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璀璨秦淮,绽放英伦 |中国科举文化与英国文官制度的对话


南京江南贡院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曾有过 2 万名考生同时应试的历史记录。


中国科举博物馆改扩建并将于今年11月底开馆。配合其开馆,在2016伦敦设计节“南京周”举办的中国科举文化与英国文官制度交流论坛上,向世界揭开中国科举文化的神秘面纱。


璀璨秦淮  绽放英伦

中国科举文化与英国文官制度的对话






中英文化专家开展交流


当地时间9月24日下午,在大英图书馆,举办了中国科举文化与英国文官制度的文化交流活动。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汉学家傅熊教授Mr. Bernhard Fuehrer作主旨发言



科举文化专家周道祥先生作主旨发言


英国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傅熊教授Mr. Bernhard Fuehrer、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马伟伦教授Mr.William Matthews、菲律宾大学约瑟维拉诺瓦教授Mr.Villanueva、牛津大学王查理博士Mr.Charles Wong、王欣博士等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马伟伦教授Mr.William Matthews



菲律宾大学约瑟维拉诺瓦教授Mr.Villanueva


围绕科举文化与英国文官制度的主题,傅熊教授代表英方,江南贡院原馆长、科举文化专家周道祥先生代表中方,做了精彩的主旨发言。





秦淮文化代表团成员作科举文化及科举博物馆介绍


我方代表还向英国专家介绍了科举博物馆建筑艺术和部分馆藏文物,以及由科举兴盛带来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繁荣的历史变迁。



中英双方互动交流


两小时时间内,双方进行了愉快和友好的交流,对科举文化对中国和世界的积极影响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即将开馆的科举博物馆充满期待和美好祝福。


此次交流活动,作为伦敦南京周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传播中国科举文化,提升科举博物馆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科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它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




科举博物馆效果图


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英国对于科举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英图书馆收藏的科举文物。


《近科考卷脱颖集》,清代,是科举优秀考卷的汇集 


英文《中国会试论文集》,1860年出版



下期还有哪些看点?


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周·伦敦】| 大英博物馆今天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纵贯线
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年,哪个省出状元最多?各省状元数量排名
易朝
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
科举制度状元籍贯,从唐朝起557名状元各省数量排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