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当我们面对已经不可挽回的投入时

为何总是无法放弃?

前段时间,因为“双十一”,各大平台的优惠促销宣传力度也跟着加大。

你身边一定有部分亲朋好友四处“求人”。

求人干什么呢?当然是砍价。

这种电商平台的套路,大家一定有所耳闻。

100元的现金想拿到手,第一次请他人砍价极有可能砍下90元,而两三次以后,砍价金额便骤减到了——1分钱。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剩下的几块钱,你很有可能需要麻烦五六十人甚至更多,才能砍下,最终得到这100元。

其实很多人意识到了套路,但由于当时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人脉,甚至还发了不少红包,也就是“金钱”。

在付出这些成本以后,他们执着于收回成本,便深陷到沉没成本累加的漩涡中,再一次增加了沉没成本的累计值,因而更加不愿松手。

同事周周前几日就为此心烦意乱,我问她:“那为什么还要执着于求他人帮忙下载砍价呢?”

她说:“我已经付出两天时间了,一定要拿到手才值得。”

于是她又连忙去寻求他人帮忙了。

周周工资并不低,而这两天消耗的时间让她的工作堆积成山,不得不熬夜补救填坑才能交差。

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为了100元,她消耗了人脉,欠了人情;她损失了时间,加班消耗了精力;她影响了情绪,不禁意就被这种砍价套路坏了心情。

为什么当我们面对已经不可挽回的投入时,总是不愿果断放弃向前看呢?

这其实因为人们在在做决策时,从不只是看这件事对未来是否有好处,而是会被已经不可改变的过去的所影响,这是一种非常顽固的非理性心理。

经济学上把这种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投入,称为“沉没成本”。

而沉没成本的陷阱就在于让你无法脱身,明知继续下去会身心俱疲,却仍然不愿意放手。

许多人以为沉没成本也是一种成本,是我们付出的投入。

但经济学家薛兆丰告诉我们:“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成本的定义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而放弃沉没成本,是没有产生代价的。放弃不喜欢的电影,没有产生代价;放弃等不来的公交车,没有产生代价。

相反,你还收获了更多有效的时间成本。

它的名称也形象地告诉我们:它是一种“已经沉没了的成本”。

因此,它也更不应该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决策产生任何影响。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总是执迷不悟,任由“沉没成本”拖累我们呢?

当我们无法舍弃沉没成本的时候

我们在思考什么?

在赌场里,对钱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叫做“死钱”。

什么是死钱呢?简单来说,就是你已经输的钱。

因为你输掉的钱本质上已经与你无关了,所以叫做死钱。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他们不离开赌场,这些“死钱”就本应该属于他们,所以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赢回那些已经输掉的钱,结果却往往输的更惨。

在男女恋爱中这种心理也很常见,明明婚姻已经形同虚设,但由于一方沉迷于过去的美好与搭建起多年婚姻的双方付出,始终无法下决心一刀两断,最终往往两败俱伤。

这样的事还有许多,那我们为什么总是放不下“沉没成本”呢?

这背后,有这样一些原因:

1.执着于收回成本

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让实验对象假设自己花了100美元买了一个旅行社的票,但在那之后,发现一个更好的旅行安排——只要50美元,于是让他们也买了票。

然后,研究者让实验对象假定,这两个旅行的时间互相冲撞,而两张票都不能退。

你认为他们会如何选择?

是选100美元那个“一般”的旅行,还是50美元的那个“绝佳”的旅行?

在实验中,大部分人选择了前者——那个更贵的旅行。

原因是:虽然它可能不及后者有趣,但是不去的话,我的损失更大。

作为旁观者,我们知道这就是一个天大的谬误:因为无论如何,花出去的钱都是收不回来了。

这个误区让你无法意识到,最好的选择,是应当带给你更好的体验,而不是为了弥补你在过去的投入。

2.相对于“获益”,人们更害怕“损失”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韦斯基在1970年做了一个赌博实验。

他们向社会征集愿意参与这项实验的人员,以掷硬币的方式,如果是硬币的背面,参与者会失去100美元;如果是硬币的正面,参与者则会得到150美元。

显然,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赌局。

但实验结果证明,人们参与实验的意愿很低,相对于得到150美元的诱惑,人们更恐惧失去100美元。

这说明:相对于“获益”来说,人们更畏惧“损失”。

而沉没成本本身,如果被我们当做投资,我们就会害怕投资亏损,于是当面临轻微亏损,我们不愿意迅速退出,而是不断沉迷其中等待盈利。

3.把错误决策“合理化”

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曾在他的著作《影响力》中提到过一个现象:赛马场的人一旦下注了某一匹马,在他们心中,下注的这匹马获胜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

这是因为人们在做完一个决策后,潜意识里,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

我们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坚持已久的事是错误的,因此不断为这件事找理由试图“合理化”。

这本质上就是对于沉没成本的过度迷恋,一旦你做了某个决定并开始有所付出,你就会义无反顾的去执着。

但错误的路,走得再远,也是到不了终点的。

意识到这些错误想法后,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避开“沉没成本”对我们的影响。

如何规避让“沉没成本”拖累你?

1.从自身“是否需要”出发

一门付费课程,听了几节课你觉得质量并不高,甚至还发现了许多漏洞,可是因为付出的金钱你选择坚持把它听完。

家里的东西堆积成山,许多都不需要,却舍不得扔掉,因为投资过金钱把它们买回家……

山下英子曾在《断舍离》这本书中,给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不管东西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当你把“自己是否需要”当做一件东西是否值得继续保存的标准,你的生活会因此而轻松很多。

2.设置“止损点”

所谓“止损点”,即制定能容忍的最大限度亏损的标准。

一门付费课听了三分之一还是欠佳,果断放弃;

公交等了半小时还没来,果断选择其他方案;

当股票下跌时,跌到止损点,无论之前付出多少,立刻抛售;

当工作不符合预期时,再干一个月,还不符合预期,立刻换工作……

及时止损这一策略,是我们面对沉没成本而犹豫不决时的“醒脑丸”。

正如有句话所说,在错误的路上,停止就是前进;在错误的事情上,每多一秒都是浪费时间。

3.抓住“机会成本”

除了沉没成本,我们更要看到另一个概念——机会成本。

也就是说,我们做一件事,不仅要看到得到了什么,更要看到放弃了什么。

比如之前提到的拼多多,你得到了一百元,却也放弃了时间,消耗了人脉、精力、情绪……

你发现了吗?这些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往往才是更“值钱”的东西。

学会抓住机会成本,才能让你的人生更有价值。

4.学习“人工智能思维”

2016年3月,谷歌公司Alphago打败人类顶尖棋手李世石,震惊世界。

而人工智能之所以能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个决策点独立。

也就是说,它在下每一步棋时,都重新计算了当前棋面的获胜概率。

而人类却总容易纠结于已经下过的棋,从而每一步都带着对此前棋局的思考。

但人工智能不同,它总是重新开始计算,而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会更大概率取得成功。

能放得下“沉没成本”,才能获得更高价值的“机会成本”。

走过的路、吃过的苦、付出的感情、投入的资产等等,只要不是对我们的决策有实质影响,都是应该抛在脑后的。

不要让你拥有的过去,绑架你的未来。

不要让已经沉没的成本,成为你生活的拖累。

学会断舍离,不让“沉没成本”影响判断,是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必修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买错股票、进错公司,为什么你的决定总是错的?
你曾为“沉没成本”付出的代价
海底捞和新东方“关店”背后:企业战略预判错误的代价太大了!
沉没成本与选择迷途
19岁女孩打劫金店警思:犯错的代价很低,做人的成本很高!
没有代价的决策只是游戏而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