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们的希望,是中国万千家长最终极的想象

最好的投资是对孩子的教育,这在中国式家长中几乎是一种共识。有养儿防老传统的东亚本身就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教育投入的地区。有过独生子女政策的中国内陆,更是其中的典型。

2017年,有金融机构曾发布一项全球教育报告,对来自15个国家或地区的8481对家长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报告统计发现,华人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支出力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排名前六的国家或地区中,有四个属于华人文化圈,他们分别是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内陆。有数据显示,从小学到大学本科,中国内陆家长平均在子女教育上的总投资为4.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0万余元,在父母为子女不惜血本的投入中,一个问题隐约浮现。

名人面对面 | 开学季

6问 超级校长

(下)

寒门难出贵子?

清华附中校长 王殿军

我不会认为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就不够聪明,也照样有天赋,但是他们享受的教育资源

现在确实差别比较大,实事求是,这个差别也是因为城乡差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别造成的。整个社会有差别,教育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会有一点区别。

前黄冈中学校长 曹衍清

我想清楚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是培养精品的,也没有办法把人培养成人才的,我们是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为他今后成为人才提供最大的可能。多数的人一般意义上来讲,他应该像冰山的水里面的那一部分,冰山上露到水上的那一部分很耀眼,大家都看见了。基础教育要做无名英雄,要做水底下的那一部分,没有水底下那一部分,上面的一部分也就没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三年前,有咨询机构在市场调研中,曾对数千个中产家庭家长提出关于教育性价比的问题。有21%的被调查者回答,在子女教育上,完全不在乎花费多少,另有38.9%的家长回答,只要有效果,多花一些也是可以的。在被调查的家庭中,超过一半以上的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中国式家长,并不关注教育的性价比,他们对子女教育的焦虑,在某种程度上拉高了教育的平均投入水平。

清华附中校长 王殿军

就我了解,清华附中的学生里确实有一部分是中产阶级家庭,但是实际上也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普通家庭的。我们有统一的校服,提倡在学校期间,大家不要去比拼,谁的家庭更好,谁的房子更大,谁的父母官更大,我们不提倡这样做,在清华附中,所有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机会,平等的政治地位。我们老师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孩子们。我认为这中间不存在那种不可逾越的屏障。

在王校长的眼里,教育会改变命运,学校存在的价值,正是在用知识建起一座社会公平的桥梁,让每一个进入学校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尊严带来的快乐。

清华附中校长 王殿军

有时候他们是一个平衡,也许中产阶级家庭,他条件比较好,父母也比较重视教育,从小给他提供机会和资源也比较丰富,但是有时候往往他自己未必就那么有动力有压力,但是相反普通家庭的孩子,他可能希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者是提升我家庭未来

的期望值,可能就得更加的努力,他目标更加的明确,他这种学习的动力更加足,所以他会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实有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学校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们不要去考虑这些东西,要建立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和努力。

最新发布的“2018中国国际蓝皮书”显示,对于逐渐出现的中产和高净值人群的家庭教育需求,市场已经给予了回应。中国国际学校数量排名全球第一,并且以每年60、 70所的速度在增长,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子女送入国内私立学校和国外学校。尽管看上去他们为子女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金,获得了更优越的教育设施和教育环境,但与此同时在另一条跑道上,公办教育依然获得了国家的强力支持,国家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到2018年,已经增加至46135亿元,并且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人群,政策努力在争取公平。

清华附中校长 王殿军

虽然付出努力,但这种差别可能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存在。一开始在选拔的时候我们是一视同仁的,最公平的方式就是,适当向这些区域或者这一群人倾斜,或者是像我现在通过支教、设立一些特殊的项目来帮助他们。现在我很高兴地看到了我们国家实际上是在付出努力,它已经设定了专门的招生计划,包括清华北大有一批招生计划,向这个区域去倾斜的。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也是必须做的。

2016年4月,与清华附中一墙之隔的清华大学,公布了一项农村专项招生计划。2016年自强计划招生简章,对于获得自强计划认定,并且通过笔试和面试的考生,清华将降低30分到60分录取,体质测试成绩优秀者还可以获得额外5分的奖分,这是清华大学历史上降低分数线力度最大的一次。

清华附中校长 王殿军

你看西方国际上的一流大学,它在录取的时候就不公平,也会考虑到综合的因素,不是说绝对的就是一种考试。有些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很公平,其实恰巧不公平。这些年亚裔就很愤怒嘛,有的学校觉得你分数太好,比例太高,中国人太多,华人学生不能超过5%,我说你们为什么有这个限制呢,他说我们就希望多元,因为仅仅看成绩竞争力的话,恨不得有三分之一的都是中国学生吧。要让孩子学会理解社会,就是为他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让他从学校这个角度,理解所谓的公平和不公平。

前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 蔡晓东

教育是要成就一批人,教育是应该对你所服务的每一个对象负责,而不是说你只追求某一个状元。不是说这个孩子具有状元的潜质,然后我们就把他拎出来怎么怎么样,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这肯定是不对的。

前黄冈中学校长 曹衍清

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凭着良心来说,我们是进步了。素质教育这个东西提出来到现在也是二十几年了。教育已经不是那种敲敲打打蹦蹦跳跳就完事了。现在我们就是冲击眼球,搞一些轰轰烈烈的东西,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是影响学生深层次的东西。

你的孩子适合出国吗?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一个问题,要不要送孩子出国?什么时候出国?2018年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留学低龄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仅在2018年的调查中,高中阶段的留学比例已经是硕士和博士阶段的两三倍了。

前上海中学校长 唐盛昌

我现在要反过来问一个问题,孩子留学对整个家庭的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是父母跟子女的关系。因为这是两个体制,中国的传统体制是父母跟子女的关系非常紧密,赡养的任务主要是落在子女的身上,不一定所有人都需要赡养,但总的体制是这么一个体制。但是在西方国家,养老的这个任务不是子女的,社会有很好的保障机制。

2016年2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名20岁的学习德语和心理学的中国留学生,在留下一封给家长和朋友的信后,离开了这个世界。她说世界是美好的,而她是个不堪重负的胆小鬼,所以选择了退缩和逃避。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然而近年,涉及留学生的负面事件频发,让人难以忽视。当留学已经成为很多中产家庭给自己的孩子选择的另外一条道路时,路边的鲜花和荆棘,也时时刻刻在提醒着人们,出国留学无论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人生的重大选择。而唐校长则把眼光放到了学习以外的东西,这也是许多留学生家庭的痛点。

前上海中学校长 唐盛昌

从观念角度讲,出国了以后我们的孩子会强调两个东西。第一,你的独立性,18岁以上,经济上面你应该独立,应该自主。第二,你要关心你的父母,但是关心父母跟赡养,这是两个概念。那么我的答案就出来了,关键在于家长怎么看,如果家长接受孩子更多应该独立,年龄大了应该脱离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更好的发展,而父母的将来对他的要求并不是中国式这么紧密的关系,早点出国,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另外一个,如果父母希望的关系仍然是中国式的,我的看法是,晚一点出去好。所以孩子的年龄早晚出去,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在哪里,如果你理性地分析,就会找到一个答案,应该什么时候让你的孩子出国。

采访的这四个学校校长,来自中国最顶级的四所中学。在普通人眼里他们的生源是中国最顶级的学生,而他们对自己学生的希望,应该说也是对中国孩子们最顶级的愿望,是万千中国式家长最终极的想象。他们期待的人才是什么样?他们又为他们的愿望作出怎样的主张?

怎么培养“社会人”?

前黄冈中学校长 曹衍清

其实教育我就主张“慢”,这个“慢”不是说你教学进度慢,就是你对学生施加的那种教育,是要深到他骨子里、血液里去的,是让他终生受用的东西。所以人格教育我是非常重视,这一点是很难的。一个途径就是社会实践,暑期该补什么课?社会实践。我举一个例子,我暑期开一趟专列,叫做实验号,开到哪去呢?15天,18个省市,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除了带队的老师以外,我们没有什么其他的,他可以感受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到当地进行手拉手,可以访贫问苦,更重要的是天天有人生病,一列火车上的人,他们怎么相互照顾相互帮助。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他的意志品质和人际关系多方面的东西进行一个熏陶。所以看起来健全人格的教育好像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但是我们把它设计好了以后,是无处不在的。

前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 蔡晓东

现在很多孩子说厌学,学习感到痛苦,其实他们真的没有理解,学习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应试对于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某种制约。对我们的老师来说呢,我们也要传达这样一种理念,在你的课堂教学设计当中,能不能多一些学生的活动呢?由原来老师唱独角戏,变成这个老师只是个引导者,学生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参与者。那这种转变是不是就有利于我们鼓励孩子这样一种独立思维的培养。我觉得首先要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很好的生态空间,就是学生敢说想表达,表达错了也没关系。

前上海中学校长 唐盛昌

知道自己长处所在,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教育干什么?就是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认识自己,而认识自己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认识自己的潜能所在,长处所在。你要知道你的有兴趣领域在哪里,然后你要看看,这个领域你有没有潜能,有没有可能,成为你终生可以从事的职业,这个就是不一样的一个事情。所以要发散,家长要让孩子在不同的各个方面进行尝试,看看他有没有悟性有没有灵气,然后经过很多领域以后,他会聚焦到两到三个领域,直至找到悟性比较好的领域,然后慢慢找到了自己最强的那个地方,那就可能达到的比较好的成就。

清华附中校长 王殿军

我记得我有一次,在学生的一个活动演讲的时候我就提到,对他们来讲,有三种关系是非常重要,也是最难处理的。一个就是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另外一个就是要处理好和朋友的关系,再是如何处理好自己和社会的这些关系。更多的人会关注到这个孩子,你考得怎么样学的怎么样,将来要干什么。其实这些东西,他就是在学校里都是很清晰的。

前上海中学校长 唐盛昌

教育就是让我们从一个自然人能够成为社会人,你要进入社会,知道社会的规则,知道社会的发展趋势等等。社会是什么构成的?就是人构成的,不但是有你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其他人,所以心中有他人,就意味着你要想到别人,你要想到社会的规则,你要想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可以期待的抱负。我们希望的抱负是可以期待的,什么叫可以期待的?对这个孩子来说,他有这方面的想法,不但停留在想法,他还用他的实际做了非常多的准备,他在准备他在努力,他在往这个实现抱负的方向不断地前进,是可以期待的。

编导:李异

编辑:刘梦琪、巴塔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校长的压力和挑战—专访清华附中校长 王殿军[转]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放手而不撒手
【教育读书】爱折腾的孩子,成绩真不一定会差!
专访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不全面客观地评价孩子,未来基础教育还会在原地徘徊
育人者:王殿军
小学生需要学“奥数”吗?听听清华附中校长怎么说,家长别瞎折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