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浅说清明

清明,是华夏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亦是中华民俗春祭礼俗的盛大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作为华夏农耕民族的农历节气,清明时节,阴气衰退、阳气旺生,气清景明、大地初醒,万物“吐故纳新”。“斗指乙,则清明风至”1,此时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在多雨的天气冷暖变化中桐始华、田鼠化为鹌、虹始见,在天气清澈明朗、洁净光华的时光下万物欣欣向荣,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也显示出新年伊始的勃勃生机。

作为中华民俗春祭礼俗的节日,清明节是一种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传统文化节日。华夏民族古老的的祭祀文化包含着对天地以及对祖先的两大信仰,人们通过祭神拜祖以乞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的良好光景,抒发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墓祭”(现代亦称扫墓)就是自古续今的传统祭祖形式,就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清明祭神拜祖融合了上巳节。“上巳”系指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上巳节由来久远,在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定为农历三月初三,即现代社会中人们俗称的“三月三”。

上巳节起源于祭祀、祓除畔浴。相传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诞辰于三月三,所谓“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人们在三月三通过祭祀以纪念黄帝诞辰。在上巳节日里,人们还通过折柳枝、编柳条带在身上以驱邪除凶,通过祓除畔浴在祈福的同时洗掉身上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

“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2。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流水洁净身体、让灾厄与疾病随水同去的民俗民风不断地演绎变化,人们在春和景明的时光下,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纷纷走出家门,“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3出现了盛服而出,在曲江畔宴饮、郊游的繁荣景象。沿袭至今的清明扫墓踏青就是祭神拜祖与上巳节的融合演绎。

清明祭神拜祖融合了寒食节。远古寒食节源于防灾、改火迎新年。防灾即为防止初春季节气候干燥时保留火种而引起的火灾以及春雷鸣发所引起的山火,人们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改火亦称“请新火”是为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请新火”须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活动中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在防灾灭火到改接新火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食品以冷食度日,这就是所谓的“寒食”。寒食禁火,清明取火,“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4],故而得名为“寒食节”。

寒食节相沿成俗。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则为其注入了新的含义。据史籍记载:春秋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割股啖君”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重耳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与其相见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仍坚不出山、终被火焚,介子推焚死之日是为清明节的前一日。为念忠臣之志,晋文公修祠立庙,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从寒食节的“请新火”祭祀,到介子推置入的新意,由于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融合为一体,“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5]。清明寒食节是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期待和赞许;延续至今2600多年的寒食节历史,是人们和社会对民俗民风的认可和传承。

上巳节的祭祖铭恩、祓禊畔浴、祈生高禖、郊外游春、曲水流觞、临水饮宴等,寒食节的祭祖扫墓、禁烟寒食、踏青赏花、植树插柳、馈宴咏诗等,两者都具有祭神拜祖、踏青春游、亲近自然、寒食饮宴的祭祀礼俗活动共性,两者与清明节的祭祀明心、清身求新、除灾护生的人文思想文化主题一脉相通,加之三者均为三月初时、前后相继,使之相近中相融、共俗中相通,逐渐形成了一种广域的、具有全新民俗意义的盛大节日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物资和精神文化生活。

“春风拂煦百家游,远眺陵山祭悼稠。柳绿清明烟雾漫,断肠寒食故园忧。子推避世焚身隐,重耳哀思动九洲。今岁烛香催谒泪,缅恩泽敬千古讴。”[6]

清明节日的盛大活动警示人们不要遗忘。春风拂煦时,万物勃生的大自然气息告示人类不要遗忘了春耕春种的大好节气;断肠寒食、烛香谒泪是提醒人们不要忘了数千年来历代先贤传承的民族气节;陵山祭悼、缅恩敬祖是告诫人们不要忘了华夏民族传统的忠孝仁礼节义智,要永远坚守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伦理道德

清明节日的盛大活动激励人们博爱新生。人们春风拂煦时踏青纳氧,放飞旅游是为了休心养性,清身明智,求新护生;人们断肠寒食、扫墓祭悼是为了在烛香谒泪中得到先神的庇佑、重拾生活的勇气,在缅恩敬祖中得到祖先的祝福、将博爱洒向人间。休心养性,清身明智正是新生的起始和延续,先神庇佑,祖先祝福正是对人间爱的眷顾,对人们新生的激励。

清明节全新的民俗性和脉承的综合性质定了它既是一个扫墓祭祖、清心铭志的肃穆节日,又是一个春耕春种、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勤劳欢乐节日。人们通过清明节日的盛大活动激发民族情感,缅怀先祖德义,唤醒家族记忆,弘扬孝道亲情;人们在清明节日的盛大活动中将大自然的时令节气与人类的文化风俗相融相汇,充分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天、地、人”三者和谐合一的文化追求,将顺天时地宜、循自然规律的中华人文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气清景明万物显,民寄情劳慰祖贤。扫墓踏青承德义,中华古俗耀坤乾。” [7]清明节作为一个古老传统的文化习俗,集忠孝仁义道德理念之大成,承载了丰富悠久的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成为了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精神的重要节日;清明节以其强烈的民族向心力和坚轫不拨的民族意志力,为中华民族劫难不灭,历精图治,圆梦奋发,民族复兴助力

清明节庆活动是华夏民俗历史的勃发和演进,相信在往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定能更加全面地得到传承,更加热烈地发扬光大。

注:

    1刘安及门客.西汉《淮南子·天文训》

2范晔.南朝《后汉书》

3吴自牧.宋《梦梁录》卷二

4王表.唐《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5《中国传统文化大观》

[6]清风更俗.《七律.清明》

[7]清风更俗.《七绝. 气清景明》

注:图片源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讲平说2906期:清明节祭祖踏青还要插柳,你知道吗,清明的民俗和三国时曹操发布的一道命令有关
中国12大传统节日,你知道吗?(上篇)
民俗清明——中华民族的传承 - 焦点阅读网
清明节的由来和演变,~专家深度谈清明
寒食节:尝一口青团,为这穿越两千多年的温情纪念
清明节和中元节,哪个是鬼开party的正日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