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红楼梦之游大观园和抄大观园(之三)

(续前)

    刘姥姥游大观园,凡她所到之处,所接触之人,或迟或早,几乎没有不受灾的。秋爽斋是因为探春以正压邪,丫头们才得幸免,而且与众姐妹相比较,探春嫁到海外当王妃,其结果还不错。 缀锦阁首先遭难的是司棋,以至被逐,第七十八回后,接着就是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其结局不须多说。 因刘姥姥醉卧怡红院,所以怡红院的灾情最为严重:晴雯身亡,芳官出家,四儿被逐。抄完大观园后,宝玉也因羞辱惊恐悲凄之所致故酿成一疾,卧床不起。 惜春那里,刘姥姥虽未去过,但她拉过惜春的手,倒霉的是入画。惜春本人看破红尘,不肯入画,日后遁入空门,也算是免了一场灾祸。 至于潇湘馆,作者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刘姥姥在那里的土地上跌过一跤。跌跤时刘姥姥还道过一句:才说嘴就打了嘴。抄大观园时,王家的自己打自己嘴巴时也说过这句话:说嘴打嘴。前后两下交叉相应。二是贾母等人在潇湘馆大谈茜纱,刘姥姥听说用茜纱做窗纱时,曾开口向贾母要过。两年后的八月,黛玉眼下虽说没事,但前面所说的黄土茜纱却产生了反映,它们出现在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中。宝玉念祭文之时,被黛玉听见,其中有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垄中,女儿命薄一句,这本是诔晴雯的,宝黛二人觉得不够好,又议论一番,边议边改,最后,宝玉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结果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因为这是个双关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脂批)。脂砚还说:慧心人可为一哭,观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由此可见,宝玉祭晴雯的诔文,又为日后宝黛的爱情悲剧,以及黛玉之死埋下伏线。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理出这么一条线索:黄土茜纱(刘姥姥游潇湘馆)——《芙蓉女儿诔》(晴雯之死)——宝黛爱情悲剧以及黛玉之死。而且从中我们看到,潇湘馆和怡红院的这两条线索,在诔文上交叉汇合了。 拢翠庵,因宝玉的请求,妙玉的成窑杯最终被刘姥姥这肮脏老婆子带走了。这个情节正应上妙玉的那首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卖了宝玉的人情,这是不空的表现,所以说:云空未必空。刘姥姥喝过的杯子,妙玉要扔掉,这是妙玉好洁,但这杯子毕竟还是被刘姥姥这个脏老婆子带走了,这就是欲洁何曾洁。而刘姥姥是个象征着灾祸的母蝗虫,所以妙玉日后的结局必然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第五回与妙玉相照应的那首曲子〔世难容〕,曲中最后一两句也说到妙玉的结局: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就因为刘姥姥带走了妙玉的成窑杯,才使妙玉最后落入烟花,充当娼妓。由此可见刘姥姥这个鬼物,其危害性相当大,相当可怕。妙玉日后如何遭劫,如何落入风尘,这是属于文本后四十回的内容。作者这样安排,说明刘姥姥的祸害不仅仅是抄大观园,而且在抄大观园之后,还将继续延伸下去。 我们把蘅芜院放在最后来分析,是因为此处的情况与别处不同。

    游大观园时刘姥姥曾到过这里,但抄大观园时,却没有抄到蘅芜院,原因是宝钗是客,没有抄的道理。但为了避嫌,蘅芜院,宝钗是再也住不下去了,终于从大观园搬了出去。 由于此处未抄,所以前面游大观园时无须埋下伏线。有趣的是作者见缝插针,正好利用这一处空白,安排了贾母说古董的那段情节,使之与第七十二回贾琏找古董”——“腊油冻的佛手这段文字相照应,为联系前四回与后八回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也是草蛇灰线,伏线千里。 游大观园后,贾母和巧姐都病了。凤姐对刘姥姥说:你别喜欢。都是为你(按:此句作者话中有话,或者叫歪打正着),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睡着说不好过;我们大姐儿也着了凉,在那里发热呢。刘姥姥说巧姐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仔细撞客着了(人遇鬼神为其所附以致生病招灾,叫撞客)。凤姐查《玉匣记》: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遇花神。(按:花神即是花妖,游大观园时,刘姥姥满头插花,众人笑她老妖精)。凤姐说:只怕老太太也遇见了。于是凤姐命人请两分纸钱来,着两个人来,一个与贾母送祟,一个与大姐儿送祟,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作者在凤姐的话里有所暗示,贾母和巧姐得病,都是因刘姥姥这个外祟而引起的,如果按刘姥姥所说贾母和巧姐真是撞客,也就是遇到鬼的话,这园子里唯独刘姥姥是个,其他都是贾府的人,要说撞客就只有是撞着她这个了,所以撞客也是作者的暗示。有趣的是,凤姐命请两份纸钱,着两个人给贾母和巧姐送祟 其实这送祟,就是指的刘姥姥临走时,贾家备了两分钱财,派了两个人——平儿和鸳鸯为刘姥姥送行(一个是凤姐的人,为巧姐送祟;一个是贾母的人,为贾母送祟),这才是真的送祟 关于送祟的这节文字,庚辰本有条批语:岂真送了就安稳哉?盖妇人之心意皆如此,即不送,岂有一夜不睡之理?作者正描愚人之见耳?这里的安稳,不是专指巧姐,而是对整个贾府而言的。意思是安稳不安稳与送不送钱财是两回事,而且越送越坏事。拿句俗话说,叫做烧香惹鬼。因为所谓送祟,就是送钱财给刘姥姥这个祸崇,这送钱财对贾府来说是大往小来,是意味着消耗。日后事实将证明,贾家送给刘姥姥的钱财和各种东西都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刘姥姥带走的是了贾家的生息。 凤姐说大姐儿生期不好,是七月初七生,要刘姥姥给大姐儿起个名字,刘姥姥起名叫巧姐,说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日后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字上来。七月初七是盂兰节,也就是鬼节,由本身就是的刘姥姥来给鬼节生的巧姐取名,当然是以毒攻毒。日后贾府败落,小鬼遇难,老鬼岂有不救之理。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对于日后嫁给板儿,成了刘姥姥的外孙媳妇的巧姐来说,并没有什么吉祥可言,这吉祥二字安在刘姥姥的王家身上倒是合适。所以我觉得这句话不如这样去解释:巧姐遇难王家的,巧姐逢凶化为王家的 

    第四十一回,有段情节,巧姐的柚子换了板儿的佛手,由于脂批的提示(脂批:柚子,即今香圆之属,应与缘通。),大家都知道,这是日后巧姐嫁给板儿的象征。但一般还没有发现,佛手换柚子所象征的事,文本紧靠上面那段刘姥姥与板儿吃面果子的情节里早已作出暗示,佛手换柚子就是由上文引申而来的。让我们来看看这段情节。酒后用点心,丫鬟送上各色各样的小面果子: 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众人都笑了。贾母道:家去我送你一坛子。你先趁热吃这个罢。别人不过拣各人爱吃的一两点就罢了;刘姥姥原不曾吃过这些东西,且都作的小巧,不显盘堆的,他和板儿每样吃了些,就去了半盘子。剩的,凤姐又命攒了两盘并一个攒盒,与文官等吃去。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 上文的小面果子就是暗指巧姐的,因为作者有许多提示。文中两次点到字,而且最巧的姐儿这句里就直接隐伏了巧姐二字。玲珑剔透不显盘堆这些词也都暗点小巧二字。另外,刘姥姥把小面果子叫做花样子(文中也是点了两次),是比喻女孩子的,这里喻巧姐,日后贾府败落,巧姐被卖,失去了贵族身份的巧姐,就只能算是个花样子了。尤其是刘姥姥是个象征性的人物,她说要包些家去给乡下姑娘做花样子,她和板儿又吃了半盘,而且贾母又果然送了一坛给她带回去。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无不暗示巧姐日后被刘姥姥带到乡下去给板儿做了媳妇。作者刚写完吃小面果子,紧接着巧姐就出现了,注意这时巧姐不叫巧姐,叫做大姐,这样安排使读者不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作者的狡黠可见一斑。随后便是佛手柚子的事,此事是吃小面果子的事的继续,与吃小面果子的事出于一辙,都是暗指巧姐的归宿。 上面引文中的字以及花样这个词,都连续出现过两次,这不是出于作者的无意而偶然发生的现象,我们可以举出许多诸如此类的例子来说明,凡是那些带有某种暗示的关键性的字词和句子,在同一段文字中往往会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这种情况几乎成了一种定规,成为一种套路。因此,我们不能不认为这种反复,是作者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而加以强调的一种手法。 不仅刘姥姥所到之处,所接触之人,都相应受灾,而且在游大观园中,她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两年后也都发生了变化。 

    第四十回,贾母在大观园中设宴,李纨命人到缀锦楼上搬高几,刘姥姥正在那儿,李纨叫她上去看看,刘姥姥听说,巴不得一声儿,便拉了板儿登梯上去。把楼上所贮存的物件看了个够。然而贾家的这些东西过了母蝗虫的眼后就再也保不住了。第七十二回,凤姐说到,为了贾母生日,把后楼上那些大铜锡家伙四五箱子拿出去弄了三百两银子用作送礼。后楼就是刘姥姥曾经上去看过的缀锦楼。    

    第四十一回缀锦阁一宴,作者特地插写了从藕香榭传来的乐声: 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贾母笑道:大家吃上两杯,今日着实有趣。说着擎杯让薛姨妈,又向湘云宝钗道:你姐妹两个也吃一杯。你妹妹虽不大会吃,也别饶他。说着自己已干了。湘云、宝钗、黛玉也都干了。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 这时,贾母和众姐妹是何等欢乐,然而因为有了刘姥姥这个母蝗虫在场,也听了这音乐,过了两年,也是八月,这乐声就大不相同了。 第七十六回贾母赏中秋,宴设凸碧堂,强欢作笑之后,也有一阵乐声传来: 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贾母伤感…… 这时贾母等人又是何等凄凉,何等悲伤。两次音乐,截然不同的两种气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综上所述,以刘姥姥游大观园为蓝本(即黛玉所说的样儿),经过两年的工夫,画(化)完后就是后八回抄大观园的那幅景象。当初的行乐图变成了眼前的《携蝗大嚼图》,前后两大部分都是相互照应,我们已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个问题。又因为作者是根据宝钗说的那段画理来构思布局的,所以这个照应是就整体结构而言。至于细节部分的照应,作者并非生搬硬套,而是错综交叉,极尽变化,虽然有时显得模糊,然而该露的地方,作者又用不同的办法,尽量使它清晰。因此我们在分析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要求局部中的各个细节都必须照应得丝丝入扣,百分之百的吻合;我们不能因为多了点什么,或少了点什么,或某几根线条偏离了蓝本,甚至逸出画面,我们就否认这前后两大部分的整体照应。何况作者经常运用烟云模糊的方法,来减低照应上的清晰度,以免读者易于辨出,抄大观园的蓝本,就是游大观园。

                                   (本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巧姐流落风尘,已不是黄花大闺女,刘姥姥为什么还让她嫁给板儿?
《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的特别刻画
她才是《红楼梦》中“女强人”!刘姥姥的人气为何居高不下?
红楼梦:下乡娃去城里体验生活,却意外与千金小姐结缘
《红楼梦》中,你绝对不知道的秘密
红楼梦里巧姐遇花神,而此处说的花神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