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们在网络中越来越”沉默'?

大家好,今天是沉思录新一轮送书活动。前几天,沉思录推送了一篇文章《正确不绝对,等于绝对不正确》,和读者们探讨如今在信息媒介技术的加持下,网络和现实中很多群体和圈层存在的思维极化趋势和认知简单趋势愈演愈烈的现象。在不少人认知中的那样,网络上发言和极端行为的人群数量上始终是少数,正常人是大多数。确实,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是正常人——算不上有多好,但是也并不坏。但必须正视的是,在极化趋势下,正常人在网络之中确实处于快速失语的状态。

对传媒理论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都听过沉默螺旋这个概念,它本来指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在传统媒介环境中,这本是一个正常现象,但在当代网络信息媒介和算法技术等等加持下,沉默螺旋的效果正在不断扩大。

为什么会如此?正如我们之前文章所分析的,这与技术和平台资本发展息息相关。这十年来,一方面是各种垂直内容类的公开网络平台,如各类主题的论坛,贴吧的不断衰落,舆论和发言渠道被垄断至少数几个全民公共舆论平台上,导致不同圈层的人更多的依赖这十年来同样得以蓬勃发展的半封闭的自媒体生态和封闭的社交群来形成价值共同体组织,这样的价值共同体组织,参与公共场域发言就会直面全民公共舆论平台,缺少中间层的缓冲与转化。这就像之前文中说的那样,公共话语资源变成了整个极化群体圈地冲突中的必争之地,尽所能的在公共领域中放大声音,影响和设置公共议程。而普通人则没有足够的动力。

另一方面在这种公共舆论空间中也处处会遭遇极化行为的环境下,是普通人发言成本的不断升高。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一个普通人想参与一个公共话题讨论,非常容易直接遭遇一些同样参与该话题讨论的小群体成员营造出的“抽象”话语机制和逻辑中,往往鸡同鸭讲不明所以,甚至因为莫明其妙的和一些圈层的“价值”与'认知“产生冲突时,还会直接遭遇连篇累牍的人身攻击。实际上从目前小圈子的抽象逻辑与话语机制不断向公共话语空间中扩散的情况看,这种形象发生的概率是越来越高的。仅仅只是了解和规避各种规则,话术等,就会花费一个普通人本来就不多的业余精力,更不用说,一个普通人在面对一个动辄24小时对线的ETC时,是基本没办法长期保持对线并获得胜利的,最终只能让上网坏了自己的心情。

当然,以上只是两点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整个极化趋势和普通人的沉默趋势,包括之前的文章在内,我们以后仍将借着各种事件继续讨论。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分析这些趋势,以及技术对传媒影响的背后会需要了解的一些传媒学理论著作。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
《社交媒体深渊:批判的互联网文化与否定之力》

《连接:社交媒体批评史》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

《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

《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

《过滤泡: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沉默的螺旋”理论——国民性、网络与“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
真题┃沉默的螺旋
【睡前一背14】传播效果理论(上)
大人,时代变了
大众传媒在企业危机公关中的舆论引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