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疑义相析:“杏坛”的“杏”是银杏吗?(窦道阳)

11月8日,由邳州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微信公众号“邳州银杏甲天下”推出一篇题为《银杏原来还有这么多名字,千年文化传承刷新你的认知》的宣传文章。文中“孔子杏坛讲课”一节有这样的描述:“‘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命名。在第二展厅,一棵郁郁葱葱的银杏树下,再现了孔子杏坛讲学的场景”“孔子盛情难却,就在沂河边一棵大银杏树下给老百姓讲了一课,由此播下了文明的种子”。这里似乎把“杏坛”的“杏”和银杏等同了起来,孔子杏坛讲学是在“郁郁葱葱的银杏树下”。无独有偶,个别网站也尽情驰骋想象力,并言之凿凿:“这一天,孔家小院热闹非常,孔子带领一群青少年垒土筑坛,并移来一棵小银杏树栽在坛边。孔子抚摸着银杏树说:‘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此讲坛就取名杏坛吧!’”这里似乎更是坐实了“杏坛”的由来是因为讲坛边上栽种了银杏。全段漏洞频现,破绽百出,根本不值一驳,且不说孔子根本不会说出“旁逸斜出”“社稷民生”之类的后出成语,“孔子抚摸着银杏树说”等语仿佛作者当时就在孔子旁边现场观看一般。其实笔者更想说的是,银杏物种最早出现在石炭纪,孔子银杏树下讲学的场景凭借后人想象也许可以“再现”,但“杏坛”边所植的“杏”不应是银杏,换言之,“杏坛”的由来和银杏无关。

杏坛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大成殿前甬道正中,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杏坛”最早出处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由此可见,杏坛边上的“杏”是由孔子后人监修孔庙时所“环植”,并非孔子“移来”,现杏坛景区内宣传的“先师手植”的也是一株古桧而非其他物种。

杏坛在后世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意象,成了教育圣地的代名词。后代文人多有题咏,如明代李杰《庙陵诗》有句:“文庙地灵松柏古,讲坛春暖杏花香。”陈凤梧《恭谒阙里朝廷,行释菜礼,敬用纪事》诗曰:“杏花香散坛前雨,桧树光凌殿外云。”郭正域《谒圣庙恭记》诗:“坛上杏花红,林前洙水黑。”姚文炤《谒圣庙》有句:“绕坛红杏垂垂发,依树白云冉冉飞。”郑威《谒林庙》诗云:“春回古桧花开杏,道咏元和天地通。”这里的“杏花香”“杏花红”“红杏”“花开杏”“春暖”“春回”等词汇明白无误地指向了此“杏”即为春天绽放的“桃杏”之“杏”,而绝非是“银杏”。

作为地方官方性微信公众号,宣传推介自己的初衷本无可厚非。实际效果看,该公众号勤奋有为,在多角度展示邳州风采方面做出了成绩,外地游子也每每通过该窗口了解家乡动态,稍慰乡愁。但涉及历史典故等处,还应更加审慎,切不可用力过猛,更不应存有明知故犯、生拉硬套的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邳州历史的厚重感,才是对文化传承、成绩推介的应有敬畏。另有一句赘述,“杏坛”与“杏林”之“杏”都为春天开花的“桃杏”之杏,二者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实大不同,“杏坛”是教育领域教育圣地的代称,而“杏林”则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典出三国董奉故。笔者身边就有医生朋友直接把微信名定为“杏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趣读|说“杏”(二)
杏坛、杏林,是杏子树,不是银杏树
江苏徐州特产----邳州银杏果
在银杏树下—江江摄影制作—2016.11.26.
这个秋天 带上好心情 来金色邳州看银杏吧!
“杏坛”之“杏”不是“银杏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