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抗战生命线——“驼峰航线”


缘何 驼峰航线背景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驼峰航线”作为二战时期盟国向抗战中的中国输送战略物资的 “空中生命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一条空运航线。据不完全统计,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多人,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飞行员近3000人,损失率超过80%。先后总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超过50%。



探索 不可预测的旅程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丽江白沙机场,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不仅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以及日军占领区,而且加之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加之当年的飞机设施落后,机上没有加压装置,飞机在异常高空飞行,机员需要有极大的耐力和技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飞行,即使拥有数千飞行小时经验的飞行员,仍未能把握旅途的不确定性。因此,飞越“驼峰航线”对于当时盟军飞行人员而言是近乎自杀式的航程。然而,当时的人们为了绝境中求得生存,却也只能选择这条途径。


飞跃驼峰航线的天使之翼

飞跃驼峰航线的天使之翼。在二战中的1944年,位于缅甸的丛林机场来了一名WASP(女子空中飞行服务队)的C-47女飞行员,安吉拉·麦克云(Angela Mc Cloud)。她的任务将是驾机飞跃驼峰,评估驼峰航线被袭击的风险。


当然这一切只是在漫画中,这个漫画主要是表现WASP的。现实中WASP也有很多女飞行员飞过B-26和B-29轰炸机,如图9 Shirley Slade。


史上最悲壮的空运:作为中国抗战时期生命线的驼峰航线有多艰难?

3月21日,美国陆军空运司令部成立印中空运队,专用于开辟印中航线并执行战略援华的空运任务。旋即从泛美航空公司紧急借调25架运输机赶赴印度。5月,美国空运队开始执行空运任务。7月,美国空运队的飞机数量增至32架;9月,增至54架;10月,增至75架。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数量,在1943年底之前,则一直保持在10余架,包括不断损失而不断补充的。

驼峰航线

印中援华空运航线的艰险即使在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考虑到当时飞机的速度、高度及综合性能以及地面导航、通讯等保障设施的极度缺乏,其艰险就更加难以想象。航线西起阿萨姆邦萨地亚、汀江、雷多等地,东至云南昆明,途中飞越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山脉南坡,平均海拔高达4000至5000米,最高处海拔达7000米以上,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当时喜马拉雅山区的气象记录基本空白,是为空中禁区,迄今仍为空中险区。横贯中印边界的喜马拉雅山山脉高耸入云,延绵不绝,矗立的群峰蜿蜒起伏,恢宏壮观,飞行员们形象地称之为“驼峰”。他们和其他空勤人员或穿行于“驼峰”即山谷之间(若“驼峰”海拔过高的话),或飞行于“驼峰”之上(若“驼峰”海拔低于飞机升限高度的话),“驼峰航线”由此得名。驼峰航线是人类反法西战争期间,美国军援盟国的三条著名航线中最艰险的一条(其他两条为援助苏联的阿拉斯加—北冰洋—摩尔曼斯克航线和援助英国及西欧的北大西洋航线)。

1942年5月7日,日军攻占缅北重镇密支那,英军修建的机场及其设施反为日军所用。日军加强了驻密支那的空军,配备先进战机,袭扰、拦截往返于驼峰航线的美、中运输机。迫使航线经常北移,飞越海拔更高,气象条件更为复杂、多变的西、北喜马拉雅山脉,使航线愈加险恶。由此,驼峰航线分为南、北两条航线,南线航程为820公里,北线为1150公里。南线后来虽时有美空军驻印第10航空队和陈纳德第14航空队的护航,但损失仍较大,险恶程度高于北线。故飞行员们及空勤人员常常绕远飞北线,这增加了因地形复杂和气候恶劣而导致的损失。

驼峰航线

除地形、气候、日机拦截这些原因外,还有飞行员们不熟悉航线、飞行经验不足;印—中起点与终点两地机场及其设施如通讯、导航等设施严重不足(航线刚开启时,阿萨姆邦能够被航线使用的机场仅有一个,且设施极其简陋,以至于维修飞机只能在露天进行);飞行损耗的零配件得不到及时供应、补充,且维修及地勤人员短缺,降低了飞机的实际出航率(如1942年7月,美国空运队拥有的54架飞机中,能够出航的仅30架左右);加之美国为了保证欧洲—苏德战场的需要而将中国战区的重要性始终置于欧洲—苏德战场之后(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及罗斯福总统最重要最根本的战略决策是:欧洲第一,德国第一。首先必须倾全力打败纳粹,赢得欧洲。然后可以要求苏联回师东进,与反法西斯盟国一道,彻底打败日本。这一战略的正确性当然无可非议)等诸多原因,致使驼峰航线开运以来的半年多,成本高昂,成效低迷。

坠毁的运输机

经该线运送1加仑汽油到中国,运输飞机自身要消耗1加仑汽油,有时甚至要消耗6加仑汽油以至于中美空军向日寇投下一吨炸弹,需要该线空运18吨物资予以保障。1942年5月至12月的月平均运输量还不足计划运输量(月平均5000吨)的10%。




👉优品推荐

👉那个陪你长大的人,正在等一副这样的老花镜,轻薄如翼,自在无形

入秋后,肚脐放一物,活血祛湿!睡眠好了、便秘没了、大肚腩消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驼峰航线对中国抗战有多重要?
对于现在的运输机来说,飞越二战时期的“驼峰航线”有没有难度?
为什么飞机宁愿绕路,也不从西藏上空飞过?西藏有什么可怕之处?
悲壮航空史:驼峰航线
死亡之路:驼峰航线
“飞虎队”里的中国面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