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经典《素书》--正道章




写在前面的话:

正道章

此章豪俊杰三者,总于道中,炼到出人头地处,

或谓杰胜豪,豪胜俊,便属支离,并非立言本旨。

德足以怀远。

中国古人有“王道”与“霸道”之分,以德服人、以德治国是统治的最高境界,是王道之途。道德高尚者以天下为己任,不拘泥于个人小利,尊敬贤者,爱惜人才,可以使人心悦诚服,并使天下豪杰之士闻风而动、甘愿归附,这就是“德足以怀远”的含义。

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

信就是要讲信用,如季布之一诺千金。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成名的根本。所以,自古成大事业者大都沉默少言,因为言多必失。能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的人自然能让所有的人信服,而不论贤与不肖,皆能信之,这就是“信足以一异”的含义。

讲信用、有义气的人可以使众人归附,三国刘备、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例子,这就是“义足以得众”的含义。

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才气要洞察今古、通达无碍;智慧要能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知众而又能容众。这就是所谓“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的含义。

崇高品德的精神力量就在于它能使人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武力征服只能使人暂时屈从,道德感化却使人永久心服。我泽如春,人应如草。道德的力量,有如春风夏雨,万物无不受其恩泽。

凡事讲信誉、讲诚信,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怀疑,使万众归心,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办事公道,勇于负责,讲义气,就会给部属带来一种满足感、信任感。这样的领导,自然会得到大家的拥戴。

博学多才,可以洞古彻今,通情达理,在实践中善于以古今中外为人处世的成败得失为借鉴,这样的人,自然会无往而不胜。

明察秋毫而又人情练达,才能做到既知人善任、又宽厚容人。在这样的领导人面前,坏人坏事无法掩藏,难以避免的失误又能得到谅解。这样,手下的人才会充分发挥他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更大的成绩。

德行高尚、恪守信用、办事公正、博学多才、明智通达——具备这五种品质的,就是人中之“俊”。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能够被人奉为一时行为之楷模,并起到表率群伦的作用;在功名利禄、是非恩怨的复杂矛盾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识大体,顾大局,能以大智慧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说一不二,一诺千金,一旦做出承诺,一定遵守约定,即便吃亏受损,也决不毁约;廉洁奉公,重义轻财,能与下属同甘共苦。具备这些品质的,就是人中之“豪”。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揽权,也不越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在生死之间,以大义为先,义无反顾,不贪生怕死,即孟子所谓舍生取义。

见嫌而不苟免。

遇到可能引起别人猜疑的问题,不躲避,不退缩,处乱不惊,临危不乱,挺身以赴,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果断处置,这也需要过人的勇气和理性、冷静的头脑。

比如:周公不避嫌疑,尽力辅佐君主,而召公就害怕人家议论。孔子不避讳去见郑国的美人南子,子路就主张应该避嫌。所以,明知道会有对自己名声和形象不利的议论,但考虑到那么做是正确的,还是去做,这才是真正高明之人。

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富于敬业奉献的精神。面对义与利、生与死的冲突,能够毅然决然地舍生取义、挺身赴难,决无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利令智昏之类丧失人格气节的卑劣行径。功名利禄摆在面前,可以自由攫取。然而,首先要问一下是不是理应所得?

孔子年轻的时候为了挣钱糊口,也曾给人家管过仓库、放过牛羊,但他做到了尽忠职守。

处在容易被人误解、猜疑的是非之地,但为了大局,仍然犯嫌涉难,挺身而出。

具备上述品质的就是人中之“杰”。

总而言之,所谓“俊、豪、杰”者都是高于普通人的。能做到有德、有信、有义、有才、有明的是人中之“俊”;能做到有行、有智、有信、有廉的,是人中之“豪”;而无论才能还是行为都值得称道,足以为人楷模的,就是人中之“杰”。

《淮南子》的解读与此稍有不同,说:智慧超过万人的叫作“英”,超过千人的叫作“俊”,超过百人的叫作“豪”,超过十人的叫作“杰”。

要而言之,凡是可称之为英雄豪杰的,必须具备德、才、学三种素质。德才难全,古今盖同。有大才能的人,长处是勇于进取,但往往华而不实、好高骛远;有大德行的人,优点是善于守业图成,但往往失于优柔寡断、贻误良机。

有德有才的人克服自己不足之处的唯一途径是好学广知、鉴古通今,善于把人类精神财富的全部精华变成自己建功立业的武器。只有这样,才能进则匡时济世、名垂青史,退则安身立命、超凡入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书 正道章
白話素書淺釋 二、俊、豪、傑[正道章第二]
素书(笔记第二章正道)
孔子为政思想的核心和根本方法(一)
八德,八正道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