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记|赡访白求恩故居

    白求恩故居是加拿大国家级历史名胜。

    白求恩是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英雄。它因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事迹倍受中国人民的尊重,以致于在毛泽东主席《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著名的三篇文章)著作的火红年代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作为50年代人,在青春躁动时期经历了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的《老三篇》年代,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开放年代,在市场经济充盈、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则无比怀念白求恩那种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行为,那种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赡访白求恩故居是我此番加拿大行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8105日,多云、小雨转晴。加拿大游第十七天。

    清晨8:00时我和同学们退租了布鲁斯半岛的小木屋,分驾两辆商务车前往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小镇,赡访白求恩故居。

    中秋时节,前往小镇的大道上“枫景如画”让人如醉如痴,橘红、金黄、鹅黄、深绿、淡绿等色彩伴随着三百余公里的行程一路延展,特别是率先橘红的枫叶尤如星星之火,与沿途草原、山丘、湖水交相辉映,如火如荼、好一派人间仙境。

    中午我们来到白求恩故居格雷文赫斯特小镇。

    小镇位于马斯科卡湖和海鸥湖之间,距多伦多市北100余公里处;小镇枫树遮荫,红叶铺道,规模虽然不大,却依旧保持着上个世纪规划建筑的习俗和风貌。马斯科卡湖是这里的最大湖泊,湖上快艇如梭,湖边环湖农舍、别墅星罗密布、古风犹存。

    小镇是加拿大一处有名的旅游胜地,更因白求恩故居而愈加闻名。

    白求恩故居座落在与繁华街区穆斯科卡街毗邻的约翰街上,由两幢相邻的小楼房组成,一幢是白求恩诞生的地方,另一幢是白求恩纪念馆。

    白求恩诞生的小楼是一幢两层淡黄色的木屋,坐北朝南,建于1880年,是小镇上为牧师提供的住宅。这幢掩映在枫叶林中,矮小、典雅,纯朴、亮堂的小楼房修缮完好,至今仍保留着浓郁而又古老的北美农村风韵。

    白求恩纪念馆,于1974年建成,纪念馆细致全面地介绍了白求恩的生平,陈列着有关白求恩成长、学习、工作、生活的实物及照片。

    白求恩故居与镇上的普通民居一样没有隆重的装饰和特别的标志,紧靠邻舍,端庄自然。

    当我们泊车步入故居院区时,一幅充满了维多利亚时代文化韵味和大自然美好气息的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一幢庭院式建筑,淡黄色小屋具有浓厚的维多利亚风格,院落内辟有空旷的绿带和缤纷的花园,低矮、半围着的栅栏将楼院与路道公共区域隔离开来;大树下停放着彩色休闲靠椅,楼房边展示着造型逼真的交通或生活用具;茂密的枫树簇拥着小楼,遍地红叶铺满小楼院落的每个角落;苍翠松柏衬托出小楼的穆肃和庄重,绿荫红叶展现出小楼的活力和底蕴;……。

    我们首先赡访了白求恩诞生的黄色小木屋。木屋向我们真实而又详细地展示了120余年前白求恩的诞生及生活场景。

    白求恩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属上层阶层,收入较高,家庭富裕,其家庭生活设施完备,生活场景富足。宽敞的客厅里桌椅茶具、沙发灯具、钢琴文墨等家具摆设一应具全;卧室里的床舖、寝用器具整洁完备;餐厅里餐具精美齐备,烧水的炉子高级别致;墙边摆放着的缝纫机彰显生活勤朴;客厅展现的老式钢琴述说着过往的历史;洗盆中搓衣板的奇特、改装轮椅的别出心裁、两个轮子大小悬殊的直行车尽显出了白求恩幼时生活的富足和家庭影响的深厚。正是在这种富足优渥的生活条件下,家庭才有能力供给白求恩就读医学专业,正是在这种富足勤朴的家庭生活影响下成就了白求恩的不朽人生

    白求恩故居是采访了相关人员后,按照采访回忆布置的。据讲解员介绍其中的一把椅子,一个小布袋,两个挂件为白求恩家庭所拥有,其它均是按照那个年代的年轮、式样仿制或征集而来的。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白求恩用过的东西有两个皮箱、几十把医疗器械,白求恩自己画的一幅画、写的一封信及几张照片等遗物都在事迹展览室里展示着。

    走出故居,大家在院落里稍作停留。

    转晴的天气云开雾散、碧空万里,伴随着植物身上不舍分离的雨水,空气显得格外地清新,草坪晶莹剔透,枫树彩艳耀目。

    我再次走到故居介绍牌前,介绍牌分别用英文、中文和法文记录了白求恩的生平。我再次细细地品读了介绍牌所介绍的内容,对白求恩的生平有了更清晰地了解。

   “百余前的生活就这么富裕确是令人羡慕。”

   “这种富裕的生活条件下能够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真是人类的楷模。”

    同学们回忆着青春躁动的《老三篇》年代,谈论着学习《纪念白求恩》的切身感受。

    谈论之中,我们来到了白求恩纪念馆。

    纪念馆前白求恩身上围着手术围裙的工作铜像吸引着我,一股敬重暖流溢融周身,我与大家止步观瞻,合影留念。

    纪念馆的参观是从观看白求恩生平事迹的录像开始的。录像约为10分钟,大家坐在录像室里,胸前有台桌供笔记使用,每人一对英汉对译的耳塞,保证大家能够看懂听懂录像影视。录像生动形象地记录了白求恩大夫加入毛泽东的部队、在中国炮火连天的抗日战场、在八路军野战医院抢救伤病员的情景,也记录了白求恩大夫牺牲时延安军民痛哭失声的感人场面。

    在火红年代我们从学习“老三篇”中认识了白求恩,但那个年代人们对白求恩的生平事迹是没有具体得知途径的。这部录像虽短,使我对白求恩生平事迹的璀丽亮点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增添了我全面学习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的迫切求知欲。

    纪念馆前一尊青年白求恩的雕像将人们导入了白求恩的生平。展厅通过大量的图片、模型、实物、浓缩复原的故事场景以及一战战壕活动区将白求恩生平的真实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白求恩自幼生性好动,性格倔强、好奇心强,乐于涉足挑战性强的新领域,喜欢野外粗犷的生活。家庭的环境和条件成就了他的多才多艺,培养了他的勇敢精神,塑造了他舍己为人的品格。少年时代他就曾凭借其勇敢和智慧,用一根木棍救出了一名陷入冰窟、濒临灭顶之灾的少年。

    白求恩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休学加入了加拿大陆军医疗队,曾在战争中负伤;痊愈后回到多伦多完成学业,取得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再度加入加拿大皇家海军,担任中尉军医;战后,在加拿大行医,后到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一步受训为外科医生。1922年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28年成为加国著名胸外科开拓者爱德华-阿奇博尔德医生的助手,其间发明和改进了12种医疗手术器械,并发表大量有影响的学术论文;1935年他当选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白求恩在加、英、美三国胸外科医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白求恩在美国行过医,得过肺病,他以积报的态度面对死神,以坚强的毅力征服死亡,他大胆地尝试、践行人工气胸治疗肺结核这种危险性极高的新方法,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获得了重生。西班牙内战时他到马德里,成立了一家称之为世界上第一个流动血站的加拿大输血服务机构,服务于受战争伤害的人民。

    白求恩于1935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次年冬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他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37年初,因与一名涉嫌间谍的瑞典记者坠入爱河,在西班牙共产党的要求下离开了生活八个月的西班牙;由于当时共产党组织在加拿大属于非法,返回故乡后,白求恩找不到工作,生活非常清苦。

    19377月,在美国洛杉矶医友晚餐会上白求恩与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相见,简短交流中,得知中国正经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赴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的经历使他坚信中国和西班牙都是同一场战场,心中再一次地激起强烈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他毫不犹豫地向陶行知表示:我愿意到中国去,和你们一起战斗!

    193712月他向国际援华委员会主动报名,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到中国。1938331日他受美、加两国共产党的派遣,带着足够装备几个医疗队的药品和器材,从温哥华乘海轮前往香港,率领由美、加两国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经由由宋庆龄介绍,先在武汉见到了周恩来,然后于1938331日,率领医疗队来到延安。毛泽东主席于第二天就亲切地接见了白求恩一行

    考虑到白求恩是外国人及其工作的方便,中共中央希望将他留在延安做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但他坚决不干,要求上前线救死扶伤。他告诉毛泽东主席,战争中至少有75%的重伤员都是可以救治的,我军之所以在战场上重伤员救治成活的很少,主要是缺乏医生和医疗条件;毛主席听了非常兴奋,当即满足了他的要求并作出了安排。

    19388月,白求恩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其间他在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创办卫生学校,编写了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共和国两任卫生部部长曾出自这里)。193811月至19392月,他在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线,4个月行程750公里,做手术 300余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了大批伤员;据说由于他在 69 个小时之内连续进行 115 次手术,过度劳累,导致他视力变差,牙齿不好,体力不支,一边耳朵趋聋。

    19391028日,日寇扫荡,哨兵催促他赶快撤离,他却坚定毅然地置个人生命危险于不顾,在手术台上与侵略者抢时间,他在要求“加快手术速度”的同时,也加快了手中的作业进度,不慎刺破手指;他将手指伸进消毒液中稍加浸泡,坚持缝完最后一针才转移,10分钟后,敌人冲进村庄。111日,因抢救一名烈性传染病的伤员,他本已炎症加重的手指第二次受到致命的细菌感染;在手指疼痛的折磨中,他又连续做了13台手术,并写下了治疗疟疾病的讲课提纲。1112日,因手术感染得了败血症,不治身亡于河北唐县黄石口村,时年49岁。

    白求恩的一生短暂坎坷,但生活璀璨。在纪念馆里我们还了解了他的诸如擅长绘画、办过儿童美术班、无偿教过很多小朋友画画,为失业者设立免费诊所,提出过关于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的很多设想,组织流动血库、服务于社会医疗机构,改进医学科研仪器以及婚姻生活状态等许多工作和生活佚事。

    在纪念馆中我们还看到大量的来往信件和世界各地馈赠的纪念品,尤以中国访问团或个人的赠品最多。其中以我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名义赠送的毛泽东象牙雕像和微雕“纪念白求恩”文章全文最为弥足珍贵。

    白求恩在家庭和邻里眼里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另类。在人性世界里他却是一个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凡人,在精神世界里他却是一个匡扶国际正义、救死扶伤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他象一切革命者一样,身体中流淌着信念坚定、正义高尚、果敢无畏、一心为民的鲜血;他象一切革命者一样,忘我工作、执着奉献,无涉利益、不惧生死。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人们对白求恩有着不同的思想认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不同对白求恩有着不同的价值定位。在西方世界意识形态领域,许多社会舆论抓住他的缺点,歪曲事实,进行扩大化地思想宣传,说他酗酒、抽烟、脾气暴躁、婚姻不善、穷困潦倒等。但瑕不掩瑜,金无足赤,作为一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确是脾气暴躁,曾发脾气把椅子甩出窑洞,对治疗和护理方法不对的医务人员咆哮指责,对用不顺手的器械扔甩在地,但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伤员却象对自己孩子一样怀着极大的热情、温柔疼爱;他全身心投入救死扶伤、抗击侵略者的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就连组织每月给他的100块钱津贴,他都坚决拒绝。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种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正是东方文化所倡导的,正是西方意识形态所缺失的。

    赡访纪念馆,一份白求恩的遗书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

       也要写信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白劳德,并寄上一把缴获的战刀。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随信把我的照片、日记、文件寄过去,由蒂姆·布克处置。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外加三条绳子。将我永世不变的友爱送给蒂姆·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马靴、马裤,请转交吕司令。贺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两个箱子,给叶部长;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照相机给沙飞。贮水池等给摄影队。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白求恩

       这份遗书展现了白求恩人格的伟大,精神的高尚,思想的纯碎,生活的朴实。这篇遗书就是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精神所在,这篇遗书有力地抨击了相关舆论出于意识形态需要对白求恩的不实宣传、贬低曲解。我们可以从这份遗书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感受精神的高尚,实现思想的升华。

       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离开了白求恩故居,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在这里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课。我钦佩白求恩对生活的乐观和征服死亡威胁过程中的坚强毅力,我敬佩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处处为他人服务,救死扶伤,为医疗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

       通过赡访白求恩故居、了解白求恩生平,重温毛泽东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我提高了思想认识,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动荡的国际社会关系中国际主义战士的榜样力量;我深刻地感受到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更是要倡导学习白求恩这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注:部分图片源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故乡看你所不了解的白求恩(组图)
五台县,松岩口村,白求恩纪念馆
诺尔曼·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
《纪念白求恩》
【课堂教学】【506】《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主题型和语用型)
毛主席与白求恩在延安只见过一面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