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普文章详情

     有个朋友微信我说,孩子总是出汗,尤其是晚上,比同龄人出得都多,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可以用吗?了解完病情以后,我想到了桑叶,推荐使用。不过两三天,回复我说,果然出汗少了许多,欣喜不已。

    桑叶作为中药解表药的一种,主要用于外感风热表证以及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流泪等症,它的止汗功效常常被人忽视。究其原因,可能源于人们对其在《神农本草经》中“主除寒热出汗”的误读,认为桑叶有使人出汗的功效。其实啊,历代本草古籍有关它的止汗记载不少呢!

1  严州山僧的故事

   宋代《夷坚志》最早记载了桑叶止汗的故事:某天严州山寺来一游僧,身体瘦弱且胃口很差,每夜一上床睡觉就浑身是汗,第二天早晨醒后衣衫尽湿,甚至被单、草席皆湿透,20年来多方求医皆无效,几乎绝望。一日,严州山寺的监寺和尚知道了游僧的病情后,便说:“我有一祖传验方治你的病保证管用,我来给你治吧!”三天以后,游僧缠绵20年的顽疾就豁然而愈了。原来,这个方子用的就是单方桑叶一味,趁晨露未干时采摘,焙干研末后每次服二钱(约6克),空腹时用温米汤调服。或者等到桑落的时候采取干的桑树叶,但是效果没有新鲜的好。

    这个桑叶止夜汗的故事,后世广为传抄,如宋代的《医说》和明代的《本草备要》、《本草崇原》、《名医类案》等都有记载。那么什么情况的出汗,适合用桑叶呢?


2  关于“出汗”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中医对于生理性出汗,多认为是“阳加于阴”,阳气蒸发阴液而致,如果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湿热熏蒸或者汗孔开闭失调,就会出现病理性的出汗,临床比较常见的就是自汗和盗汗了。

    时时无故汗出,动则更甚者多为自汗;晚上睡时出汗,醒来汗止者多为盗汗,也叫夜汗。中医认为盗汗,多为阴虚热扰所致。小孩轻微的晚上睡后出汗,多属阳气旺盛,并不属病理现象,如果汗出过多,就要考虑用药治疗了,比如上述朋友的孩子。

3  桑叶专止盗汗吗?

    历代医籍对于桑叶止汗的记载多见于盗汗,除上述严州山僧的故事外,如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盗汗,独心孔一片有汗。青桑第二叶为末,米饮调服。最止盗汗。”《本草纲目》载:“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本草经疏》则指出:“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会,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可见,桑叶甘寒益阴养血且凉血,最切阴虚盗汗的病机。可以这么说,单味桑叶更适用于阴虚盗汗的情况。


    清代以后,关于桑叶止汗,或用单味,或配合它药使用,扩展运用于各种出汗,如张必禄《医方辨难大成》中的旋右固阳煎,治右半身自汗出,方用鲜桑叶5钱。清代的陈士铎则是运用桑叶止汗最广泛的一家,多种止汗方中均有桑叶。我国著名的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桑叶用于止汗,无论自汗盗汗、寒热虚实均可运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单用或配伍其他药物来应用。但一般用霜后采者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本草中国》第一集中,就谈到了霜桑叶,镜头记录了老中医张荣恩在霜降这一天采摘桑叶,并切碎,炒干,再加蜜拌炒,就成了一味凉润补肺的好药——蜜炙桑叶。清代名医张山雷也说:“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可见,中药的采收时节也和临床疗效休戚相关哦!照例量身介绍几种简便的止汗方吧:


更年期盗汗

    霜桑叶100g,加水1000ml煎至500ml,并放入适量红糖,每天2-3次。

盗汗加失眠

    霜桑叶60g,五味子20g,加水1000ml煎至500ml,用于盗汗有轻度失眠的情况。

小儿盗汗

    霜桑叶60g,焙干,研细末,睡前米汤送服6g,连服一周。

体虚多汗

    多表现为多汗,气短、乏力、怕风等症状。

    桑叶9g,生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6g,煎汤代茶饮。

    注意了,桑叶性偏寒,如果有脾胃虚弱,经常腹泻者不宜长时间服用哦!

 

(本科普只提供相关建议,若有疾病,请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要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佩兰明堂斋”——您身边的中医药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霜降 ▏霜桑叶另有奇功
中药故事:自汗盗汗 桑叶包办
一到夏天,动不动就“大汗淋漓”?这可不是“虚”,而是“湿”和“热”
本草探奇:桑叶“止汗”之谜
桑叶止汗效果好,自汗、盗汗、更年期出汗都能用丨中医入门
桑叶的妙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