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情结:第二故乡行(一)

(作者:李宜丰)

5月30日是原邳县知青终生难忘的日子,那是1970年的这一天,下着毛毛细雨。在原人民剧场,也就是现在的人民商场前址,当时的邳县革命委员会举行盛大的欢送会,欢送不同学校的96名县城青年学生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欢送会一结束,知青们乘坐带蓬的大卡车,在锣鼓和鞭炮声中向邳北加口公社开拔。近午,我们到了加口公社,在公社大礼堂住了一夜。第二天,知青们按组分别安排在加口、李场、刘庄三个大队。杨富春、杨连兴、刘一华、张家斌和我是一组,5人来自4个学校,张家斌才小学毕业,不属于老三届学生,也被糊里糊涂卷入上山下乡的洪流。我们分到离公社最远的刘庄大队张场生产队,队长亲自到公社用马车来接,生产队离公社10多里路。

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我们奋力拼搏战天斗地,过了一年又一年。时过境迁,5个人先后被政策照顾、招生、招工回城。虽然工作了三十多年,大家都年过花甲,就是忘不了插队几年的艰苦历程,忘不了乡亲们真挚的情感,忘不了曾经洒下汗水和心血的土地。大家见面时都说,多次在梦中又回到插队的生产队,还想回去看看那片热土,拜访曾经关怀过我们的房东。2009年5月30日,也就是插队39年整的那天,我们知青组的4人和翟场组的张跃先,一起前往当年插队的第二故乡。

 我们5人乘坐着“雪弗兰”向前驶去,当年往返农村都是在这条里路上行走的,40来路大约半天时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以前,做梦也想不到快60岁了还能驾驶汽车,行驶在这条插队的长征路上。如今土路修成了水泥路,以前靠船摆渡的小河上架起了水泥桥。一路上,我们回忆着当年的生活片段,预计到村里能碰到哪些熟人,准备拉哪些呱。

离第二故乡越来越近了,好长时间没到这个地方来了,农村的变化很大,几乎认不出来了。到了村头张眼望去,现在的张场村旧貌换新颜,盖了好多新房子,还有几户盖起了楼房。原来老房子还留下一部分,显示出陈旧的痕迹,和新房子相比有明显的反差。七十年代时,谁家能住上土墙四檐青的房子就算富户了,而现在老乡们基本都住混青砖瓦房,改革开放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们到了村里转一转,想找到熟人叙一叙,碰到40岁以下的人都不认识我们。遇到几个年龄大的看着我们直打愣,面对面的相了半天才恍然大悟,嗷,这不是咱队的下放学生吗?事先没联系,他们根本想不到我们能回到这儿来。久别重逢感慨万分,我们紧紧的握住老乡的手说,想你们,来看望大家来了!顿时,老乡们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有几个老嫂子眼圈发红。

知青回来的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纷纷过来和我们攀谈。离别近40年了,在人生的正常行程上几乎占了一半.人生易老天难老,当年朝气勃勃的农村青年现在也头发花白。有几个比我们大点的老乡一眼能认出我们,通过面对面交谈老大一会才能从记忆中喊出名字。人在农村劳动风吹日晒显得苍老,不过,他们的气色体质都很好,这和他们不停的进行体力劳动锻炼,加上农村环境好这一重要因素有直接关系。

我们到了原先住的知青宿舍旧址,已经面目全非了。当年住的五间土屋已不存在了,老房东用两间旧址盖了新瓦房,当中还有三间旧房拆过的空地,种上了菜,载上了树。看到自己住过的地方感慨万分,当年的生活片段呈现在眼前,旧情油然而生。我们和老乡在知青宿舍旧址上合影留念,互相留下电话号码今后便于联系。(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剑阁情怀--黄启华
留守延边的上海知青王毛头,听他讲述返城又还乡的前后经历
【康平老故事】西山东屯的回忆(第142期)
我的美篇
不可忘却的记忆——写在插队五十周年之际
知青往事:催生针之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