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与阳羡

  苏轼《菩萨蛮 阳羡作》:“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有书仍懒著,且漫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阳羡,宜兴的古称,宋代文豪苏东坡曾在此留下买田终老的心愿。来过这里的人都说:“生活在这里,是一种幸福”。

  

  苏东坡曾四次到过宜兴,饱览了宜兴佳山秀水,写就若干诗词,例如他的《桔颂帖》写道:“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菩萨蛮》前半阕云:“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把他归老于此的心迹以及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他在蜀山买田置屋也就不奇怪了。蜀山原名独山,因苏东坡经此慨叹“此山似蜀”,后人遂“去犬留蜀”,改称蜀山。

  苏东坡在宜兴写有诗作《阳羡国山碑怀古》,这首诗如同沧海遗珠,被尘封在历史深处,只有在常州的《毗陵志》和苏东坡同榜好友宜兴人蒋之奇的《荆溪外传》中提到这首“念奴娇”:“离墨山上,望烟寺茫茫。悄然神物。僧指孙吴封禅处,漫说银象玉璧,紫气黄盖。一壑云树,杳杳归啼血。周郎应叹,枉煞江东豪杰。天公无意作弄,昏遗慵儿,说甚灵异发。犹恐仲谋适还在,也难逃此湮灭。野岭荆蛮,千古风雨,蜕落少年发。鸦惊暮钟,策筇寻径踏月。”

  苏东坡对宜兴的山水情有独钟,曾多次来宜兴,买田善卷、闸口,并且把外甥女介绍给同榜进士单锡做妻,结成亲戚。晚年,在单锡的陪同下,游览张渚美景,处处留下了佳话。桃溪河畔赏十里桃花,过双祝河与青年农民即兴对句;祝陵村的清酒;善卷寺的长老奉上的离墨香茗,一切是如此尽兴。最后,他在僧人的陪同下,游善卷洞,登上国山,当时已是暮色苍茫。僧人指着隐隐约约的国山碑娓娓道来,当年孙皓命人在此封禅立碑时,碑下还埋着“金盒、银象、玉璧”,当时山上紫气升腾,颇有帝王气象……苏东坡感慨万端:真是天公无意作弄,让这个昏庸的孙皓当上皇帝,说什么灵异发生,匆匆封离墨为国山,假如孙权还健在,也逃不了灭亡的命运。如果周瑜泉下有知,也要哀叹“枉煞江东豪杰”了。

  

  这时,暮色已浓,善卷寺响起阵阵晚钟,惊飞林间栖息的鸦雀,苏轼站在青峰上,披着月光,缓缓吟出了《念奴娇———阳羡国山碑怀古》。

  传说苏东坡在宜兴蜀山讲学时,曾经设计了一款提梁壶,后世为了纪念他,就称之为“东坡提梁壶”。现在宜兴的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他的书童常常晚上提了一个灯笼为先生照路,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何不照着这灯笼样子做一把紫砂壶。由于当时的饮茶习惯,壶把装在壶身侧面,火一烧, 壶把就烧得乌漆墨黑,而且烫手,很不实用,于是,就有了“提梁”这一创意,提梁式紫砂壶是苏东坡第一个想到的,他从文人的角度,设计了壶把在壶的上部,并用枯树形状做把,他烹茶审味,怡然自得,由此,他写下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

  每当茶后,他总要捧着紫砂提梁壶把玩一番,不多久,壶身表面变得古雅秀丽,更觉可爱。由于对紫砂壶情有独钟,他曾写下了“青烟白菜炒米饭,氐壶天水菊花茶”的著名诗句,这“氐壶”就是说的提梁紫砂壶。说苏东坡是设计宜兴 紫砂壶的文人雅士的第一人,只是一种传说或是宜兴人对苏东坡的一段感情,由于宋代的紫砂壶上不留姓名,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发现一件完整的宋代紫砂壶,也 就无法找到与苏东坡相关的提梁紫砂壶的实物证据。

  

  在宋代,饮茶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当时的茶叶要经过煮沸才能饮用,所以,提梁就显得十分方便与安全,苏东坡的提梁壶,不但讲究力学原理,同是也考虑到提梁的稳固,按照三角力学的法则设计,创造了紫砂壶的一种新的形制,到今天为止,还有许多紫砂艺人在做“东坡紫砂壶”,现在看来,特别是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款式确实有一种历久弥新的力量与美感。

  

  更多紫砂行情、紫砂资讯,欢迎多多交流!

  微信号:pcr13003342099(提供及时紫砂资讯)

  公众号:纯色紫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耳熟能详的壶铭,都是苏东坡“原创”?
PP162 宜兴紫砂陶-提梁壶
3明代紫砂的发展
宜兴紫砂壶起源何时?
宜兴紫砂泥知识普及(1)宜兴紫砂的起源与发展
[鉴赏与市场] 皇家遗韵 璞玉霓裳——宜兴紫砂自然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