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蓝色光标上市后是如何从“故事大王”变成“并购大王”的

  蓝色光标(300058,股吧)一桩非常具有代表性、几乎可以称为所谓“蓝标市值模式”的第一声惊雷的新闻,让我们的专家组留意到了这只“公关第一股”:

  这条新闻的意义,早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场简单的业绩对赌纠纷范畴:

  直观上就已经很震撼了,它是上市公司股东直接跳出来状告公司欺诈发行股票、信息披露违规——这要比当下最火的“宝万之争”更值得研究,“宝万”本质上还是司空见惯的管理层与股东不合,蓝色光标是股东直接向上市公司发难;

  而这桩诉讼背后,可能还代表着久负盛名的蓝标“并购大王”形象,第一次出现裂缝就是从最顶层的股东层面开始的;

  通过“车轮并购”市值管理术,蓝色光标的规模和利润指标几乎已经行进到“规模不经济”效应的临界点了,快速扩大的规模和急剧下滑的利润率、危若悬河的占到账面净资产规模85%的巨额商誉……,无论是哪一个环节没有绷住,都有可能引发一连串的难以预料的后果。

  这位股东的诉讼,有管窥之效,投资者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公关第一股“蓝图”

  蓝色光标,号称”公关第一股“,于2010年初在创业板上市,当年发行价格每股33.86元,募集资金6个多亿;如今股价从2015年6月开始一路下跌,从最高时的每股68元多下降到目前的10元左右。

  而用董事长赵文权在2015年披露财报时给全体股东的信来看,手法类似与乐视的贾总、暴风的冯总,又给股东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全球TOP10呀,不简单嗳!那如此好的一家企业,股东为啥不买账,还要告他呢?还是先随我们一起来看看企业管理层的成绩单吧。

  三、“规模不经济”临界点

  最近做研究,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总喜欢往前追踪人家几年的财务数据。在我们看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才能弄清变化的根源。

   之所以先看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情况,是因为它更少掺杂其他的非经营因素,更能表现企业主业的盈利能力,而非不务正业的捞偏门、发“偏财”。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5年的六年时间,蓝色光标的主营业务收入从49572.4万元猛增到834726.9万元,几乎翻了16倍多,成就斐然,发展速度迅猛;但是,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却从2010年的52.77%一路下滑到2015年的27.55%,量是提升了,质却降得厉害,体能迅速下降;从某种方面反映了公司几年来并购重组的质量真不咋的。

  这是从启信网上截图的蓝色光标的企业链图,正如赵总自己所说的,上市6年来通过持续的并购重组,公司从上市之初的12家子公司发展到目前的45家左右的合并范围的子公司(还不包括其他N多的参股公司),几乎平均每年都有5家以上的企业并购完成,公司就靠这些连续不断的并购故事,维持着他的高市值。

  但故事讲得再好没有实际业绩去兑现,总有谎言被穿帮时候,比如这次就有股东跳出来打官司了。

 

  瞧,2015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高达83.47亿元,而最后归属母公司的税后净利润仅有6670.22万元,净利率只有0.93%,比以前的12%左右净利率速降了10多倍。

  四、商誉悬河

  有人说,蓝色光标上市后,主营业务已从“故事大王”变成了现在的“并购大王”。

  并购一直是蓝色光标上市以后的重头戏,并购使得公司规模瞬间膨胀的同时,也换来了巨额的一堆商誉,而这一堆商誉眼下却成了悬在公司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都有可能给企业利润招来巨亏之祸。

    这张表明确显示了蓝色光标这六年来并购中积累的商誉,截止2015年底扣除商誉减值后在账面价值仍然有46.03亿元,占到了公司账面净资产的84.56%!

  商誉是一项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它会随着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长期的实际情况来看,合并当初确认的商誉金额越大,占净资产的比例越高,风险也就越大!

  

  你能想象假若你的家庭净资产80%以上是一堆看不见摸不着,随时都可能灰飞烟灭的东西吗?

  

  这是蓝色光标2015年度计提的商誉减值——加上下面所示的非商誉项下并购企业的无形资产等资产的减值损失,共同助力导致了2015年公司业绩的急速下滑:

  

  五、6年“车轮并购术”

  再回到文章开始的官司,李芃是蓝色光标的股东,在2015年财报披露里面,还是公司的董事;而西藏山南博萌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与李芃原本都是西藏山南东方博杰广告有限公司的股东;目前这家广告公司已经通过并购成为了蓝色光标的子公司。

  据媒体报道,李自己描述2013年2月,蓝色光标先行出资1.78亿元取得博杰广告11% 股权,4月再以现金及发行股份方式从李芃等人和企业手上以16.02亿元的价码拿下余下的89% 股份。“公告显示,博杰广告2011年营业收入约为13.9亿元,净利润约为1.55亿元,超过蓝色光标同期的营收和净利润”。

  

  博杰广告余下的89%股份中,李芃持有40.05%股权,刘彩玲持有8.90%股权,西藏山南博杰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36.85%股权,西藏南山博萌投资咨询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持有3.20%股权。2013年4月,博杰广告与蓝色光标重组全部完成,李芃个人持有蓝色光标股票23830602股,博萌投资持有2007668股。

  

  然而,热恋过后双方就产生了矛盾,更加因为当初的业绩对赌承诺没实现,终于使二者反目成仇,2016年5月,在度过了充满矛盾与分歧的3 年之后 ,李芃与蓝色光标分道扬镳,并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

  事件既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我们就不再去妄自揣测背后的事端、也不想置评了。孰对孰错,我们拭目以待便是。

  

  我们最关心的是,李芃之后是否还有其他“背叛”之人,毕竟蓝色光标这6年来谈的恋爱太多,谁又能确保其他几个就能始终与赵总如胶似漆了?这样的内部分裂一个都够呛,又怎敢想象还有节外生枝的故事?

  哎,巨额的商誉现实、庞大的内部网络处理,还有资产负债率的高企、经营业绩的持续下滑,我们真替赵总担心如何实现这TOP10 的理想啊?

  不能只顾量不顾质,把自己搞成一个浑身是病的烂胖子啊喂!

(责任编辑:李莹 HN0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并购雷区逐步暴露:商誉减值、补偿扯皮、业绩巨亏(附深度案例)
重组后遗症:业绩承诺成空 谁之过?
蓝色光标并购后遗症:2015年利润大降90% 陷入诉讼风波
【实务探究】可“变”的商誉与可“辨”的无形资产 ——实务中的商誉系列之二
研究丨并购大潮过后的商誉减值海啸
注意,“商誉减值”也是一个雷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