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壬寅清明,解郁养脾原创 节气文章编写组 道心语境 2022-04-04 03:00
壬寅清明,解郁养脾

2022年4月5日(农历壬寅三月初五)3点20分,太阳到达黄经15度,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清明。

气清景明,故曰清明。壬寅清明,主要的四种气候因素交缠影响。一是壬寅年中运木运太过;二是上半年司天之气为少阳相火;三是二运的主运、客运均为少徵,火运不及;四是二之气的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太阴湿土。

中运木运太过,风气流行。司天之气少阳相火,加之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二火燔盛。风火相得益彰,使得北半球春季火气旺盛。但当令客气太阴湿土加临的是大暑至秋分的湿气。风火行于上,若为湿所郁遏,易产生木郁、火郁、金郁。

木喜条达,郁则气滞,谓之「木郁」。邪气阻滞,蕴热于心,谓之「火郁」。肺失宣降,壅塞气实,谓之「金郁」。

「木郁达之」,左侧不畅,戌、午、丑时(若醒)饮食疏肝,气运血行,舒畅条达。「火郁发之」,心情开朗、谦让,戌时、午时饮食滋养心阴,郁火发散,心空则明。「金郁泄之」,早饭适量白胡椒泻肺,使之恢复「上焦如雾」。晚饭宜适量黑胡椒。详情笔者在《壬寅春分,散热化郁》(点击文章标题即可查看)文中均已阐述。

当下郁热邪气易壅塞心肺。在新冠肺炎世界大流行的背景下,疫情防控依旧不可松懈。

其他时令养生建议如下:

1

湿土郁火,疼痛寻本

人在大地上生活,与地气(主气)变化相应。二之气的主气为少阴君火。心为君主之官,心应火,手少阴为心经。太阴湿土当令,遏郁地气生发。火郁于心,易耗伤心阴,出现心区不适、舌干口燥、烦满失眠,等等。这种气候的影响给心脏带来了潜在的压力,故当下预防心脏疾病不容忽视。

如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常年践行时令养生,平日已可自己纠偏解决失衡,身体一直很健康。近日突然右牙疼痛难耐,尝试「左侧失衡多循肝胆、右侧失衡常溯命门」的原则无果。因疫情无法去医院,在家加强了饮食养心阴,牙痛消失。这说明此牙痛源于心。

我们要警惕任何不明原因的面部、胸背部及双上肢的疼痛,不限于心区及后背左侧的心脏反射点,也可包含牙疼,都有可能是心脏失衡的征兆。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心脏,以免贻误时机。

2

保养脾胃,稳固国土

(1) 健脾暖胃

壬寅年风气流行,易伤脾土,二之气太阴湿土当令,对脾土影响更甚。脾为后天之本。脾土动摇,五脏难安。凡察觉唇不红润、食欲不佳、纳差、水谷难化、便不成形、身懒腹胀等情况,即时饮食健脾,胃凉手凉者加红糖与姜。胃为火炉。辰时足阳明胃经最旺,饮食健脾暖胃更佳。

(2) 少食养脾

近日,另一位老人血压85/65mmHg,体虚明显。咨询师判断老人本就脾虚,又感受客气太阴湿土影响,加重脾虚而中气塌陷,下焦气亏损,建议及时饮食健脾暖胃、补下焦元气。一小时后反馈,血压119/75mmHg,人可以睁眼了。下午再次反馈,一切正常。询问饮食起居,得知早饭吃多了。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不主肉,影响诸脏腑之气血生理。脾湿易使人头重如布裹、四肢酸重、腰困腰酸、烦闷不乐等等。

养护脾胃,要懂得少食补气,不使谷气胜元气,尤其当下脾胃虚弱者。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无论饭菜,总摄入量大于自身消化之气则伤。当下建议饭吃五分饱,留三分惯性,两分通道。

晚饭时腹满不饿,此为胃痞。此时不宜饮食。夜里饥饿时可吃一块点心。「点心」,促进心经平衡之意。

3

有机茶灸,清上益中

壬寅清明,春行夏秋令,阳热为湿气所郁。茶灸清除瘀滞,发散火气,头清目明;荡涤湿浊,烫饮热灸,阳气升腾,不伤胃肠。

4

厚古尚贤,慎终追远

清明节气,天清地明,万物皆显,与时偕行,祭拜先贤,慎终追远,敬天爱人,有始有终。回归传统,了了分明。

5

亲近自然,情志舒缓

清明时节,气郁气行受阻,情志不畅)和火郁(诸郁化火,火热聚积)多易发生。建议多户外运动,走进大自然,舒缓气机。晨练之时,多与绿树青草接触。情志柔和,肝气条达。先有春生,才有夏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来保护我们的脾胃
命门火衰,小肠火不足,下焦虚冷,下利不止,痛泻,脾肾双补丸;疏肝健脾丸,补心火,疏肝气,生心火,生胃土
大暑丨这是一个相当厉害的日子!这些养生秘诀不可不知
第十九节双膝关节肿痛达16年。
肾气一衰,虚不受补,先救肾再救心
《临证指南医案》卷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