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味 | 李白为茶当营销写手?这背后可有大故事

诗仙李白不爱茶?

陆羽很固执?

卢仝《七碗茶诗》还有背后的隐含故事?

曾几何时,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折服在一段段巧妙字句下。还记得小时候读唐诗,不求甚解,但仍会被字句押韵带来的朗朗上口吸引,再后来,字句成诵,反而对字面之下,文字背后的故事产生兴趣,而读茶文学更是如此。

正所谓历史不断重演,看茶史解读茶文学在清晰茶产业发展轨迹的同时,也让人惊喜的发现,现代茶产业的营销方式在历史中依稀可见,换句话说,现在人玩的这些大多也确是古人玩剩下的。

点击文字→:进入《岁时茶山记》听陈重穆老师讲述中国茶的文学史🍵

“了解古人就是了解我们自己。”在中读x三联爱茶联合推出的音频栏目《岁时茶山记第二季:中国茶的文学史》中,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陈重穆老师详细梳理文史,提出了诸多有理有据的观点,在关于茶的文学作品的选择上,也以“言之有物”为重要标准,自唐朝开始,以茶文学作品为主体,以有趣有料的方式跟大家聊一聊中国茶,或者说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历程。

© 截图自栏目评论

节选自音频的小片段抢先看,说说这困扰茶人的历史故事们。

说茶起源,那可得唠上小半天

说起源,绕不开“中国茶自神农氏,经过周武王、齐国的晏子、陆羽《茶经》之类发展至现在”的说法?但让我们稍微的思考一下,按着这个时间线,茶岂不是比中国的“信史”来的更具体,比甲骨文还早?

◬ 西汉王褒 《僮约》

中国茶起源自神农氏的说法总会以“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为例证,而这段话也被认为出自《神农百草经》。其实不然,较早记录这段故事的是西汉《淮南子》,里面写“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毒”所指为何?又如何有了此番流传?再说这周武王时代起源说,其实也就仅凭《华阳国志》孤立的“茶蜜”一词印证,可信度又有多少?探索之下,发现了另一个故事——一篇西汉王褒名为《僮约》的文章。

“僮约”其实是卖身契的意思。里面讲述了一个以虚拟的买奴契约为主要内容的俳谐故事。有一次,蜀郡王子渊因事到湔这个地方,遇到与友人杨惠,饮酒时请杨惠的仆人便了为自己沽酒,便了当即拒绝并前往主家夫冢大哭,“大夫买便了时,但要守家”,子渊顿时生了整顿之心,以详细载明活路的契约买下了这个仆人。

◬ 东汉末至三国青瓷印纹四系茶字罍

湖州市博物馆藏

契约上的名目之多、要求之严让人瞠目结舌,包括每日、每月必须做的事情,要做到什么程度,惩罚的标准之类,其中在二月春分时提到,这个仆人不仅要学会“被堤杜疆,落桑皮棕。种瓜作瓠,别落披葱。……日中早熭,鸡鸣起舂。”等到脏活、累活,还要学会“舍中有客,提壶行沽。汲水作,涤杯整案。……烹茶尽具,已而盖藏”,还要“牵犬贩鹅。武都买茶,杨氏担荷”行走市集做生意。

这个讲述摸鱼的打工人偷懒不成终被整治的故事,却意外的让两千年后的我们知道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劳作细节,并为茶饮在当时的存在留下例证。

至于中国人究竟从何时起开始喝茶,且听《岁时茶山记第二季》分解。

诗仙李白不爱茶?

啥?诗仙也当过营销写手?还是流水账式的?写的竟然不是酒是茶?

在《岁时茶山记Vol.26:李白是怎么写出“流水账”作品的?》中,陈重穆老师感慨道:作为诗仙也要考虑人情世故,当然也就写过“平凡”的作品呀。而且,要不是写的是茶,估计没人会这么认真讨论这篇《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这首诗源自李白接受的一次赠茶,“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如此原因下写就的诗,还真有些我们小时候被迫写命题作文的意思。

写酒,李白字句里尽是飘逸与酣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真真是绣口一吐,出来的都是盛唐气魄。让我们再来看这首茶诗: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深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楚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直白、平铺直叙,远非诗仙的水平。其实从信息点来看:这个仙人掌茶的山场环境,“山洞多乳窟”、“玉泉流不歇”,山泉、岩石、密林、富含磷钾的蝙蝠粪便加持,那可不正是产茶的好山场?安徽六安是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那里的茶品质很好,内质丰厚花香鲜明,更有独特的气息。经过现代农业的农药管理的方式,这样的“野生”环境茶求之难得。面对如此好茶,李白竟然并未动心,看来诗仙至少不像爱酒那样爱茶。但我们依然能从这首难得的诗里捕捉到初唐时茶的些许细节——山场环境相当不错,这也算拥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 打过农药草甘膦,

只剩下加拿大飞蓬的现代茶园

这些年行走茶山,这样的环境越来越少,倒不是没有深山茶,只是即使在深山也挡不住农药的喷洒,让人颇为叹惋。更多关于陈重穆老师行走茶山的见闻故事,欢迎移步《岁时茶山记》。

陆羽:茶圣修炼手册

在《岁时茶山记Vol.27:陆羽成为茶圣,拢共分几步?》中,陈重穆老师带我们看到了一个茶圣的成长史。

从小被寺庙收养,却走上了儒家之路。

9岁时,便向“养父”智积禅师发出灵魂拷问:“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

为“纠正”其志向,养父令其 “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劳作间”,然而没有被磨掉意志,反而愈发坚定,频频“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

这正是《陆文学自传》中记述的陆羽的童年。关于茶圣,最为人知的一句话来自《茶经》,“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而陆羽一生也都身体力行的体践着“精行俭德”。

尊重原典,解读“精行俭德”。

“精”,即纯粹、专一,引申到为人处世的行为上,就是选择好的、正确的事情来做。而《中庸》中也曾提到“择善而固执”,因此,除了要做好的、正确的事情,还要“固执”“惟精惟一”,专一地把握住,并且很坚定地落实,这就是“精行”。

谈及“俭行”,《说文解字》讲“俭,约也。”“俭”所侧重的,不是物质上的节省,而是精神上的自我约束。“俭德”,就是指具备这种特质的德性。

“精行俭德” 按本意来看,就是做事有所拣择,至纯而专一,对自己的心性有所约束,节制而不放纵。少年经历,加上成人后的诸多磨砺,陆羽终修炼成为心目的儒家“茶人”。

最新一期《岁时茶山记第28期: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其实被误解了?》已经更新上传,这一期,在卢仝的茶诗背后,陈重穆老师解读了唐朝茶税的演变历程。“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历史拷问下,好茶何以求解,且听专栏分解。

不求甚解的时代,无妨跟着陈重穆老师一起较一次真,以时间为线索,穿梭于古今茶文学中,以独特的文史角度了解茶,聆听那些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文人墨客的背后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往茶山的“朝圣”之路有多挤
以茶会友 以茶联谊
唐人咏茶诗
茶诗|古人的生活之道
中国历代茶诗赏析
丁文《中国最早的绿茶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