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清热剂.

第五单元.清热剂.

(-)概述

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清热剂适用于里热病证,凡实热疫毒邪气人侵气分、营血、脏腑,或五志过极,脏腑偏胜,生热化火而导致的里热病证,见身热、恶热、口渴喜冷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里热证常见临床表现的,均为清热剂的适应范围。

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辨明证候清热剂须在表证已解,里热炽盛,或里热虽盛但尚未结实的情况下方可运用。

(2)辨别病所若邪热在气而治血,则必将引邪深入;若邪热在血而治气,则无济于事。

(3)辨别热证的真假真寒假热,不可误用寒凉而犯虚虚之戒。

(4)辨别热证的虚实屡用清热泻火之剂而热仍不退,若属阴虚发热者,当改用甘寒滋阴壮水之法,使阴复则其热自退。

(5)权衡轻重,量证投药热盛而药量太轻,无异于杯水车薪热微而用量太重,势必热去寒生。

(6)防止格拒对于热邪炽盛,服清热剂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温热药,或采用凉药热服法,此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治热以寒,温而行之"的反佐法。

(二)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伤寒论》.

【组成】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用法】以水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乃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邪传入气分的热盛证。治当清热生津。重用石膏为君,既清阳明气分大热,又止渴除烦。臣以知母,既助石膏清肺胃之热,又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并止渴除烦。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又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为佐药。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本方配伍特点主要有二一是取辛甘寒之石膏与苦寒润之知母相配,君臣相须,使清热生津之力倍增。二是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和中护胃的甘草、粳米,以防寒凉伤胃,使祛邪而不伤正。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组成】竹叶.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用法】水煮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脉虚数。

【配伍意义)本证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中石膏清热除烦为君。麦冬养阴生津,兼除暑热,为臣。佐以人参益气,半夏苦燥降逆,与人参相伍,则脾升胃降,呕逆自除。半夏性温而燥,然麦冬倍量于斯,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无伤津之虞。此外,半夏虽温,但配人清热益气生津药中,既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又有助于输转津液。竹叶清热除烦为佐,甘草、粳米和中养胃,用为佐使。本方补虚而不恋邪,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其配伍特点。本方与白虎汤相比,正如《医宗金鉴》所言:。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

《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三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

【用法】水煎,日三服。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邪热人营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或细数。

【配伍意义】本证乃邪热内传营分,耗伤营阴所致。治宜清营解毒为主,辅以透热养阴。方用苦咸寒之犀角(用水牛角代)清解营分热毒为君。热伤营阴,以生地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合用即为增液汤,既可养阴保津,又可助君清营凉血解毒而为臣药。君臣相配,咸寒与甘寒并用,清营热而滋营阴,祛邪扶正兼顾。温邪初营分,宗叶氏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说,以气味芳香之银花、质轻上浮之连翘既清热解毒,又轻清透散,用之透营分热和退转气分而解。黄连清心解毒竹叶用心,专清心热而除心烦;丹参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散瘀,以防热与血结,均为佐药。本方配伍特点是以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之品,使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

方出《肘后备急方》,名见《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组成】黄连三两.黄芩黄柏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擘.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肿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证由火毒充斥三焦所致。治宜苦寒直折,泻火解毒。方中君药黄连苦寒以清热泻火解毒,尤善泻心及中焦之火。心主火,泻心即泻其火,心火一清,则诸经之火自降。臣以黄芩清泻上焦之火。佐以黄柏清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降泄利尿而导热下行。四味同用,苦寒直折,共奏泻火解毒之功。

 

.清瘟败毒饮.

《疫疹一得》.

【组成】生石膏大剂六两至八两,中剂二两至四两,小剂八钱至一两二钱.小生地大剂六钱至两,中剂三钱至五钱,小剂二钱至四钱.乌犀角大剂六钱至八钱,中三钱至四钱,小剂二钱至四钱.真川连大剂四至六钱,中剂二至四钱,小剂一钱至钱半.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元参.连翘.甘草.丹皮.竹叶.

【用法】先煎石膏、犀角(用水牛角代),后下诸药。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主治】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口干咽痛,或发斑,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或厥逆,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舌绛唇焦。

【配伍意义】本证为瘟疫热毒充斥内外而致气血两燔,病重势急,一般清解之剂,难以奏效。治当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以奏气血两清之功。方中重用石膏配伍知母、甘草,取法白虎汤,意在清热保津。犀角(用水牛角代)、生地黄、赤芍、丹皮相配,即犀角地黄汤,是为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而设。黄芩、黄连、栀子同用,是仿黄连解毒汤之义,意在清泻三焦火热,使热清毒解。更配玄参滋阴降火解毒,连翘清热散结解毒,竹清心除烦,桔梗清利咽喉,载药上行。余霖《疫疹一得》说此皆大寒解毒之剂,故重用石膏,则甚者先平,而诸经之火,自无不安矣”。可知本方虽三方合成,但以白虎汤大清气分邪热为主,辅以凉血救阴、泻火解毒,相辅相成,共奏气血两清、清瘟败毒之功。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黄连各半两.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柴胡.桔梗各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一钱.僵蚕.升麻各七分.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锨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

苔黄,脉浮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方原治“大头天行”(大头瘟),为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病位在上焦头面,故治宜疏散上焦风热,清解上焦疫毒为法。方中重用黄连、黄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药。玄参、马勃、板蓝根加强清热解毒之力;桔梗、甘草清利咽喉;橘红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使风热疫毒之邪宣散透发,此即“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诸药合用,清疏并用,升降共投,而收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

.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芷六分.贝母.防风.赤芍药.生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各一钱.金银花.陈皮各三钱.

【用法)水煎服,或水酒各半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证由热毒壅聚,气滞血瘀痰结,而致阳证疮疡肿毒初起。治当清热解毒为主,辅以理气活血,消肿散结。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疗疮,为治疮疡肿毒之要药,重用为君。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而为臣药。疮疡初起,其邪多羁留于肌肤腠理之间,则用白芷、防风,通滞而散结消肿,使热毒从外透解热毒壅滞,气机阻滞,每致液聚成痰,故用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散结排脓,可使脓未成即消;穿山甲、皂角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均为佐药。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本方较全面地体现了外科阳证疮疡内治消法之基本配伍法则,故前人称"此疡门开手

攻毒之第一方也(《古今名医方论》)

()清脏腑热剂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配伍意义】本证系心经热盛或心热下移小肠所致。治当清心与养阴兼顾,利水以导热下行。方中生地黄凉血滋阴以制心热;木通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降火利水,二药合用,滋阴制火而不恋邪,利水通淋而不损阴而为君。竹叶为臣,清心除烦,淡渗利窍,导心火下行。生甘草梢泻火解毒,可直达茎中而止淋痛,并能调和诸药,还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为佐使。

.龙胆泻肝汤.

录自《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炒.生地黄

酒炒.柴胡.生甘草(原书无用量).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证由肝胆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循经下注所致。治当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方用大苦大寒之龙胆草为君,主人肝胆二经,既能清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两擅其功,切中病机。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能清上导下,加强君药泻火除湿之力,为臣。湿热壅滞于下,又用渗利湿热之泽泻、木通、车前子导湿热下行,使邪有出路。肝主藏血,肝经实火,易耗伤阴血,且方中药物苦燥渗利易伤阴,故以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使邪去而阴血不伤。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火热内郁,肝胆之气不舒,且方中骤用大剂苦寒降泄之品,既恐肝胆之气被郁,又虑折伤肝胆生发之气,故以柴胡疏畅肝胆之气。以上皆为佐药。甘草护胃和中,调和诸药柴胡引诸药肝胆之经,为佐使。全方清热与渗利、滋养共施,具有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的配伍特点。

.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

【用法】共为粗末,每用三钱,加粳米一撮,水煎食前服或作汤剂,入粳米一撮,水煎服。

【功用】泻肺清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配伍意义】本证为伏火郁热郁伏于肺,肺失肃降所致。治宜清泻肺中郁热伏火,止咳平喘。桑白皮为君,甘寒性降,专肺经,清泻肺热,平喘止咳。地骨皮甘寒人肺,助君药清降肺中伏火,为臣。君臣相配,清泻肺中伏火郁热,以复肺气之肃降。粳米、炙甘草养胃和中调药,“培土生金”以扶肺气,共为佐使。本方清中有润,泻中有补,对小儿“稚阴”之体具有标本兼顾之功。

.清胃散.

《脾胃论》.

【组成】生地黄.当归身各三分.牡丹皮半钱.黄连六分,如黄连不好,更加一分,如夏月倍之.升麻一钱.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配伍意义】本证为阳明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治当清胃凉血。方中黄连直清胃腑之火,为君药。升麻甘辛微寒,辛则能散,寒能清热解毒,既可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又取其轻清升散透发,以直达郁遏之火,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胃热盛已侵及血分,进而耗伤阴血,故以牛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以助消肿止痛,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则循经上攻诸症,皆可因热毒内彻而解。

《医方集解》载本方有石膏,则清胃之力更强。

.玉女煎.

《景岳全书》.

【组成】石膏三至五钱.熟地三至五钱或一两.麦冬.知母.牛膝各钱半.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配伍意义】本方原书为治。少阴不足,阳明有余。之证,即胃热阴伤证。热盛水

亏,相因为病,但以胃热为主。治宜清胃热,兼滋肾阴。方中石膏为君,辛甘大寒,清阳

明有余之火而不损阴。熟地为臣,味甘性温,滋补肾水之不足。君臣配伍,清胃热而滋肾

阴,清火壮水,虚实兼顾。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清热兼备,既助石膏清胃热而止烦渴,又

滋养肾阴;麦门冬微苦甘寒,滋阴养液,配熟地补少阴肾水不足,兼润胃燥,共为佐药。

牛膝导热引血下行,且能滋补肝肾,用为佐使。本方清胃与滋肾并进,虚实兼治,但以治

实为主。

.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组成】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用法】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配伍意义】本证因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治当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方中重用人脾胃经的葛根为君,甘辛而凉,既能解表退热,又可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汪昂称其“为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佐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合方外疏内清,表里同治,而以清里为主,解表为辅,乃三表七里之治。原方用法,先煎葛根,后纳诸药,柯琴谓其“气轻质重”,先煎而后纳诸药,则"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

.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芍药一两.当归.黄连各半两.槟榔.木香.甘草炙,各二钱.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之痢疾,乃湿热壅滞肠中,气血失调所致。治宜清热燥湿,调

和气血。方中黄连、黄芩苦寒肠,苦以燥肠胃之湿,寒以清肠胃之热毒,以除致病之因

而为君。重用芍药养血和营,柔肝缓急,“止下痢腹痛后重”(《本草纲目》),配以当归养

血活血,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乃“调气则后重自除”

之理。四药相配,调气和血,为臣药。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

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属“通因通用”

之法。少量肉桂为佐,取其辛热之性,既助归、芍行血和营,又能制约芩、连苦寒之性,

还能防呕逆拒药,与大黄共为佐药。佐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相配又能缓急止痛。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气血并治,兼以通因通用,寒热共投,侧重于热者寒之。

 

.白头翁汤.

《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配伍意义】本证为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中白头翁为君,味苦性寒,能血分,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清热解毒,燥湿厚肠,为治痢要药,黄柏善清下焦湿热,共为臣药,助君药清热解毒,燥湿治痢。秦皮苦寒而涩,主人大肠,清热解毒,兼能收涩痢,为佐使药。

()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三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三钱.丹皮三钱.

【用法】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配伍意义】本证为温病后期,邪热未尽,深伏阴分,阴液已伤所致。治宜养阴与透邪兼顾。鳖甲咸寒,直人阴分,滋阴退热,人络捜邪青蒿苦辛而寒,其气芳香,清中兼有透热之力,清热透络,引邪外出。两药相配为君,滋阴清热,内清外透,使阴分伏热有外达之机。即如吴瑭自释“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阴分,有鳖甲领之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生地甘凉,滋阴凉血,知母苦寒质润,滋阴降火,共助鳖甲以养阴退虚热而为臣。丹皮为佐,辛苦性凉,泄血中伏火,并助青蒿清透阴分伏热。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滋清兼备,标本兼顾,清中有透,使养阴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

.当归六黄汤.

《兰室秘藏》.

 

【组成】当归.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等分.黄芪加一倍.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配伍意义】本证由阴虚火旺所致。治宜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当归养血增液,血充则心火可制,生地、熟地肝肾而滋肾阴,三药合用为君,使阴血充则水能制火。盗汗因于水不济火,火热熏蒸,故臣以黄连清泻心火,合以黄芩、黄柏泻火以除烦,清热以坚阴。君臣相伍,热清则火不内扰,阴坚则汗不外泄。汗出过多,导致卫虚不固,故倍用黄芪,既益气实卫以固表,又可合当归、熟地益气养血,为佐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课|方剂学 清热剂
【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清热剂(二)
清热剂
临床中医处方协定(配伍表)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
30年老中医经验分享:中药不要乱配伍,给你100对配伍口诀,收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