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导师致研究生的一封信:如何高质量地度过这三年?

本文由“募格学院”(ID:mugeketang)授权发布。

壹学者国庆献礼

文末有福利

我本人现为安徽大学的硕士生导师,本科就读于安徽大学,硕士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任教于安徽大学,2017年成为一名年轻的硕士生导师。

在外行人眼里,大学老师是很清闲的,一周只上几节课,时间自由、工作体面、工资收入乐观等。可殊不知年轻讲师的压力,学校现在都实行绩效管理,作为新引进的老师如果完成不了学校和学院的绩效是要被辞退的。因此作为我们年轻的老师,需要不断申请课题、备课上课、写论文发论文、自我学习。

一、谈谈研究生的学习与时间

我作为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在每周工作至少60小时,踏踏实实的60小时。阅读、实践、思考、讨论和请教,周而复始。其实这还不够用,因为我既要独立做这边自己的课题,还要协助各位完成你们的学习。那么对你们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时吧。希望是真实而有效率的50小时,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的50小时。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国外就不用比了,单就国内而言,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比50小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能否认我们学生的天赋,但我们的天赋大约不会比北大、清华、中科院或者Stanford, Harvard的学生高很多。一周工作40小时或更少,我们拿什么去竞争?

上面说的比较抽象,那再给各位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请大家考虑:现在你阅读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在字典帮助下,能否在3小时(研究生)或6小时(本科生)内完全读懂和理解?现在你阅读一篇本领域的文献时,能否自然地联想起3篇以上相关的文献?如果您还做不到,那就还没有跨入研究的门槛,还需加油。 

二、谈谈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在此,我就本人攻读硕士、博士期间的想法及答辩感受再次尽量详细一点与诸位交流,请批评指正或讨论。 

不耻下问,学会请教与倾听

作为低年级研究生,你的师兄师姐(尤其是马上毕业,即将离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是你不容错过的资源。无论他们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别出色,最好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向他们请教,将他们掌握或领悟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学到手,这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由于毕业有诸如发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实验室内部也存在隐形竞争,有的师兄师姐不大可能在平时将所掌握的东西(尤其是自己花很大精力摸索总结的东西)全部告诉你,也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向老板汇报,而这些恰好是你需要的。也许他们教你,只需一句话,指点一个实验步骤,但对你来说可以节约几个月的摸索时间。

放下你的架子,不要以为你师兄师姐掌握的东西你很早就完全学会了,很可能他们留了一手。但实事求是的讲,师兄师姐本身没有教你的义务,他不是你的导师,如何学到手,看你的表现了。

记住:这可能节省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留意同领域人员的意见(虽然他们的意见未必正确),他们(包括导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综合你的思考,很可能对你解决问题很有帮助。向你感兴趣的文献作者请教,或与他们交流。你注意到他们的成果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不要担心自己是小字辈别人不理你。

多看文献,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

对于研究来说,文献是你的生命之一,注意多看文献,多看高档次杂志的最新文献。即使你的学校或研究所没有某种资源,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文献传递等来获取你要的资料。

文献是用来看(学习)的,不是用来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仅仅成为文献收藏家。而且要学会看文献,只有少数文献才需要精读或反复读,反复领会。尤其是在研一和研二期间,阅读大量文献著作,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

    脚踏实地、稳中求胜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将你要解决的难题分步骤逐渐解决。虽然全局很重要,但你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成多个小问题,各个击破。

不要急于三下两下就解决而弄得自己焦躁不安,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研究生就不必几年才能毕业了。3年的研究生求学之路,需要你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不要焦躁也不要心急,调整好心态,稳中求胜。

   养成良好的学术规范

从我入校第一天起,老板就一再告诫我们不许抄袭,不许一稿多投,并详细说明了什么是抄袭和一稿多投,甚至从网上和报纸上找来很多负面例子教育我们。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一些不规范的写作方式会造成抄袭的误解,希望各位研究生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一旦发生这样的事件,基本在学术圈就很难混了。 

做一项有价值的研究

探索和研究一项有意义的研究主题,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才为一项有价值的研究。科学研究要注意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术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根基,树立问题意识,贯穿于自己学术研究之中,让自己的每篇成果都驻入研究问题的灵魂。提出问题的逻辑过程是研究领域→研究主题→研究问题。如果我们在社会研究中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助于学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遏制低水平重复研究的不良学术风气。

做好论文写作,多想多做

很多同学在选题上走的一条弯路就是想的太多,做得太少。今天觉得这个方向好,几个星期后又觉得好像没什么可做的。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刚接触一个方向的时候,的确很难看出问题,可是当你实际动手做一做,就能更深入的了解这个领域并且挖掘出问题了。

对于如何选题,我的一些小经验就是找你的领域的最相关的博士论文来读,尤其是国外论文和师兄们的论文,主要读绪论和结尾,并认真的思考,看看他们对领域内的一些问题怎么看,指出了什么值得研究的方向。个人觉得他们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还是很厚道的,指出的方向也比较适合我们做。

图源:pixabay

作为学生,最该做的事就是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术研究中,真真切切、踏踏实实、有滋有味的度过3年的研究生生活。最后愿你们在这3年的学习时日里,获得高超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像赛马一般,越过一道又一道高栏,让生命扬帆前进,驶向碧波滔滔的大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发现,硕博研究生科研能力越好的人,脸皮也越厚
学术菜鸟发文记
博士先锋论坛
三年时光,我恍惚读了个假研究生
如何带文科研究生的“研究”起步
提升研究生科研素质的主要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