盐田上劳作

  畅游南澳,可不只是下海滩、玩海水。环岛游,这是近几年来掀起的深度游南澳热潮,无论是自驾车、骑行,甚至是徒步,环岛路上处处是景,美不胜收。近日,记者驱车自驾游遍68公里的环岛路,看海面碧波荡漾、渔船穿梭作业、深山古刹幽静、海产丰富鲜美。

  蓝色牧场鱼欢虾跃

  “海”是南澳所有风景的灵魂,日、月、山、林皆因海而增色,因海而动人。

  南澳人很为自己家乡丰富的海产品自豪,这里的市场上可以看到鱿鱼、龙虾、石斑鱼、大黄鱼、膏蟹、鲍鱼等多种鱼类、贝类产品。

  近些年,随着近海渔业资源减少,很多渔民放弃了出海捕鱼,搞起了近海养殖。在深澳镇猎屿湾,人们可以看到这里的几千个鱼排整齐的排列着,渔民生产、生活都在鱼排上,因而被称为“海上渔村”。一踏上这片三面环山的美丽港湾,便强烈地感受到典型、优越的亚热带气候带给她的独特魅力。

  据史料记载,这里既是古时深澳的重要屏障,同时又是扼守闽粤航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津,也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古战场,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刘永福、俞大猷等先后在这里写下了抗击外来侵略和收复台湾的不朽篇章。

  昔日战火连天的海域,如今成了鱼欢虾跃的蓝色牧场。过去单一养殖的渔村,如今变为综合开发的鱼排景点。星罗棋布的鱼排在蓝天、青山、绿水映衬下更显诗意。一格格养殖网箱,一片片紫菜竹架、一笼笼珍珠贝、一串串翡翠贻贝、太平洋牡蛎生机勃勃。那大片海滩涂,人们耕海筑起了几万亩海水养殖基地,已经形成以石斑鱼、鲍鱼、珍珠、紫菜、对虾、贝类等名贵海鲜为主的“聚宝盆”。

  在市场经济中逐渐变得聪明的南澳渔民,在这里配套了旅游专用艇、垂钓平台和海上餐厅。游客可乘游艇穿梭于猎屿、虎屿、金银岛、海上渔村、生态立体混养区、珍珠养殖场之间。到这里吹海风、观海景、听海潮、品海鲜,已成为游客心中一件惬意的事。

  波平如镜盐白似雪

  中国人烹饪调味,必先用盐,五味之中,咸为首。在中国,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使用海水制盐。沿着南澳岛漫长的海岸线,晒盐,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行当。流传千百年的晒盐技艺,是一块文化的“活化石”。

  波平如镜,盐白似雪,一望无垠的盐田一直延伸至海边,明媚的阳光里,村民们手持盐耙,在结晶池中旋盐。

  在南澳的海岸线上,盐田星罗棋布。盐民们采用的传统日晒制盐工艺,经过世代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蓄海水——湮盐田——过滤制盐卤水——晒盐——收盐等几道工序。旋盐,是生产高品质食盐的关键环节,晒盐人需手持盐耙,在结晶池中反反复复地旋盐。

  累了池埂上一歇,困了草苫子一裹,这就是晒盐人的秉性,这就是晒盐人粗旷的胸廓。成年累月忙活在盐田,风吹日晒,皮肤黧黑粗糙,此外,风湿病成晒盐人的职业病,水靴也一年穿坏好几双,卤水腐蚀,脚后跟经常列出几道口子。

  在南澳许多人的记忆中,南澳盐业曾是一个辉煌的行业,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盐业收入占全岛财政收入的75%左右。盐民是一个足以让人引以为傲的身份。目前,南澳县全县有盐田2000万平方米左右,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岛民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盐民洗脚上田,另谋出路。

  海岛虽小庙宇众多

  在南澳岛上,每隔不远就能看到一座座或大或小的庙堂,或矗立海岸,或踞守山脚,或端坐闹市,或隐藏深山。据统计,南澳岛有各种庙堂70多座,包括道教庙宇50多座、佛教寺庵17座、教堂7座。对于只有120平方公里、7万人口的南澳岛来说,庙宇密度之大全国罕见。

  这里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供奉关二爷的武帝庙、供奉土地爷的城隍庙,大峰祖师、北方之神、文曲星、雷神、地母等各路神仙皆在供奉祭祀之列。儒、释、道、民间信仰和外来神仙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守护着这座美丽的岛屿。

  南澳人通过对庙宇的精心装饰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记者发现,在关帝庙和天后宫的屋脊上、屋檐下和照壁上装饰着大量瓷塑人物和花纹图案,采用的是潮汕地区特有的嵌瓷工艺,这种工艺已有300多年历史。武帝庙的嵌瓷题材多是三英战吕布、穆桂英挂帅等,而天后宫的嵌瓷多是双龙夺宝或是凤朝牡丹等。五彩斑斓、栩栩如生的嵌瓷,让整个庙宇显得富丽而生动。

  到了特定节日,岛上会有大型的祭祀活动。例如,每年正月十五,岛上会举办游神活动,排列各庙神座,穿街过巷,周游全乡,祈求众神保佑。可以想象,几十位“神仙”集体游行,场面何其壮观,这也是南澳岛一年之中最热闹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的“妈祖生”(天后圣母诞辰),家家户户都备办香烛银锭和祭品,到天后宫焚香祷告,祈求庇佑赐福。记者虽没有赶上这些热闹的节日,但通过庙宇墙上一张张献戏榜文和捐香油钱的长长名单,依然可以看出南澳人对于神灵的崇敬。

  如果不了解南澳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就很难理解南澳岛人这种敬神乐生、诸神崇拜的信仰。历史上这些常年坐着红头船漂泊的渔民,面对风云莫测的大海和海盗倭寇的侵袭,除了团结互助之外,就只能祈求神灵的庇佑。对以海为生、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可以随时获得心灵慰藉,至于神灵的级别、流派,已经不重要了。

  本报记者 陈史、黄鸿华 摄影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惠东的盐田该保护起来了
谈古论今话广东2021-57 南澳岛环岛游
生活的结晶 七股盐山
海南千年古盐田
枫语作品:千年盐田·不老风景
海南洋浦千年古盐田:见识古老的晒盐工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