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减法还有这么多套路,难怪孩子总学不会

女儿上幼儿园小班后,想让她早点学习下加减法。

和大部分孩子一样,也是从掰手指开始学习计算的。数了近 1 个月手指后,有天晚上要求不用手指,尝试下口算。
″1 2 是多少?″
″3″
″那 2 3 呢?″
女儿想了想回答说:″5 ″
不错,充满期待。
″3 4 呢?″
孩子脱口而出:″5″
……

泪奔之后,还得打起精神继续教。

不过,同时发现,很多孩子都会卡在加减法这一关。
那是不是孩子年龄没到,还是真没数学天分呢,其实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一关本来就没有你想得那么容易。

为什么女儿会毫不迟疑地得出一个错误答案呢?
这其实与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有关。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后一个问题已超出了女儿当时的能力。
但为何她会回答的那么迅速呢。因为 2 3 在其能力范围内,愿意付出努力。而 3 4 她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又何必为其费力,不如就随便猜个数吧。和我们做单选题一样,不知道答案就随便蒙一个。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在用具体的实物点数解题。如 2 3,可能会在脑中想象为 2 个苹果加 3 个苹果,然后是点数:1、2、3、4、5,结论是 5 个苹果。对于 5 以下的计算,具象思维就已足够。可对于 3 4 或者 5 6,数量一多,在脑中要操作具象的点数就没那么简单了。

既然是能力不足,那该怎么办?

有的家长会说与其强求,不如等待,孩子大些了自然会懂,这也没错。不过,如果家长适当的提供帮助,能帮助孩子在″最近发展区″中尽快上一台阶。

于是暗下决心,在对照了多本教材后,发现新加坡数学一年级的教法还是比较合适的。
相比国内有的教材从数学拆合启蒙,新加坡数学启蒙侧重理解加减概念和相关策略。

数轴,加法从这里起步

比如还是 3 4,先选择其中较大的数 4。
从 4 开始再往后数 3 个数(较小的数)。
4、5、6、7,所以答案就是 7。

减法同样依据数轴,但根据数字的不同,分为 2 种方式。
① 一个大数减一个较小的数,如 9-2,采用倒数的方式,从 9 开始,9、8、7,答案是 7。
② 对于两个相近的数,如 9-7,则采用加法的方式,从 7 开始数,7、8、9,因为 7 后数了 2 个数,因此答案是 2。

新加坡数学的方式,算法直接依赖数轴,每次计算都能帮助孩子加深对加减本质的认识。
孩子也会有自信心,第一次发现加减原来并不难,即便不会进退位算法,但只要能数的正确,他们同样可以应付两位甚至三位的加减题。
从计算量看,虽然只是简单的将点数改为了数数,但因需要操作的数量相对减少,心算能力也会有明显提升。

启用新加坡数学后,进展顺利。但此方法的局限开始慢慢显现,毕竟一来不容易操作较大的数字,二来仅依赖该方法,很难在短期内达到抽象思维。

几个月后,为了应对进位加法,决心还是采用大多数教材的通用教法,拆数凑十。于是从凑十口诀开始。

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3737真亲密,4646一起走,5555一双手。

背熟了口诀,下一步就是教如何拆数凑十。

有天,我拿出一个题目:4 8=?
没等我开口,就听女儿开始嘀咕。
″4 8=4 3 5,4 3=7,7 5=2 5 5,5 5=10,所以答案是12。″
很纳闷,她怎么会自己想出这么个进位算法的?

算筹,一个厉害的半具象工具

当时女儿熟练虽然掌握了点数和数数,能应付简单的计算,但仍处于具象运算阶段,利用数字直接进行抽象运算的能力尚弱。再说,像 8 8 这样,要准确数数也并不容易。

从具象运算过渡到抽象运算,期间最好增加一个半具象的过程。而我国古代所采用的算筹,就是半具象的最好工具,也是算盘的前身。
在古代就是一把刻得整齐的竹棍,用算筹表示数,在纵式中,纵摆的每根算筹都代表 1,表示 6~9 时,则上面摆一根横的代表 5。

算筹兼具了具象和抽象的特点。
抽象,是因为每个数字都对应了一个特定的摆放方式,可以像 8、八、eight 一样实现数字与符号的一一对应。
同时算筹也是具象的,4 就是 4 根竹棍,6 就是 5 1 根竹棍,可以直接用于点数计算。正是算筹这种半具象的特点,孩子能很快突破抽象思维。

用算筹作媒介后,计算难度会明显下降,女儿的进度再次加快。

但每种工具都有盲点,算筹也不例外,比如上述的 4 8,用算筹只能转化为 4 3 5,还是不能立即得出答案。
这也是我当时准备教女儿凑十法的原因,毕竟将 4 拆成 2 2,4 8=2 2 8,仅用一次拆分就能完成计算。

但女儿可能想不了这么多,她不过是将题目看成算筹的拆合游戏看待。先将 8 拆成 3 5,看不出答案,那就再将 4 和 3 组合成 7。7 还可拆成 2 5,这时发现,出现了能力范围内的 5 5=10,于是顺利完成。

在那个阶段,算筹充当了女儿的学步车,拥有抽象思维能力后,对算筹的依赖度逐渐越来越低。
短短几个月,女儿学会了 20 内的加减。

既然最难的第一步已成功突破,再攻克多位数加减,就不是大难题了。

位值,竖式算法的基础

多位数加减,传统的竖式计算最为简便高效。竖式是程序性算法,步骤记忆是关键。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折腾,基本学会了竖式计算,一个多月后已能应对三位数的加减。

不过没想到的是,有一个月因为重心转向学英语,没有再练习,等回过头再练习时发现各种错误,和没学一样。
原来,传统竖式,虽高效简洁,不过不方便理解。另外,女儿年龄小,认知也不足,因为面对多位数加减,既需要运用位值原理,又考验计算能力,还要牢记竖式解题步骤。任何一方面的基础不稳,都容易产生各种错误。

既然竖式算法刷题也不管用,决定不如将多位数加减的目标,拆解成小任务,降低学习难度。

随后,我几经反复,选择了美国 UCSMP 的小学数学教材-Everyday Mathematics和相应练习册。
美国数学教学进度不快,直到 3 年级才出现竖式计算。可其对于基本概念相当重视,所有概念都有反复的单项训练,而这正是女儿所需要的。

正确计算的关键,在于位值原理的掌握和基本的数字运算。位值的特点,是同一个数字由于它所在的位置不同而表示不同的值。例如在 Everyday Mathematics 中,位值的题目包括下面两种形式。
① 456 中的 4、5、6 的数值各是多少。
② 个位为 1,百位为 5,十位为 0 的数是哪个。

经过数月的专项训练,女儿的位值概念渐渐清晰,女儿的心算能力慢慢提升。不依赖竖式,也能口算完成大部分加减题目。
还会用类比方法解题,从 2 位到 3 位,再到 4 位加减,基本都能在没有例题的情况下,依靠原有知识独立推断完成。

*** ***

终于,可以长叹一口气啦,掌握加减法并不容易。
父母在遇到问题时,不妨多试试有没有更合理、更简单的方式帮助孩子,有时,合理的方法和坚持同等重要
教育之路,就是不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减法速算技巧
教学进度表
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心算 口算
将数学玩弄于两手之间
将数学玩弄于两手之间,知道怎么玩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