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研究】何绍基临《争座位帖》解析书法中的平和之气■范振斌

【书法研究】何绍基临《争座位帖》解析  书法中的平和之气 ■范振斌

2014-08-02 书法报



何绍基一生十分推崇颜真卿,尤喜颜真卿《争座位帖》,时常揣摩临习,奠定了何绍基行书的基础。


  本文就何绍基临《争座位帖》时所增加的营养成分,何临作与颜原作的艺术风格异同等方面作剖析。


  一、相似的经历,同样的操守


  颜真卿《争座位帖》,全名《与郭仆射书》,是他写给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一封书信。信中义正词严地指责郭英乂在安福寺兴道会上,竟然藐视大唐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在座位的排列顺序上,把宦官鱼朝恩的位子排在尚书之上,以致礼遇高于六部尚书。字里行间洋溢着凛然忠义之气。


  1000多年后,何绍基得咸丰帝两次召见,并被委为四川学政之任。何绍基在蜀任官期间,居官廉政,勤于政事,曾上奏多种,如《请旨饬行速办土司争袭案折》、《敬陈地方情形折》。何绍基以忠君报国为己任,勇于任事,不避权贵,遇事据实直陈,从而得罪了不少权贵,遭到他们的攻击和谤讥。咸丰五年(1855年),何绍基在条陈时务十二事中,将当时社会的丑陋现象详细列出。为使咸丰不信,权贵趁机中伤,反奏何绍基办事奸诡,盛气凌人,最终以“肆意妄言”的私罪罢去学政之职,时年56岁。


  正因书品、人品相契合,心情相类属,何绍基临习颜《争座位帖》,心得倍深,神妙奇出。


  二、临《争座位帖》添加的营养素


  何绍基对临《争座位帖》有独到见解。何氏在《跋吴平斋藏争座位帖宋拓本》中言:“学习颜书者,尤先习其庄楷,若骤摹是帖,堕入恶道矣。”何绍基兄弟四人,幼年在其父指导下,皆宗颜平原,何绍基十年苦读,18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其楷书已有相当扎实的功底,能写一手规范的馆阁体。20岁时开始涉猎篆书,他逐渐认识到篆分是书法的源头和根本。从传世临作看,何40岁左右已临习过金文、汉碑等20余种。


  何临《争座位帖》,是否运用了独特的回腕之法?为解释这一问题,让我们审视何绍基49岁至50岁之间在京都国史馆任职时,所写的《种竹日记》,日记甲的行书“风化韵流”,更多的是圆润飘逸的帖学特征,与临《争座位帖》特征相类,毫无因回腕执笔带来的颤笔、苍厚、拙朴的金石气息。可以说何临《争座位帖》,是用正腕书之,而未选用回腕之法。


  三、何临帖与颜原帖之相同点


  1、圆笔中锋,篆籀入行,以圆代方。


  颜真卿青年时以张旭为师,张旭授以“印印泥”之诀,颜发展张旭观点,提出“屋漏痕”之说。原帖在中锋的统领下,多以圆笔,伴之以提按顿挫,线条圆润质厚,富有立体感,打破右军“侧锋取妍”的规法。


  何绍基坚持发展的书学观点,“楷则至唐贤而极,其源必出八分”、“呜呼!不变则不进,不脱则不成”、“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知唐人八法以出篆分者为正轨”。何氏作行书,力近颜平原,一变晋唐方头清瘦的用笔方法,以圆代方,这种用圆笔作行草书较方笔易于挥洒,不受拘束。


  2、崇尚北碑,以碑入帖,雄健流利。


  黄庭坚《山谷题跋》曰:“颜鲁公书虽自成一家,然曲折求之,皆合右军父子笔法,书家多不到此处。”


  何绍基性喜北碑,他将颜楷行书的圆浑饱满和欧书的俊爽锋棱、《张黑女》中的遒厚精古,自然地融合于自己的笔底,乃能新意迭出。何临《争座位帖》在整体气韵上茂密浑厚,比原帖更为纵放雄强。


  3、结体开张,外拓浑圆,渴笔飞动。


  在字形结体方面,颜稿以疏朗的结构、宽绰的字形,一反二王以来茂密的结体、略长的字形、妩媚飘逸的书风,而形成开张之势。所谓“开张”,即左右偏旁,彼此尽量向两侧拉开,或相背,或相向,或带弧形,增加了偏旁笔画的呼应、顾盼,使得意态生动,形散神聚。同时,结字的开张与紧敛相结合,使字里行间疏密得宜,参差有致。颜帖一改内??为外拓的结体,浑圆敦厚,与当时以肥为美的时代特征相一致。间用的渴笔,神采斐然,极具动感。


  何氏临作,在结体上似颜的开张疏朗,吸收《张黑女》的外紧内松,字形趋于方整厚实。又取《道因碑》的翻折斩截,刚直骨鲠,如临帖中“怒”、“所”、“共”、“威”字等。外拓不仅表现为笔画的舒展,还表现在中锋运笔的使转上,要么如篆隶式的曲线运动,要么是转折处的使转调锋。何氏为逆、顺时针兼用调锋顺压,使转折处浑圆无棱,骨力丰满。临作的线条流动配以牵丝、映带,比原帖更显动势,也是何行草书的一大特色。


  四、何临帖与颜原帖的不同点


  颜真卿书法吸收北朝雄浑气质,融合初唐秀逸风雅,中唐的肥劲宏博,转益多师,博取众长。


  而何绍基在中年时期主攻楷、行、草,学《道因碑》笔法险绝、劲挺、瘦硬、结字雅正、取势多端等特点。何绍基26岁始学《张黑女》,心得颇多,《张黑女》中侧并用,侧笔取妍。撇画写得较重而伸展,捺画直而平,且撇低捺高,基本呈左低右高之势。我们从何临《争座位帖》中可以看到这些特征,如“奉”、“迁”、“葵”等字。独体字和纵向结构的字,大多随其字势,任其扁小、瘦长。


  学者朱东润“以何解何”之法,揭示了何氏书法“颜七魏三”的面貌来源。何把汉碑的雄强大气融入了《争座位帖》,使雄强的颜体更加雄强。行书用笔极富节奏感,沉实处不激不厉,温文尔雅;激荡处行笔如飞,一泻千里。笔下线条跌宕多姿且富有弹性,将行书之气、隶书之势、草书之意通过篆隶笔法有机地糅入,使圆笔、粗笔、细笔浑然一体。


  另一方面两帖在章法上有所不同。《争座位帖》为颜氏书稿,圈改钩涂,小字添减,写写停停,中轴线自由地摆来摆去。通篇虽较《祭侄稿》严谨,但比《祭侄稿》更雄强,间有放浪、大小、奇正、粗细、浓淡等多种变化,如“须共存”、“乃伤甚”、“硕尚各”等连笔字,是在颜真卿刚毅精神统领下的任意宣泄。何绍基临《争座位帖》,融入个人审美追求,骨架宽阔,气势雄浑,减去了原帖的圈改钩涂,基本没有添减字迹。中轴线中规中矩,气完法备。


  何临《争座位帖》,这期间正是其风格从圆润流美向纵横恣肆的过渡时期,不同于何氏后期的沉着苍老和抑扬顿挫:60岁以后,何绍基基本上减少了颜书的风貌,生涩颤行,造型奇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第一?!何绍基!64件代表作、高清图全面解读他的书法人生!
清代何绍基《种竹日记》
清季佳士,笔冢如墙——何绍基
回腕法颜书何绍基书法欣赏【祁大夫字说】
何绍基打通“颜楷”与“颜行”在笔法上的障碍
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自立门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