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葡萄产业现状——世界第一葡萄大国是怎样炼成的?丨深度调研

当前,我国葡萄产量居世界第一,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三,鲜食葡萄约占世界产量的50%,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古植物学家经过考察发现,在外高加索、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等地区,发现了人类栽培过的葡萄种子化石,证实了葡萄就是在阿拉拉特山起源的。

《中国作物遗传资源》记载:“公元前138——公元前126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从大宛国取蒲陶(葡萄)实,于离宫别馆旁尽种之。从此,我国内陆开始栽培欧洲葡萄。”

凌源——中国葡萄产业的缩影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各行业百废待兴,苦苦挣扎在贫困泥潭中的人民迫不及待的想要改变生活现状。为了追求吃饱穿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开始用他们的双眼观察商机,自此,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开始重新散发活力。

与此同时,在距离北京340公里,接承德、近沈阳、通锦州、邻赤峰的地方,有一个叫刘杖子的乡村。连绵起伏的大山似乎并未阻挡改革开放的热潮袭向这个偏远小乡,先辈们“乘风破浪、顺势而为”的思想深入乡民心中,随着一声惊雷,刘杖子人开始借势发展。

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干爽,夏季雨量充沛,秋季短促清爽,冬季寒冷清冽。土壤多为淋溶性褚土和碳酸性碣土,PH值中碱性,光照时间长,雨热同期,空气干燥清新,少有病虫害的发生,地处青龙和自然保护区腹地,基本无污染,水质良好。拥有良好天时、地利条件的刘杖子乡似乎注定与葡萄结缘。

在经过短短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刘杖子乡的葡萄知名度享誉东北,外地销售市场迅速扩大。与北京、河北、辽宁和内蒙等20多个大众城市建立了固定的运销渠道,实现了电商销售,就在刚刚过去的九月,刘杖子乡举办了它的第一届葡萄旅游文化节。

乡党委书记刘小功说:“为把葡萄这一产业做大做强,使之形成规模优势,我们将提高质量与品牌并重,优化品种,强力推进露地、冷棚、温室与加工储藏,使种植规模达到5000余亩,其中露地3500亩,冷棚1000亩,温室500亩。”

葡萄产业发展之路

1949年以后,我国葡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葡萄生产受到重视,鲜食葡萄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 世纪50 年代末,我国掀起第一次葡萄发展高潮,鲜食葡萄品种以‘玫瑰香’、‘龙眼’为主,形成了黄河故道等葡萄产区。20 世纪50 年代末,原北京农业大学从日本引入‘巨峰’品种。

20 世纪70 年代末,中国农业科学院从国外引入‘黑奥林’、‘红富士’和‘乍娜’ 等品种。经全国各地试种,至80 年代中期, 在全国广泛推广和栽培,形成了以鲜食葡萄巨峰系和欧亚种大粒品种为主的第二次发展高潮。在此期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并形成了南方葡萄产区。

20 世纪80 年代末,沈阳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单位相继从美国引入了一批优质的欧亚种葡萄品种。到90 年代后期,在我国掀起了以‘红地球’(‘红提’)为代表的晚熟鲜食葡萄品种为主的第三次发展高潮。

如今,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 葡萄这种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颜色以青绿色、紫黑色、紫红色等为主的落叶藤本植物,正以它可口的味道、丰富的营养价值、广阔的使用途径吸引着大批消费群和市场,从而在水果届占有了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范培格博士表示,当前,我国葡萄产量居世界第一,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三,鲜食葡萄约占世界产量的50%,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葡萄产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发展。鲜食葡萄在葡萄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约占葡萄总产的75%。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刘凤之研究员称,近十年来,我国葡萄栽培面积、产量呈迅猛上升。面积由2005 年的40.8 万公顷增长为2015 年的79.9 万公顷,增长0.96 倍;产量由2005 年的579.4 万吨增长为2015 年的1366.9 万吨,增长1.36 倍。

我国葡萄生产基本形成西北干旱新疆产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产区(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西部等)、环渤海湾产区(山东、辽宁、河北等)、黄河中下游产区、南方产区和西南产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及以吉林长白山为核心的山葡萄产区等相对集中的七个集中栽培区。鲜食葡萄种植面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依次递减。呈现新疆(151 万亩) > 辽宁(100)> 河北(91)> 陕西(67) > 江苏(54)> 河南(48)> 云南(47) > 湖南(41)> 广西(40)> 四川(40) >85% 的趋势。种植范围也在逐渐向华东、西南扩展。欧美种植品种以巨峰系为主, 如‘巨峰’、‘京亚’、‘夏黑’等;欧亚品种以‘红地球’、‘玫瑰香’、‘无核白’等为主(中晚熟品种为主,早熟、极早熟品种较少)。

四大问题制约我国葡萄产业发展

范博士表示,我国葡萄产业在发展过程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品质、安全和销售问题。如栽培技术参差不齐,无法做到适地适栽;产量过高,品质无法保证;花果管理技术意识不强,外观品质提升较慢;盲目追求大果、无核,激素施用不当;病虫害防控做到对症下药的不多;品牌意识不强,在推销中为他人做嫁衣,销售渠道相对单一等。

二、品种优质化、多样化及特色化问题。我国葡萄品种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成熟期搭配不合理、鲜食与酿酒品种比例不协调。

三、优质品种资源储备不足。新、优品种的收集、保存与评价系统不够完善。

四、下游产业链上的葡萄酒供需矛盾仍突出。2014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15.8亿升,占全球葡萄酒消费总量7%,我国葡萄酒消费的1/4以上来自于进口。目前中国葡萄酒消费1.24升/人年,而世界4.5升/人年,欧盟28升/人年,葡萄酒消费较多的法国和意大利分别为51升/人年和44升/人年。我国葡萄酒人年均消费量年增长20-30%,2000年人均0.15升,预计2020年左右人均消费3升。我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葡萄酒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葡萄的高营养价值和神奇的美容效果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重视,葡萄市场也更加广阔。作为我国种植数量最多的水果之一,葡萄和葡萄产业该如何在这样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范教授建议:

一、向品种优良化,栽培区域化,生产市场化发展。品种优良化和栽培区域化是品种表现最优化、地区发挥特色化的必要保证。因此,面对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酷现实,葡萄栽培的品种优良化和科学区化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

二、发展葡萄汁生产产业。葡萄汁相对饮用人群更为广泛,且对气候条件不像葡萄酒那么严格。但在世界葡萄汁生产(植物奶)产业年贸易额近20亿美元且每年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葡萄汁生产仍然一片空白,国内葡萄汁主要依靠进口,因此,我国葡萄汁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发展葡萄酒产业。葡萄酒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以法国为例,2013法国葡萄酒产量460亿升,产值120亿欧元,出口146亿升。其中波尔多产区143056公顷,产量60亿升,产值17亿欧元(11883欧元/ha)出口23.6亿升,约合31.5亿瓶。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应做好定位、找准市场,发展节本、生态、优质、特色葡萄酒产业,配合鲜食葡萄的观光采摘、葡萄与葡萄酒科普进行适量的高抗逆的酿酒葡萄种植、生产,同时发展特色酒庄模式生产。

四、与观光旅游产业结合密切。近些年,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北,以生产葡萄酒而闻名的纳帕谷,其旅游人数以两位数增长,仅住宿收入超过3亿美元,旅游产业已达到了14亿美元,从业人员达到了10500人。

对于未来,刘书记表示,“不管前路如何,只需把握当下,做好该做之事就行。”现在的刘杖子乡也正像他的这番话一样,在葡萄产业发展上打造着属于自己的王国。

(记者:柴帆,如需转载请署名,并注明“中国农村科技”。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葡萄产业分布!八大葡萄生产区详情介绍
我国葡萄品种结构和产业格局变化分析,哪个品种最具潜力?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历程及主要产区情况
云南葡萄产业研究报告!
我国阳光玫瑰产业数据分析简报
我国葡萄种植产业供应分析:品种选择丰富多样 新疆为最大种植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